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稳定的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5951发布日期:2019-06-14 22: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稳定的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稳定的面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厨房小家电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满足人们对自制面条的需求,面食机随之产生。

现有的面食机的工作原理为:将面粉及水放入搅拌杯,电机带动搅拌杆旋转,以对面粉及水进行搅拌混合,当达到设定的程度时,进入挤面阶段,此时电机反转带动搅拌杆推动面团或面絮进入挤面筒内,面团或面絮在螺杆的推动作用下,由模头挤出成型面条,完成加工。

由于面食机工作时搅拌杆和螺杆会产生较大的扭力,容易使搅拌杯和挤面筒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晃动,从而出现异响等状况。现有面食机中一般将搅拌杯通过扣位安装在主体上并留下一个方向的自由度,然后通过杯盖安装进行完全限位,而杯盖在上方,限位效果不太理想,容易形成装配间隙并使搅拌杯产生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装配简单的面食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稳定的面食机,包括主机、设于主机内的电机和控制板、设于主机上的搅拌杯和挤面筒、设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横向设于挤面筒内的螺杆及设于挤面筒端部的模头,挤面筒横向设置且位于搅拌杯的下方,搅拌杯底部设有与挤面筒连通的进面口,主机包括机座以及设于机座一侧的机身,其中,所述机座设有与搅拌杯的底部配合的安装台面及容纳挤面筒的安装凹腔,安装凹腔内设有限位槽,挤面筒上设有限位凸台,挤面筒安装到位后限位槽与限位凸台配合以将挤面筒轴向限位,限位槽由安装凹腔的内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限位凸台与挤面筒一体成型且凸出设置于挤面筒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的中心轴线与螺杆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挤面筒前段凸出于安装凹腔的前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设有两个,且在安装凹腔的侧壁上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倾斜设置,所述限位面为直面或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为与安装凹腔后端连接的平面,第二限位面设置在第一限位面的前端,第二限位面倾斜设置,第二限位面为直面或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面的前端与第二限位面的后端连接设置或断开设置,第二限位面沿螺杆推进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至安装台面,第二限位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面的长度为L1,8mm≤L1≤25mm,第二限位面顶端与安装台面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L2,5mm≤L2≤35mm。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台面的中心设有安装凸台,搅拌杯的底部设有避让安装凸台的避让凹腔,安装凸台的前端两侧设有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台面相对于机座可拆卸设置,安装凸台由安装台面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安装凹腔由安装台面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台的前侧面与安装凹腔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与机座呈“L”形设置,机身与搅拌杯贴壁配合,机身与机座连接处设有限位凹槽,搅拌杯的下端边缘设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机座上设置安装台面及安装凹腔,用户只需简单的将搅拌杯和挤面筒放置于机座上时,无需对位,这样便于搅拌杯和挤面筒放置于机座上,提升面食机使用时的装配便利性,且在安装凹腔内设有限位槽,并在挤面筒上设置限位凸台,在挤面筒安装到位后,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台配合从而将挤面筒轴向限位,这样可有效的限制面食机工作时挤面筒轴向晃动,很好的避免产生异响等状况,以保证面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面食机工作时的噪音,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及满意度。另外,安装凹腔的内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限位槽,使得挤面筒沿限位槽滑行至安装凹腔内,已安装且不会造成干涉。限位凸台与限位槽的配合在搅拌杯和挤面筒安装到机座的过程中提供导向作用,挤面筒上的限位凸台先接触到限位槽上的一点,随即限位凸台沿限位槽的表面滑行,从而将搅拌杯顺利安装到安装台面上,挤面筒也同时在安装腔内安装到位,避免搅拌杯和挤面筒分别对位,用户拆装配件更轻松便捷。

