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自动翻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7463发布日期:2019-04-12 23:2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食品自动翻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食品自动翻炒装置。



背景技术:

坚果类食品,包括瓜子、花生、核桃等都需要在采摘后进行翻炒加工后食用或者贩卖,现有的翻炒加工方法主要是以手工翻炒为主,用该方法翻炒时存在翻炒效果差,存在安全隐患和劳动力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733889u公开了一种花生翻炒均匀受热装置,包括:燃烧仓、加工仓、受热板和驱动机构;加工仓为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围绕成的框体,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为对称分布且圆心重合的弧形结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平行并相对,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在第二侧壁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燃烧仓为顶部开口的箱体,其下部设有加料口;加工仓安装在燃烧仓上方并与燃烧仓相连通;受热板可垂直转动地安装在加工仓内,其两端分别抵靠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受热板的转动轴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圆心重合,且受热板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所对应的圆心角。

上述装置通过在燃烧仓内燃烧燃料,对加工仓内的受热板进行加热,再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受热板做小角度的转动,实现花生食品的翻炒,但是此装置在翻炒过程中存在问题,受热板只能在加工仓内做小角度的转动,无法使整个加工仓内的花生食品受热均匀,可能会使堆积在受热板上中上层位置的花生食品受热不够而没熟,下层的花生食品直接与受热板接触受热过高而被炒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食品自动翻炒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翻炒时食品受热不均匀,导致翻炒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了食品自动翻炒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铰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铰接在机箱内侧壁上,所述摆动杆底端可拆卸连接有铲子;所述机箱内设有翻炒锅,翻炒锅与机箱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翻炒锅设有锅沿,翻炒锅的锅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块;所述机箱内底部连接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连接有用于装可燃气体的罐体,所述送气管内滑动贯穿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与机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挡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铁块,所述铁块置于送气管外,所述机箱内固定连接有螺线管,所述送气管内固定连接有热电偶感应针,所述热电偶感应针与螺线管之间连接有电线,所述送气管顶端转动连接有旋转管,旋转管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接在机箱内,第二锥齿轮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转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旋转管连接有旋转板,旋转管贯穿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沿旋转板中轴线对称设置,两根竖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块和第三磁铁块,所述第二磁铁块与第三磁铁块相对面的磁性相斥,所述旋转管的顶端连接有炉头。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翻炒食品时,将食品放入机箱内的翻炒锅内,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摇杆一起转动,摇杆转动过程中,由于摇杆铰接摆动杆,摆动杆铰接连杆,连杆铰接在机箱内侧壁,故摆动杆做弧形摆动,并带动铲子在翻炒锅内对食品进行翻炒。

电机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锥齿轮的转轴与电机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故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也随之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旋转管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旋转板转动,旋转板转动带动两端的竖杆转动,竖杆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二磁铁块遇到第一磁铁块时,第三磁铁块也刚好遇到第一磁铁块,由于第二磁铁块和第三磁铁块相对面的磁性相斥,故第二磁铁块和第三磁铁块与第一磁铁块相对时,翻炒锅发生摆动。

同时将螺线管通电,根据电生磁的原理,螺线管产生磁力,吸动铁块运动,铁块带动挡板在送气管内滑动,送气管内有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向上遇到热电偶感应针被点燃,并经过炉头对翻炒锅底部进行加热。

有益效果:1、利用电机带动摇杆运动,摇杆和摆动杆带动铲子在翻炒锅内运动,翻炒锅内的食品不断的被翻动,使其能够加热均匀;2、翻炒锅的边沿设置若干第一磁铁块,利用电机带动竖杆上相对面磁性相斥的第二磁铁块和第三磁铁块沿翻炒锅的边沿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二磁铁块和第三磁铁块分别对第一磁铁块进行相吸和相斥,翻炒锅便不断的进行摆动,使翻炒的效果更好;3、利用电磁原理,通过控制电流量的大小控制挡板在送气管内滑动距离,进而控制燃气的流量大小,可以巧妙的控制翻炒锅的受热程度。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炒时食品受热不均匀,导致翻炒效果差的问题,且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所述机箱的外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槽底开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机箱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凹槽,置于凹槽内的转动杆端部连接有扇叶,所述旋转管与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翻炒过程中会产生油烟,利用旋转管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凹槽内的扇叶转动,扇叶转动产生负压,机箱内的油烟便通过出气口被吸出。

