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3593发布日期:2019-08-30 22:1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桂花乌龙是“铁观音”故乡福建安溪传统的出口产品,主销港、澳、东南亚和西欧。桂花乌龙主要以当年或隔年的夏、秋茶为原料配制而成,乌龙茶是我国特种名茶,经现代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乌龙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但是目前的桂花乌龙茶没有制作茯茶发花的工艺,加工出的成品没有类似,创新不够,并且茯茶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发花条件要求较高且产品质量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解决了目前的桂花乌龙茶没有制作茯茶发花的工艺,加工出的成品没有类似,创新不够,并且茯茶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发花条件要求较高且产品质量难控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制备:

步骤一:先将灰绿曲霉纯化鉴定后低温斜面保存,将扩培好的灰绿曲霉配制成菌液并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后得到灰绿曲霉培养物;

步骤二:将灰绿曲霉培养物干燥,干燥后磨碎过筛,准备成品制备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步骤三:将过筛的灰绿曲霉培养物与kh2po4、茶汁、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按照:4:0.75:3:1:0.25的质量比配制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2)桂花乌龙茶原料的处理:将桂花乌龙茶使用过滤筛去杂,然后经过高温气蒸和渥堆后加入8-10%质量总比的茶汁后静置,气蒸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30秒;

(3)气蒸接种及发花:将加过茶汁的桂花乌龙茶进行气蒸,气蒸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0-20秒,在气蒸后,用含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接种,然后把接过种的桂花乌龙茶放在透明玻璃容器中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

(4)干燥及包装:发花后干燥,将经过烘干工序后的茶叶定量装袋包装。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包括以下组成成分:酵母膏20-30份、马铃薯粉1-3份、麦芽粉1-3份、葡萄糖20-50份、和蔡式琼脂10-30份、k2hpo4溶液15-25份和mgso4溶液10-15份。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组成成分优选酵母膏25份、马铃薯粉2份、麦芽粉2份、葡萄糖35份、和蔡式琼脂20份、k2hpo4溶液20份和mgso4溶液13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发酵剂培养基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后在培养基中接种灰绿曲霉,采用0.110-0.120mpa、121℃高温消毒10-15分钟,消毒冷却至45℃左右的茶汁浸泡一定量的茶末菌种,采用100-150r/min转动10-30min均匀混合后放置在30℃阴凉处静置一天。

优选的,所述接种灰绿曲霉后的发酵剂培养基活化后,待长出菌斑后加入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并开始调整培养的环境和温度到合适区间,加水和一定量的蔗糖为基质,消毒灭菌后接种灰绿曲霉斜面菌种,置28℃恒温条件下培养10天后置于干燥器内,待茶末完全干燥时放入冰箱保存备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辅助菌种群包括大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粪链球菌。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干燥是在100级净化条件下采用真空干燥的方式,烘干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后的茶叶含水量均为5.5%~6.5%。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原料放置的容器在发花培养室中分层叠加放置,密封发酵3天~5天后将放置原料的容器打开通气,所述步骤(3)中的气蒸采用高压气蒸装置压力设置为0.115-0.130mpa,时间设置为10-20秒。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本发明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和促进肠胃运动、减肥,并且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食品致病菌与腐败菌的代谢物质的产生,解决了目前散茶发花难、易滋生杂菌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案例一:

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制备:

步骤一:先将灰绿曲霉纯化鉴定后低温斜面保存,将扩培好的灰绿曲霉配制成菌液并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后得到灰绿曲霉培养物;

步骤二:将灰绿曲霉培养物干燥,干燥后磨碎过筛,准备成品制备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步骤三:将过筛的灰绿曲霉培养物与kh2po4、茶汁、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按照:4:0.75:3:1:0.25的质量比配制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2)桂花乌龙茶原料的处理:将桂花乌龙茶使用过滤筛去杂,然后经过高温气蒸和渥堆后加入8-10%质量总比的茶汁后静置,气蒸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30秒;

(3)气蒸接种及发花:将加过茶汁的桂花乌龙茶进行气蒸,气蒸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0-20秒,在气蒸后,用含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接种,然后把接过种的桂花乌龙茶放在透明玻璃容器中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

(4)干燥及包装:发花后干燥,将经过烘干工序后的茶叶定量装袋包装。

步骤(1)中培养基包括以下组成成分:酵母膏20份、马铃薯粉1份、麦芽粉1份、葡萄糖20份、和蔡式琼脂10份、k2hpo4溶液15份和mgso4溶液10份。

步骤(1)中发酵剂培养基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后在培养基中接种灰绿曲霉,采用0.110-0.120mpa、121℃高温消毒10-15分钟,消毒冷却至45℃左右的茶汁浸泡一定量的茶末菌种,采用100-150r/min转动10-30min均匀混合后放置在30℃阴凉处静置一天。

接种灰绿曲霉后的发酵剂培养基活化后,待长出菌斑后加入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并开始调整培养的环境和温度到合适区间,加水和一定量的蔗糖为基质,消毒灭菌后接种灰绿曲霉斜面菌种,置28℃恒温条件下培养10天后置于干燥器内,待茶末完全干燥时放入冰箱保存备用。

步骤(1)中的辅助菌种群包括大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粪链球菌。

步骤(4)中的干燥是在100级净化条件下采用真空干燥的方式,烘干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后的茶叶含水量均为5.5%~6.5%。

