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6156发布日期:2020-10-09 21:4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材分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



背景技术:

牡蛎,中药材名。本品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或大连湾牡蛎等的贝壳。全年可采集。取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现有技术中,由于近江牡蛎壳可以用来制作成中药材,近江牡蛎生活的海域里有大量的其他微生物,会寄居在近江牡蛎上,不做处理直接入药会影响中药的药性,病患者本身体质虚弱,服用没处理好的牡蛎中药会直接导致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同时,鲜活的牡蛎很难把壳撬开,工人使用尖利的刀片撬开时会割伤手指,而近江牡蛎上有很多细菌,沾到伤口会引起感染,不做处理甚至会发生伤口溃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需要研发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近江牡蛎壳可以用来制作成中药材,近江牡蛎生活的海域里有大量的其他微生物,会寄居在近江牡蛎上,不做处理直接入药会影响中药的药性,病患者本身体质虚弱,服用没处理好的牡蛎中药会直接导致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同时,鲜活的牡蛎很难把壳撬开,工人使用尖利的刀片撬开时会割伤手指,而近江牡蛎上有很多细菌,沾到伤口会引起感染,不做处理甚至会发生伤口溃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包括有底架、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牡蛎斜线运输机构、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控制屏和第一收纳盒;底架上方依次设置有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牡蛎斜线运输机构和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底架下方设置有第一收纳盒;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的一侧与控制屏相连接,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的另一侧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相连接;牡蛎斜线运输机构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包括有第一搅拌池、第一电动推板、第一滑道、第一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推板、第三电动推板、第一底池、第一滑板、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一连接环、第一搅拌叶、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三传动杆、第二连接环、第二搅拌叶、第二锥齿轮和第四传动杆;第一搅拌池的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板相连接,并且第一搅拌池的另一侧与第一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一搅拌池下方与第一滑道进行焊接;第一搅拌池内部依次与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池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板和第三电动推板;第一滑道下方设置有第一滑板;第一电动滑轨与第一底池相连接;第一底池内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内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外边面与第一齿轮进行插接;第一齿轮外环面上方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外环面下方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内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上方与第一连接环进行插接;第一连接环外环面与第一搅拌叶进行焊接;第三齿轮外环面上方与第四齿轮相啮合;第四齿轮内部与第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上方与第二连接环进行插接;第二连接环外环面与第二搅拌叶进行焊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底池下方与底架相连接;第一滑板下方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牡蛎斜线运输机构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五传动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一圆盘、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力绳、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七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八传动杆、第一传动盘、第一圆皮带、第二传动盘、第三传动盘、第四传动盘、第九传动杆、第二搅拌池和第一滑套;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五传动杆进行焊接;第一电机的下方与第二搅拌池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和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一圆盘进行焊接;第一圆盘一侧的外延通过圆杆与第一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上方通过圆杆与第二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上方与第一弹力绳相连接;第二连接杆外表面与第一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相啮合;第六锥齿轮内部与第八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盘进行插接;第一传动盘外环面通过第一圆皮带与第三传动盘,第四传动盘和第二传动盘相连接;第三传动盘内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四传动盘内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搅拌池内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内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内部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内部与第八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内部与第九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第四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搅拌池与第一滑板进行焊接;第一弹力绳下方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盘内部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包括有第十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十一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二圆盘、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一梯形压块、第一承接板、第二承接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第四滑块、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二连接块、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十三传动杆、第六齿轮、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四传动杆、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五传动杆、第五齿轮、第二滑套、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十六传动杆、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七传动杆和第一拨肉机构;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九传动轮,第五传动轮和第七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八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杆与第二圆盘进行焊接;第二圆盘的一侧通过圆杆与第三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通过圆杆与第四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下方与第一梯形压块进行焊接;第四连接杆外表面与第二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梯形压块下方设置有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第一承接板下方通过圆杆依次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承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二承接板下方通过圆杆依次与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承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第一滑块下方与第一底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下方与第一底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下方与第二底板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下方与第二底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底板内部下方与第十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杆内部下方与第一拨肉机构相连接;第二底板下方与第十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的一侧与第六齿轮进行插接,并且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的另一侧与第九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九锥齿轮与第十锥齿轮相啮合;第十锥齿轮内部与第十四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一锥齿轮与第十二锥齿轮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内部与第十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齿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与第十六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七传动杆与第一拨肉机构相连接;第十传动杆内部与第二传动盘进行插接;第二连接块的一侧与第二搅拌池进行焊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弹力绳相连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十四传动杆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五传动杆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一底板下方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二底板下方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拨肉机构包括有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十八传动杆、第一推盘、第五连接杆、第四连接块、第一滑槽板、第二滑轨和第一弹力钩;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内部与第十八传动杆进行插接;第十八传动杆与第一推盘进行焊接;第一推盘的一侧外延通过圆杆与第五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推盘外环面上方设置有第一弹力钩;第五连接杆通过圆杆与第四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块上方与第一滑槽板进行焊接;第一滑槽板内部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板下方与第一弹力钩进行焊接;第十三传动轮内部与第十七传动杆进行插接;第二滑轨上方与第一底板进行焊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拨肉机构设置有十组。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承接板的一侧设置有齿条和挡块,第二承接板的一侧设置有齿条和挡块,第一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上方两侧通过弹簧相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搅拌池底部设置有等距通孔。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搅拌叶绕着第一连接环设置有三组。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搅拌叶绕着第二连接环设置有三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近江牡蛎壳可以用来制作成中药材,近江牡蛎生活的海域里有大量的其他微生物,会寄居在近江牡蛎上,不做处理直接入药会影响中药的药性,病患者本身体质虚弱,服用没处理好的牡蛎中药会直接导致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同时,鲜活的牡蛎很难把壳撬开,工人使用尖利的刀片撬开时会割伤手指,而近江牡蛎上有很多细菌,沾到伤口会引起感染,不做处理甚至会发生伤口溃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设计了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牡蛎斜线运输机构和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使用时将进江牡蛎倒入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中,操控控制屏控制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对进江牡蛎进行正方反搅拌,充分的将近江牡蛎上的泥沙和微生物除去,然后再对清洗完成的近江牡蛎沥干水分,然后将近江牡蛎倒入牡蛎斜线运输机构中,牡蛎斜线运输机构对近江牡蛎进行加热,近江牡蛎呈对称的扇贝状,加热后近江牡蛎会自动打开贝壳,呈屋顶状,然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将张开壳的近江牡蛎按顺序依次运输至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中,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将呈屋顶状张开的近江牡蛎继续张开至水平状,然后将牡蛎肉刨除,再将近江牡蛎外壳压断成两半,使得牡蛎肉和两半牡蛎外壳分开落入于第一收纳盒中;

