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7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饮料的制作方法
发明背景1.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高浓度儿茶素的包装饮料。
2.相关现有技术目前,含有茶叶作原料的食品如罐装饮料和速溶饮料市场非常巨大。据报导包含在茶饮料如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的儿茶素具有生理上的作用如抑制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156614/1985)、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133928/1991)、抑制血糖水平升高的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253918/1992)、动脉硬化预防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352726/1992)、抗氧化作用(日本专利公开号44234/1989)、抗菌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276562/1990)、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和抑制酶活性的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133928/1991)、抗肿瘤作用(日本专利公开未审号277628/1988)和对突变的抑制作用。
为了使儿茶素具有更有效的生理作用,必须增加儿茶素的摄取量。为了实现该目的,从优选和市场性的角度来说,需要易于摄取大量儿茶素的饮料形式。但是摄取大量的儿茶素伴随着这种缺点,即它们特有的苦味和涩味成为障碍,容易使所得到的饮料外观混浊,在包装中长期存放后会引起颜色上产生显著变化并且在不经意的回味时味道改变。这些缺点损害了饮料的商品价值。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正在进行改良和研究。
如果饮料含有加大量的儿茶素,在体内更有效的吸收会不仅增加它们的利用度而且对促进健康有益。从“Kagaku toSeibutsu,38,2,104-114(2000)”中已知就体内吸收而言,也就是说,将儿茶素转移到血液中的通道中,只有很少的儿茶素在消化道中被吸收;这样一些吸收的儿茶素容易在粘膜上皮细胞中产生结合反应,并穿过门静脉转运到肝脏,进一步结合;一些是结合形式而一些是游离形式,儿茶素进入血流,并转移到外周组织;一些含在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中,在其注入十二指肠并在肠肝循环后,转运到肾脏,最后分泌到尿液中。
随着近年来PET饮料追求健康的趋势和流行,绿茶消费量在年轻人中开始增加。从增进健康的角度需要开发使生理活性儿茶素在体内发挥积极作用的饮料。
发明概述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旦饮用能够将儿茶素转移到血液中的量最大化由此提高它们在体内利用度的健康饮料。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在具有高浓度儿茶素的包装饮料中,通过控制结合镁的醇沉淀物的量不大于预定量,饮用后转移到血液中的儿茶素的量就能够显著增加。
这样,在本发明中,就提供了含有以溶解形式的下列成分(A)和(B)的包装饮料(A)0.092到0.5g/100mL饮料的非聚合儿茶素,(B)按照镁含量计不大于0.015g/100mL饮料的醇沉淀物,(A)/(B)的重量比在30/1到50000/1的范围内。
由于本发明包装饮料的特点是饮用后儿茶素到血液中的转运量高和体内吸收优异,所以它最适合于促进健康。
附图简述
图1显示了饮用本发明产品2后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的血浆水平图;并且图2显示了饮用对照产品1后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的血浆水平图。
发明的详细描述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儿茶素”是指非-表-儿茶素类如儿茶素、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没食子酰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类如表儿茶素、表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的总称。
