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18899发布日期:2019-09-06 22:18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苹果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塞外红”,又名“锦绣海棠”,“鸡心果”,2012年12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认定(良种编号r-sc一mp一002一2012)并命名。该品种果实呈阔圆锥形,似鸡心,果皮底色淡黄,近成熟时全果面着鲜红色,成熟时着色变深红,果肉细腻、紧脆、多汁、酸甜适口,有浓郁的香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5%~21.5%,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3.6%~16.5%,可滴定酸含量为0.735%~0.900%,维生素c含量高达140.0~180.5mg/kg,品质好于优质大苹果“寒富和红富士”,是一种高糖、高酸、高vc的中国特色苹果,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塞外红苹果属于典型的小型果,平均单果重60g左右,生长发育期短,成熟时正值高温季节,加之果皮薄,不耐磕碰,不耐贮运,采后自然温度条件下存放6~8天就发绵变软,研究发现,塞外红对低温和co2极其敏感,低温条件下一旦贮藏温度、湿度、气体成分配置不当就会出现果皮开裂、果肉失水和软化发绵、组织褐变、风味下降等品质劣变问题,给果农或贮户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生产上塞外红苹果大部分采用贮藏富士等大苹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冷藏,虽然能贮藏60~90天,但货架期仅2~3天,果实就开始软化发绵,果皮颜色变暗、甚至褐变,果实腐烂,商品果率低,这种不耐贮运的特性制约了塞外红这个优良特色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发明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塞外红”苹果贮藏品质,延长贮藏和货架期,解决贮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贮藏商品果率,保持好果率达90%以上,对产业化发展北方寒地苹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解决塞外红苹果贮藏期品质劣变、组织褐变和贮藏货架期短等技术难点和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前处理——在塞外红苹果采收前30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之后在采收前15天,继续喷施1次5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可预防果实贮藏期红粉病以及其它真菌病害的发生;

s2、入库前准备——入库前4~6天,对库体和贮藏包装容器用30~35克/立方米硫磺密闭熏蒸24~48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通风24~48小时,提前2~3天将库温调制8~12℃备用;

s3、采收——在果实生长发育期120~130天期间,选择采前喷施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果树,采用便携式无损伤检测仪随机抽样检测树上50个果实的品质,要求90%以上的果实硬度达到10.5~11.8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6.0%~18.5%,全果面着鲜红色的果实作为贮藏果采收成熟度标准进行无伤采摘,达到此标准的果实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贮藏货架期;

s4、运输——将按要求采摘的果实6~12小时之内运至贮藏场所进行后续处理;

s5、熏蒸——将运输回的塞外红苹果放在密封库内,用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果实12~16小时,熏蒸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在8~12℃,1-甲基环丙烯的浓度为0.5~1.0μl/l,熏蒸处理完后,打开密闭场所通风6~12小时,将多余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排除;

s6、水杨酸处理——将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的果实浸入6~8mmol/l的水杨酸溶液中减压抽气处理,至压力到0.05~0.08mpa时保持3~5分钟,然后放入空气,让果实在常压下继续浸泡5~7分钟,取出晾干,环境温度控制在8~12℃;

s7、包装——将晾干后的苹果果实,用厚度为0.02毫米的苹果专用聚乙烯薄膜小袋,单果包装后放入内衬白色pp抽线无纺布袋的纸箱或塑料果箱中,每袋或每箱装果量为2.5~5千克,包装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8~12℃;

s8、两段降温法贮藏——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第一段温度控制在6~8℃,预冷4~5天;之后将库温降至2~4℃,预冷4~5天;

s9、气调贮藏——将采用两段降温法预冷完的果实放在温度为0~0.5℃、相对湿度为80%~90%的气调库中,调控气调库中的气体参数为o2体积百分比含量5%、co2体积百分比含量1%~2%,直至气调贮藏结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20-130天,在塞外红苹果果实生长90-100天时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20-130天,在果实生长105-115天时继续喷施1次5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消毒处理预防贮藏期青霉病、红粉病及其它真菌病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8中,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主要预防低温冷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定期检测气调库内气体成分和环境温、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采用美国f-950threegasanalyzer测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温、湿度采用德国testo174温湿度仪监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中,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塞外红苹果贮藏保鲜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塞外红苹果果实适宜采收期前30~15天喷洒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主要预防采后贮藏期果实红粉病以及其它真菌病害的发生)、采后1-甲基环丙烯和水杨酸处理(主要起保鲜和减轻低温冷害的作用)、保鲜袋单果包装和无纺布包装(防止果实失水和磕碰伤)、前期两段降温法贮藏(为了降低冷害)、之后气调贮藏。

2)采用此技术贮藏塞外红苹果,不仅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塞外红苹果仅仅贮藏60~90天,果肉就开始发绵、变软、果皮开裂、颜色变暗、甚至褐变等问题,还将贮藏期延长到了150天,货架期也从背景技术中的2~3天延长到了5~7天,降低了果实的冷害率和腐烂率,将商品果率提高到了90%以上,而且基本保持了贮藏果实的色香味,保持了果实的高硬度、高糖、高酸等品质特征,提高了果实耐贮性,很好地满足远程运输销售和长期贮藏的需要,同时又减少了贮藏的风险和成本。