三、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进江牡蛎进行正反搅拌清洗,然后沥干,自动将加热后张开呈屋顶状的近江牡蛎进行排列成一条直线,然后自动将排列好的近江牡蛎压平至水平状,再自动将牡蛎肉刨除,再将牡蛎外壳压断成两瓣分开,实现了自动将牡蛎肉和两瓣外壳的分离,结构精简,全程继续一个人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搅拌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搅拌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拨肉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承接板和第二承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架,2-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3-牡蛎斜线运输机构,4-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5-控制屏,6-第一收纳盒,201-第一搅拌池,202-第一电动推板,203-第一滑道,204-第一电动滑轨,205-第二电动推板,206-第三电动推板,207-第一底池,208-第一滑板,209-第一锥齿轮,2010-第一传动杆,2011-第一齿轮,2012-第二齿轮,2013-第二传动杆,2014-第一连接环,2015-第一搅拌叶,2016-第三齿轮,2017-第四齿轮,2018-第三传动杆,2019-第二连接环,2020-第二搅拌叶,2021-第二锥齿轮,2022-第四传动杆,301-第一电机,302-第五传动杆,303-第三锥齿轮,304-第四锥齿轮,305-第六传动杆,306-第一圆盘,307-第一连接杆,308-第二连接杆,309-第一弹力绳,3010-第一传动轮,3011-第二传动轮,3012-第三传动轮,3013-第四传动轮,3014-第七传动杆,3015-第五锥齿轮,3016-第六锥齿轮,3017-第八传动杆,3018-第一传动盘,3019-第一圆皮带,3020-第二传动盘,3021-第三传动盘,3022-第四传动盘,3023-第九传动杆,3024-第二搅拌池,3025-第一滑套,401-第十传动杆,402-第五传动轮,403-第六传动轮,404-第十一传动杆,405-第七锥齿轮,406-第八锥齿轮,407-第十二传动杆,408-第二圆盘,409-第三连接杆,4010-第四连接杆,4011-第一梯形压块,4012-第一承接板,4013-第二承接板,4014-第一滑块,4015-第二滑块,4016-第三滑块,4017-第四滑块,4018-第一底板,4019-第二底板,4020-第二连接块,4021-第七传动轮,4022-第八传动轮,4023-第十三传动杆,4024-第六齿轮,4025-第九锥齿轮,4026-第十锥齿轮,4027-第十四传动杆,4028-第十一锥齿轮,4029-第十二锥齿轮,4030-第十五传动杆,4031-第五齿轮,4032-第二滑套,4033-第九传动轮,4034-第十传动轮,4035-第十六传动杆,4036-第十一传动轮,4037-第十二传动轮,4038-第十七传动杆,4039-第一拨肉机构,403901-第十三传动轮,403902-第十四传动轮,403903-第十八传动杆,403904-第一推盘,403905-第五连接杆,403906-第四连接块,403907-第一滑槽板,403908-第二滑轨,403909-第一弹力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海产品取壳装置,如图1-13所示,包括有底架1、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控制屏5和第一收纳盒6;底架1上方依次设置有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和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底架1下方设置有第一收纳盒6;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的一侧与控制屏5相连接,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的另一侧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相连接;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相连接。

