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6201发布日期:2021-02-18 21:2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茶叶加工工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在茶叶加工工艺中是少不了烘干这一步骤,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目的是去除茶叶里的水分,同时达到茶叶定型及耐氧化的目的。
[0003]
现有技术中茶叶烘干是人为手动将茶叶直接放入烘干机的网箱内对其进行烘干,在烘干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将茶叶从烘干机的网箱中取出来。在烘干的过程中需要繁琐的人为操作,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力成本,而且操控复杂,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烘干的过程中需要繁琐人为操作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一侧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安装有自动送料装置,所述自动送料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外侧壁设有第一电机,所述自动送料装置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轴承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顶端设有入料口,所述烘干箱顶端内壁安装有加热丝,所述烘干箱内安装有开口朝上的茶叶网箱,所述茶叶网箱与所述烘干箱内一侧连接处安装有固定轴,所述茶叶网箱与所述烘干箱内另一侧连接处安装有旋转轴,所述烘干箱外侧壁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烘干箱底部水平向下倾斜,所述烘干箱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铰接有开关门,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可移动的茶叶收集箱。
[0006]
优选的,所述入料口内竖直中轴线对称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底端前后两侧均焊接在所述烘干箱顶端内壁上。
[0007]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底端安装有防撞网。
[0008]
优选的,所述茶叶网箱底部外壁设有第三电机,所述茶叶网箱内设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外表面安装有搅拌桨。
[0009]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底部水平向下倾斜角度从0
°
~90
°
之间变化。
[0010]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1]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外壁包裹着保温层。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控制面板就可以对茶叶的上料、下料采用全自动控制,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操控方便。
[0014]
2.导向板关于入料口有2个,而且导向板与入料口内壁下表面的间距尺寸等于2个导向板之间的间距尺寸,这种结构可以将从入料口中添加的茶叶较为均匀的分成分,并沿着导向板均匀的落入茶叶网箱,使茶叶烘干的更加均匀。防撞网可以防止茶叶意外粘贴在加热丝上,使得茶叶过度高温受热,从而影响装置的安全性。
[0015]
3.搅拌桨防止茶叶在烘干的过程中堆叠在一起,造成茶叶受热不均匀,提高了茶叶的烘干质量。烘干箱底部水平向下倾斜角度越大,茶叶滑落到茶叶收集箱内的速率越大。
[0016]
4.支撑腿对本体起支撑作用,防滑垫不仅能够增大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以增强支撑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保温层的设计可以防止热量散失,提高了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烘干箱1、入料口11、导向板111、加热丝12、出料口13、开关门131、茶叶收集箱14、支撑腿15、防滑垫151、保温层16、控制面板2、自动送料装置3、进料斗31、第一电机32、转轴33、螺旋叶片34、茶叶网箱4、固定轴41、旋转轴42、第二电机43、第三电机44、旋转杆45、搅拌桨4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为了示例说明,不是对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进行限制,任何技术特征均可以跨实施例进行合理的组合。
[0022]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控制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1,烘干箱1一侧连接有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上安装有自动送料装置3,自动送料装置3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1,自动送料装置3外侧壁设有第一电机32,自动送料装置3内设有转轴33,转轴3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34,第一电机32通过轴承与转轴33固定连接,烘干箱1顶端设有入料口11,烘干箱1顶端内壁安装有加热丝12,烘干箱1内安装有开口朝上的茶叶网箱4,茶叶网箱4与烘干箱1内一侧连接处安装有固定轴41,茶叶网箱4与烘干箱1内另一侧连接处安装有旋转轴42,烘干箱1外侧壁安装有第二电机43,第二电机43与旋转轴42转动连接,烘干箱1底部水平向下倾斜,烘干箱1底部设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上铰接有开关门131,出料口13下方设有可移动的茶叶收集箱14。
[0023]
第一电机32开始工作,将茶叶倒入进料斗31,茶叶随着转轴33水平移动落进入料口11,茶叶通过入料口11滑入开口朝上的茶叶网箱4,将加热丝12接通电源,对茶叶烘干加热,茶叶烘干后,启动第二电机43,旋转轴42工作带动茶叶网箱4翻转,烘干好的茶叶掉落倾斜的底部,茶叶通过出料口13落入茶叶收集箱14进行收集。
[0024]
工作人员只需要操作控制面板2就可以对茶叶的上料、下料采用全自动控制,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操控方便。
[0025]
本实施例中,入料口11内竖直中轴线对称设有导向板111,导向板111底端前后两侧均焊接在烘干箱1顶端内壁上。
[0026]
向板111关于入料口11有2个,而且导向板111与入料口11内壁下表面的间距尺寸等于2个导向板111之间的间距尺寸,这种结构可以将从入料口11中添加的茶叶较为均匀的分成3分,并沿着导向板111均匀的落入茶叶网箱4,使茶叶烘干的更加均匀。
[0027]
本实施例中,加热丝12底端安装有防撞网121。
[0028]
防撞网121可以防止茶叶意外粘贴在加热丝12上,使得茶叶过度高温受热,从而影响装置的安全性。
[0029]
本实施例中,茶叶网箱4底部外壁设有第三电机44,茶叶网箱4内设有旋转杆45,旋转杆45外表面安装有搅拌桨46。
[0030]
启动第三电机44,旋转杆45带动搅拌桨46旋转,防止在烘干的过程中茶叶堆叠在一起,造成茶叶受热不均匀,提高了茶叶的烘干质量。
[0031]
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底部水平向下倾斜角度从0
°
~90
°
之间变化。
[0032]
倾斜角度越大,茶叶滑落到茶叶收集箱14内的速率越大。
[0033]
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5,支撑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51。
[0034]
支撑腿15对烘干箱1起支撑作用,防滑垫151不仅能够增大支撑腿15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以增强支撑腿15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0035]
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外壁包裹着保温层16。
[0036]
保温层16的设计可以防止热量散失,提高了烘干效果。
[003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