进一步,所述翻炒锅为铁质材料制成。铁质翻炒锅坚实、耐用、受热均匀,并且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进一步,所述第一磁铁块的数量为八个。八个第一磁铁块沿着锅沿依次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磁铁块能快速的和第二磁铁块、第三磁铁块相遇,使翻炒锅的往复摆动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铲子卡扣连接在摆动杆上。铲子卡扣连接在摆动杆上,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更换和清洁。

进一步,所述机箱顶部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机箱顶部的盖板可有效避免机箱和食品被污染,保持食品和装置的卫生,同时避免了翻炒时食品溅出机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食品自动翻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送气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翻炒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箱1、电机2、摇杆3、摆动杆4、连杆5、铲子6、翻炒锅7、第一磁铁块8、第二磁铁块9、第三磁铁块10、竖杆11、旋转板12、送气管13、旋转管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挡板17、弹簧18、铁块19、螺线管20、转动杆21、扇叶22、热电偶感应针2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食品自动翻炒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顶部铰接有盖板,盖板上固定安装有把手。

机箱1内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摇杆3,摇杆3铰接有摆动杆4,摆动杆4铰接有连杆5,连杆5铰接在机箱1内侧壁上,摆动杆4底端卡扣连接有铲子6。电机2下方设有铁质的翻炒锅7,翻炒锅7与机箱1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扭簧,翻炒锅7设有锅沿,锅沿上沿圆周依次开设有八个通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块8;机箱1内底部连接有送气管13,送气管13贯穿机箱1,送气管13连接有液化气罐,送气管13内滑动贯穿有挡板17,挡板17一端与机箱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8,挡板1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铁块19,铁块19置于送气管13外,机箱1内固定连接有螺线管20。送气管13内固定连接有热电偶感应针23,热电偶感应针23与螺线圈20之间连接有电线,送气管13顶端转动连接有旋转管14,旋转管14同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啮合第二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6转动连接在机箱1内,第二锥齿轮16同轴连接有转轴,第二锥齿轮16的转轴与电机2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旋转管14连接有旋转板12,旋转管14贯穿旋转板12,旋转板12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1,两根竖杆11沿旋转板12中轴线对称设置,左端竖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块8相对面磁性相吸的第二次磁铁块19,右端竖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块8相对面磁性相斥的第三磁铁块10,旋转管14的顶端连接有炉头。

机箱1的外底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凹槽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气口,机箱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1,转动杆21贯穿凹槽,转动杆21底端连接有扇叶22,旋转管14与转动杆21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翻炒食品时,将待翻炒的食品放入翻炒锅7内,盖上盖板,启动电机2,电机2转动,摇杆3随着电机2一起转动,由于摇杆3铰接摆动杆4,摆动杆4铰接连杆5,连杆5铰接在机箱1内侧壁,故摆动杆4做弧形摆动,并带动铲子6在翻炒锅7内对食品进行翻炒。

电机2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锥齿轮16的轮轴与电机2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故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啮合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也随之转动,第一锥齿轮15转动带动旋转管14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旋转板12转动,旋转板12转动带动两端的竖杆11转动,竖杆11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二磁铁块9遇到第一磁铁块8时,第三磁铁块10也刚好遇到第一磁铁块8,由于第二磁铁块9与第一磁铁块8相对面的磁性相吸,第三磁铁块10与第一磁铁块8相对面的磁性相斥,故翻炒锅7在磁力的推动作用下发生摆动,在扭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进而实现翻炒锅7的翻动。

同时螺线管20通电,根据电生磁的原理,螺线管20产生磁力,吸动铁块19运动,铁块19带动挡板17在送气管13内滑动,送气管13内有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向上遇到热电偶感应针23被点燃,并经过炉头对翻炒锅7底部进行加热。

翻炒完成后,将螺线管20断电,挡板17在弹簧18拉力的作用下滑动回初始位置,阻止可燃气体继续流向炉头。以此便完成了全部翻炒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