使用时将进江牡蛎倒入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中,操控控制屏5控制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对进江牡蛎进行正方反搅拌,充分的将近江牡蛎上的泥沙和微生物除去,然后再对清洗完成的近江牡蛎沥干水分,然后将近江牡蛎倒入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中,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对近江牡蛎进行加热,近江牡蛎呈对称的扇贝状,加热后近江牡蛎会自动打开贝壳,呈屋顶状,然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将张开壳的近江牡蛎按顺序依次运输至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中,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将呈屋顶状张开的近江牡蛎继续张开至水平状,然后将牡蛎肉刨除,再将近江牡蛎外壳压断成两半,使得牡蛎肉和两半牡蛎外壳分开落入于第一收纳盒6中,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进江牡蛎进行正反搅拌清洗,然后沥干,自动将加热后张开呈屋顶状的近江牡蛎进行排列成一条直线,然后自动将排列好的近江牡蛎压平至水平状,再自动将牡蛎肉刨除,再将牡蛎外壳压断成两瓣分开,实现了自动将牡蛎肉和两瓣外壳的分离,结构精简,全程继续一个人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牡蛎正反搅拌清洗机构2包括有第一搅拌池201、第一电动推板202、第一滑道203、第一电动滑轨204、第二电动推板205、第三电动推板206、第一底池207、第一滑板208、第一锥齿轮209、第一传动杆2010、第一齿轮2011、第二齿轮2012、第二传动杆2013、第一连接环2014、第一搅拌叶2015、第三齿轮2016、第四齿轮2017、第三传动杆2018、第二连接环2019、第二搅拌叶2020、第二锥齿轮2021和第四传动杆2022;第一搅拌池201的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板202相连接,并且第一搅拌池201的另一侧与第一电动滑轨204相连接;第一搅拌池201下方与第一滑道203进行焊接;第一搅拌池201内部依次与第一传动杆2010,第二传动杆2013和第三传动杆2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池201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板205和第三电动推板206;第一滑道203下方设置有第一滑板208;第一电动滑轨204与第一底池207相连接;第一底池207内部与第四传动杆2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209内部与第一传动杆2010进行插接;第一传动杆2010外边面与第一齿轮2011进行插接;第一齿轮2011外环面上方与第三齿轮2016相啮合;第一齿轮2011外环面下方与第二齿轮2012相啮合;第二齿轮2012内部与第二传动杆2013进行插接;第二传动杆2013外表面与第三传动杆2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2013外表面上方与第一连接环2014进行插接;第一连接环2014外环面与第一搅拌叶2015进行焊接;第三齿轮2016外环面上方与第四齿轮2017相啮合;第四齿轮2017内部与第三传动杆2018进行插接;第三传动杆2018外表面上方与第二连接环2019进行插接;第二连接环2019外环面与第二搅拌叶2020进行焊接;第四传动杆2022外表面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2021进行插接;第一底池207下方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滑板208下方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相连接;第四传动杆2022外表与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相连接。

