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6838发布日期:2020-06-02 18:4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虾饲料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鱼虾养殖开口阶段一般都是使用由破碎工艺生产的破碎饲料粉料进行饲养,饲料需求的粒径范围为100~200微米。破碎料的生产流程包括挤出制粒、干燥、破碎、筛分和打包。尽管破碎工艺生产成本低,但是成品率低,一般在60%以下,而且由于破碎而导致饲料形成不规则的表面,饲料泡水后流失大,极易造成水质恶化,这已经成为传统标粗养殖的难点和痛点。

目前,用于生产100~200微米粒径颗粒的工艺除了破碎工艺外,还有喷雾干燥造粒、流化造粒和湿法混合制粒。喷雾干燥造粒尽管具有成品率高和颗粒耐水性好的优点,但是生产的能耗高,产量低,而且设备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大。流化造粒相对能耗较低,但是制造得到的颗粒较为松散,颗粒对水不稳定。湿法制粒能耗最低并且制粒速度快,但是传统的湿法制粒机混合能力较差,对于油脂和粘合剂类的物质难以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油脂、粘合剂和原料粉末混合更加均匀的快速制备鱼虾饲料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生产速率快、成品率高、制得产品对水稳定性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包括湿法混合制粒机、双路喷洒系统、进料系统、出料系统和干燥装置,其中:

湿法混合制粒机用于将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切割并产生湿料;

双路喷洒系统用于将粘合剂、乳化液分别喷洒入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其喷头设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进料口处或者设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内部;

进料系统用于将粉料输送进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其出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入料口连接;

出料系统的入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湿法混合制粒机的湿料输送至干燥装置;

干燥装置的入料口与出料系统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湿料进行干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双路喷洒系统包括粘合剂搅拌罐、乳化罐、第一液泵、第二液泵和喷头,所述喷头包括粘合剂雾化喷头和乳化液雾化喷头,粘合剂搅拌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一液泵连接于所述粘合剂雾化喷头,乳化罐的出料口通过第二液泵连接于所述乳化液雾化喷头。

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粘合剂搅拌罐与所述粘合剂雾化喷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便于取料的粘合剂取样口,所述乳化罐与所述乳化液雾化喷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同样便于取料的乳化液取样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系统包括粉料斗、输送螺杆和称量斗,所述粉料斗用于加入粉末原料,其出料口与输送螺杆的入料口连接,输送螺杆用于挤压并输送物料,其出料口与称量斗的入料口连接,称量斗的出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入料口连接,用于准确称量物料的重量并将物料输送至湿法混合制粒机。

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料系统还包括电磁震动器,所述电磁震动器固定或可拆卸地装配于称量斗的壳体上,电磁震动器在使用时可带动引发称量斗的壳体产生振动,从而确保称量斗中残余的粉末能够尽可能地全部排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中,以避免物料浪费。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内部沿长度方向上或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高速切刀,底部设置有三叶搅拌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系统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暂存斗,所述暂存斗的进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出料口连接,暂存斗的出料口与出料系统的进料口连接。当物料在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制得湿料后,湿料暂时存储于暂存斗中,所述暂存斗能储存至少15kg以上的湿料,可防止制备过程中发生断料,同时暂存斗设置有透明视窗,使用者可通过所述透明视窗随时监视斗中的料位变化。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系统为鼓风机,所述干燥设备为沸腾干燥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还包括控制电柜,所述控制电柜分别与湿法混合制粒机、双路喷洒系统、进料系统、出料系统和干燥装置电气连接,用于控制设备各用电组件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油脂、粘合剂和原料粉末的均匀混合,所制备得到的每一颗饲料微粒色泽均一,而且产量多:每批次最多时可生产30kg产品,按8小时计,单日产量的上限可达到2.8吨;生产速率快:每批次混合时间上限只为5分钟;产品的成品率高,可达98%,远高于普通破碎工艺(成品率50%),接近于喷雾干燥工艺(成品率97%),但是吨产能耗仅为喷雾干燥工艺的2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连接示意图。

附图说明如下:

100-湿法混合制粒机;101-高速切刀;102-三叶搅拌桨;