2、限位槽由安装凹腔的内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限位凸台与挤面筒一体成型且凸出设置于挤面筒的外侧壁上,这样能很好的保证限位槽及限位凸台的强度,在挤面筒出现轴向晃动时,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能承受较大的晃动力,大大的减小了挤面筒的晃动,从而降低异响,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另外,搅拌杆和中心轴线与螺杆的轴心轴线垂直相交,相当于搅拌杯和挤面筒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使得所述安装凹腔的强度更好,安装凹腔侧壁与机座壳体两侧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安装凹腔的设置空间更大,敞口面积更大,不易产生残留污垢,且挤面筒更容易对位,挤面筒前段凸出于安装凹腔的前端设置,方便模头的安装,且从模头出面不受机座侧壁干涉。

3、限位槽设有两个,且在安装凹腔的侧壁上相对设置,使得挤面筒受力均匀,这样可更好对挤面筒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挤面筒的工作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搅拌杯顺利的安装到安装台面上。

4、限位槽包括限位面,限位面倾斜设置,限位面为直面或弧面,这样便于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且能很好将挤面筒轴向限位,进一步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挤面筒的轴向晃动和异响,提升面食机工作的稳定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5、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为与安装凹腔后端连接的平面,第二限位面设置在第一限位面的前端,第二限位面倾斜设置,第二限位面为直面或弧面,通过两个限位面以对挤面筒进行轴向限位,可很好的防止挤面筒轴向晃动,且两个限位面不同,既便于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对挤面筒的放置起到导向的作用,又能能很好的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同时保证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的配合强度足够,即保证限位的可靠性。

6、第一限位面的前端与第二限位面的后端连接设置或断开设置,第二限位面沿螺杆推进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至安装台面,使得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连接成一整体,限位效果好,且第二限位面可对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起到导向作用,并在与第一限位面的配合下以将挤面筒轴向限位,避免挤面筒轴向晃动,同时也便于限位槽的加工成型,也即安装台面的加工成型;同时,第二限位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使得第二限位面的倾斜角度足够,这样可很好的限制挤面筒的轴向窜动,以保证挤面筒工作时的稳定性;当α小于30°或α大于60°时,倾斜角度太小或太大,使得挤面筒限位不好,导致挤面筒工作时不稳定。

7、第一限位面的长度为L1,8mm≤L1≤25mm,第二限位面顶端与安装台面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L2,5mm≤L2≤35mm,这样可很好的保证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的配合强度,能很好的对挤面筒轴向进行限位,且限位可靠、稳定,以减小挤面筒轴向晃动和异响,同时机座的整体尺寸合理,使得面食机整体小巧轻便。当L1小于8mm或L2小于5mm时,限位槽长度太小,配合强度不够,挤面筒轴向限位效果不好;当L1大于25mm或L2大于35mm时,限位槽长度太长,使得机座尺寸过大,影响面食机整体的轻巧性。

8、安装台面的中心设有安装凸台,搅拌杯的底部设有避让安装凸台的避让凹腔,安装凸台的前端两侧设有圆角,这样不仅可对电机进行很好的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又能很好的对安装凸台进行避让,以保证搅拌杯安装的便利性,还有,安装凸台可与避让凹腔形成配合以对搅拌杯的径向限位,更好的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搅拌杯的晃动以及晃动带来的异响。

9、安装台面相对于机座可拆卸设置,安装凸台由安装台面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安装凹腔由安装台面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台的前侧面与安装凹腔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既很好的保证安装台面的强度足够,同时也方便搅拌杯和挤面筒的安装,且安装后的搅拌杯和挤面筒平稳,不易晃动,还便于机座的加工成型,相比于安装台面与机座一体加工成型,加工工艺简单,生产难度小,且生产效率高。

