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储藏保鲜方法

文档序号:33820977发布日期:2023-04-19 19:2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薯储藏保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甘薯储藏保鲜,尤其涉及一种甘薯储藏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1、甘薯块根既可作为人们的主粮,又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新鲜甘薯组织脆嫩、含水量高、呼吸旺盛,不容易感染黑斑病和软腐病,为了满足人们四季对甘薯的需求,除了大棚种植则是对甘薯进行储藏保鲜,由于甘薯对储藏温度、湿度十分敏感,因此对甘薯进行储藏保存具有一定难度。

2、目前对甘薯进行储藏保存的方法主要采用硫磺熏蒸、喷洒多菌灵及洒生石灰进行消毒,这种方法有可能会产生有害物的残留;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7853389b,公开日为:2021-04-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甘薯储藏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装筐,将刚收获的完整的新鲜薯块装入料筐内;浸泡石灰水,将装满鲜薯的塑料筐浸泡于饱和石灰水中,并确保薯块全部没入其中,浸泡时间3~5min;控水,提起料筐,沥去水分;入库,料筐控水后,转移至储藏库内;臭氧杀菌,料筐在储存库中摆放整齐后,关闭门窗以形成密闭条件,通入臭氧进行杀菌,在10~30min内使臭氧浓度达到2~4ppm,维持20~40min;除湿,臭氧杀菌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待臭氧消散后,再用除湿机对储藏库进行除湿,至薯块和地面干爽;日常管理,常年保持库内温度11~13℃,相对湿度60~90%。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薯块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能够充分发挥杀菌的作用,有利于薯块长期储藏保鲜。

4、上述专利中,采用石灰水浸泡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采用硫磺熏蒸、喷洒多菌灵及洒生石灰进行消毒造成有海残留的问题,但上述专利中将甘薯装入到塑料筐内,再浸泡到石灰水内杀菌消毒,然后通过臭氧杀菌后转移到储藏库内,由于甘薯在塑料筐内,塑料筐堆放后甘薯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在对甘薯进行保温保湿处理时,两个相邻的甘薯接触面有可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温保湿,有可能会使甘薯局部产生无氧呼吸,从而生成酒精有可能会造成甘薯的腐烂,进而有可能会降低甘薯的储藏保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甘薯储藏保鲜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甘薯储藏保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4、s1、筛选,将收获后的甘薯进行初步筛选;

5、s2、清洗,将筛选后的甘薯浸泡在清水内清洗;

6、s3、浸泡澄清石灰水,将清洗后的甘薯放入到澄清石灰水内浸泡,使甘薯褶皱处被石灰水完全浸透;

7、s4、控水,将浸泡完全的甘薯装入转运筐内控干水分;

8、s5、臭氧杀菌,将转运筐放置到密封空间内进行臭氧杀菌,杀菌完成后对密封空间通风;

9、s6、装箱,将臭氧杀菌后的甘薯装入到储存装置内,并将储存装置整齐堆放在地面平整的环境内;

10、s7、通过储存装置进行除湿和温度调整,使储存装置内温度保持在10~13℃之间,湿度保持在80~95%之间;

11、s8、通过储存装置对甘薯表面二氧化碳及氧气浓度进行检测。

12、所述s6~s8中的储存装置包括:储藏箱;螺纹顶盖,螺纹连接在所述储藏箱顶部;螺纹底盖,螺纹连接在储藏箱底部;支撑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储藏箱底部;多组第二圆孔,呈圆周等距开凿在支撑底座上;固定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第一腔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柱内;多组气囊柱,呈圆周等距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气囊柱呈阶梯式设置,所述气囊柱远离固定柱的一端与储藏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柱与第一腔体相连通;第一排气口,对称等距开设在气囊柱上;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气囊柱内,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储藏箱内壁固定连接;气泵组,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与螺纹底盖之间;温度控制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气泵组上;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温度控制箱输入端与气泵组输出端之间;第四排气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温度控制箱的输出端与第一腔体之间;温湿度检测仪,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柱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空气检测仪;湿度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与螺纹底盖之间,所述湿度控制组件用于调节储藏箱内的湿度。

13、为了便于控制储藏箱内的温湿度,优选地,所述湿度控制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螺纹底盖靠近支撑底座一侧的杀菌盒,所述杀菌盒上对称固定连接有除湿箱,所述气泵组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除湿箱上,远离所述气泵组的除湿箱上固定连接有超声波加湿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腔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超声波加湿器上固定连接有与杀菌盒内部连通的抽水管,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除湿腔,所述除湿腔内设置有吸水海绵,所述除湿腔远离气泵组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除湿腔远离进气口的一侧与气泵组的输入端相连通。