3)采用本发明贮藏的塞外红果实,贮藏120天+货架5天和150天+货架5天时,塞外红果肉硬度仍然高于9.0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0%以上,未出现果皮冷害和果心褐变症状,裂果率仅为3%~6%,商品果率高达94.0%,而采用普通方法贮藏60~90天货架仅仅3天,果实硬度就下降到7.5kg/cm2(研究表明:塞外红果实硬度低于8.0kg/cm2,果肉开始发绵,预示果实开始衰老,失去食用价值),而且出现了一定的冷害,具体为果皮和果心褐变指数达到12%以上,果实腐烂率高达20.0%,商品果率仅仅为52.0%。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贮藏120天货架5天效果图(备注:左为原有技术贮藏的塞外红果实果皮冷害褐变症状,右为本发明贮藏的效果);

图2中左图为原有技术贮藏90天+货架3天对比图,右图为本发明技术贮藏120天+货架7天对比图(备注:左图为原有技术贮藏的塞外红果实果皮裂果症状,右图为本发明贮藏的效果);

图3为本发明塞外红贮藏120天+货架5天效果对比图(备注:左为原有技术贮藏的塞外红果实果皮褐变,裂果、衰老症状,右为本发明贮藏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前处理——在塞外红苹果采收前30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在采收前15天,继续喷施1次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预防果实贮藏期红粉病以及其它真菌病害的发生;

s2、入库前准备——入库前4天,对库体和贮藏包装容器用30克/立方米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通风24小时,提前2天将库温调制8℃备用;

s3、采收——在果实生长发育期120天期间,选择采前喷施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果树,采用便携式无损伤检测仪随机抽样检测树上50个果实的品质,要求90%以上的果实硬度达到10.5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6.0%,全果面着鲜红色的果实作为贮藏果采收成熟度标准进行无伤采摘,达到此标准的果实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贮藏货架期;

s4、运输——将按要求采摘的果实6小时之内运至贮藏场所进行后续处理;

s5、熏蒸——将运输回的塞外红苹果放在密封库内,用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果实12小时,熏蒸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在8℃,1-甲基环丙烯的浓度为0.5μl/l,熏蒸处理完后,打开密闭场所通风6小时,将多余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排除;

s6、水杨酸处理——将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的果实浸入6mmol/l的水杨酸溶液中减压抽气处理,至压力到0.05mpa时保持3分钟,然后放入空气,让果实在常压下继续浸泡5分钟,取出晾干,环境温度控制在8℃;

s7、包装——将晾干后的苹果果实,用厚度为0.02毫米的苹果专用聚乙烯薄膜小袋,单果包装后放入内衬白色pp抽线无纺布袋的纸箱或塑料果箱中,每袋或每箱装果量为2.5千克,包装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8℃;

s8、两段降温法贮藏——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第一段温度控制在6℃,预冷4天;之后将库温降至2℃,预冷4天;

s9、气调贮藏——将采用两段降温法预冷完的果实放在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80%的气调库中,调控气调库中的气体参数为o2体积百分比含量5%、co2体积百分比含量1%,直至气调贮藏结束。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20天,在塞外红苹果果实生长90天时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20天,在果实生长105天时继续喷施1次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2中,消毒处理预防贮藏期青霉病、红粉病及其它真菌病害。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8中,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主要预防低温冷害。

结合上述内容,定期检测气调库内气体成分和环境温、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采用美国f-950threegasanalyzer测定。

结合上述内容,温、湿度采用德国testo174温湿度仪监测。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

实施例2

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前处理——在塞外红苹果采收前30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之后在采收前15天,继续喷施1次6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预防果实贮藏期红粉病以及其它真菌病害的发生;

s2、入库前准备——入库前5天,对库体和贮藏包装容器用33克/立方米硫磺密闭熏蒸36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通风36小时,提前2.5天将库温调制10℃备用;

s3、采收——在果实生长发育期125天期间,选择采前喷施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果树,采用便携式无损伤检测仪随机抽样检测树上50个果实的品质,要求90%以上的果实硬度达到11.0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7.0%,全果面着鲜红色的果实作为贮藏果采收成熟度标准进行无伤采摘,达到此标准的果实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贮藏货架期;

s4、运输——将按要求采摘的果实9小时之内运至贮藏场所进行后续处理;

s5、熏蒸——将运输回的塞外红苹果放在密封库内,用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果实14小时,熏蒸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在10℃,1-甲基环丙烯的浓度为0.8μl/l,熏蒸处理完后,打开密闭场所通风9小时,将多余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排除;

s6、水杨酸处理——将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的果实浸入7mmol/l的水杨酸溶液中减压抽气处理,至压力到0.07mpa时保持4分钟,然后放入空气,让果实在常压下继续浸泡6分钟,取出晾干,环境温度控制在10℃;

s7、包装——将晾干后的苹果果实,用厚度为0.02毫米的苹果专用聚乙烯薄膜小袋,单果包装后放入内衬白色pp抽线无纺布袋的纸箱或塑料果箱中,每袋或每箱装果量为4千克,包装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0℃;

s8、两段降温法贮藏——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第一段温度控制在7℃,预冷4.5天;之后将库温降至3℃,预冷4.5天;

s9、气调贮藏——将采用两段降温法预冷完的果实放在温度为0.25℃、相对湿度为85%的气调库中,调控气调库中的气体参数为o2体积百分比含量5%、co2体积百分比含量1.5%,直至气调贮藏结束。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25天,在塞外红苹果果实生长95天时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25天,在果实生长110天时继续喷施1次6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2中,消毒处理预防贮藏期青霉病、红粉病及其它真菌病害。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8中,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主要预防低温冷害。

