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1035发布日期:2021-07-30 13: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茶叶制作工艺的发展,如今的茶叶发展出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种品类。其中绿茶的制作工艺中没有发酵的工序,因此较多的保留了茶鲜叶中的天然物质,较多的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的部分天然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效果,绿茶的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绿色为主,故名绿茶。

天柱弦月茶是绿茶的其中一种,天柱弦月茶于1979年研制而成,出产于大别山东南麓安徽省潜山境内,属于一种条形炒青绿茶,天柱弦月茶采用初春季节一芽二三叶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解块、烘干步骤制作而成,成茶形若新月,色泽绿润,清香持久,味爽醇和。

天柱弦月茶的制作工艺中,茶鲜叶经过高温杀青后,茶叶的温度很高,传统的后续加工方式为自然冷却,茶叶温度降低慢,降温不及时,叶子会变黄变暗,一方面影响干茶色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茶叶质量和茶叶价格,降低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旨在解决天柱弦月茶的茶鲜叶杀青后,后续为自然冷却,茶叶温度降低慢,降温不及时,叶子会变黄变暗,一方面影响干茶色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茶叶质量和茶叶价格,降低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包括条形传输架和水平设置在条形传输架上部的网状传输带,所述网状传输带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多个传输辊,传输辊转动安装在条形传输架的内壁上,且其中一个传输辊的后端延伸至条形传输架的外部并安装有传输电机,传输电机固定安装在条形传输架的后壁上,条形传输架的上端设有降温室,降温室内设有冷却降温机构;

所述冷却降温机构包括通过托架水平安装在降温室内腔中的冷风管网,冷风管网的下端安装有多个冷风喷嘴,冷风管网的上端安装有多个进风管,且进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降温室的外腔并安装有风机;

还包括有设置在降温室后壁上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安装有冷凝管的两端,冷凝管上安装有微型液体泵,且冷凝管延伸入降温室的内腔并设有多个螺旋环绕部,多个螺旋环绕部分别匹配套设在进风管位于降温室内腔的一段上。

优选的,所述条形传输架对应网状传输带输入端的一侧上端设有茶叶摊铺机构,茶叶摊铺机构包括通过支架架设在网状传输带输入端上方的茶叶入料斗,且茶叶入料斗的下端开设有与网状传输带宽度相匹配的条形出料口,茶叶入料斗背离网状传输带输入端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倒u形机架,且倒u形机架的内顶壁上竖向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伸缩端上安装有料厚摊铺板,料厚摊铺板的下端面与网状传输带的上端之间形成有茶叶输送通道。

优选的,所述条形传输架的上端前后侧平行安装有用于防止茶叶掉落的防护边板。

优选的,所述条形传输架靠近网状传输带输出端一侧的下方位置插设有上端开口的茶叶收集箱,且茶叶收集箱上设有抽拉把手。

优选的,所述网状传输带水平上段的上方架设有前后侧和上侧封闭的防护网框,且防护网框固定安装在条形传输架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降温室的前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面板内置有plc控制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冷风喷嘴、风机和冷凝管的组合结构,多个风机启动,将外界的空气抽吸入冷风管网内,进而形成风力通过多个冷风喷嘴对传输中的高温茶叶进行风冷降温,同时冷凝管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循环流动,循环吸收进风管内的热量,形成持续的冷风,提高降温效果,保证茶叶快速降温后保持光亮的色泽,提高茶叶质量。

2、通过茶叶入料斗内倒入炒青后的茶叶,茶叶通过条形出料口下落至网状传输带上,并随着网状传输带向右侧输送,同时输送的茶叶通过料厚摊铺板的下端面与网状传输带上端之间形成的茶叶输送通道被刮平呈一个平面,配合冷却降温机构的风冷,提高散热效率,保证茶叶均匀散热降温。

