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9741发布日期:2019-08-20 23: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谷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蒸谷米又称半煮米,其基本加工工序与加工一般大米相同,只是在砻谷前增加对净谷浸泡、蒸煮、干燥等水热处理工序。通过将稻谷充分浸泡后蒸煮而使米粒的淀粉糊化(α化),接着进行干燥、稻谷脱壳及碾米来制造所述蒸谷米,因此,稻谷壳的味道等浸透胚乳,所述蒸谷米带有该稻谷壳的风味。

通过上述水热处理的稻谷,米粒强度增大,工艺品质提高,碎米率减少;同时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稻谷皮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米粒内部渗透,使胚乳内的营养成分增加,提高了稻米的营养价值;此外,蒸谷米还有耐贮、米粒胀性好,出饭率高,米饭易消化等优点。

现有的蒸谷米加工工艺,稻谷需在热水中浸渍几小时,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蒸谷米加工工艺,稻谷需在热水中浸渍几小时,加工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包括蒸谷米装置、下谷装置、碾米装置和干燥降温装置;所述下谷装置与所述蒸谷米装置相连;所述干燥降温装置与所述蒸谷米装置相连;所述碾米装置与所述干燥降温装置相连;所述蒸谷米装置包括平台、动力机构、支撑机构和蒸煮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蒸煮机构被所述支撑机构支撑设置;所述动力机构安装在所述平台上且与所述蒸煮机构传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蒸煮机构,包括蒸煮筒、蒸汽筒、蒸汽交换口、螺旋片、蒸煮进料口和蒸煮出料口;所述蒸煮筒被所述支撑机构支撑设置并与所述下谷装置相连;所述蒸汽筒同轴设置在所述蒸煮筒内,且其筒面设置多个小孔;所述蒸汽交换口开设在所述蒸汽筒两端;所述螺旋片设置在蒸煮筒和蒸汽筒之间;所述蒸煮进料口设置在蒸煮筒靠近下谷装置的一端端面上;所述蒸煮出料口设置在蒸煮筒远离下谷装置的一端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被动齿轮、主动齿轮、减速箱和电机;所述被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蒸煮机构上;所述减速箱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电机与减速箱传动相连;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减速箱上并与被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环和支撑辊;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蒸煮机构上;所述支撑辊旋转安装在所述平台上并与支撑环滚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下谷装置包括谷仓和谷仓卸谷口;所述谷仓设置在所述下谷装置上部;所述谷仓卸谷口设置在所述谷仓下部,且与所述蒸煮机构相连。

可选地,所述干燥降温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鼓风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一端与所述碾米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蒸煮机构相连;所述鼓风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上方或一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包括蒸谷米装置、下谷装置、碾米装置和干燥降温装置;所述下谷装置与所述蒸谷米装置相连;所述干燥降温装置与所述蒸谷米装置相连;所述碾米装置与所述干燥降温装置相连;所述蒸谷米装置包括平台、动力机构、支撑机构和蒸煮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蒸煮机构被所述支撑机构支撑设置;所述动力机构安装在所述平台上且与所述蒸煮机构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加工蒸谷米时,不需先将稻谷在热水中浸渍几小时,而是直接蒸煮,具体是先蒸煮、后碾磨,重复三、四次,即一边糊化处理一边碾磨,从而得到带有该稻谷壳风味的蒸谷米,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缩减了加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蒸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的截面图;

图4为下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蒸谷米装置、2-下谷装置、3-碾米装置、4-干燥降温装置;

11-平台、12-动力机构、13-支撑机构、21-谷仓、22-谷仓卸谷口、31-进碾口、32-碾米机、33-出碾口;

