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888发布日期:2018-10-23 15:52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现有的一种以甘草、金银花、枳椇子、桑叶、荷叶、菊花、葛根、杜仲雄花、显齿蛇葡萄叶(藤茶)、青钱柳、苦荞、大麦、番石榴、紫苏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经过挑练、粉碎(或不粉粹)、成型、干燥、制粒(或不制粒)、包装等工艺生产成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代用茶需要烘干脱水,从而达到一定的含水量,便于储存。因此烘干是各类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目前,现有的代用茶烘干装置烘干效率较低,烘干时间长,且烘干时,易因为代用茶堆积导致烘干不均。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体、观察窗、箱门、万向轮、警报器、PLC控制器、控制板、排水管、运料斗、挡料板、烘干板、筛板、温度传感器、第一隔板、加热丝、风机、换气口、冷凝管、储水仓、加热灯、加热板、第二隔板、传动杆、传动轴和伺服电机,所述烘干箱体的一侧嵌入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板,所述观察窗的下方嵌入安装有箱门,所述烘干箱体的底部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烘干箱体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警报器,所述烘干箱体的一侧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伺服电机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另一侧与烘干板连接,所述烘干板之间连接有挡料板,所述烘干板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筛板,所述烘干板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加热灯,所述烘干板的顶部内壁嵌入安装有加热板,所述烘干箱体的对应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通过焊接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通过焊接均匀连接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储水仓,所述储水仓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对称开设有换气口,所述烘干箱体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烘干箱体的相邻一侧对称开设有运料斗,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加热丝、风机、冷凝管、加热灯、加热板和伺服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输出端电性连接警报器。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为一种SIMATIC S-PLC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筛板的下方通过滑槽连接有储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为一种隔热材料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工作时,将需要烘干的代用茶放置在上方的运料斗内,代用茶进入烘干板上,通过控制板控制加热灯、加热板运行,可对烘干板进行加热,结合加热丝的运行,风机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换气口输送至烘干板上,对代用茶进行风干,烘干效率高,方式多样化,便于对代用茶的快速脱水;烘干的同时,伺服电机运行,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带动传动杆移动,可将烘干板和筛板同步横向移动,可在烘干时,使代用茶烘干的更加均匀;烘干后的空气会通过换气口,通过冷凝管的运行,将空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并进入储水仓内,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可减少烘干箱体内空气的湿度,便于代用茶的烘干;通过烘干箱体顶部内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可监测烘干箱体内的温度,如果温度超过原先的设定,温度传感器会传递信号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警报器运行,便于烘干温度的监测,安全性能较高;通过烘干箱体底部设置的万向轮,可在不需使用或是需要移动时,将烘干箱体进行移动,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A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体;2-观察窗;3-箱门;4-万向轮;5-警报器;6-PLC控制器;7-控制板;8-排水管;9-运料斗;10-挡料板;11-烘干板;12-筛板;13-温度传感器;14-第一隔板;15-加热丝;16-风机;17-换气口;18-冷凝管;19-储水仓;20-加热灯;21-加热板;22-第二隔板;23-传动杆;24-传动轴;25-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代用茶的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体1、观察窗2、箱门3、万向轮4、警报器5、PLC控制器6、控制板7、排水管8、运料斗9、挡料板10、烘干板11、筛板12、温度传感器13、第一隔板14、加热丝15、风机16、换气口17、冷凝管18、储水仓19、加热灯20、加热板21、第二隔板22、传动杆23、传动轴24和伺服电机25,烘干箱体1的一侧嵌入安装有观察窗2,观察窗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板7,观察窗2的下方嵌入安装有箱门3,烘干箱体1的底部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万向轮4,烘干箱体1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警报器5,烘干箱体1的一侧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有第二隔板22,第二隔板2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传动轴24,且传动轴24与伺服电机25啮合连接,传动轴24的一侧通过啮合连接有传动杆23,且传动杆23的另一侧与烘干板11连接,烘干板11之间连接有挡料板10,烘干板11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筛板12,烘干板11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加热灯20,烘干板11的顶部内壁嵌入安装有加热板21,烘干箱体1的对应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伺服电机25,第二隔板22的另一侧通过焊接连接有第一隔板14,第一隔板14的一侧通过焊接均匀连接有加热丝15,加热丝15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风机16,风机16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冷凝管18,冷凝管18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储水仓19,储水仓19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排水管8,第一隔板14的下方对称开设有换气口17,烘干箱体1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3,烘干箱体1的相邻一侧对称开设有运料斗9,控制板7电性连接加热丝15、风机16、冷凝管18、加热灯20、加热板21和伺服电机25,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PLC控制器6的输入端,PLC控制器6输出端电性连接警报器5。

进一步的,PLC控制器6为一种SIMATIC S7-200PLC控制器。

进一步的,筛板12的下方通过滑槽连接有储料斗。

进一步的,排水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垫。

进一步的,第二隔板22为一种隔热材料构件。

工作原理:工作时,将需要烘干的代用茶放置在上方的运料斗9内,代用茶进入烘干板11上,通过控制板7控制加热灯20、加热板21运行,可对烘干板11进行加热,结合加热丝15的运行,风机16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换气口17输送至烘干板11上,对代用茶进行风干,烘干效率高,方式多样化,便于对代用茶的快速脱水;烘干的同时,伺服电机25运行,通过传动轴24的转动,带动传动杆23移动,可将烘干板11和筛板12同步横向移动,可在烘干时,使代用茶烘干的更加均匀;烘干后的空气会通过换气口17,通过冷凝管18的运行,将空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并进入储水仓19内,并通过排水管8排出,可减少烘干箱体1内空气的湿度,便于代用茶的烘干;通过烘干箱体1顶部内壁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3,可监测烘干箱体1内的温度,如果温度超过原先的设定,温度传感器13会传递信号至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控制警报器5运行,便于烘干温度的监测,安全性能较高;通过烘干箱体1底部设置的万向轮4,可在不需使用或是需要移动时,将烘干箱体1进行移动,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