当准备进行工作时,先将近江牡蛎倒入第一搅拌池201中,第一电动滑轨204带动第一搅拌池201向下运动至第一底池207中,第一底池207中的水通过第一搅拌池201底部的通孔进入第一搅拌池201中,运动至最下方时,第一锥齿轮209与第二锥齿轮2021相啮合,此时第二传动轮3011带动第四传动杆2022传动第二锥齿轮2021转动,第二锥齿轮2021带动第一锥齿轮209和第一传动杆2010进行转动,第一传动杆2010带动第一齿轮2011转动,第一齿轮2011带动第二齿轮2012和第三齿轮2016转动,第二齿轮2012带动第二传动杆2013传动第一连接环2014进行转动,第一连接环2014带动第一搅拌叶2015转动,同时第三齿轮2016带动第四齿轮2017传动第三传动杆2018转动,第三传动杆2018带动第二连接环2019转动传动第二搅拌叶202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搅拌叶2015和第二搅拌叶2020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充分搅拌近江牡蛎,当搅拌完成时,第一电动滑轨204带动第一搅拌池201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滑道203口对准第一滑板208,此时第一锥齿轮209和第二锥齿轮2021停止啮合,搅拌机构停止运动,当水分沥干时,第一电动推板202向上运动,第二电动推板205和第三电动推板206进行伸缩运动将近江牡蛎推至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中,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对进江牡蛎进行正方反搅拌,充分的将近江牡蛎上的泥沙和微生物除去,再对清洗完成的近江牡蛎沥干水分,然后将近江牡蛎倒入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中。

牡蛎斜线运输机构3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五传动杆302、第三锥齿轮303、第四锥齿轮304、第六传动杆305、第一圆盘306、第一连接杆307、第二连接杆308、第一弹力绳309、第一传动轮3010、第二传动轮3011、第三传动轮3012、第四传动轮3013、第七传动杆3014、第五锥齿轮3015、第六锥齿轮3016、第八传动杆3017、第一传动盘3018、第一圆皮带3019、第二传动盘3020、第三传动盘3021、第四传动盘3022、第九传动杆3023、第二搅拌池3024和第一滑套3025;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与第五传动杆302进行焊接;第一电机301的下方与第二搅拌池3024进行焊接;第五传动杆302外表面依次与第一传动轮3010,第三传动轮3012和第三锥齿轮303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303与第四锥齿轮304相啮合;第四锥齿轮304内部与第六传动杆305进行插接;第六传动杆305与第一圆盘306进行焊接;第一圆盘306一侧的外延通过圆杆与第一连接杆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07上方通过圆杆与第二连接杆3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08上方与第一弹力绳309相连接;第二连接杆308外表面与第一滑套302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1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301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1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3013内部与第七传动杆3014进行插接;第七传动杆3014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3015进行插接;第五锥齿轮3015与第六锥齿轮3016相啮合;第六锥齿轮3016内部与第八传动杆3017进行插接;第八传动杆3017外表面与第一传动盘3018进行插接;第一传动盘3018外环面通过第一圆皮带3019与第三传动盘3021,第四传动盘3022和第二传动盘3020相连接;第三传动盘3021内部与第九传动杆3023进行插接;第四传动盘3022内部与第九传动杆3023进行插接;第二搅拌池3024内部与第六传动杆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3024内部与第五传动杆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3024内部与第七传动杆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3024内部与第八传动杆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池3024内部与第九传动杆3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11与第四传动杆2022进行插接;第二搅拌池3024与第一滑板208进行焊接;第一弹力绳309下方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相连接;第二传动盘3020内部与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相连接。

当清洗完成的近江牡蛎倒入第二搅拌池3024中时,第二搅拌池3024对近江牡蛎进行加热使得近江牡蛎呈屋顶状张开,此时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五传动杆302转动,第五传动杆302带动第一传动轮3010,第三传动轮3012和第三锥齿轮303转动,第三锥齿轮303带动第四锥齿轮304传动第六传动杆305转动,第六传动杆305带动第一圆盘306转动,第一圆盘306带动第一连接杆307转动,第一连接杆307带动第二连接杆308在第一滑套3025内进形往复运动,第二连接杆308带动第一弹力绳309绕着第一弹力绳309另一端进行往复摆动,当第一弹力绳309连接第二连接杆308的一端进入至水中然后向上抬起时,呈现屋顶状张开的近江牡蛎会挂在第一弹力绳309上,第二连接杆308带着第一弹力绳309运动至最上方时,第一弹力绳309呈现斜线型,此时近江牡蛎沿着第一弹力绳309滑动至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中,同时第一传动轮3010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轮3011转动,第三传动轮3012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3013转动,第四传动轮3013带动第七传动杆3014传动第五锥齿轮3015转动,第五锥齿轮3015带动第六锥齿轮3016传动第八传动杆3017转动,第八传动杆3017带动第一传动盘3018转动,第一传动盘3018通过第一圆皮带3019带动第二传动盘3020、第三传动盘3021和第四传动盘3022转动,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近江牡蛎进行加热呈屋顶状张开,自动将张开的牡蛎按顺序直线排列运输至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中。