14、为了便于向储藏箱内添加氧气,优选地,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电解腔,所述电解腔与除湿腔之间设置有滤水孔。

15、为了便于提升吸水海绵的吸水能力,优选地,所述除湿箱远离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在叶轮腔内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叶轮组,所述除湿腔内密封滑动有挤压板,所述除湿腔内转动设置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贯穿挤压板,且所述挤压板与往复丝杆相匹配,所述除湿腔与叶轮腔之间设置有连接气管,所述叶轮腔的输出端与气泵组的输入端相连通。

16、为了便于过滤储藏箱内的二氧化碳,优选地,所述杀菌盒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上侧设置有澄清石灰水腔体,所述过滤网布下侧设置有过滤腔体,两个所述叶轮腔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气管,所述气泵组的输入端与澄清石灰水腔体上侧之间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进气管靠近气泵组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与过滤腔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排气管。

17、为了便于向甘薯表面喷洒澄清石灰水,优选地,所述抽水管在杀菌盒内的一端设置在澄清石灰水腔体底部。

18、为了便于储藏箱堆放,优选地,所述螺纹顶盖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螺纹底盖相匹配,且所述螺纹顶盖设置为圆台状。

19、为了便于吸收储藏箱内的二氧化碳,优选地,所述储藏箱上开设有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内固定连接有网板,所述环形腔体与储藏箱内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呈圆周排列的第一圆孔,且所述第一圆孔设置在靠近螺纹顶盖的一侧,所述螺纹底盖呈圆周设置有多个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与环形腔体相连通,且所述循环管道远离环形腔体的一端与过滤腔体底部相连通。

20、为了便于对储藏箱加热,优选地,所述网板上呈圆周等距排列有多个原料柱,两个相邻的所述原料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且所述第一圆孔与第一间隙相连通。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储藏保鲜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该甘薯储藏保鲜方法,通过清洗后的甘薯放入到澄清石灰水内浸泡,使甘薯褶皱处被石灰水完全浸透,通过澄清石灰水对甘薯表面进行初步杀菌处理,再进行臭氧杀菌,杀菌时间为40分钟,并保持密封一小时,杀菌完成后对密封空间通风,通风2~4小时,甘薯表面澄清石灰水溶解部分臭氧,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臭氧对甘薯表面进行杀菌,澄清石灰水呈碱性,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部分菌类生长繁殖,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甘薯储存时间。

23、2、该储存装置,通过储藏箱内的气体由第二圆孔、进气口进入到除湿腔内,通过吸水海绵对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收,除湿后的气体通过连接气管进入到叶轮腔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二排气管、第一连接管和进气管进入到气泵组内,气泵组将气体排放到温度控制箱内,此时温度控制箱设定温度为10℃,经过降温的气体通过第四排气管进入第一腔体内,使第一腔体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此时气囊柱逐渐膨胀,同时第一腔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口排放到储藏箱内对甘薯进行降温,气囊柱逐渐膨胀时,储藏箱内的甘薯产生较小的位移晃动,有效地对甘薯贴合处进行除湿降温,从而有效地防止甘薯产生过多的无氧呼吸而导致甘薯腐烂,进而有效地提升对甘薯储藏保鲜的时间。

24、3、该储存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气泵组间歇性开启和停止,当气泵组在间隙时间时,由于甘薯具有一定重量,甘薯逐渐挤压气囊柱,此时气囊柱和第一腔体内的气体逐渐通过第一排气口排出,在气囊柱逐渐被挤压时,甘薯同样会有一定的位移晃动,有效地对甘薯贴合处进行除湿降温,从而有效地提升甘薯储藏保鲜时间。

25、4、该储存装置,通过控制器开启气泵组、进气口上的电磁阀、电解腔电源和第一连接管上的电磁阀,电解腔内将水电解为氧气和氢气,电解腔内的氧气通过滤水孔进入除湿腔内,然后依次通过连接气管、叶轮腔、第二排气管和进气管进入到气泵组内,然后通过温度控制箱和第四排气管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再通过气囊柱上的第一排气口排到储藏箱内部,从而有效地向储藏箱内部添加氧气,防止储藏箱内的甘薯过度无氧呼吸,从而有效地提升对甘薯的储藏保鲜时间。

2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可以促进臭氧对甘薯表面进行杀菌,对甘薯贴合处进行除湿降温,从而有效地防止甘薯产生过多的无氧呼吸而导致甘薯腐烂,通过调节储存箱内氧气及二氧化碳含量,有效地防止储藏箱内的甘薯过度无氧呼吸,进而有效地提升对甘薯储藏保鲜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