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食用餐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6405发布日期:2020-05-15 17:2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食用餐具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食用餐具
技术领域
,具体属于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食用餐具。
背景技术
:可食用餐具是解决一次性塑料餐具污染环境最有效的办法。可食用餐具主要分为淀粉型可食用餐具蛋白质型可食用餐具、植物纤维型可食用餐具、天然生物型可食用餐具等,可食用餐具可直接进行食用,或者直接回归大自然分解为肥料,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如专利cn201811584954.6使用面粉、奶粉、鸡蛋、黄油、水及调味剂等制备了可食用餐具,但是其制备方法复杂,生产周期长,制备可食用餐具的成本较高,无法应用于工业化大批量制备可食用餐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可食用餐具,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方法复杂、制备成本高和无法应用于工业化大批量制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淀粉50~65份、葛根粉5~25份、纯净水20~35份、食盐0.3~0.7份、食用黄原胶0.1~0.5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淀粉50~65份、葛根粉5~25份、纯净水20~35份、食盐0.5份、食用黄原胶0.3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淀粉50份、葛根粉24份、纯净水25份、食盐0.5份、食用黄原胶0.3份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食盐和食用黄原胶溶入纯净水中,得到盐水;s2,将玉米淀粉和葛根粉按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面粉;s3,将盐水雾化加入到面粉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s4,将s3中的面粉和盐水混合均匀后送入挤出机中,在100~180℃下挤出,切割成粒,在80~100℃下烘干后,得到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4中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所述的步骤s4中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60℃、三区180℃、四区160℃、以及机头130℃。一种可食用餐具,所述可食用餐具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制备。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制备方法,将步骤s3中的的面粉和盐水混合均匀后送入挤出机中,在100~180℃下挤出到模具中,然后,对模具进行降温,脱模,得到可食用性餐具。一种可食用餐具的制备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包括以下步骤:s5,将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与纯净水按质量比70~80:20~3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面坯;s6,将面坯送入挤出机中,在100~150℃下挤出到模具中;s7,对模具进行降温,脱模,得到可食用性餐具。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6中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所述的步骤s6中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20℃、三区150℃、四区120℃、以及机头100℃。优选地,所述的对模具进行降温为将模具温度降至3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本发明使用玉米淀粉和葛根粉为原料,通过食用黄原胶进行增稠,使生产的可食用餐具的结构强度较高,不易破碎;且本发明在制备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时,采用雾化的方式加入盐水,使面粉与盐水混合更均匀,且混合好的面粉和盐水在100~180℃下挤出,不仅对面粉和盐水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增加了保质期;而且高温下水的汽化,使挤出的面团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空腔,增加了面团的蓬松度,使烘干后的面团内部为多孔结构,面团内部的多孔结构使制备的可食用餐具的防渗透性能得到了增强;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生产周期短、可工业化生产,制备的可食用餐具具有结构强度高、抗渗透能力强、保质期长和食用时味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碗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杯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制备可食用的碗。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淀粉50份、葛根粉25份、纯净水20份、食盐0.3份、食用黄原胶0.3份。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将食盐和食用黄原胶溶入纯净水中,得到盐水;然后,将玉米淀粉和葛根粉按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面粉;然后,将盐水雾化加入到面粉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将面粉和盐水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60℃、三区180℃、四区160℃、以及机头130℃,在100~180℃下挤出,切割成粒,在80℃下烘干后,得到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将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与纯净水按质量比75:25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面坯;将面坯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20℃、三区150℃、四区120℃、以及机头100℃,将面坯挤出到碗模具中,然后对碗模具进行降温,降温至35℃以下时,脱模,得到可食用的碗。实施例2制备可食用的碗。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淀粉50份、葛根粉24份、纯净水25份、食盐0.5份、食用黄原胶0.3份。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将食盐和食用黄原胶溶入纯净水中,得到盐水;然后,将玉米淀粉和葛根粉按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面粉;然后,将盐水雾化加入到面粉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将面粉和盐水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60℃、三区180℃、四区160℃、以及机头130℃,然后,挤出到碗的模具中,对碗的模具进行降温,降温至35℃以下时,脱模,在100℃下烘干后,得到可食用的碗。实施例3制备可食用的杯子。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淀粉55份、葛根粉15份、纯净水30份、食盐0.5份、食用黄原胶0.3份。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将食盐和食用黄原胶溶入纯净水中,得到盐水;然后,将玉米淀粉和葛根粉按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面粉;然后,将盐水雾化加入到面粉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将面粉和盐水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60℃、三区180℃、四区160℃、以及机头130℃,在100~180℃下挤出,切割成粒,在80℃下烘干后,得到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将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与纯净水按质量比75:25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面坯;将面坯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20℃、三区150℃、四区120℃、以及机头100℃,将面坯挤出到杯子的模具中,然后对杯子的模具进行降温,降温至35℃以下时,脱模,得到可食用的杯子。实施例4制备可食用的杯子。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淀粉65份、葛根粉5份、纯净水35份、食盐0.5份、食用黄原胶0.3份。制备可食用餐具的面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比将食盐和食用黄原胶溶入纯净水中,得到盐水;然后,将玉米淀粉和葛根粉按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面粉;然后,将盐水雾化加入到面粉中,在加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搅拌,将面粉和盐水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100℃、二区160℃、三区180℃、四区160℃、以及机头130℃,然后,挤出到碗的模具中,对碗的模具进行降温,降温至35℃以下时,脱模,在100℃下烘干后,得到可食用的碗。对照例1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玉米淀粉为74份,葛根粉为0份、食用黄原胶0份。对照例2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玉米淀粉为74份,葛根粉为0份。对照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挤出温度设定为:一区20℃、二区20℃、三区20℃、四区20℃、以及机头20℃。将实施例1-4与对照例1-3中的可食用餐具进行防渗性能和保质期进行测试。防渗性能测试条件为:使用30℃的含盐0.5%的油水混合物测试防渗性能,杯子和碗中装入其容积50%的含盐0.5%的油水混合物,其中油水的体积比为1:7,油使用大豆油,以餐具被完全渗透的时间计算;保质期测试条件为:温度25℃,空气湿度45%,气压为1个大气压。防渗性能(分钟)保质期(天)实施例137137实施例231142实施例346140实施例439132对照例116128对照例225134对照例3118可食用性餐具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可食用餐具的保质期均在130天以上,且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能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