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26507发布日期:2021-01-26 17:0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加工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结构脂质opo是一种结构化脂肪,通过酶法脂交换技术模拟母乳脂质分子结构,使2位棕榈酸比例高达40%以上,更接近母乳水平。因此opo是一种具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结构的sn-usu型功能性油脂,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食品中,弥补母乳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不足,为婴幼儿在不同时期(初乳期、过渡期、成熟期)提供营养即协助婴幼儿整个泌乳期的生长和发育,但由于其脂质极不稳定,因此引起了大量学者对提高opo结构脂稳定性的研究。
[0003]
乳液主要由水相、油相及介于油-水两相间界面层三部分组成,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乳液稳定性与界面物质(乳化剂)、脂滴间作用力(疏水作用、静电排斥、空间位阻)、油脂类型密切相关,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的乳液能够降低自由能维持乳液稳定。而纳米乳液液滴粒径在1~100nm之间,热力学比较稳定,在食品中,其应用涉及营养药物、香料、抗氧化剂和抗微生物剂等领域。纳米级的粒径能更好的保护营养素外,其亚细胞结构更能增加稳定性,提高利用率。当前主要通过超声、高压微射流、高速搅拌、高压均质等方法制备纳米乳液,其中高压均质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制备的乳液粒径小,分布窄,乳液稳定,因此利用高压均质将结构脂质opo制备得到纳米乳液,能够有效提高其稳定性,从而扩大opo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是由以下所述组分按照质量分数配比组成:结构脂质opo 8~12%,大豆磷脂1~3%,大豆分离蛋白4~6%,麦芽糊精2~5%,缓冲液80~85%。
[0007]
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原料处理:将大豆分离蛋白(4%~6%)溶解在0.01mol/l、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底物浓度5%的溶液,在ph值6.82、作用温度48℃的条件下加入0.1%~6%的中性蛋白酶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在85℃温度下恒温水浴灭酶18min,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0009]
(2)水相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麦芽糊精(2%~5%),在20~26℃温度下连续磁力搅拌12~16h,直至溶解充分,在4℃下水化过夜,待水化完成后,取出恢复至20℃,作为水相;
[0010]
(3)油相制备:在50~70℃下将结构脂质opo(8~12%)熔化,然后将大豆磷脂(1~3%)加入到熔融的结构脂质中形成油相;
[0011]
(4)粗乳液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水相和步骤(2)得到的油相混合搅拌4~8h,用高速分散器以20000r/min均质3~10min,形成粗乳液;
[0012]
(5)高压均质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粗乳液通过均质压力110~180mpa的高压均质机进一步处理3~5次,乳化后即得新鲜纳米乳液;
[0013]
(6)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为抑制微生物的破坏,可加入0.02%(w/v)的叠氮化钠于鲜乳中,最后用0.1mol/l的hcl或者naoh调节纳米乳液的ph至7.0,得到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
[0014]
发明效益
[0015]
opo结构脂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组分具有诸多优点,但油脂自身易氧化、与水难溶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局限。乳液是克服这些缺点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作为包裹、保护及定位输送功能性物质的优良载体,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油脂类食品工业中。因此,通过制备得到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粒径小,包封率高,能够提高opo结构脂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研究和食品行业提供参考资料。且麦芽糊精有一定的抗冻融能力,能够减少opo纳米乳液在运输过程中的不稳定,进一步提高了opo纳米乳液的稳定性。
[001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017]
对照组
[0018]
(1)原料处理:将大豆分离蛋白(4%)溶解在0.01mol/l、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底物浓度5%的溶液,在ph值6.82、作用温度48℃的条件下加入0.1%的中性蛋白酶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在85℃温度下恒温水浴灭酶18min,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0019]
(2)水相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麦芽糊精(2%),在20~26℃温度下连续磁力搅拌12~16h,直至溶解充分,在4℃下水化过夜,待水化完成后,取出恢复至20℃,作为水相;
[0020]
(3)油相制备:在50℃下将结构脂质opo(8%)熔化,然后将大豆磷脂(1%)加入到熔融的结构脂质中形成油相;
[0021]
(4)粗乳液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水相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混合搅拌4h,用高速分散器以20000r/min均质3min,形成粗乳液;
[0022]
(5)超声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粗乳液置超声波细胞破碎仪中,在超声功率500w条件下超声9min,工作时间和间歇时间均为5s,以循环冷热水控制超声温度,重复处理3次,乳化后即得新鲜纳米乳液;
[0023]
(6)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为抑制微生物的破坏,可加入0.02%(w/v)的叠氮化钠于鲜乳中,最后用0.1mol/l的hcl或者naoh调节纳米乳液的ph至7.0,得到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
[0024]
实施例1
[0025]
(1)原料处理:将大豆分离蛋白(4%)溶解在0.01mol/l、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底物浓度5%的溶液,在ph值6.82、作用温度48℃的条件下加入0.1%的中性蛋白酶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在85℃温度下恒温水浴灭酶18min,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0026]
(2)水相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麦芽糊精(2%),在20~26℃温度下连续磁力搅拌12~16h,直至溶解充分,在4℃下水化过夜,待水化完成后,取出恢复至20℃,作为水相;
[0027]
(3)油相制备:在50℃下将结构脂质opo(8%)熔化,然后将大豆磷脂(1%)加入到熔融的结构脂质中形成油相;
[0028]
