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烘干机及其发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4483发布日期:2020-03-17 14:2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食品烘干机及其发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烘干食品的机器,尤其涉及一种食品烘干机及其发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的生活追求,而用于食品烘干的干果机(又称烘干机)就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干果机是专门针对食品所开发的一款产品,使用者通过干果机的使用,能对所要的食品进行及时的风干或烘干,以达到更好的收藏食品的目的,因此,干果机非常地受到使用者所青睐,是家庭生活常用的家用电器。

而对于干果机来说,由于其主机中的发热机构设计不合理,使得发热机构中的电机之输出轴及套装于输出轴上的风叶各朝下布置,而发热机构中的发热丝除沿输出轴的径向分别与电机及风叶呈间隔开的并排布置外(目的是防止发热丝对风叶的旋转造成阻碍),还沿高度方向螺旋布置,故使得发热机构中用于包围风叶及发热丝的壳体之横向尺寸做得较大,故发热机构存在体积大的缺陷;同时,由于风叶产生的风先沿输出轴向下流动,再沿输出轴的径向流动至发热丝的正下方,然后沿输出轴的轴向向上吹过发热丝再吹至干果机的烘斗托架处,即风叶产生的风经过几次变向才吹向烘斗托架,故存在风阻大、风力损耗大、进风不均匀以导致温度不均匀及功率小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食品烘干机及其发热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阻小、风力损耗小及体积小的发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阻小、风力损耗小及体积小的食品烘干机。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食品烘干机用的发热机构包含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输出轴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朝上布置的电机、套装于所述输出轴的风叶、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风叶正上方的发热丝支架及安装于所述发热丝支架上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在所述发热丝支架上呈回形布置并位于所述风叶正上方。

较佳地,所述发热丝呈卷径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布置的卷状。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发热丝正上方的导风片,所述导风片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向外延伸。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壳体之顶部的风罩盖,所述风罩盖遮盖所述发热丝及发热丝支架,所述风罩盖具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相通的出风口。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发热丝正上方的导风片及盖合于所述壳体之顶部的风罩盖,所述风罩盖遮盖所述发热丝、发热丝支架及导风片,所述风罩盖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相通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片安装于所述壳体或风罩盖,所述导风片还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向外延伸至与所述风罩盖之侧壁间隙配合的位置,所述出风口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与由所述导风片和所述发热丝所夹的空间对齐。

较佳地,所述出风口为多个并沿所述风罩盖的周向在所述风罩盖的侧壁呈等间距地排成一周。

较佳地,所述风罩盖及发热丝支架中至少一者的中部具有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风片的中部呈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导向结构处。

较佳地,所述导风片包含滑套于所述导向结构上的中心平片及由所述中心平片的四周向上倾斜延伸出的倾斜外片,所述倾斜外片位于所述发热丝正上方并从四周包围所述中心平片,所述倾斜外片的外缘与所述风罩盖之侧壁间隙配合。

较佳地,所述发热丝支架包含绕围所述输出轴的环状骨条及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布置并与所述环状骨条组接的辐射条,所述辐射条还沿所述输出轴向外的径向向下倾斜。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食品烘干机包括用于座放于外界支撑物上的主机、用于承托待烘干食品的烘斗托架及盖合于所述烘斗托架上的顶盖。所述主机包含主机外壳及前述的发热机构,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主机外壳,且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露出所述主机外壳之底面的进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露出所述主机外壳之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电机的输出轴及套装于输出轴上的风叶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朝上布置,安装于发热丝支架上的发热丝在发热丝支架上呈回形布置并位于风叶正上方,故发热丝在发热丝支架上的回形布置能大大地降低发热丝在壳体上所占用的高度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的体积小。同时,电机驱使风叶旋转产生的风是直接向上吹过发热丝和发热丝支架后便流向烘斗托架,不存在现有的发热机构中的风需经过几次变向才流向烘斗托架的缺陷,故风阻小及风力损耗小,故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相对现有的发热机构在相同功率的电机下具有更大的烘干功率;另,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还具有往烘斗托架处进风均匀及温度均匀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烘干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食品烘干机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食品烘干机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发热机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b-b线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5中b-b线剖切后且隐藏风罩盖及发热丝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食品烘干机100包括用于座放于外界支撑物(如地面、台板等)上的主机1、用于承托待烘干食品的烘斗托架2及盖合于烘斗托架2上的顶盖3。主机1包含主机外壳1a及发热机构1b(见图4),下面描述到的壳体10安装于主机外壳1a,由主机外壳1a提供支撑固定及安装空间;且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露出主机外壳1a之底面11的进风口13,由主机外壳1a的底面11进风;壳体10的顶部露出主机外壳1a之顶面12,以便于发热机构1b产生的风吹向烘斗托架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食品烘干机100为方形,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成圆形,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在图1至图3中,烘斗托架2包含六个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在一起的烘斗托架单元2a,当然,还可以包含一个、二个、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的烘斗托架单元2a,故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为使从主机外壳1a的底面11进风更可靠,故在主机外壳1a的底部角落设有垫高角垫14,当然,垫高角垫14还可以位于主机外壳1a底部的其它位置,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4至图7,食品烘干机用的发热机构1b包含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且输出轴21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朝上布置的电机20、套装于输出轴21的风叶30、安装于壳体10并位于风叶30正上方的发热丝支架40及安装于发热丝支架40上的发热丝50。发热丝50在发热丝支架40上呈回形布置并位于风叶30正上方;具体地,发热丝50呈卷径沿输出轴21的径向布置的卷状,即在图5及图6中,发热丝50沿输出轴21的径向卷绕间隔开的三圈,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卷绕成二圈或四圈,即可理解成发热丝50沿输出轴21的径向至少卷绕间隔开的两圈,发热丝50的卷绕圈数是根据风叶30的径向尺寸所决定的,以最大限度地确保风叶30产生的风都能直吹发热丝50后再流向烘斗托架2,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4至图7所示,发热机构1b还包括位于发热丝50正上方的导风片60及盖合于壳体10之顶部的风罩盖70。风罩盖70遮盖发热丝50、发热丝支架40及导风片60,风罩盖70的侧壁开设有与壳体10内部相通的出风口71,以借助风罩盖70及出风口71位于风罩盖70的侧壁处,一方面对壳体10内的工作元件(如发热丝50和风叶30)进行保护,防止外界污染物直接从上方掉落于工作元件而污染工件元件,另一方面使直吹发热丝50的风从风罩盖70的侧壁(也即沿输出轴21的径向向外)处吹出;较优的是,出风口71为多个并沿风罩盖70的周向在风罩盖70的侧壁呈等间距地排成一周,以使得发热机构1b往烘斗托架2处进风均匀,并确保温度均匀性,提高食品烘干效果;举例而言,出风口71为矩形孔,但不限于此。

