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巧克力生产的可可豆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658发布日期:2018-11-02 20:47阅读:1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巧克力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巧克力生产的可可豆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可可豆是生产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它是梧桐科常绿乔木可可树的果实,长卵圆形坚果的扁平种子。可可豆中含有咖啡因等神经中枢兴奋物质以及丹宁,丹宁与巧克力的色、香、味有很大关系,可可脂的溶点接近人的体温,具有入口即化的特性,在室温下保持一定的硬度,并具有独特的可可香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易氧化。在将可可豆干燥后,需要利用研磨机将其加工成密度稳定、细度更小的可可粉,所用到的研磨机包括研磨仓,研磨仓内设置有辊面相接的主研磨辊和从研磨辊,主研磨辊的辊轴与一电机的转矩输出轴连接,研磨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仓,进料仓的出口通向主研磨辊与从研磨辊之间的可可豆挤压区,进入可可豆挤压区的可可豆在两研磨辊的挤压作用下变细,之后落至下方的出口并排出。现有的这种研磨结构存在缺陷:缺少相应的过滤结构和重复辊压结构,使得从底部出口排出的可可粉中仍然会夹杂着一些较大颗粒,不能充分保证可可粉的结构品质,不利于后续巧克力原料浆的制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巧克力生产的可可豆研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巧克力生产的可可豆研磨装置,包括研磨仓,所述研磨仓内设置有辊面相接的主研磨辊和从研磨辊,所述主研磨辊的辊轴与一电机的转矩输出轴连接,所述研磨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仓,所述进料仓的出口通向所述主研磨辊与所述从研磨辊之间的可可豆挤压区;

所述研磨仓通过弹性支撑机构支撑在一底板上;

所述主研磨辊和所述从研磨辊的辊轴均穿出所述研磨仓并通过轴承支架支撑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研磨仓的主研磨辊轴穿出孔和所述研磨仓的从研磨辊轴穿出孔均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辊轴活动条形孔;

所述研磨仓内焊接有隔板,且其内部通过所述隔板分成研磨室和位于研磨室下方的出料室,所述主研磨辊和所述从研磨辊均位于所述研磨室内,且辊面均与所述隔板接触,所述隔板为开设有若干筛孔的筛板结构,所述出料室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所述研磨仓的下方设置有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接料容器,所述接料容器的容器口与所述出料室的漏斗口之间通过布袋密封连接。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导向筒、套在所述支撑导向筒内并可上下活动的导向杆、焊接于所述研磨仓侧壁的支耳、弹性挤压于所述支耳与所述支撑导向筒之间的弹簧,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支耳焊接,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导向杆上。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辊轴活动条形孔的竖直长度大于其宽度,其宽度大于主研磨辊轴直径和从研磨辊轴直径。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辊轴活动条形孔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套,所述弹性密封套横向布置,其一端与所述轴承支架上的轴承座密封连接,另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辊轴活动条形孔处。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分料脊、弧形辊压面Ⅰ和弧形辊压面Ⅱ,所述分料脊位于所述弧形辊压面Ⅰ与弧形辊压面Ⅱ之间,所述弧形辊压面Ⅰ与所述主研磨辊的辊面匹配贴合,所述弧形辊压面Ⅱ与所述从研磨辊的辊面匹配贴合,所述所述弧形辊压面Ⅰ、所述弧形辊压面Ⅱ和所述分料脊的布局位均开设有所述筛孔。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接料容器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在研磨仓内设计有与两研磨辊接触的带筛孔的隔板,且研磨仓通过弹性支撑机构支撑在底板上,而研磨辊也是支撑在底板上而与研磨仓之间无支撑关系,因此当可可豆初次在两研磨辊之间不能直接磨细时,可在隔板上继续被研磨,研磨仓可上下弹性运动,完全磨细后的可可粉可从隔板的筛孔处落下并排至接料容器中,由于研磨辊与隔板之间的可可豆研磨过程可使得研磨仓上下震动,从而保证了可可粉的下料效率,不会出现堆积在隔板上不能筛下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可豆研磨装置的主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可豆研磨装置的右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研磨仓,2-隔板,3-主研磨辊,4-进料仓,5-研磨室,6-从研磨辊,7-出料室,8-支耳,9-弹簧,10-导向杆,11-支撑导向筒,12-轴承支架,13-底板,14-接料容器,15-布袋,16-辊轴活动条形孔,17-弹性密封套,18-轴承座,19-电机,20-弧形辊压面Ⅰ,21-筛孔,22-弧形辊压面Ⅱ,23-分料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研磨仓1,研磨仓1内设置有辊面相接的主研磨辊3和从研磨辊6,主研磨辊3的辊轴与一电机19的转矩输出轴连接,研磨仓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仓4,进料仓4的出口通向主研磨辊3与从研磨辊6之间的可可豆挤压区;