牡蛎扩张开壳去肉机构4包括有第十传动杆401、第五传动轮402、第六传动轮403、第十一传动杆404、第七锥齿轮405、第八锥齿轮406、第十二传动杆407、第二圆盘408、第三连接杆409、第四连接杆4010、第一梯形压块4011、第一承接板4012、第二承接板4013、第一滑块4014、第二滑块4015、第三滑块4016、第四滑块4017、第一底板4018、第二底板4019、第二连接块4020、第七传动轮4021、第八传动轮4022、第十三传动杆4023、第六齿轮4024、第九锥齿轮4025、第十锥齿轮4026、第十四传动杆4027、第十一锥齿轮4028、第十二锥齿轮4029、第十五传动杆4030、第五齿轮4031、第二滑套4032、第九传动轮4033、第十传动轮4034、第十六传动杆4035、第十一传动轮4036、第十二传动轮4037、第十七传动杆4038和第一拨肉机构4039;第十传动杆401外表面依次与第九传动轮4033,第五传动轮402和第七传动轮4021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4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403相连接;第六传动轮403内部与第十一传动杆404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杆404外表面中部与第七锥齿轮405进行插接;第七锥齿轮405与第八锥齿轮406相啮合;第八锥齿轮406内部与第十二传动杆407进行插接;第十二传动杆407与第二圆盘408进行焊接;第二圆盘408的一侧通过圆杆与第三连接杆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409通过圆杆与第四连接杆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4010下方与第一梯形压块4011进行焊接;第四连接杆4010外表面与第二滑套403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梯形压块4011下方设置有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第一承接板4012下方通过圆杆依次与第一滑块4014和第二滑块4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承接板40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4020;第二承接板4013下方通过圆杆依次与第三滑块4016和第四滑块4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承接板40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块4020;第一滑块4014下方与第一底板401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4015下方与第一底板4018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块4016下方与第二底板4019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4017下方与第二底板401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底板4018内部下方与第十七传动杆403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七传动杆4038内部下方与第一拨肉机构4039相连接;第二底板4019下方与第十六传动杆4035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2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2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4022内部与第十三传动杆4023进行插接;第十三传动杆4023外表面的一侧与第六齿轮4024进行插接,并且第十三传动杆4023外表面的另一侧与第九锥齿轮4025进行插接;第九锥齿轮4025与第十锥齿轮4026相啮合;第十锥齿轮4026内部与第十四传动杆4027进行插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外表面与第十一锥齿轮4028进行插接;第十一锥齿轮4028与第十二锥齿轮4029相啮合;第十二锥齿轮4029内部与第十五传动杆4030外表面与第五齿轮4031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403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34相连接;第十传动轮4034内部与第十六传动杆4035进行插接;第十六传动杆4035外表面与第十一传动轮4036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403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4037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4037内部与第十七传动杆4038进行插接;第十七传动杆4038与第一拨肉机构4039相连接;第十传动杆401内部与第二传动盘3020进行插接;第二连接块4020的一侧与第二搅拌池3024进行焊接;第二连接块4020与第一弹力绳309相连接;第十传动杆401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杆404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杆407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4023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杆4027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五传动杆4030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底板4018下方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底板4019下方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

