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3628发布日期:2019-08-30 22:1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目前使用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时,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中将茶叶全部进行炒制后再气蒸,炒青后的茶叶较干吸水能力强,气蒸过程使得全部茶叶含水量过高,接种金花菌后,存活量较低,影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的制茶口感,同时,使用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时,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茶叶表面的碳源和氮源含量较低,降低接种后金花菌的存活量,影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加工茶叶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以解决使用现有的使用冰冷式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时,炒青后的茶叶较干吸水能力强,气蒸过程使得全部茶叶含水量过高,接种金花菌后,存活量较低,同时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茶叶表面的碳源和氮源含量较低,降低接种后金花菌的存活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一:调制茶汁,取马铃薯汁与蔗糖按照10:1重量份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茶叶泡制20分钟~30分钟,制成茶汁;

步骤二:萎凋,摘取茶树的鲜叶,放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萎凋槽置于日光下,萎凋过程中翻动2-3次,春夏季萎凋时间控制在15分钟~25分钟,秋冬季萎凋时间控制在35分钟~55分钟;

步骤三:摇青,将经过萎凋的茶叶放置到竹篾编制的圆盘,晃动竹篾编制的圆盘,使得茶叶在圆盘中晃动,温度控制在26℃~29℃,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步骤四:晾青,在摇青后的茶叶上均匀喷洒步骤一中调制的茶汁,将喷洒后的茶叶放置到松木板上,放置到于阴凉通风处,晾置35分钟~55分钟;

步骤五:炒青,将晾干的茶叶均匀分成两份,一份放置到炒青机内进行炒青,另一份留下备用;

步骤六:气蒸,将步骤四中分出的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茶叶放置到气蒸锅内进行气蒸;

步骤七:接种,在气蒸后的茶叶上接种纯菌种发酵悬液,然后把接过种的茶叶茶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培养时间控制在7~8天;

步骤八:压制茶饼,将发花完成的茶叶放置到压饼机内进行压饼成型;

步骤九:烘干及陈化,茶叶压饼完成后放置到烘干室,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茶饼放置到地窖中陈化,陈化时间控制在1~2个月,陈化后的茶叶直接包装。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的纯菌种发酵悬液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采用2.2%~2.8%的氮源、3~6%的碳源、10%nacl的pda琼脂固体培养基、调节起始ph为5.0,培养基放置于窄口培养皿内,口培养皿内的装液量为10%~20%;

2)在培养基内接种冠突散囊菌,培养温度为26℃~29℃,培养六天,并分离纯化后得到纯菌种发酵剂悬液。

优选的,所述松木板上先行涂抹有荷叶汁液,涂抹后进行烘干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时,在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黄芪粉末。

优选的,步骤六中茶叶混合后可使用纱布包好后,再进行气蒸。

优选的,纯菌种发酵悬液加量为0.65ml/100g。

优选的,步骤九中,烘干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温度控制在70-75℃。

优选的,步骤九中,茶饼烘干后,使用干荷叶包裹茶饼,茶饼包裹好后放置放置到地窖中进行陈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经过炒青,将晾干的茶叶均匀分成两份,一份放置到炒青机内进行炒青,另一份留下备用;气蒸,将步骤四中分出的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茶叶放置到气蒸锅内进行气蒸;接种,在气蒸后的茶叶上接种纯菌种发酵悬液,然后把接过种的茶叶茶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培养时间控制在7~8天,避免了使用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时,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中将茶叶全部进行炒制后再气蒸,炒青后的茶叶较干吸水能力强,气蒸过程使得全部茶叶含水量过高,接种金花菌后,存活量较低,影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的制茶口感的问题。

(2)本发明取马铃薯汁与蔗糖按照10:1重量份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茶叶泡制20分钟~30分钟,制成茶汁,在摇青后的茶叶上均匀喷洒步骤一中调制的茶汁,将喷洒后的茶叶放置到松木板上,放置到于阴凉通风处,晾置35分钟~55分钟,避免了使用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时,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茶叶表面的碳源和氮源含量较低,降低接种后金花菌的存活量,影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加工茶叶的效果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一:调制茶汁,取马铃薯汁与蔗糖按照10:1重量份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茶叶泡制20分钟~30分钟,制成茶汁;

