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类毛刷清洗设备自动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852发布日期:2020-06-20 14:21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薯类毛刷清洗设备自动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薯类表面除土清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薯类毛刷清洗设备自动排料装置,适用于对甘薯、马铃薯表面毛刷除土设备中。



背景技术:

薯类物料通常包括马铃薯和甘薯,在进行入库贮藏或鲜销上市时,通常会采用毛刷清洗设备进行表面刷洗处理,清理掉表面的土层。现有的毛刷清洗设备一般采用水洗和干式清洗两种型式。干式毛刷清洗设备的图示如图1所示,由多根平行设置的毛刷辊组成,各根毛刷辊之间通常采用无间隙分布方式。为了增加清洗效果,毛刷辊的直径大多在100-130mm,可以依据薯类原料的大小进行加工设计,多根毛刷辊在传动链轮的带动下产生同向旋转,物料会落入两刷辊之间所形成的清洗槽空间中,在刷辊的带动下产生旋转,从而实现对物料表面的净理,效率高。

物料在毛刷辊上前进的动力是通过其后面物料的推动作用,由于毛刷清洗设备的入料口处不断进入新的物料落入毛刷辊上,从而将毛刷辊上的物料持续向前推动,实现边输送、边刷洗。当出现停机时,毛刷清洗设备的刷洗区域不再注入新的物料,此时毛刷清洗设备的刷辊之间所形成的槽空间中会预留较多的物料,这些物料停留在毛刷清洗设备前后整个刷面上,仅依靠毛刷辊的自转难以将这部分物料自动排出,给设备的最后清理带来极大困难,需要人工进行捡拾处理,否者只能等待下次重新上料时,才能将这部分物料推出来。由于刷面较长,捡拾费时费力,一直困扰着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停机时,不能及时将薯类毛刷清洗设备上的残留薯自动快速排出,造成人工捡拾清理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薯类毛刷清洗设备自动排料装置。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薯类毛刷清洗设备自动排料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所述毛刷清洗设备的毛刷辊辊面上,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通过横梁连接后形成一框架,所述第一推料杆与所述第二推料杆之间所形成的间距为至少一倍所述毛刷辊直径。

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的宽度小于相邻两所述毛刷辊所形成的刷槽宽度。

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的两端位置,所述横梁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的下端面。

所述第一推料杆与所述第二推料杆之间通过一连接板连接后形成一框架,所述第一推料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推料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同一侧面。

所述连接板为金属薄板或木板。

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方管或木杆结构。

所述毛刷辊直径为100-13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整个框架在毛刷辊的带动下顺次经过各个刷槽,前面的推料杆将刷槽中的物料从刷槽中推出,推出的物料再往前推动下一刷槽中的物料,在整体框架的移动下,顺次将各个刷槽中的残留物料推向出料口,效率高,不需要人工捡拾即可及时完成物料的排出。

b.本实用新型还采用连接板与两推料杆连接结构,可以防止被推出刷槽的物料回落至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采用连接板结构可以直接将这个空间封住,个别回流物料可以暂且集攒在连接板上,使整个排料装置自动排料功能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式毛刷清洗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排料装置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第一种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第二种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排料装置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中所提供的附图标记如下:

1-毛刷辊;2-第一推料杆;3-第二推料杆;4-横梁;5-刷槽;6-连接板。

a-排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薯类毛刷清洗设备自动排料装置,其设置于毛刷清洗设备的毛刷辊1辊面上,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通过横梁4连接后形成一框架,第一推料杆2与第二推料杆3之间所形成的间距为至少一倍毛刷辊1直径。图1所示的排料装置a的宽度为三个刷辊的间距,其中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分别跨越三个刷槽5。

整个框架在毛刷辊的带动下依次经过各个刷槽,前面的推料杆将刷槽中的物料从刷槽中推出,推出的物料再往前推动下一刷槽中的物料,在整体框架的移动下,顺次将各个刷槽中的残留物料推向出料口。

如图3所示,其中的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的长度与毛刷辊的辊面长度保持一致,且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的宽度小于两毛刷辊1所形成的刷槽5宽度。图3中横梁4分别与第一推料杆2、第二推料杆3的下端面保持齐平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更优选地,横梁4设置于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的两端位置,横梁4的下端面高于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的下端面,如此设置的目的是:整体框架在毛刷辊面上移动是依靠横梁与推料杆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帮助整个框架移动,由于横梁的下端面高于推料杆的下端面,推料杆很容易完全进入到刷槽中,更有助于将刷槽中的物料完全推出。这里的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的横截面尺寸应小于刷槽空间尺寸。

当然,还可以采用如图5和图6所示结构形式,第一推料杆2与第二推料杆3之间通过一连接板6连接后形成一框架,第一推料杆2固定于连接板6的一端,第二推料杆3固定于连接板6的另一端,且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位于连接板6的同一侧面。这里的连接板6可以优选为金属薄板或木板。

这里采用连接板方式,可以防止被推出刷槽的物料回落至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采用连接板可以直接将这个空间封住,物料可以暂且集攒在连接板上,其实落入连接板上的物料是很少的个别物料,因为,整个框架在后面推动的过程中,前面刷槽中的物料收到推动后,在毛刷辊的带动下会直接往出料口输出。

第一推料杆2和第二推料杆3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方管或木杆结构。

当停机时,需要对毛刷辊上物料进行清理,这部分物料对于处理能力大的除土设备来讲,毛刷辊面上将会残留100-150斤左右,依靠人工捡拾需要10多分钟才能检出来。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料装置时,首先需要依靠人工清理出进料口处的两个刷槽物料,然后将整体框架放入,开机使毛刷辊旋转,排料装置逐步前进,顺次将物料推出至出料口位置,人工只需在出料口处接袋即可,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只需1-2分钟即可完全将辊面上的物料清理干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