一种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5312发布日期:2019-04-12 23:14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果保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黄皮(clausenalansium)属芸香科黄皮属,原产于我国华南地区,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世界上约有30多个种,其中11个种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云南和台湾等地区。黄皮在我国华南地区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果实呈椭圆形或鸡心形、蜡黄色或黄褐色、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健脾开胃、消痰化气、润肺止咳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黄皮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进,黄皮生产规模在我国华南地区迅速扩大。

黄皮果肉柔软多汁,果皮薄,在采后贮运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且果实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其采后呼吸代谢旺盛,营养物质迅速消耗,果实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2-3d便失去了商品价值,因而极大地影响了黄皮果实采后长距离贮运,经济价值降低。目前黄皮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相对薄弱,保鲜方法多为化学保鲜,针对黄皮果实采后极难贮运,易褐变腐烂等问题,开展黄皮果实采后的贮藏,以期寻找一种绿色、安全、健康的贮藏保鲜方法,以解决黄皮果实采后难贮运等问题,为黄皮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新依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黄皮果实采摘后由于不耐贮藏,鲜果主要在原产地自产自销,影响长距离贮运,降低经济效益;

(2)目前黄皮果实保鲜方法多为化学保鲜,黄皮果实采后极难贮运,易褐变腐烂等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为了延长采后黄皮果实贮运寿命,本发明建立了一种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该方法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能有效延缓黄皮果实采后褐变的发生,可明显改善贮藏果实的品质,延长贮藏期,且操作简便,适合于生产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其中,所述低温贮藏方法为:先将黄皮果实置于8~12℃的低温下预贮4天进行低温锻炼,再转到4℃恒温箱中贮藏。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

步骤二:先将新鲜黄皮果实置于8~12℃恒温箱中预贮;

步骤三:经过预贮4天后,转到4℃恒温箱中进行贮藏。能有效地减少果实失重,减轻褐变症状,维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和产品商品性,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

进一步,步骤一中,采收的黄皮为八成熟,采后1h内运回实验室,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

进一步,黄皮为“无核”黄皮。

本发明方法也适合于其它采后褐变的园艺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果实置于较高的低温下锻炼一段时间,再放入低温冷库贮藏,以增强果实抵抗逆境的能力,延长果实贮藏寿命;本发明可有效延缓果实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上升,减缓维生素c的降解,同时保持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延缓果实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减轻黄皮果实褐变和延长果实货架期。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合理且操作简单,易于普及,投入成本较低,没有化学保鲜的药品残留问题;可以大规模操作和示范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皮果实低温贮藏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

s102:先将新鲜黄皮果实置于8~12℃恒温箱中预贮;

s103:经过预贮4天后,转到4℃恒温箱中进行贮藏。能有效地减少果实失重,减轻褐变症状,维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和产品商品性,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

步骤s101中,采收的黄皮为八成熟,采后1h内运回实验室,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

进一步,黄皮为“无核”黄皮。

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验1;

实验的步骤包括:

(1)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分为四组;

(2)第一组果实直接放置在4℃条件下贮藏16天(ck);第二组果实先放置在12℃恒温箱中锻炼4天,之后放置在4℃条件下贮藏(ltci);第三组果实先放置在8℃恒温箱中锻炼4天,之后放置在4℃条件下贮藏(ltcii);第四组果实先放置在12℃恒温箱中锻炼2天,再8℃恒温箱中锻炼2天,之后放置在4℃条件下贮藏(ltciii);

(3)经过预贮后,转到低温4℃恒温箱中进行贮藏至第16天,之后转货架(25℃)贮藏2天。

(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收的黄皮为八成熟,采后1h内运回实验室,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黄皮为“无核”黄皮。

1、具体实验步骤:

(1)采收八成熟黄皮,采后1h内运回实验室,挑选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为材料;

(2)将新鲜黄皮果实置于8-12℃恒温箱中低温贮藏;

(3)然后转到低温4℃恒温箱中贮藏;

(4)然后转货架(25℃)贮藏。

2、结果:

在冷藏16d后将黄皮果实转移到室温货架测定黄皮果实的失重率和褐变。

如表1所示,不同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货架期失重率和褐变指数的影响情况;

表1:不同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货架期失重率和褐变指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ltc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ltcii处理较另外两个处理组有更显著的抑制失重率上升的效果,而ltci和ltciii处理组加速了货架期黄皮果实的失重,失重率均比对照组(ck)高(如表1所示)。说明ltcii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货架期间黄皮果实的失重率,从而延长果实货架寿命。果实货架期第二天,对照组黄皮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为5,已经完全褐变,不同处理均对果皮褐变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冷藏第16d,程序降温处理的果皮褐变指数分别为3.25,3.05和3.9,显著低于对照组。货架第二天,程序降温处理虽然较对照低,但褐变依然严重,失去商品价值(如表1所示)。说明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褐变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ltcii处理的效果最好。

如表2所示,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货架期内在品质的影响情况;

表2: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货架期内在品质的影响

在冷藏16d后将黄皮果实转移到室温货架测定黄皮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程序降温处理后,黄皮果实的内在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所示)。tss均成上升趋势,程序降温处理的黄皮果实的tss含量均比对照组高。冷藏第16天,ltcii的tss含量最高,转移至货架,ltci的tss含量上升迅速,达到最高,其次是ltcii。由此表明,程序降温处理可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均成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ltci和ltciii的ta含量均较高,而ltcii的ta含量则较对照组低。说明ltcii处理有效减少了可滴定酸的生成,保存了黄皮果实的风味。维生素c含量均成上升趋势,且程序降温处理比对照高,冷藏第16天ltci和ltcii处理后黄皮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性增加,均比对照黄皮果实高,货架第1天,ltci和ltcii的维生素c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是22.62mg·g-1和21.79mg·g-1,ltciii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如表2所示)。

综合分析,程序降温处理能较好维持黄皮果实的内在品质,保持黄皮果实固有的风味,维生素c含量较高,综上表明ltcii处理的效果最佳,有效保持果实的风味和品质。

如表3所示,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货架期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情况;

表3:程序降温处理对黄皮果实货架期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冷藏16d后将黄皮果实转移到室温货架测定黄皮果实的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程序降温处理后,黄皮果实的各抗氧化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与对照相比,程序降温均能促进黄皮果实中总酚含量的上升,冷藏第16天,ltcii的总酚含量最高,转入货架后,ltci和ltcii均能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其次是ltciii。

程序降温处理的黄皮果实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果实,且ltcii的类黄酮含量一直保持最高,其次是ltci。程序降温处理的黄皮果实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ltcii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达到了57%。其次是ltci和ltciii。由此说明,程序降温处理均能保持黄皮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性(如表3所示)。

综合分析,程序降温处理后冷藏期和货架期间,程序降温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总酚含量及类黄酮含量的下降,提高果实的抗氧化性能。其中,ltcii处理组的效果最为显著,程序降温处理的各个抗氧化指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ltcii处理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程序降温处理能有效保持黄皮果实的抗氧化性能,减缓黄皮果实的衰老褐变,延长贮藏期,且ltcii的效果最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