用于本发明的儿茶素类可以通过用水或热水提取从属于山茶属如中国型山茶属(C.sinensis)或阿萨姆的山茶属(Camellia.assaimica)或其杂交生产的绿茶如中等绿茶、粗绿茶、精制绿茶、Tencha(不是粉末状绿茶)或Kamairi-cha(在铁壶中烤而不是蒸的茶);半发酵的茶统称为“乌龙茶”;如铁观音、Se-zhong、huanjingui或Wuyi Rock茶;或者发酵的茶称作红茶如Darjeeling、Assam或Sri Lanka中获得。
茶是用常规方法如搅拌来提取的。用水提取时,可以提前加入有机酸或有机酸盐如抗坏血酸钠。在非氧化的空气中提取同时煮沸除去已溶的氧气来脱氧或加入惰性气体如氮气的方法都可以组合使用。
替代茶叶提取物的是将浓缩的茶提取物溶于水或者将茶叶提取物和浓缩的茶叶提取物结合使用。本文所用的术语“浓缩的茶提取物”是指用热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按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未审号219384/1984、20589/1992、260907/1993或306279/1993中详细描述的工艺提取茶叶获得的提取物的浓缩物。浓缩物的例子包括市售的那些如东京食品技术有限公司的“Polyphenon”、Itoen公司的“Thea-furan”、Taiyo Kagaku公司的“Sunphenon”和Suntory有限公司的“Sun-oolong”。此外,还可以使用从其他原料获得的儿茶素类、柱纯化产物和化学合成产物。本发明中的“浓缩的茶提取物”可以各种形式如固体、含水溶液和浆状使用。茶提取物溶于其中的液体例子包括水、碳酸化的水和含有少量儿茶素的茶。
一些儿茶素是溶于茶提取物中的非聚合物类,而另外是以固体形式所吸附或包裹在胶囊中的细茶粉。本发明中所用的成分(A)是通过过滤茶提取物等,干燥滤液并将干燥的滤液溶于水所获得的非聚合的儿茶素。不是溶解形式的儿茶素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优选溶解形式的那些儿茶素。
成分(A)是以溶解形式按照每100mL的包装饮料中0.092到0.5g、优选从0.1到0.5g,更优选0.1到0.4g的量搀入的。在这种用量时,所得到的饮料能够具有足够的生理活性。
当至少45wt.%、更优选46到98wt.%的非聚合物儿茶素作为成分(A)是由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和/或没食子酸儿茶素组成时,儿茶素向血液中的转移量增加,并且促进了它们在体内的利用度。结果,所得到的饮料作为促进生理有效的儿茶素在体内吸收的健康饮料变得更加理想。本发明的饮料含有至少一种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儿茶素,但是它通常含有全部这些成分。在成分(A)中的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儿茶素的总含量(wt.%)称作“没食子酸盐的比”。
在本发明中作为成分(B)的醇沉淀物是当醇加入饮料时出现的沉淀物。已知向茶提取物中加醇会引起相应量的白色沉淀物。这种沉淀物被假设为主要由果胶组成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具体为何物是未知的(国家茶科学研究所公报,第3期第42页)。尽管如此,没有人研究过是否假设为碳水化合物的醇沉淀物的含量与镁结合对儿茶素转移到血液中的量有影响。
在本发明中,已经发现儿茶素向血液的转移量能够通过减少结合镁的醇沉淀物的量来得到提高。醇沉淀物的量可以用镁含量来表示,以每100mL饮料的量为单位,当氯化镁和醇(尤其是异丙醇)相继加入饮料时出现醇沉淀物。这就是说由于存在没有明确的个别化学物质组成的醇沉淀物。本发明的醇沉淀物的量可以通过与其结合的镁量测定。具体描述为,结合醇沉淀物的镁量能够通过向饮料中加入氯化镁来测定,过滤醇沉淀物,测定残余物中的镁量,并且从过滤前的镁量中减去过滤后的镁量。这就成为饮料中所含醇沉淀物的测定指数。本发明的醇沉淀物能够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如纯化和酶处理法控制到不超过预定含量。
成分(B)的含量是以镁为准,每100mL包装饮料中0.015g或更少,优选0.012g或更少,更优选0.010g或更少,特别优选0.00001到0.009g或更少,最佳为0.00001到0.007g。当成分(B)的含量控制在该范围时,所得到的饮料就成为更加理想的健康饮料,因为在饮用该饮料后儿茶素向血液中的转移量增加,可能也促进了儿茶素在血液中的利用度。