121-被动齿轮、122-主动齿轮、123-减速箱、124-电机、131-支撑环、132-支撑辊、141-蒸煮筒、142-蒸汽筒、143-蒸汽交换口、144-螺旋片、145-蒸煮进料口、146-蒸煮出料口、147-进蒸汽管、148-出蒸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包括蒸谷米装置1、下谷装置2、碾米装置3和干燥降温装置4;所述下谷装置2与所述蒸谷米装置1相连;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与所述蒸谷米装置1相连;所述碾米装置3与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相连;所述蒸谷米装置1包括平台11、动力机构12、支撑机构13和蒸煮机构;所述支撑机构13安装在所述平台11上;所述蒸煮机构被所述支撑机构13支撑设置;所述动力机构12安装在所述平台11上且与所述蒸煮机构传动连接。具体地,所述下谷装置2内盛装清洗后的稻谷并可将稻谷卸入所述蒸谷米装置1;所述蒸谷米装置1用于蒸煮清洗后的稻谷;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将蒸煮后的稻谷做干燥、降温处理;所述碾米装置3用于碾磨经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处理后的稻谷。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煮机构,包括蒸煮筒141、蒸汽筒142、蒸汽交换口143、螺旋片144、蒸煮进料口145和蒸煮出料口146;所述蒸煮筒141被所述支撑机构13支撑设置并与所述下谷装置2相连;所述蒸汽筒142同轴设置在所述蒸煮筒141内,且其筒面设置多个小孔作蒸汽通道;所述蒸汽交换口143开设在所述蒸汽筒142两端,靠近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一端的蒸汽交换口143通过进蒸汽管147与未图示的蒸汽供给源相连,靠近所述下谷装置2一端的蒸汽交换口143通过出蒸汽管148回流到未图示的蒸汽供给源;所述螺旋片144设置在蒸煮筒141和蒸汽筒142之间,蒸煮筒141旋转时,螺旋片144起提供螺旋推力并搅拌稻谷的作用;所述蒸煮进料口145设置在蒸煮筒141靠近下谷装置2的一端端面上;所述蒸煮出料口146设置在蒸煮筒141远离下谷装置2的一端端面上。具体地,动力机构12提供蒸煮筒141旋转动力并控制蒸煮筒141的转速1-1.5r/min为宜,螺旋片144设置4-5圈为宜,则稻谷从蒸煮进料口145受螺旋推力运动到蒸煮出料口146的整个过程需要时间210-330秒。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煮筒141被所述支撑机构13支撑设置且与车间地面形成一定倾角,具体倾斜角度3-5°为宜,目的是,当蒸煮筒141旋转时,稻谷能在螺旋推力和下滑力的共同作用下从蒸煮进料口145向蒸煮出料口146方向运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机构12包括被动齿轮121、主动齿轮122、减速箱123和电机124;所述被动齿轮121固定在所述蒸煮机构上;所述减速箱123安装在所述平台11上;所述电机124与减速箱123传动相连;所述主动齿轮122安装在减速箱123上并与被动齿轮121啮合。动力机构12提供蒸煮机构旋转动力。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机构13包括支撑环131和支撑辊132;所述支撑环131设置在所述蒸煮机构上;所述支撑辊132旋转安装在所述平台11上并与支撑环131滚动接触。通过支撑机构13保证蒸煮机构旋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谷装置2包括谷仓21和谷仓卸谷口22;所述谷仓21设置在所述下谷装置2上部;所述谷仓卸谷口22设置在所述谷仓21下部,且与所述蒸煮机构相连。具体地,所述谷仓卸谷口22以小于稻谷厚度或宽度尺寸的间隙靠近所述蒸煮筒141端面,当蒸煮出料口146旋转到谷仓卸谷口22时,谷仓21内的稻谷经谷仓卸谷口22和蒸煮出料口146卸入到蒸煮筒141内。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碾米装置3包括进碾口31、碾米机32、出碾口33;所述进碾口31设置在所述碾米机32上部,并与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相连;所述出碾口33设置在所述碾米机32远离干燥降温装置4的一侧侧面上。干燥降温装置4将蒸煮后的稻谷干燥、降温处理后经进碾口31卸入碾米机32内碾磨,碾磨后的稻谷经出碾口33卸出以便进入下一步工序。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燥降温装置4包括传送机构和鼓风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一端与所述碾米装置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蒸煮机构相连;所述鼓风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上方或一侧。通过鼓风机鼓吹室温空气与谷粒间冷热交换降温并带走水分干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过下谷装置2、蒸谷米装置1和干燥降温装置4联动可实现进料、蒸煮、卸料同步进行,无需等待。即下谷装置2卸入的稻谷从蒸煮进料口145运动到蒸煮出料口146后卸入干燥降温装置4的整个过程便完成了一次蒸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浸渍蒸谷米加工设备的加工方法,其步骤为:首先、清理稻谷中混有的砂石、泥土、稻秆和杂草种子等多种杂质,具体地,选用筛孔合适的筛选机械筛除与谷粒大小不同的杂质;其次、将清理后的稻谷用60-70℃热水清洗以去除谷壳表面的农残,同时润湿稻谷以获得更好的蒸煮效果;再次、将清洗后的稻谷卸入蒸谷米装置后通入常压高温蒸汽蒸煮,蒸煮时需持续搅拌,高温蒸汽温度100-110℃,蒸煮时间210-330秒;然后、将蒸煮后的稻谷经干燥、降温处理后卸入碾米装置并碾磨,碾磨时采用轻碾工艺;最后、将碾磨后的稻谷按照步骤S3和步骤S4重复操作二、三次后得到所述蒸谷米。具体地,首先、第一次蒸煮稻谷,之后经干燥、降温后进行第一次轻度碾磨;其次,将第一次轻度碾磨后的稻谷做第二次蒸煮,之后经干燥、降温后进行第二次轻度碾磨;再次,将第二次轻度碾磨后的稻谷做第三次蒸煮,之后经干燥、降温后进行第三次碾磨得到蒸谷米,可视稻谷品质选择三次蒸煮、碾磨或四次蒸煮、碾磨。通过这样一边蒸煮一边碾磨,从而得到带有该稻谷壳风味的蒸谷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