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鳖子剥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6172发布日期:2020-11-13 12:4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鳖子剥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鳖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鳖子剥壳器。



背景技术:

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木蟹、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藤桐子、木鳖瓜。味苦、微甘,性凉。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散结消肿,攻毒疗疮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瘘,干癣,秃疮。其药用价值很高。

木鳖子在入药前需先将其外壳剥去,现如今木鳖子加工前大多是通过人工剥壳,剥壳效率较低,人工剥壳也比较容易疲劳,同时人力成本也较高。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的、剥壳效率高的木鳖子剥壳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剥壳效率高的木鳖子剥壳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木鳖子剥壳器,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上侧固定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下侧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盘的右侧设置有传送箱,所述传送箱与所述振动盘相通,所述传送箱的内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箱的下侧与所述机箱相通,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两根转轴,两根所述转轴的外部均嵌入有碾压辊轮,两个所述碾压辊轮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所述碾压辊轮的下侧设置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上设置有漏孔,所述接料板呈倾斜状,所述接料板的下端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固定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若干风孔,所述机箱的内壁上固定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遮挡板正面相对,所述漏孔的下侧设置有收料箱。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垂直向下。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两个所述碾压辊轮的侧面均安装有第三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之间交叉连接有第二皮带。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均穿过所述机箱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转轴的末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两个所述碾压辊轮的外部均设置有碾压齿。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两个所述碾压辊轮的两端与所述机箱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所述机箱的侧面设置有壳体出料口,所述壳体出料口与所述下料管的下端相通。

优选地,上述的木鳖子剥壳器,其中所述机箱的侧面设置有抽拉孔,适于取出所述收料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木鳖子剥壳器时,振动电机振动时可将振动盘内的木鳖子输送至与传送箱的接口处,传送带的左侧与传送箱的左侧内壁之间距离为6-8mm,在木鳖子落入两者间隙时仍使木鳖子保持竖直向下输送,木鳖子落入下侧的碾压辊轮后,两碾压辊轮相向转动,将竖直掉落下来的木鳖子碾压,使其壳体炸裂,由于其壳体较脆,可使其壳体脱离其内部的颗粒,在木鳖子被碾压后壳体与内部颗粒分离,而内部颗粒重量大于壳体重量,在风扇吹风时可将壳体的运动轨迹发生较大变化,将壳体吹向遮挡板上,最终落在接料板上,通过下料管以及壳体出料口排出。而木鳖子内部颗粒质量较重,受风力影响较小,竖直下落穿过漏孔,最终落入收料箱内。该木鳖子剥壳器可自动化剥壳、剥壳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料管与接料板的俯视图;

图4为遮挡板的侧视图;

图5为传送带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箱,2、传送箱,3、振动盘,4、振动电机,5、壳体出料口,6、第一传动齿轮,7、链条,8、第二传动齿轮,9、第一电机,10、第一皮带,11、传送带,12、风扇,13、第二电机,14、下料管,15、遮挡板,16、碾压辊轮,17、第三皮带轮,18、转轴,19、第二皮带,20、收料箱,21、接料板,22、漏孔,23、风孔,24、第一皮带轮,25、第二皮带轮,26、传送带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木鳖子剥壳器,包括机箱1,机箱1的上侧固定有振动盘3,振动盘3的下侧安装有振动电机4。振动盘3的右侧设置有传送箱2,传送箱2与振动盘3相通,振动电机4振动时可将振动盘3内的木鳖子输送至与传送箱2的接口处,接口处厚度为6-8mm。由于木鳖子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2~4cm,厚约5mm,木鳖子在从振动盘3进入传送箱2时仅可竖直进入。

如图1、图5所示,传送箱2的内部设置有传送带11,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为垂直向下,传送带11安装在两传送带辊轮26的外部,其中一个传送带辊轮26的端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25,传送箱2的内部还安装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皮带轮24,第一皮带轮24与第二皮带轮25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10。第一电机9转动时通过第一皮带轮24、第二皮带轮25与第一皮带10带动传送带辊轮26转动,同时带动传送带11逆时针转动。传送带11的左侧与传送箱2的左侧内壁之间距离为6-8mm,在木鳖子落入两者间隙时仍使木鳖子保持竖直向下输送。

如图1、图2所示,传送箱2的下侧与机箱1相通。机箱1的内部安装有两根转轴18,两根转轴18的外部均嵌入有碾压辊轮16,两个碾压辊轮16的外部均设置有碾压齿。两个碾压辊轮16的两端与机箱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避免摩擦。两个碾压辊轮16之间也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略小于木鳖子的厚度,可根据具体碾压效果进行调节。两个碾压辊轮16之间的间隙位于木鳖子竖直掉落的位置。机箱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与转轴18均穿过机箱1的内部,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6,转轴18的末端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8,第一传动齿轮6与第二传动齿轮8之间连接有链条7。两个碾压辊轮16的侧面均安装有第三皮带轮17,两个第三皮带轮17之间交叉连接有第二皮带19。第二电机13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转动,第一传动齿轮6通过链条7带动第二传动齿轮8转动,第二传动齿轮8带动该转轴18转动,转轴18带动该轴上的第三皮带轮17转动,通过交叉连接的第二皮带19带动另一第三皮带轮17与另一转轴18转动,此时两碾压辊轮16相向转动,将竖直掉落下来的木鳖子碾压,使其壳体炸裂,由于其壳体较脆,可使其壳体脱离其内部的颗粒。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两个碾压辊轮16的下侧设置有接料板21,接料板21上设置有漏孔22,接料板21呈倾斜状。接料板21的下端连接有下料管14,下料管14的顶部固定有遮挡板15,遮挡板15上设置有若干风孔23,机箱1的内壁上固定有风扇12,风扇12与遮挡板15正面相对,在风扇12吹风时可通过风孔23通风。漏孔22的下侧设置有收料箱20,机箱1的侧面设置有抽拉孔,适于取出收料箱20。机箱1的侧面设置有壳体出料口5,壳体出料口5与下料管14的下端相通。在木鳖子被碾压后壳体与内部颗粒分离,而内部颗粒重量大于壳体重量,在风扇12吹风时可将壳体的运动轨迹发生较大变化,将壳体吹向遮挡板15上,最终落在接料板21上,通过下料管14以及壳体出料口5排出。而木鳖子内部颗粒质量较重,受风力影响较小,竖直下落穿过漏孔22,最终落入收料箱20内。

在使用该木鳖子剥壳器时,振动电机4振动时可将振动盘3内的木鳖子输送至与传送箱2的接口处,传送带11的左侧与传送箱2的左侧内壁之间距离为6-8mm,在木鳖子落入两者间隙时仍使木鳖子保持竖直向下输送,木鳖子落入下侧的碾压辊轮16后,两碾压辊轮16相向转动,将竖直掉落下来的木鳖子碾压,使其壳体炸裂,由于其壳体较脆,可使其壳体脱离其内部的颗粒,在木鳖子被碾压后壳体与内部颗粒分离,而内部颗粒重量大于壳体重量,在风扇12吹风时可将壳体的运动轨迹发生较大变化,将壳体吹向遮挡板15上,最终落在接料板21上,通过下料管14以及壳体出料口5排出。而木鳖子内部颗粒质量较重,受风力影响较小,竖直下落穿过漏孔22,最终落入收料箱20内。该木鳖子剥壳器可自动化剥壳、剥壳效率高,降低了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