10、机身与机座呈“L”形设置,机身与搅拌杯贴壁配合,机身与机座连接处设有限位槽,搅拌杯的下端边缘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通过机身与搅拌杯贴壁配合,可进一步对搅拌杯轴向限位,并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起的配合以将搅拌杯周向限位,又进一步的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搅拌杯晃动及因晃动引起的异响,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一中主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一中安装台面与机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一中搅拌杯和挤面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二中限位面的垂直投影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二中限位面的另一种结构的垂直投影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三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面食机实施例三中搅拌杯和挤面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主机;11、机座;111、安装台面;1111、安装凸台;112、安装凹腔;113、限位槽;114、限位面;1141、第一限位面;1142、第二限位面;12、机身;13、限位凹槽;2、搅拌杯;21、搅拌杯盖;22、避让凹腔;23、限位凸起;3、挤面筒;31、限位凸台;311、第一限位部;312、第二限位部;4、搅拌杆;5、螺杆;6、模头;7、模头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的面食机,包括主机1、设于主机1内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和控制板(图中未示出)、设于主机1上的搅拌杯2和挤面筒3、设于搅拌杯2内的搅拌杆4、横向设于挤面筒3内的螺杆5及设于挤面筒3端部的模头6,并通过模头盖7锁紧于挤面筒3的端部,搅拌杯2包括搅拌杯盖21,挤面筒3横向设置且位于搅拌杯2的下方,搅拌杯2底部设有与挤面筒3连通的进面口,主机1包括机座11以及设于机座11一侧的机身12。

本实施例中,机座11设有与搅拌杯2的底部配合的安装台面111及容纳挤面筒3的安装凹腔112,安装凹腔112内设有限位槽113,挤面筒3上设有限位凸台31,挤面筒3安装到位后限位槽113与限位凸台31配合以将挤面筒3轴向限位,通过在机座上设置安装台面及安装凹腔,用户只需简单的将搅拌杯和挤面筒放置于机座上时,无需对位,这样便于搅拌杯和挤面筒放置于机座上,提升面食机使用时的装配便利性,且在安装凹腔内设置限位槽,并在挤面筒上设置限位凸台,在挤面筒安装到位后,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台配合从而将挤面筒轴向限位,这样可有效的限制面食机工作时挤面筒轴向晃动,很好的避免产生异响等状况,以保证面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面食机工作时的噪音,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及满意度。

搅拌杆4的中心轴线与螺杆5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相当于搅拌杯和挤面筒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使得所述安装凹腔的强度更好,安装凹腔侧壁与机座壳体两侧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安装凹腔的设置空间更大,敞口面积更大,不易产生残留污垢,且挤面筒更容易对位,挤面筒前段凸出于安装凹腔的前端设置,方便模头的安装,且从模头出面不受机座侧壁干涉限位槽与安装台面111一体成型,且由安装凹腔112的内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限位凸台31与挤面筒3一体成型且凸出设置于挤面筒3的外侧壁上,这样能很好的保证限位槽及限位凸台的强度,在挤面筒出现轴向晃动时,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能承受较大的晃动力,大大的减小了挤面筒的晃动,从而降低异响,以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且,限位槽113设有两个,且在安装凹腔112的侧壁上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槽相对于螺杆轴所在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使得挤面筒受力均匀,安装顺畅且限位稳定,这样可更好对挤面筒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挤面筒的工作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搅拌杯顺利的安装到安装台面上。

同时,限位槽113包括限位面114,限位面114倾斜设置,限位面114为直面,这样便于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且能很好将挤面筒轴向限位,进一步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挤面筒的轴向晃动和异响,提升面食机工作的稳定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具体的,限位槽113包括第一限位面1141和第二限位面1142,第一限位面1141为与安装凹腔112后端连接的平面,第二限位面1142设置在第一限位面1141的前端,第二限位面1142倾斜设置,第二限位面1142为直面,通过两个限位面以对挤面筒进行轴向限位,可很好的防止挤面筒轴向晃动,且两个限位面不同,既便于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对挤面筒的放置起到导向的作用,又能能很好的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同时保证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的配合强度足够,即保证限位的可靠性。

