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9738发布日期:2019-08-20 23:3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谷米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



背景技术:

蒸谷米又称半煮米,其基本加工工序与加工一般大米相同,只是在砻谷前增加对净谷浸泡、蒸煮、干燥等水热处理工序。通过将稻谷充分浸泡后蒸煮而使米粒的淀粉糊化(α化),接着进行干燥、稻谷脱壳及碾米来制造所述蒸谷米,因此,稻谷壳的味道等浸透胚乳,所述蒸谷米带有该稻谷壳的风味。

通过上述水热处理的稻谷,米粒强度增大,工艺品质提高,碎米率减少;同时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稻谷皮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米粒内部渗透,使胚乳内的营养成分增加,提高了稻米的营养价值;此外,蒸谷米还有耐贮、米粒胀性好,出饭率高,米饭易消化等优点。

现有的蒸谷米加工工艺,稻谷需先在热水中浸泡,需要浸泡装置,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蒸谷米加工工艺,稻谷需先在热水中浸泡,需要浸泡装置,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包括第一蒸碾装置、第二蒸碾装置和第三蒸碾装置;所述第一蒸碾装置、第二蒸碾装置和第三蒸碾装置结构相同且从左向右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蒸碾装置包括谷仓、运输管、蒸谷米装置和碾米装置;所述谷仓设置在所述蒸谷米装置左侧;所述运输管的一端与谷仓相连,另一端与蒸谷米装置相连;所述碾米装置设置在蒸谷米装置右侧;所述蒸谷米装置包括蒸煮外筒、蒸煮内筒、水热处理器和搅拌器;所述蒸煮内筒套装在所述蒸煮外筒内;所述水热处理器夹设于蒸煮外筒和蒸煮内筒之间;所述搅拌器设置在蒸煮内筒内。

可选地,所述水热处理器以一根管形成螺旋的方式设置在蒸煮外筒内壁上,且管壁上开设多个小孔,管内流通介质为蒸汽或常温空气。

可选地,所述蒸煮内筒的筒壁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蒸煮内筒的筒底开设有多个小孔。

可选地,所述蒸煮内筒的筒身下部设置有卸料管,且所述卸料管穿透蒸煮外筒,所述蒸煮内筒的筒底为便于卸料的倾斜结构。

可选地,所述蒸煮外筒筒底开设有排泄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包括第一蒸碾装置、第二蒸碾装置和第三蒸碾装置;所述第一蒸碾装置、第二蒸碾装置和第三蒸碾装置结构相同且从左向右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蒸碾装置包括谷仓、运输管、蒸谷米装置和碾米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加工蒸谷米时,不需先将稻谷在热水中浸泡,不需浸泡设备及其排水系统,而是直接蒸煮,具体是先蒸煮、后碾磨,重复三次,即一边糊化处理一边碾磨,从而得到带有该稻谷壳风味的蒸谷米,具有节水、节能、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蒸谷米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第一蒸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蒸碾装置、2-第二蒸碾装置、3-第三蒸碾装置;

11-谷仓、12-运输管、13-蒸谷米装置、14-碾米装置;

121-给料阀、131-蒸煮外筒、132-蒸煮内筒、133-水热处理器、134-搅拌器、135-卸料管、136-卸料阀、137-排泄管、138-排泄阀、139-安全阀、141-进碾口、142-碾米机、143-出碾口;