研磨仓1通过弹性支撑机构支撑在一底板13上;

主研磨辊3和从研磨辊6的辊轴均穿出研磨仓1并通过轴承支架12支撑在底板13上,研磨仓1的主研磨辊3轴穿出孔和研磨仓1的从研磨辊6轴穿出孔均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辊轴活动条形孔16;

研磨仓1内焊接有隔板2,且其内部通过隔板2分成研磨室5和位于研磨室5下方的出料室7,主研磨辊3和从研磨辊6均位于研磨室5内,且辊面均与隔板2接触,隔板2为开设有若干筛孔21的筛板结构,出料室7的底部为漏斗结构;

研磨仓1的下方设置有放置于底板13上的接料容器14,接料容器14的容器口与出料室7的漏斗口之间通过布袋15密封连接,以防止可可粉从接料容器14口跑出。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弹性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底板13上的支撑导向筒11、套在支撑导向筒11内并可上下活动的导向杆10、焊接于研磨仓1侧壁的支耳8、弹性挤压于支耳8与支撑导向筒11之间的弹簧9,导向杆10与支耳8焊接,弹簧9套在导向杆10上。支撑导向筒11的长度长于导向杆10,研磨仓1全部重量支撑在弹簧9上,而导向杆10则起到导向作用,可上下运动。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辊轴活动条形孔16的竖直长度大于其宽度,其宽度大于主研磨辊3轴直径和从研磨辊6轴直径,以确保研磨辊轴在辊轴活动条形孔16内能够相对运动。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辊轴活动条形孔16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套17,弹性密封套17横向布置,其一端与轴承支架12上的轴承座18密封连接,另一端密封连接在辊轴活动条形孔16处。弹性密封套17的设计是为了防止可可粉从辊轴活动条形孔16处跑出。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隔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分料脊23、弧形辊压面Ⅰ20和弧形辊压面Ⅱ22,分料脊23位于弧形辊压面Ⅰ20与弧形辊压面Ⅱ22之间,弧形辊压面Ⅰ20与主研磨辊3的辊面匹配贴合,弧形辊压面Ⅱ22与从研磨辊6的辊面匹配贴合,弧形辊压面Ⅰ20、弧形辊压面Ⅱ22和分料脊23的布局位均开设有筛孔21。分料脊23使得下落的物料向两侧弧形辊压面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细的可可粉从筛孔21漏至出料室7,而较粗的颗粒则在弧形辊压面处被再次研磨,磨细后再筛下。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接料容器14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结构的处理后,落下的可可粉中已不会含有大颗粒,此处的滤网为选择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干燥后的可可豆放入进料仓4内,从进料仓4均匀下落至主研磨辊3与从研磨辊6之间的可可豆挤压区,从可可豆挤压区落至隔板2上的可可粉中含有少量较粗的颗粒,可可细粉从隔板2的筛孔21落至出料室7内,而较粗的颗粒则在研磨辊与隔板2之间的再次研磨下变细,此处的研磨力度与弹性支撑机构中的弹簧9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弹簧9较粗,弹簧9支撑力较大,则研磨力度大,如果弹簧9较细,弹簧9支撑力较小,则研磨力度小;

在研磨辊与隔板2之间存在粗颗粒的研磨状态时,研磨仓1克服弹性支撑机构的支撑弹力向下运动,磨细并筛下后又回升,如此实现研磨仓1的上下震动,自带震动结构,使得可可粉能够更顺畅的从筛孔21下落至出料室7内;

出料室7内的可可粉从其底部的漏口落至接料容器14中收集,收集满后可更换另外的接料容器14。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