且,第一限位面1141的前端与第二限位面1142的后端连接设置,第二限位面1142沿螺杆5推进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延伸至安装台面111,使得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连接成一整体,限位效果好,且第二限位面可对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起到导向作用,并在与第一限位面的配合下以将挤面筒轴向限位,避免挤面筒轴向晃动,同时也便于限位槽的加工成型,也即安装台面的加工成型;同时,第二限位面11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30°≤α≤60°,α具体为45°,使得第二限位面的倾斜角度足够,这样可很好的限制挤面筒的轴向窜动,以保证挤面筒工作时的稳定性。

同时,第一限位面1141的长度为L1,8mm≤L1≤25mm,第二限位面1142顶端与安装台面111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L2,5mm≤L2≤35mm,L1具体为15mm,L2具体为15mm,这样可很好的保证限位槽与限位凸台之间的配合强度,能很好的对挤面筒轴向进行限位,且限位可靠、稳定,以减小挤面筒轴向晃动和异响,同时机座的整体尺寸合理,使得面食机整体小巧轻便。

当然,为了保证电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减小搅拌杯的晃动及因晃动带来的异响,也可以在安装台面111的中心设置安装凸台1111,搅拌杯2的底部设有避让安装凸台1111的避让凹腔22,安装凸台1111的前端两侧设有圆角,这样不仅可对电机进行很好的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以保证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又能很好的对安装凸台进行避让,以保证搅拌杯安装的便利性,还有,安装凸台可与避让凹腔形成配合以对搅拌杯的径向限位,更好的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搅拌杯的晃动以及晃动带来的异响。

也可以为了增加安装台面的强度和方便搅拌杯和挤面筒的使用安装,可将安装台面111相对于机座11可拆卸设置,安装凸台1111由安装台面111中部向上凸出形成,安装凹腔112由安装台面111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凸台1111的前侧面与安装凹腔12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既很好的保证安装台面的强度足够,同时也方便搅拌杯和挤面筒的安装,且安装后的搅拌杯和挤面筒平稳,不易晃动,还便于机座的加工成型,相比于安装台面与机座一体加工成型,加工工艺简单,生产难度小,且生产效率高。

可以理解的,第二限位面也可以为弧面。

可以理解的,第一限位面的前端与第二限位面的后端断开设置。

可以理解的,安装凹腔的前端还可以设置凸出于机座前端面的弧形凸台,弧形凸台的内表面与安装凹腔内壁光滑连接,挤面筒端部设有将模头锁紧的模头盖,模头盖安装到位后套设在弧形凸台外部,以将挤面筒相对于机座锁紧固定,此时限位槽和限位凸台配合还对搅拌杯和挤面筒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进一步减小搅拌杯和挤面筒的晃动。

可以理解的,α也可以为30°、32°、35°、36°、40°、42°、46°、48°、50°、52°、55°、58°、60°等。

可以理解的,L1也可以为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5mm等。

可以理解的,L2也可以为5mm、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4mm、25mm、26mm、28mm、30mm、32mm、34mm、35mm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限位面不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限位槽包括限位面114,限位面114倾斜设置,限位面114为连续光滑的弧面,如此也可实现便于挤面筒放置于安装凹腔内,且能很好将挤面筒轴向限位,进一步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挤面筒的轴向晃动和异响,提升面食机工作的稳定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可以理解的,限位面也可以如图6b中的弧面。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机身与机座连接处设有限位凹槽,搅拌杯的下端边缘设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机身12与机座11呈“L”形设置,机身12与搅拌杯2贴壁配合,机身12与机座11连接处设有限位凹槽13,搅拌杯2的下端边缘设有与限位凹槽13配合的限位凸起23,限位凸起23设有两个且间隔设置,两个限位凸起23与搅拌杯2一体加工成型,相应的,限位凹槽13设有两个,通过机身与搅拌杯贴壁配合,可进一步对搅拌杯轴向限位,并通过限凹位槽与限位凸起的配合以将搅拌杯周向限位,又进一步的减小面食机工作时搅拌杯晃动及因晃动引起的异响,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二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