步骤(3)中原料放置的容器在发花培养室中分层叠加放置,密封发酵3天~5天后将放置原料的容器打开通气,步骤(3)中的气蒸采用高压气蒸装置压力设置为0.115-0.130mpa,时间设置为10-20秒。

实施案例二:

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制备:

步骤一:先将灰绿曲霉纯化鉴定后低温斜面保存,将扩培好的灰绿曲霉配制成菌液并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后得到灰绿曲霉培养物;

步骤二:将灰绿曲霉培养物干燥,干燥后磨碎过筛,准备成品制备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步骤三:将过筛的灰绿曲霉培养物与kh2po4、茶汁、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按照:4:0.75:3:1:0.25的质量比配制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2)桂花乌龙茶原料的处理:将桂花乌龙茶使用过滤筛去杂,然后经过高温气蒸和渥堆后加入8-10%质量总比的茶汁后静置,气蒸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30秒;

(3)气蒸接种及发花:将加过茶汁的桂花乌龙茶进行气蒸,气蒸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0-20秒,在气蒸后,用含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接种,然后把接过种的桂花乌龙茶放在透明玻璃容器中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

(4)干燥及包装:发花后干燥,将经过烘干工序后的茶叶定量装袋包装。

培养基组成成分优选酵母膏25份、马铃薯粉2份、麦芽粉2份、葡萄糖35份、和蔡式琼脂20份、k2hpo4溶液20份和mgso4溶液13份。

步骤(1)中发酵剂培养基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后在培养基中接种灰绿曲霉,采用0.110-0.120mpa、121℃高温消毒10-15分钟,消毒冷却至45℃左右的茶汁浸泡一定量的茶末菌种,采用100-150r/min转动10-30min均匀混合后放置在30℃阴凉处静置一天。

接种灰绿曲霉后的发酵剂培养基活化后,待长出菌斑后加入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并开始调整培养的环境和温度到合适区间,加水和一定量的蔗糖为基质,消毒灭菌后接种灰绿曲霉斜面菌种,置28℃恒温条件下培养10天后置于干燥器内,待茶末完全干燥时放入冰箱保存备用。

步骤(1)中的辅助菌种群包括大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粪链球菌。

步骤(4)中的干燥是在100级净化条件下采用真空干燥的方式,烘干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后的茶叶含水量均为5.5%~6.5%。

步骤(3)中原料放置的容器在发花培养室中分层叠加放置,密封发酵3天~5天后将放置原料的容器打开通气,步骤(3)中的气蒸采用高压气蒸装置压力设置为0.115-0.130mpa,时间设置为10-20秒。

实施案例三:

一种桂花乌龙茶茯茶发花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制备:

步骤一:先将灰绿曲霉纯化鉴定后低温斜面保存,将扩培好的灰绿曲霉配制成菌液并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后得到灰绿曲霉培养物;

步骤二:将灰绿曲霉培养物干燥,干燥后磨碎过筛,准备成品制备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步骤三:将过筛的灰绿曲霉培养物与kh2po4、茶汁、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按照:4:0.75:3:1:0.25的质量比配制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得到固体纯菌种发酵剂;

(2)桂花乌龙茶原料的处理:将桂花乌龙茶使用过滤筛去杂,然后经过高温气蒸和渥堆后加入8-10%质量总比的茶汁后静置,气蒸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30秒;

(3)气蒸接种及发花:将加过茶汁的桂花乌龙茶进行气蒸,气蒸的温度为100℃,时间为10-20秒,在气蒸后,用含灰绿曲霉的茶汁菌种接种,然后把接过种的桂花乌龙茶放在透明玻璃容器中置于发花培养室进行发花培养;

(4)干燥及包装:发花后干燥,将经过烘干工序后的茶叶定量装袋包装。

步骤(1)中培养基包括以下组成成分:酵母膏30份、马铃薯粉3份、麦芽粉3份、葡萄糖50份、和蔡式琼脂30份、k2hpo4溶液25份和mgso4溶液15份。

步骤(1)中发酵剂培养基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后在培养基中接种灰绿曲霉,采用0.110-0.120mpa、121℃高温消毒10-15分钟,消毒冷却至45℃左右的茶汁浸泡一定量的茶末菌种,采用100-150r/min转动10-30min均匀混合后放置在30℃阴凉处静置一天。

接种灰绿曲霉后的发酵剂培养基活化后,待长出菌斑后加入辅助菌种群和抑制霉菌,并开始调整培养的环境和温度到合适区间,加水和一定量的蔗糖为基质,消毒灭菌后接种灰绿曲霉斜面菌种,置28℃恒温条件下培养10天后置于干燥器内,待茶末完全干燥时放入冰箱保存备用。

步骤(1)中的辅助菌种群包括大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和粪链球菌。

步骤(4)中的干燥是在100级净化条件下采用真空干燥的方式,烘干干燥温度为50℃~60℃,烘干后的茶叶含水量均为5.5%~6.5%。

步骤(3)中原料放置的容器在发花培养室中分层叠加放置,密封发酵3天~5天后将放置原料的容器打开通气,步骤(3)中的气蒸采用高压气蒸装置压力设置为0.115-0.130mpa,时间设置为10-20秒。

下表为普通桂花乌龙茶和本发明实施例的对比: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本发明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和促进肠胃运动、减肥,并且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食品致病菌与腐败菌的代谢物质的产生,解决了目前散茶发花难、易滋生杂菌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