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4199发布日期:2019-06-11 21:33阅读:3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鱼类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鱼体容易因细菌多导致腐败变质,其加工工艺变得尤为重要。生物保鲜剂是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或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得到的保鲜剂。现有技术中,鱼类的加工工艺中常采用生物保鲜剂对原料鱼进行处理。然而,现有的生物保鲜剂为了保证获得较好抗菌性,其添加的原料常含有不能直接水溶的成分,因此存在不易清洗的问题,同时,对于现有的含有不能直接水溶成分的生物保鲜剂,清洗时,需常用一定的溶解剂,则还存在因溶解剂带来的残留、不环保及操作不便带来的成本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类的加工方法,利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其进行保鲜处理,可获得较好抗菌性,同时易清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鱼类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鱼进行粗加工处理;

(2)将粗加工处理后的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所述保鲜处理具体为:将原料鱼先采用复合生物保鲜剂进行处理,再转移至冷藏库进行冷藏;

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5-8份、乳酸链球菌素10-12份、鱼骨肽8-12份、甘油8-10份、氯化钠15-20份和水95-10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设计上述配比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利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上述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鱼骨肽、甘油、氯化钠均为水溶性物质,一方面,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鱼骨肽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三者按上述比例同时添加,再与甘油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作用,甘油和氯化钠提供良好的溶解环境,进而可以获得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可以保证获得较好抗菌性,另一方面,因原料均为水溶性原料,清洗时可非常方便的采用水洗方法,易清洗且清洗后在鱼体基本无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上述配比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其原料均为水溶性原料,且利用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协同抗菌作用,并且易于清洗。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鱼进行粗加工处理;

(2)将粗加工处理后的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所述保鲜处理具体为:将原料鱼先采用复合生物保鲜剂进行处理,再转移至冷藏库进行冷藏;

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5-8份、乳酸链球菌素10-12份、鱼骨肽8-12份、甘油8-10份、氯化钠15-20份和水95-105份。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设计上述配比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利用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上述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鱼骨肽、甘油、氯化钠均为水溶性物质,一方面,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鱼骨肽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三者按上述比例同时添加,再与甘油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作用,甘油和氯化钠提供良好的溶解环境,进而可以获得较好的协同抗菌作用,可以保证获得较好抗菌性,另一方面,因原料均为水溶性原料,清洗时可非常方便的采用水洗方法,易清洗且清洗后在鱼体基本无残留。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鱼依次进行切头解剖、清洗、切块和分等级处理;

(2)将粗加工处理后的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所述保鲜处理具体为:将原料鱼浸没于复合生物保鲜剂中,5min后取出,原料鱼与复合生物保鲜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8;然后将取出的原料鱼置于内含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的真空袋中,并进行密封,真空袋中的原料鱼与复合生物保鲜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3,再转移至冷藏库进行冷藏;

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5份、乳酸链球菌素10份、鱼骨肽8份、甘油8份、氯化钠15份和水95份。所述鱼骨肽由与待加工鱼类的种类相同的鱼的鱼骨制备获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鱼依次进行切头解剖、清洗、切块和分等级处理;

(2)将粗加工处理后的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所述保鲜处理具体为:将原料鱼浸没于复合生物保鲜剂中,8min后取出,原料鱼与复合生物保鲜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10;然后将取出的原料鱼置于内含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的真空袋中,并进行密封,真空袋中的原料鱼与复合生物保鲜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4,再转移至冷藏库进行冷藏;

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8份、乳酸链球菌素12份、鱼骨肽12份、甘油10份、氯化钠20份和水105份。所述鱼骨肽由与待加工鱼类的种类相同的鱼的鱼骨制备获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鱼依次进行切头解剖、清洗、切块和分等级处理;

(2)将粗加工处理后的原料鱼进行保鲜处理,所述保鲜处理具体为:将原料鱼浸没于复合生物保鲜剂中,6min后取出,原料鱼与复合生物保鲜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9;然后将取出的原料鱼置于内含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的真空袋中,并进行密封,真空袋中的原料鱼与复合生物保鲜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3.5,再转移至冷藏库进行冷藏;

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6份、乳酸链球菌素11份、鱼骨肽10份、甘油9份、氯化钠18份和水100份。所述鱼骨肽由与待加工鱼类的种类相同的鱼的鱼骨制备获得。

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仅“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5.5份、乳酸链球菌素11份、鱼骨肽8.5份、甘油9份、氯化钠17份和水100份”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仅“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5份、乳酸链球菌素11份、鱼骨肽9份、甘油9份、氯化钠17份和水100份”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仅“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7.5份、乳酸链球菌素10份、鱼骨肽10.5份、甘油10份、氯化钠19.5份和水100份”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发明的实施例七为:

本实施例的鱼类的加工方法,仅“所述复合生物保鲜剂由以下重量份制备原料组成:溶菌酶7份、乳酸链球菌素10份、鱼骨肽11份、甘油10份、氯化钠19.5份和水100份”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效果测试

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加工后的鱼类分别置于-5℃冷藏库进行冷藏,冷藏15天后,经测试,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加工后的鱼类中,其鱼体鲜度指标可以达到一级,细菌总数小于4×104个/g,可有效抑制细菌增长;贮藏20天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加工后的鱼类中,tvbn值仍小于15mg/100g,鱼体鲜度指标仍然可以达到一级,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处理后能显著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延长鱼类的保鲜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鱼类的加工方法具有可同时保证良好的抗菌性能且易于清洗的优点,同时,工艺操作方便,时间较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