当呈屋顶状张开的近江牡蛎从第一弹力绳309滑下时,呈屋顶状张开的近江牡蛎滑入至第二连接块4020上方,然后在滑入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上方,使得牡蛎的一侧挂在第一承接板4012上,并且牡蛎的另一侧挂在第二承接板4013上方,此时第二传动盘3020带动第十传动杆401转动,第十传动杆401带动第九传动轮4033,第五传动轮402和第七传动轮4021转动,第五传动轮402通过皮带带动第六传动轮403转动,第六传动轮403带动第十一传动杆404传动第七锥齿轮405转动,第七锥齿轮405带动第八锥齿轮406传动第十二传动杆407转动,第十二传动杆407带动第二圆盘408转动,第二圆盘408带动第三连接杆409转动,第三连接杆409带动第四连接杆4010在第二滑套4032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第四连接杆4010带动第一梯形压块401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当第一梯形压块4011向下压排列在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上的近江牡蛎时,第一承接板4012在第一滑块4014和第二滑块4015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最终会贴合第一底板4018,第二承接板4013在第三滑块4016和第四滑块4017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最终会贴合第二底板4019,此时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将近江牡蛎掰成水平状,同时第七传动轮4021通过皮带带动第八传动轮4022转动,第八传动轮4022带动第十三传动杆4023转动,第十三传动杆4023带动第六齿轮4024和第九锥齿轮4025转动,第九锥齿轮4025带动第十锥齿轮4026传动第十四传动杆4027转动,第十四传动杆4027带动第十一锥齿轮4028传动第十二锥齿轮4029转动,第十二锥齿轮4029带动第十五传动杆4030传动第五齿轮4031转动,当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向下滑动呈现水平状时,第六齿轮4024与第二承接板4013上的齿条相啮合,第五齿轮4031与第一承接板4012上的齿条相啮合,第六齿轮4024带动第二承接板4013运动,第五齿轮4031带动第一承接板4012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之间出现一条窄于呈水平张开的近江牡蛎宽度的裂缝,使得牡蛎肉暴露在空中,此时,第九传动轮4033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传动轮4034转动,第十传动轮4034带动第十六传动杆4035传动第十一传动轮4036转动,第十一传动轮4036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二传动轮4037转动,第十二传动轮4037带动第十七传动杆4038转动,第十七传动杆4038带动第一拨肉机构4039运动将牡蛎肉刨除,然后第一梯形压块4011继续向下压,使得近江牡蛎的两瓣外壳分开,然后掉落至第一收纳盒6中,使用实现了自动将近江牡蛎的牡蛎肉和两瓣外壳的分离。

第一拨肉机构4039包括有第十三传动轮403901、第十四传动轮403902、第十八传动杆403903、第一推盘403904、第五连接杆403905、第四连接块403906、第一滑槽板403907、第二滑轨403908和第一弹力钩403909;第十三传动轮4039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403902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403902内部与第十八传动杆403903进行插接;第十八传动杆403903与第一推盘403904进行焊接;第一推盘403904的一侧外延通过圆杆与第五连接杆4039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推盘403904外环面上方设置有第一弹力钩403909;第五连接杆403905通过圆杆与第四连接块40390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块403906上方与第一滑槽板403907进行焊接;第一滑槽板403907内部与第二滑轨4039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板403907下方与第一弹力钩403909进行焊接;第十三传动轮403901内部与第十七传动杆4038进行插接;第二滑轨403908上方与第一底板4018进行焊接。

当把近江牡蛎朝下压成水平状时,第十七传动杆4038带动第十三传动轮403901转动,第十三传动轮403901通过皮带带动第十四传动轮403902转动,第十四传动轮403902带动第十八传动杆403903传动第一推盘403904转动,第一推盘403904带动第四连接块403906上的第五连接杆403905转动,第五连接杆403905带动第四连接块403906、第一滑槽板403907和第一弹力钩403909在第二滑轨403908上进行往复运动,同时第一推盘403904上下往复推动第一弹力钩403909,从而使得第一弹力钩403909呈现向上然后向第一滑槽板403907运动,从而将牡蛎肉从牡蛎外壳上去除,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呈水平分开的近江牡蛎的肉刨除。

第一拨肉机构4039设置有十组。

可同时去除五个近江牡蛎的肉。

第一承接板4012的一侧设置有齿条和挡块,第二承接板4013的一侧设置有齿条和挡块,第一承接板4012与第二承接板4013上方两侧通过弹簧相连接。

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上的挡块可防止近江牡蛎滑出轨道,与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相连接的弹簧可进行限位,同时可将第一承接板4012和第二承接板4013运动会原位。

第一搅拌池201底部设置有等距通孔。

可使得第一底池207的水进入第一搅拌池201中。

第一搅拌叶2015绕着第一连接环2014设置有三组。

可充分搅拌近江牡蛎。

第二搅拌叶2020绕着第二连接环2019设置有三组。

可充分搅拌近江牡蛎。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