1331-水热处理进口、1332-水热处理出口、1341-螺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蒸煮、碾磨制作蒸谷米的设备,包括第一蒸碾装置1、第二蒸碾装置2和第三蒸碾装置3;所述第一蒸碾装置1、第二蒸碾装置2和第三蒸碾装置3结构相同且从左向右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蒸碾装置1包括谷仓11、运输管12、蒸谷米装置13和碾米装置14;所述谷仓11设置在所述蒸谷米装置13左侧,谷仓11内盛装待蒸煮稻谷;所述运输管12的一端与谷仓11相连,另一端与蒸谷米装置13相连,将谷仓11内的待蒸煮稻谷输送入蒸谷米装置13;所述碾米装置14设置在蒸谷米装置13右侧;所述蒸谷米装置13包括蒸煮外筒131、蒸煮内筒132、水热处理器133和搅拌器134;所述蒸煮内筒132套装在所述蒸煮外筒131内;所述水热处理器133夹设于蒸煮外筒131和蒸煮内筒132之间,用于蒸煮、干燥冷却稻谷;所述搅拌器134设置在蒸煮内筒132内。使用本设备时,首先、第一蒸碾装置1第一次蒸煮稻谷,之后经干燥冷却后进行第一次轻度碾磨;其次,第二蒸碾装置2将第一次轻度碾磨后的稻谷做第二次蒸煮,之后经干燥冷却后进行第二次轻度碾磨;再次,第三蒸碾装置3将第二次轻度碾磨后的稻谷做第三次蒸煮,之后经干燥冷却后进行第三次碾磨得到蒸谷米。通过这样一边蒸煮一边碾磨,从而得到带有该稻谷壳风味的蒸谷米。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热处理器133以一根管形成螺旋的方式设置在蒸煮外筒131内壁上,且管壁上开设多个小孔,管内流通介质为蒸汽或常温空气。具体地,所述小孔用作蒸汽或常温空气的通道,所述蒸汽用于蒸煮稻谷,所述常温空气与谷粒间冷热交换降温并带走水分干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热处理器133包括水热处理进口1331和水热处理出口1332;所述水热处理进口1331穿透蒸煮外筒131并与未图示的水热处理源相连;所述水热处理出口1332穿透蒸煮外筒131并与未图示的处理装置相连。蒸汽从水热处理进口1331通入蒸煮外筒13蒸煮稻谷,之后从水热处理出口1332排出;空气从从水热处理进口1331通入蒸煮外筒13干燥冷却稻谷,之后从水热处理出口1332排出。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器134上设有螺旋片1341,所述螺旋片1341按照不与蒸煮内筒132筒壁干涉的最大直径制造。通过搅拌器134搅拌稻谷,使稻谷在水热处理器133整个工作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水热处理效果,同时螺旋推力使稻谷更易卸出。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煮内筒132的筒壁开设有多个小孔,用作蒸汽或空气通入通道;所述蒸煮内筒132的筒底开设有多个小孔,便于分离出降温时冷凝产生的水珠。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煮内筒132的筒身下部设置有卸料管135,且所述卸料管135穿透蒸煮外筒131,所述蒸煮内筒132的筒底为便于卸料的倾斜结构。通过倾斜结构和卸料管将蒸煮好的谷物卸出。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煮外筒131筒底开设有排泄管137,用于排出筒内蒸汽、空气、冷凝水和谷物碎屑。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输管12穿透蒸煮外筒131与蒸煮内筒132连通,运输管12上还设有给料阀121;所述卸料管135上还设有卸料阀136;所述排泄管137上还设有排泄阀138;所述蒸煮外筒131上还设有安全阀139;所述水热处理出口1332上还设有未图示的截止阀。待运输管12卸入稻谷后关闭给料阀121、卸料阀136、排泄阀138和未图示的截止阀,安全阀139设置好安全压力值,即使蒸谷米装置13作压力容器用,对稻谷作高压汽蒸,热量分布均匀,蒸煮效果更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碾米装置14包括进碾口141、碾米机142、出碾口143;所述进碾口141设置在所述碾米机142上部,并与所述蒸谷米装置13相连;所述出碾口143设置在所述碾米机142远离蒸谷米装置13的一侧侧面上。蒸谷米装置13将蒸煮并干燥冷却处理后的稻谷经进碾口141卸入碾米机142内碾磨,碾磨后的稻谷经出碾口143卸出以便进入下一步工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