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3670发布日期:2019-04-05 21:40阅读:10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烘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茶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保健饮品。制作工艺的主要过程可分为:晒青工序、发酵工序、杀青工序、塑型工序、烘干定型工序、精拣工序和烘焙工序。所用的器具为传统的竹制晾青竹筛、竹制摇青器具与现代的锅式杀青炉、槽式塑型机、箱式烘干定型机与石制烘焙炉。而在烘干定型工序之前的所有工序都是为了进一步使茶叶干燥,发酵。通过这些工序提取茶叶本身的香气制成优质茶。并使用这些优质茶作为基础进行烘焙工序,制成护胃保健的(温性)炭焙茶。但目前的烘焙方式一般采用电、木材、煤碳、液化气、木炭等,普遍存在香气不足与茶水硬与淡的问题,影响茶叶的品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色泽香味极为稳定、润喉回甘显著、耐久性好、保质期较长、不会反青等特点的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色泽香味极为稳定、润喉回甘显著、耐久性好、保质期较长、不会反青等特点的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采青、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烘焙以及复焙;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烘干、烘焙以及复焙整个流程全部采用纯荔枝木作为热源进行烘焙;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采青:采摘鲜叶,经过精心拣剔杂质等物后放在凉青间摊放;

(2)晒青:摊青后进行晒青至叶质柔软;

(3)做青:将晒青后的茶叶移到凉青间进行凉青,凉青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将摇青后的茶叶在静置状态下进行做青;

(4)杀青:做青后的茶叶在纯荔枝木的焙烧环境中放入锅内进行锅炒杀青,进行低温煎炒,温度控制在50-80℃,至茶叶含水率达到35-40%;,至叶面失去光泽,变色,叶质变柔软,青臭气消失,清香透露;

(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树叶趁热置于揉捻台,来回推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来,茶叶形成条索状,叶色油润无汗;

(6)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

(7)烘焙:将烘干后的茶叶存放约30至60天让其自行发酵,视其发酵结果而定,进行烘焙,烘焙将纯荔枝木置于烧柴炉中生火,把烘焙机置于烧柴炉边上,烧柴炉热能通过导热管传输到烘焙机上,火温从烘焙机从上到下可调可控,四周上下烘焙热量均匀,升至70-125℃时,烘焙为12-14h,烘焙机分格放置多层茶筛子,在烘焙过程中全时旋转着热均匀,不需翻茶,确保茶叶杂质去除的干净;

(8)复焙:在上述环境中当温度为71-125℃时,烘焙时间为6-12h即可可。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杀青的温度为50-80℃,用纯荔枝木进行焙烧产生热源,炒茶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中,步骤(6)中茶叶烘干采用纯荔枝木焙烧作为热源,对茶叶进行烘干。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中,步骤(7)中更重要的是采用纯荔枝木焙烧作为热源时间长达12-14h的长时间烘焙,使得茶叶杂质去除并取得保存时间较长。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中,步骤(8)中复焙也是采用纯荔枝木焙烧作为热源,整个加热、烘焙流程全部采用荔枝木作为热源,确保茶叶保持特有的味道。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杀青、烘干、烘焙、复焙,整体流程全部采用纯荔枝木烘焙,不仅能把茶叶中的有害成分挥发,如农残、异味;耐燃烧,使操作的过程更加的省时省力,有特殊的荔枝木香气,能在烘焙的过程中让茶叶充分的吸收荔枝木散发的天然香气;使茶叶成品达到色泽、香味极为稳定,饮用感觉润喉、回甘特别显著,更重要的是耐久性好,也就是说保质期较长,不会反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色泽香味极为稳定、润喉回甘显著、耐久性好、保质期较长、不会反青等特点的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

请参阅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纯荔枝木烘焙茶叶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

以下工序:采青、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烘焙以及复焙;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烘干、烘焙以及复焙整个流程全部采用纯荔枝木作为热源进行烘焙;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1)采青:采摘鲜叶,经过精心拣剔杂质等物后放在凉青间摊放;

(2)晒青:摊青后进行晒青至叶质柔软;

(3)做青:将晒青后的茶叶移到凉青间进行凉青,凉青后的茶叶进行摇青,将摇青后的茶叶在静置状态下进行做青;

(4)杀青:做青后的茶叶在纯荔枝木的焙烧环境中放入锅内进行锅炒杀青,进行低温煎炒,温度控制在50-80℃,至茶叶含水率达到35-40%;,至叶面失去光泽,变色,叶质变柔软,青臭气消失,清香透露;

(5)揉捻:将杀青后的茶树叶趁热置于揉捻台,来回推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来,茶叶形成条索状,叶色油润无汗;

(6)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

(7)烘焙:将烘干后的茶叶存放约30至60天让其自行发酵,视其发酵结果而定,进行烘焙,烘焙将纯荔枝木置于烧柴炉中生火,把烘焙机置于烧柴炉边上,烧柴炉热能通过导热管传输到烘焙机上,火温从烘焙机从上到下可调可控,四周上下烘焙热量均匀,升至70-125℃时,烘焙为12-14h,烘焙机分格放置多层茶筛子,在烘焙过程中全时旋转着热均匀,不需翻茶,确保茶叶杂质去除的干净;

(8)复焙:在上述环境中当温度为71-125℃时,烘焙时间为6-12h即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步骤(4)中所述杀青的温度为50-80℃,用纯荔枝木进行焙烧产生热源,炒茶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6)中茶叶烘干采用纯荔枝木焙烧作为热源,对茶叶进行烘干。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7)中更重要的是采用纯荔枝木焙烧作为热源时间长达12-14h的长时间烘焙,使得茶叶杂质去除并取得保存时间较长。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8)中复焙也是采用纯荔枝木焙烧作为热源,整个加热、烘焙流程全部采用荔枝木作为热源,确保茶叶保持特有的味道。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