200-双路喷洒系统;201-粘合剂搅拌罐;202-第一液泵;203-乳化罐;204-第二液泵;205-粘合剂雾化喷头;206-乳化液雾化喷头;

300-进料系统;301-粉料斗;302-输送螺杆;303-称量斗;304-电磁震动器;

400-出料系统;

500-干燥装置;

600-暂存斗;

700-控制电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文中所称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媒介元件固定。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媒介元件连接。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左侧”、“右侧”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一种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湿法混合制粒机100、双路喷洒系统200、进料系统300、出料系统400和干燥装置500,本实施例中,出料系统400优选采用为鼓风机,干燥装置500优选采用沸腾干燥床。进料系统300的出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入料口连接,进料系统300用于将粉料输送进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双路喷洒系统200的喷头设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进料口处或者设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内部,双路喷洒系统200用于将粘合剂、乳化液分别喷洒入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用于将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切割并产生湿料,出料系统400的入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出料口连接,出料系统400用于将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湿料输送至干燥装置500,干燥装置500的入料口与出料系统400的出料口连接,用于将湿料进行干燥。

本实施例中,双路喷洒系统200包括粘合剂搅拌罐201、乳化罐203、第一液泵202、第二液泵204和喷头,其中,喷头包括粘合剂雾化喷头205和乳化液雾化喷头206。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第一液泵202、第二液泵204只是为了用于区分说明的目的,并非为了将两者进行功能性区分,第一液泵202、第二液泵204均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液泵,而且,两者可以采用相同型号、相同规格。同样的,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粘合剂雾化喷头205和乳化液雾化喷头206也仅是用于区分说明目的而进行限定,粘合剂雾化喷头205并不指示仅可以使用于粘合剂的雾化喷头,乳化液雾化喷头206也并不指示仅可以使用于乳化液的雾化喷头,粘合剂雾化喷头205和乳化液雾化喷头206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雾化喷头,而且,两者所采用的型号、规格等都可以相同。进一步地,粘合剂搅拌罐201的出料口通过第一液泵202连接于粘合剂雾化喷头205,乳化罐203的出料口通过第二液泵202连接于乳化液雾化喷头206,从而,使用者可以单独地操作第一液泵202实现粘合剂溶液的喷洒,或者单独地操作第二液泵204实现乳化液的喷洒,又或者,可以同时操作第一液泵202和第二液泵204实现对粘合剂溶液和乳化液的同步喷洒。

本实施例中,粘合剂搅拌罐201与粘合剂雾化喷头205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便于取料的粘合剂取样口,乳化罐203与所述乳化液雾化喷头206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同样便于取料的乳化液取样口。通过设置所述粘合剂取样口、所述乳化液取样口,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粘合剂或者乳化液进行取样检测,比如当最终生产得到的饲料产品质量不理想时,技术人员可通过粘合剂取样口和乳化液取样口对粘合剂及乳化液进行取样检测,从而方便使用者找出质量问题的出处。

进一步地,进料系统300包括粉料斗301、输送螺杆302和称量斗303,所述粉料斗301用于加入粉末原料,加入时,使用者从粉料斗301顶部的开口处将其加入,粉料斗301的出料口与输送螺杆302的入料口连接,使用过程中,输送螺杆302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螺旋旋转挤压物料,使得物料的颗径更细,避免物料成团结块。输送螺杆302的出料口与称量斗303的入料口连接,称量斗是一种通过受压电压信号变化来准确称重的斗型称量装置。称量斗303的出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入料口连接,用于准确称量所需重量的物料并将物料输送至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进行混合切割制粒。

进料系统300还包括电磁震动器304,所述电磁震动器304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壳体或者采用螺栓可拆卸地装配在称量斗303的壳体上,又或者直接采用焊接等传统固定方式固定在称量斗303的壳体上。由于粉末原料在排出称量斗303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少许部分物料残留在称量斗303中,此时打开所述电磁震动器304便可带动称量斗303的壳体产生振动,使得残留物料从称量斗303的内壁上掉落,进入出料口后排出,从而确保称量斗303中残余的物料粉末能够尽可能地全部排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以避免物料浪费,以及避免因物料进料量不精准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本实施例中,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底部设置有三叶搅拌桨102,所述三叶搅拌桨102的桨体呈“丰”字形结构。三叶搅拌桨102用于对进入湿法混合制粒机100内部的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同时避免物料结块成团。桨体呈“丰”字形结构,可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均匀彻底。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内部沿长度方向上或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呈轴对称的至少两个高速切刀101,由于粉末原料与油脂及粘合剂混合时,容易形成块状混合料,因此,通过高速切刀101对块状混合料进行横向快速切割,可使得混合料变得更加细小,让其粒径控制在100-200μm范围,同时可更进一步避免物料结块。