如图6及图7所示,导风片60安装于风罩盖70,导风片60还沿输出轴21的径向向外延伸至与风罩盖70之侧壁间隙配合的位置,以便于导风片60于风罩盖70上的滑移;出风口71沿输出轴21的径向与由导风片60和发热丝50所夹的空间80对齐,以使得直吹发热丝50的风经过导风片60的导向而更可靠地沿输出轴21的径向向外吹出。具体地,风罩盖70的中部具有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布置的导向结构72,导风片60的中部呈滑动地套接于导向结构72处,以使得导风片60安装于风罩盖70上的目的。为使得导风片60能自适应调节,故在导风片60与风罩盖70之间设置弹性件91(例如但不限于此的压缩弹簧),较优的是弹性件91套于导向结构72并抵触于导风片60与风罩盖70之间,但不限于此。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导向结构72可由发热丝支架40的中部所具有,或者同时由发热丝支架40及风罩盖70的中部所具有,故不以此为限;另,导风片60也可以安装于壳体10上,当导风片60安装于壳体10上时,此时的壳体10的内部也设有供导风片60滑动套接的导向结构72即可,故不以此为限。为使向上直吹发热丝50的风能更能更大流量地沿输出轴21的径向吹出,导风片60包含滑套于导向结构72上的中心平片61及由中心平片61的四周向上倾斜延伸出的倾斜外片62,倾斜外片62位于发热丝50正上方并从四周包围中心平片61,倾斜外片62的外缘与风罩盖70之侧壁间隙配合,以便于导风片60于风罩盖70上滑移;较优的是,倾斜外片62相对中心平片61的倾斜角度c范围为5至10,例如5度、7度、9度或10度;举例而言,中心平片61为圆形平片,该中心平片61与输出轴21相垂直,而倾斜外片62为圆环片,故不以此为限。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热丝支架40对风叶30产生的风的阻挡,发热丝支架40包含绕围输出轴21的环状骨条41及沿输出轴21的径向布置并与环状骨条41组接的辐射条42,辐射条42还沿输出轴21向外的径向向下倾斜,使得发热丝50与导风片60之间的间距沿输出轴21的径向向外呈递增的布置,增加侧向吹出的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电机20的输出轴21及套装于输出轴21上的风叶30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朝上布置,安装于发热丝支架40上的发热丝50在发热丝支架40上呈回形布置并位于风叶30正上方,故发热丝50在发热丝支架40上的回形布置能大大地降低发热丝50在壳体10上所占用的高度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1b的体积小。同时,电机20驱使风叶30旋转产生的风是直接向上吹过发热丝50和发热丝支架40后便流向烘斗托架2,不存在现有的发热机构中的风需经过几次变向才流向烘斗托架的缺陷,故风阻小及风力损耗小,故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1b相对现有的发热机构在相同功率的电机下具有更大的烘干功率;另,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机构1b还具有往烘斗托架2处进风均匀及温度均匀的优点。

值得注意者,根据实际需要,当将发热机构1b中的导风片60去掉时,此时的风罩盖70的出风口71并不一定位于风罩盖70之侧壁处,可以开设于风罩盖70之顶面处,即理解成,风罩盖70具有与壳体10内部相通的出风口71;当将发热机构1b中的风罩盖70去除,此时的导风片60安装于壳体10处。另,发热丝支架40是通过风罩盖70间接安装于壳体10上,具体实装方式是,发热丝支架40与风罩盖70之间穿置有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布置的螺纹连接件92,由螺纹连接件92将发热丝支架40及风罩盖70固定在一起;当风罩盖70具有导向结构72时,此时的螺纹连接件92是穿置于导向结构72处;当将风罩盖70去掉时,此时的发热丝支架40直接安装于壳体10上,如发热丝支架40盖于壳体10处,故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