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度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31964发布日期:2022-01-29 16:3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度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火锅底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度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重庆火锅以麻辣著称,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火锅底料是由动植物油、花椒、辣椒、姜蒜、香料等经过几小时炒制熬煮而成,其本质上是各种农产品、香辛料中呈味物质或者说有效物质溶解浸入油水相,并伴随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的过程。花椒是火锅底料麻感的主要来源,而花椒的麻感主要来自于麻味素-花椒酰胺,花椒酰胺化学性质活跃,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麻味产品在贮存期间麻味素含量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会导致火锅底料因麻味物质的损耗量而造成麻感下降,影响火锅底料的感官品质。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麻味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麻度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以减少麻味物质的损耗量,保证产品麻度稳定。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度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步骤i:花椒预处理,将花椒原料在冷水中浸泡后沥干水分备用;
6.步骤ii:分段炒制,对原辅料进行炒制,预处理后的花椒在火锅底料出锅前投加;
7.步骤iii:分段冷却,对炒制后的火锅底料进行分段冷却,分段冷却条件为-5~-10℃、 20min;-10~-18℃、25min依次进行。
8.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基于研究麻度分级的契机,发现麻味素含量的不稳定性,会对火锅底料的口感、风味造成影响,因此进行了麻味素降损、稳定麻味素含量的课题研究。在花椒原料熬煮炒制前,对花椒原料进行水浸泡处理,一方面能够使花椒湿润浸透,使得水分子进入到花椒组织细胞内,使细胞膨胀或破裂,利于后期在炒制时,使麻味素快速溶出;另一方面麻味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基本不溶于水,不会造成在前处理阶段麻味素的损耗。在炒制阶段,本技术方案中,将花椒的加料顺序调整到了出锅之前,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加料统一炒制而言,能够避免长时间高温炒制造成麻味素损失问题,而且由于花椒在前端进行了浸泡处理,能够保证花椒中麻味素在短时间内快速溶出,从而保证火锅底料的麻感。此外,干花椒下锅后瞬间被高温的油脂包裹,麻味素受热分解损耗,而加冷水浸泡后,一方面对花椒形成短时保护,另一方面能够激发香味。在分段冷却步骤中,本技术方案采用的是低温分段冷却,在前段实现快速降温,在后段实现快速成型,先将表面温度降低,再降温冷却中心;相较于自然冷却而言麻味素的损耗率降低约6%。本技术方案在现有工艺方法上进行了优化设计,既保证了火锅底料的风味,而且还能够降低麻味素的损耗,对原工艺改动较小,操作难度低,便于实际推广应用。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i中,花椒原料的浸泡条件为:水温0~8℃,浸泡时间
为 3~5min。
1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0~8摄氏度的冷水中浸泡,能够避免在浸泡阶段对花椒的麻味素造成损耗,浸泡时间过程会使花椒过量吸水,降低生产效率,而浸泡时间过短则达不到充分浸润的效果,上述的浸泡时间为经过试验验证的合适时间。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ii中,花椒原料在火锅底料出锅前3~5min投加。
12.本技术方案中,在确定花椒下料节点过程中进行了多番尝试和研究,太过延后例如出锅前加入花椒会导致底料发苦,而加料过早又会造成麻味素的损耗。将花椒原料在出锅前 3min~5min投加,相较于正常下料(出锅前15min)而言,火锅底料中的麻味素含量提高约 6%,通过花椒浸泡预处理与投料时机的协同优化,不仅能够保证麻味素快速溶出,而且能够避免长时间炒制造成的损耗。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ii中,花椒原料投加后的炒制温度为100~110℃。
14.本技术方案中,控制炒制温度是基于生产工艺的考虑,过高容易糊锅,过低会降低生产效率。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iii中,在分段冷却前,对炒制后的火锅底料进行热灌装,灌装温度为70~90℃。
16.本技术方案,采用热灌装可以避免牛油冷凝,以及避免微生物繁殖。
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iii中,在分段冷却后,对火锅底料进行存储,存储温度为18~25℃
18.本技术方案中,存储温度过高,麻味素活跃,损耗率高,过低则会加大能源的损耗。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i中,浸泡用水为生活饮用水。
20.本技术方案中,考虑到成本及获取的难易程度,使用符合标准gb 5749的生活饮用水浸泡即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储存条件对麻味素影响的变化趋势图即,不同温度保存不同时间样品麻味素含量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实施例一
24.一种麻度稳定的火锅底料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步骤i:花椒处理,花椒原料使用0℃冷水浸泡3~5min后沥干水分,备用;
26.步骤ii:火锅底料分段炒制,将原辅料进行炒制,其中花椒的下料在出锅前3~5min进行,花椒原料投加后的炒制温度为100~110℃;如此可避免麻味物质因长时间高温炒制而发生损耗;
27.步骤iii:分段冷却,将炒制好的火锅底料趁热灌装,置入冻库中快速分段冷却,避免因长时间高温造成的麻味物质含量降低。分段冷却的具体操作为,第一段:-5~-10℃下冷却 20min;第二段:-10~-18℃冷却25min。
28.步骤iv:火锅底料的保存,将冷却后的火锅底料置于18~25℃下保存。
29.对比例一
30.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未进行步骤i,即花椒未在冷水中浸泡。
31.对比例二
3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在步骤ii中,花椒原料与其他辅料在出锅前15min一起下料炒制。
33.对比例三
3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炒制后的火锅底料进行冷却。
35.对比例四
3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花椒在出锅前1min投加。
37.对比例五
3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分段冷却温度为0~-5℃、20min;
ꢀ‑
5~-10℃、25min依次进行。
39.对比例六
40.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分段冷却温度为-10~-15℃、20min;
ꢀ‑
18℃、25min依次进行。
41.实验例一:不同处理方式对麻味素含量的影响
42.对上述各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备而成的火锅底料进行麻味素含量检测,麻味素的检测采用 gh/t 1291中的方法进行,每组进行三次平行试验,结果表示为平均值。从表1数据可知,未进行花椒预处理会导致花椒中麻味素难以溶出,导致火锅底料中麻味素含量下降;而在出锅前15min与其他辅料一同下料炒制会导致麻味素因长时间高温炒制而损失;而出锅前1min 投加虽然麻味素损失较少,但是会造成火锅底料出现苦味,影响感官品质。采用常温冷却,无法快速的降低火锅底料的温度,使得花椒长时间处于高温条件下,同样造成麻味素的损失。对比例五、六相比,麻味素含量差异不大,但麻味素含量显著低于实施例一的麻味素含量。
43.表1
[0044][0045][0046]
实验例二:不同炒制条件对麻味素含量的影响
[0047]
试验设计:将5g干花椒置于不同温度(100℃、115℃、130℃)的250g油脂中,炒制不同时间(10min、20min、30min),炒制完成后置于4℃冰箱降温,降温后使用料理机打匀,取样检测麻味素含量,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48]
表2 单位:ug/g
[0049][0050]
实验例三:不同保存条件对麻味素含量的影响
[0051]
试验设计:将实施例一炒制的火锅底料样品,分别置于室温、36℃恒温箱进行贮藏,每 15天取样检测麻味物质含量,通过120天的监测,得到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的麻味素含量的损失率。
[0052]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36℃保存的样品麻味素含量比常温保存的低,说明保存温度对于麻味物质的损耗较为重要。36℃下保存的样品麻味物质含量变化趋势为30天内呈现先
降低, 30天后趋于平稳,常温环境下保存的含量变化在保存60天后尚未趋于平稳,但降低减缓。说明,存放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麻味素损耗相对较快。
[005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