(4)粗乳液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水相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混合搅拌4h,用高速分散器以20000r/min均质3min,形成粗乳液;
[0029]
(5)高压均质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粗乳液通过均质压力110mpa的高压均质机进一步处理3次,乳化后即得新鲜纳米乳液;
[0030]
(6)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为抑制微生物的破坏,可加入0.02%(w/v)的叠氮化钠于鲜乳中,最后用0.1mol/l的hcl或者naoh调节纳米乳液的ph至7.0,得到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
[0031]
实施例2
[0032]
(1)原料处理:将大豆分离蛋白(5%)溶解在0.01mol/l、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底物浓度5%的溶液,在ph值6.82、作用温度48℃的条件下加入1.6%的中性蛋白酶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在85℃温度下恒温水浴灭酶18min,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0033]
(2)水相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麦芽糊精(3%),在20~26℃温度下连续磁力搅拌12~16h,直至溶解充分,在4℃下水化过夜,待水化完成后,取出恢复至20℃,作为水相;
[0034]
(3)油相制备:在58℃下将结构脂质opo(9%)熔化,然后将大豆磷脂(2%)加入到熔融的结构脂质中形成油相;
[0035]
(4)粗乳液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水相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混合搅拌4~8h,用高速分散器以20000r/min均质6min,形成粗乳液;
[0036]
(5)高压均质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粗乳液通过均质压力150mpa的高压均质机进一步处理4次,乳化后即得新鲜纳米乳液;
[0037]
(6)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为抑制微生物的破坏,可加入0.02%(w/v)的叠氮化钠于鲜乳中,最后用0.1mol/l的hcl或者naoh调节纳米乳液的ph至7.0,得到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
[0038]
实施例3
[0039]
(1)原料处理:将大豆分离蛋白(6%)溶解在0.01mol/l、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底物浓度5%的溶液,在ph值6.82、作用温度48℃的条件下加入3.5%的中性蛋白酶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在85℃温度下恒温水浴灭酶18min,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0040]
(2)水相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麦芽糊精(4%),在20~26℃温度下连续磁力搅拌12~16h,直至溶解充分,在4℃下水化过夜,待水化完成后,取出恢复至20℃,作为水相;
[0041]
(3)油相制备:在65℃下将结构脂质opo(10%)熔化,然后将大豆磷脂(3%)到熔融的结构脂质中形成油相;
[0042]
(4)粗乳液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水相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混合搅拌7.5h,用高速分散器以20000r/min均质7min,形成粗乳液;
[0043]
(5)高压均质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粗乳液通过均质压力175mpa的高压均质机进一步处理5次,乳化后即得新鲜纳米乳液;
[0044]
(6)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为抑制微生物的破坏,可加入0.02%(w/v)的叠氮化钠于鲜乳中,最后用0.1mol/l的hcl或者naoh调节纳米乳液的ph至7.0,得到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
[0045]
实施例4
[0046]
(1)原料处理:将大豆分离蛋白(6%)溶解在0.01mol/l、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配制成底物浓度5%的溶液,在ph值6.82、作用温度48℃的条件下加入6%的中性蛋白酶反应60min,反应结束后在85℃温度下恒温水浴灭酶18min,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
[0047]
(2)水相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中加入麦芽糊精(5%),在20~26℃温度下连续磁力搅拌12~16h,直至溶解充分,在4℃下水化过夜,待水化完成后,取出恢复至20℃,作为水相;
[0048]
(3)油相制备:在65℃下将结构脂质opo(12%)熔化,然后将大豆磷脂(3%)加入到熔融的结构脂质中形成油相;
[0049]
(4)粗乳液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水相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混合搅拌8h,用高速分散器以20000r/min均质10min,形成粗乳液;
[0050]
(5)高压均质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粗乳液通过均质压力180mpa的高压均质机进一步处理5次,乳化后即得新鲜纳米乳液;
[0051]
(6)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为抑制微生物的破坏,可加入0.02%(w/v)的叠氮化钠于鲜乳中,最后用0.1mol/l的hcl或者naoh调节纳米乳液的ph至7.0,得到稳定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
[0052]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
[0053]
表1各实施例的乳液特性比较
[0054][0055]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56]
高压均质属于动态高压操作,与静态高压系统不同,在很短时间内产生高压,同时产生空化效应、高剪切应力、高速湍流和温度上升等力学现象,能够影响和改变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打破分子间化学键,改变蛋白的空间构象,进而实现对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改性处理。因此为了使得制得的opo型纳米乳液的稳定性提高,将高压均质技术应用于大豆分离蛋白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乳液特性。
[0057]
综合表1中可以看出利用经过高压均质技术制得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粒径更小、分布更加一致、稳定性更强,因此类比与以超声制得的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0058]
本发明以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综合表1最佳制备工艺为:结构脂质opo 10%,大豆磷脂3%,大豆分离蛋白6%,麦芽糊精4%,缓冲液83%,中性蛋白酶3.5%;油相和水相混合搅拌的时间为7.5h;高速分散器的转速20000r/min,均质时间7min;高压均质机的均质压力175mpa,均质次数5次。该工艺可显著提高结构脂质opo型纳米乳液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结构脂质opo在食品、医用临床等方面的利用率。
[0059]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