步骤二:萎凋,摘取茶树的鲜叶,放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萎凋槽置于日光下,萎凋过程中翻动2-3次,春夏季萎凋时间控制在15分钟~25分钟,秋冬季萎凋时间控制在35分钟~55分钟;

步骤三:摇青,将经过萎凋的茶叶放置到竹篾编制的圆盘,晃动竹篾编制的圆盘,使得茶叶在圆盘中晃动,温度控制在26℃~29℃,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步骤四:晾青,在摇青后的茶叶上均匀喷洒步骤一中调制的茶汁,将喷洒后的茶叶放置到松木板上,放置到于阴凉通风处,晾置35分钟~55分钟;

步骤五:炒青,将晾干的茶叶均匀分成两份,一份放置到炒青机内进行炒青,另一份留下备用;

步骤六:气蒸,将步骤四中分出的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茶叶放置到气蒸锅内进行气蒸;

步骤七:接种,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采用2.2%的氮源、3%的碳源、10%nacl的pda琼脂固体培养基、调节起始ph为5.0,培养基放置于窄口培养皿内,口培养皿内的装液量为10%;

在培养基内接种冠突散囊菌,培养温度为26℃,培养六天,并分离纯化后得到纯菌种发酵剂悬液。

在气蒸后的茶叶上接种纯菌种发酵悬液,然后把接过种的茶叶茶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培养时间控制在7~8天;

步骤八:压制茶饼,将发花完成的茶叶放置到压饼机内进行压饼成型;

步骤九:烘干及陈化,茶叶压饼完成后放置到烘干室,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茶饼放置到地窖中陈化,陈化时间控制在1~2个月,陈化后的茶叶直接包装。

松木板上先行涂抹有荷叶汁液,涂抹后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六中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时,在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黄芪粉末。

步骤六中茶叶混合后可使用纱布包好后,再进行气蒸。

纯菌种发酵悬液加量为0.65ml/100g。

步骤九中,烘干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温度控制在70-75℃。

步骤九中,茶饼烘干后,使用干荷叶包裹茶饼,茶饼包裹好后放置放置到地窖中进行陈化。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肉桂乌龙茶的发花散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一:调制茶汁,取马铃薯汁与蔗糖按照10:1重量份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茶叶泡制20分钟~30分钟,制成茶汁;

步骤二:萎凋,摘取茶树的鲜叶,放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萎凋槽置于日光下,萎凋过程中翻动2-3次,春夏季萎凋时间控制在15分钟~25分钟,秋冬季萎凋时间控制在35分钟~55分钟;

步骤三:摇青,将经过萎凋的茶叶放置到竹篾编制的圆盘,晃动竹篾编制的圆盘,使得茶叶在圆盘中晃动,温度控制在26℃~29℃,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步骤四:晾青,在摇青后的茶叶上均匀喷洒步骤一中调制的茶汁,将喷洒后的茶叶放置到松木板上,放置到于阴凉通风处,晾置35分钟~55分钟;

步骤五:炒青,将晾干的茶叶均匀分成两份,一份放置到炒青机内进行炒青,另一份留下备用;

步骤六:气蒸,将步骤四中分出的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混合后的茶叶放置到气蒸锅内进行气蒸;

步骤七:接种,制作培养基,培养基采用2.8%的氮源、6%的碳源、10%nacl的pda琼脂固体培养基、调节起始ph为5.0,培养基放置于窄口培养皿内,口培养皿内的装液量为20%;

在培养基内接种冠突散囊菌,培养温度为29℃,培养六天,并分离纯化后得到纯菌种发酵剂悬液。

在气蒸后的茶叶上接种纯菌种发酵悬液,然后把接过种的茶叶茶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培养时间控制在7~8天;

步骤八:压制茶饼,将发花完成的茶叶放置到压饼机内进行压饼成型;

步骤九:烘干及陈化,茶叶压饼完成后放置到烘干室,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茶饼放置到地窖中陈化,陈化时间控制在1~2个月,陈化后的茶叶直接包装。

松木板上先行涂抹有荷叶汁液,涂抹后进行烘干处理。

步骤六中两份茶叶充分混合时,在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黄芪粉末。

步骤六中茶叶混合后可使用纱布包好后,再进行气蒸。

纯菌种发酵悬液加量为0.65ml/100g。

步骤九中,烘干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温度控制在70-75℃。

步骤九中,茶饼烘干后,使用干荷叶包裹茶饼,茶饼包裹好后放置放置到地窖中进行陈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