除此之外,出料系统400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暂存斗600,所述暂存斗600的进料口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的出料口连接,暂存斗600的出料口与出料系统400的进料口连接。当各原料在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通过喷洒粘合剂和乳化液、搅拌混合、切割等工序制得湿料后,湿料暂时存储于暂存斗600中,暂存斗600可以储存至少15kg以上的湿料,能防止制备过程中发生断料,同时暂存斗600设置有透明视窗,使用者可通过所述透明视窗随时监视斗体中料位的变化。

当然,本实施例的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还包括有控制电柜700,控制电柜700用于控制设备中各用电组件电路的接通或断开。控制电柜700分别与湿法混合制粒机100、双路喷洒系统200、进料系统300、出料系统400和干燥装置500电气连接,更具体而言,示例性的,控制电柜700可分别与第一液泵202、第二液泵204、输送螺杆302、称量斗303、湿法混合制粒机100、鼓风机、沸腾干燥床等电气连接。通过增加所述控制电柜700以方便使用者对设备中各个用电组件进行控制。

示例性的,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快速制备鱼虾开口饲料的设备进行制备100-200μm粒径的鱼虾苗料时,其一种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将粘合剂和水按所需的配比加入到粘合剂搅拌罐201中,并不断搅拌使粘合剂溶解,得到粘合剂溶液,再将鱼油、磷脂和水按所需的配比加入到乳化罐203中,不断搅拌,充分乳化后得到白色乳化液,紧接着,在粉料斗301中加入各原料经过超微粉碎后的超微粉末,超微粉末经输送螺杆302进入到称量斗303中,超微粉末在称量斗303中积累达到设定的重量后释放入湿法制粒机100中,开启电磁震动器304,确保加入称量斗303的全部超微粉末能够进入到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接着,开启湿法混合制粒机100底部的三叶桨102和两侧的高速切刀101,开启第一液泵202,粘合剂溶液通过管道输送到粘合剂雾化喷头205,经粘合剂雾化喷头205形成雾状液滴均匀喷洒到物料表面,开启第二液泵204,白色乳化液通过管道输送到乳化液雾化喷头206,经乳化液雾化喷头206形成雾状液滴均匀喷洒到物料表面,之后,各原料在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中充分混流,并与粘合剂和乳化液不断均匀接触,粘合剂和乳化液喷洒完毕后,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各原料充分混匀,避免物料结块成团,偶然形成的200μm以上的颗粒,经由湿法混合制粒机100两侧的高速切刀101切割后变小,得到湿料,然后将湿料出料到暂存斗600中,最后,将暂存斗600中的湿料经鼓风机输送入沸腾干燥床中,湿料经干燥冷却后,得到粒径为100-200μm的鱼虾开口饲料。

同样示例性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作为一种效果较佳的实施方案,以上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粘合剂可以是海藻酸钠,超微粉末可以是白鱼粉、南极磷虾粉、鱿鱼水解物、酵母水解物、发酵豆粕、谷朊粉、磷酸二氢钙、多维预混料、多矿预混料等多种原料经过超微粉碎后得到的超微粉末。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油脂、粘合剂和原料粉末的均匀混合,所制备得到的每一颗饲料微粒色泽均一,而且产量多:每批次最多时可生产30kg产品,按8小时计,单日产量的上限可达到2.8吨;生产速率快:每批次混合时间上限只为5分钟;产品的成品率高,可达98%,远高于普通破碎工艺(成品率50%),接近于喷雾干燥工艺(成品率97%),但是吨产能耗仅为喷雾干燥工艺的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