结合上述内容,定期检测气调库内气体成分和环境温、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采用美国f-950threegasanalyzer测定。

结合上述内容,温、湿度采用德国testo174温湿度仪监测。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

实施例3

一种提高苹果果实贮藏品质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前处理——在塞外红苹果采收前30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之后在采收前15天,继续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预防果实贮藏期红粉病以及其它真菌病害的发生;

s2、入库前准备——入库前6天,对库体和贮藏包装容器用35克/立方米硫磺密闭熏蒸48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通风48小时,提前3天将库温调制12℃备用;

s3、采收——在果实生长发育期130天期间,选择采前喷施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果树,采用便携式无损伤检测仪随机抽样检测树上50个果实的品质,要求90%以上的果实硬度达到11.8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8.5%,全果面着鲜红色的果实作为贮藏果采收成熟度标准进行无伤采摘,达到此标准的果实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贮藏货架期;

s4、运输——将按要求采摘的果实12小时之内运至贮藏场所进行后续处理;

s5、熏蒸——将运输回的塞外红苹果放在密封库内,用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果实16小时,熏蒸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在12℃,1-甲基环丙烯的浓度为1.0μl/l,熏蒸处理完后,打开密闭场所通风12小时,将多余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排除;

s6、水杨酸处理——将1-甲基环丙烯熏蒸处理的果实浸入8mmol/l的水杨酸溶液中减压抽气处理,至压力到0.08mpa时保持5分钟,然后放入空气,让果实在常压下继续浸泡7分钟,取出晾干,环境温度控制在12℃;

s7、包装——将晾干后的苹果果实,用厚度为0.02毫米的苹果专用聚乙烯薄膜小袋,单果包装后放入内衬白色pp抽线无纺布袋的纸箱或塑料果箱中,每袋或每箱装果量为5千克,包装场所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2℃;

s8、两段降温法贮藏——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第一段温度控制在8℃,预冷5天;之后将库温降至4℃,预冷5天;

s9、气调贮藏——将采用两段降温法预冷完的果实放在温度为0.5℃、相对湿度为90%的气调库中,调控气调库中的气体参数为o2体积百分比含量5%、co2体积百分比含量2%,直至气调贮藏结束。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30天,在塞外红苹果果实生长100天时天喷施1次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若果实生长发育期130天,在果实生长115天时继续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2中,消毒处理预防贮藏期青霉病、红粉病及其它真菌病害。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8中,将包装好的果实放入冷库中,前期分两段降温贮藏,主要预防低温冷害。

结合上述内容,定期检测气调库内气体成分和环境温、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采用美国f-950threegasanalyzer测定。

结合上述内容,温、湿度采用德国testo174温湿度仪监测。

结合上述内容,所述s1中,苯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塞外红苹果贮藏保鲜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塞外红苹果果实采收期前30~15天喷洒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主要预防采后贮藏期果实红粉病以及其它真菌病害的发生)、采后1-甲基环丙烯和水杨酸处理(主要起保鲜和减轻低温冷害的作用)、保鲜袋单果包装和无纺布包装(防止果实失水和磕碰伤)、前期两段降温法贮藏(为了降低冷害)、之后气调贮藏。

2)采用此技术贮藏塞外红苹果,不仅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塞外红苹果仅仅贮藏60~90天,果肉就开始发绵、变软、果皮开裂、颜色变暗、甚至褐变等问题,还将贮藏期延长到了150天,货架期也从背景技术中的2~3天延长到了5~7天,降低了果实的冷害率和腐烂率,将商品果率提高到了90%以上,而且基本保持了贮藏果实的色香味,保持了果实的高硬度、高糖、高酸等品质特征,提高了果实耐贮性,很好地满足远程运输销售和长期贮藏的需要,同时又减少了贮藏的风险和成本。

3)采用本发明贮藏的塞外红果实,贮藏120天+货架5天和150天+货架5天时,塞外红果肉硬度仍然高于9.0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0%以上,未出现果皮冷害和果心褐变症状,裂果率仅为3%~6%,商品果率高达94.0%,而采用普通方法贮藏60~90天货架仅仅3天,果实硬度就下降到7.5kg/cm2(研究表明:塞外红果实硬度低于8.0kg/cm2,果肉开始发绵,预示果实开始衰老,失去食用价值),而且出现了一定的冷害,具体为果皮和果心褐变指数达到12%以上,果实腐烂率高达20%,商品果率仅仅为52.0%。

发明与原有技术效果对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