3、通过升降气缸和料厚摊铺板的组合结构,可以有效的调节茶叶落至网状传输带上端面的厚度,从而形成均匀的降温茶叶层,提高冷却效果,另一方面配合冷却降温机构的风冷,均匀摊铺的茶叶也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风管网和冷风喷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条形传输架1、防护边板2、茶叶摊铺机构3、茶叶入料斗31、条形出料口32、支架33、倒u形机架34、升降气缸35、料厚摊铺板36、降温室4、控制面板5、冷却降温机构6、冷风管网61、冷风喷嘴62、进风管63、风机64、冷凝管65、螺旋环绕部66、板式换热器67、微型液体泵68、防护网框7、茶叶收集箱8、网状传输带9、传输辊10、传输电机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天柱弦月茶杀青用快速降温装置,包括条形传输架1和水平设置在条形传输架1上部的网状传输带9,所述网状传输带9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多个传输辊10,传输辊10转动安装在条形传输架1的内壁上,且其中一个传输辊10的后端延伸至条形传输架1的外部并安装有传输电机11,传输电机11固定安装在条形传输架1的后壁上,传输电机11启动,通过传输辊10带动网状传输带9自左向右传输杀青后的高温茶叶,条形传输架1的上端设有降温室4,降温室4内设有冷却降温机构6,用于对传输的高温茶叶进行降温冷却,从而保证茶叶保持光亮的色泽,提高茶叶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冷却降温机构6包括通过托架水平安装在降温室4内腔中的冷风管网61,冷风管网61的下端安装有多个冷风喷嘴62,冷风管网61的上端安装有多个进风管63,且进风管63的另一端延伸至降温室4的外腔并安装有风机64;

还包括有设置在降温室4后壁上的板式换热器67,板式换热器6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安装有冷凝管65的两端,冷凝管65内盛放有冷却介质,冷凝管65上安装有微型液体泵68,且冷凝管65延伸入降温室4的内腔并设有多个螺旋环绕部66,多个螺旋环绕部66分别匹配套设在进风管63位于降温室4内腔的一段上;

本实施例中,多个风机64启动,将外界的空气抽吸入冷风管网61内,进而形成风力通过多个冷风喷嘴62对传输中的高温茶叶进行风冷降温,同时,微型液体泵68启动,带动冷凝管65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循环流动,通过套设在进风管63上的螺旋环绕部66吸收输入的空气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冷却介质通过板式换热器67进行换热,再次循环吸收进风管63内的热量,形成持续的冷风,提高降温效果,保证茶叶快速降温后保持光亮的色泽,提高茶叶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条形传输架1对应网状传输带9输入端的一侧上端设有茶叶摊铺机构3,茶叶摊铺机构3包括通过支架33架设在网状传输带9输入端上方的茶叶入料斗31,且茶叶入料斗31的下端开设有与网状传输带9宽度相匹配的条形出料口32,茶叶入料斗31背离网状传输带9输入端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倒u形机架34,且倒u形机架34的内顶壁上竖向安装有升降气缸35,升降气缸35的伸缩端上安装有料厚摊铺板36,料厚摊铺板36的下端面与网状传输带9的上端之间形成有茶叶输送通道;

本实施例中,茶叶入料斗31内倒入炒青后的茶叶,茶叶通过条形出料口32下落至网状传输带9上,并随着网状传输带9向右侧输送,同时输送的茶叶通过料厚摊铺板36的下端面与网状传输带9上端之间形成的茶叶输送通道被刮平呈一个平面,便于均匀散热降温,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气缸35的调节,可以有效的调节茶叶落至网状传输带9上端面的厚度,从而形成均匀的降温茶叶层,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条形传输架1的上端前后侧平行安装有用于防止茶叶掉落的防护边板2,保证茶叶加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条形传输架1靠近网状传输带9输出端一侧的下方位置插设有上端开口的茶叶收集箱8,且茶叶收集箱8上设有抽拉把手,便捷的完成冷却后茶叶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降温室4的前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控制面板5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控制面板5内置有plc控制器,控制面板5通过电气控制线与升降气缸35、风机64、板式换热器67、微型液体泵68和传输电机1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的型号为西门子s7-300;

加工人员通过对控制面板5上控制按钮的操控,结合plc控制器,有效的控制传输电机11的启停,通过传输辊10带动网状传输带9自左向右传输杀青后的高温茶叶;控制升降气缸35的启停,调节茶叶落至网状传输带9上端面的厚度,从而形成均匀的降温茶叶层,提高冷却效率;控制风机64、板式换热器67、微型液体泵68的启停,多个风机64启动,将外界的空气抽吸入冷风管网61内,进而形成风力通过多个冷风喷嘴62对传输中的高温茶叶进行风冷降温,同时微型液体泵68启动,带动冷凝管65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循环流动,通过套设在进风管63上的螺旋环绕部66吸收输入的空气热量,降低空气温度,冷却介质通过板式换热器67进行换热,再次循环吸收进风管63内的热量,形成持续的冷风,提高降温效果,保证茶叶快速降温后保持光亮的色泽,提高茶叶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和5所示,所述网状传输带9水平上段的上方架设有前后侧和上侧封闭的防护网框7,且防护网框7固定安装在条形传输架1的上端,有效的保证风冷时,网状传输带9上的高温茶叶不会为风力所吹落,影响茶叶的快速冷却降温。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照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