在本发明包装饮料中的成分(A)与(B)的重量比,也就是,(A)/(B)在30/1到50000/1的范围,优选在40/1到50000/1的范围,更优选50/1到20000/1,还更为优选60/1到20000/1,最佳为70/1到20000/1的范围。(A)/(B)的重量比在上述范围中时,所得到的饮料成为更为理想的健康饮料,因为在饮用该饮料后儿茶素向血液中的转移量增加。
优选向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中加入聚合的儿茶素类,这是因为它们促进了生理活性。聚合儿茶素具有多种儿茶素通过来自茶的酶、氧气或光已经相互连接的结构。更具体地说,它们是通常称作茶黄素和茶玉红精的多酚类。聚合儿茶素优选以每100mL本发明包装饮料中0.002mg或更多,更优选0.01mg或更多,特别是从0.1到2000mg的量加入。
从提高生理活性的角度看,本发明的包装饮料最好含有多酚类如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丙酯。其中,没食子酸是最适合的,因为它可溶于水。没食子酸优选以每100mL的本发明包装饮料0.01mg或更大,更优选0.05mg或更大,特别是0.1mg或更大的量加入。
在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中,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可以搀入植物提取物如水果提取物和蔬菜提取物作为调味物。植物提取物的例子包括从苹果、橘子、柠檬、酸橙、葡萄果、草莓、樱桃、菠萝、枇杷、葡萄和无花果、坚果得到的水果提取物和植物部位如茎、根和叶而不是果实的提取物。例子包括咖啡豆提取物、发酵的茶提取物、半发酵的茶提取物和不发酵的茶提取物。这些提取物可以是从天然得到的或者是合成得到的提取物。
当加入未发酵的茶提取物时,将其含量控制在包装饮料中儿茶素总量的70wt.%或更小,特别是60wt.%或更小。当加入半发酵的茶提取物时,将其含量控制在包装饮料中儿茶素总量的50wt.%或更小,更优选30wt.%或更小,特别是20wt.%或更小。在发酵茶提取物时,将其含量控制在包装饮料中儿茶素总量的25wt.%或更小,更优选20wt.%或更小,特别是15wt.%或更小。作为调味物所加的这些茶提取物包括非聚合的儿茶素从而在这类添加剂中非聚合的儿茶素的含量也被计算为成分(A)的含量。
蔬菜提取物可以是从蔬菜如卷心菜、莴苣、西红柿、日本小萝卜、花椰菜、胡萝卜、南瓜和菠菜的部位所得到的提取物。从天然或合成所得到的蔬菜提取物是可以使用的。
在本发明包装饮料中蔬菜提取物的含量以可溶固体含量为准每100mL的包装饮料中含10wt.%或更小,优选5wt.%或更小,更优选2wt.%或更小、特别优选0.001到0.2wt.%或更小。
从味觉和儿茶素的化学稳定性的角度,优选将本发明的包装饮料的pH在25℃调节到2到7,更优选3到7,特别优选4到7。
本发明的包装饮料可以含有制备所需的并且不损害来自茶的成分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例子包括抗氧化剂、香料、各种酯类、有机酸、有机酸盐、无机酸、无机酸盐、无机盐、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品、甜味剂、苦味遮盖剂、酸化剂、花蜜提取物、pH调节剂和质量稳定剂。它们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例如,甜味剂包括糖、葡萄糖、果糖、异化液体糖、甘草素、stevia、天冬甜素、蔗糖(sucralose)、果-低聚糖和半乳-低聚糖。该甜味剂优选以0.0001到0.5%wt.%、更优选0.0001到0.4wt.%的量加入到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中。
以环糊精为代表的环状糊精可以用作苦味遮盖剂。例子包括α-、β-、γ-、支链α-、支链β-和支链γ-环糊精。该苦味遮盖剂优选以0.01到1wt.%、更优选0.5到0.9wt.%的量加入到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中。
酸化剂的例子包括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果汁、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富马酸和磷酸。该酸化剂优选以0.0001到0.5wt.%、更优选0.0001到0.4wt.%的量加入到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中。
无机酸或其盐的例子包括磷酸、磷酸二钠、偏磷酸钠和多聚磷酸钠,而那些有机酸或其盐包括柠檬酸、琥珀酸、衣康酸、苹果酸和柠檬酸钠。优选它们各以0.0001到1wt.%、更优选0.001到0.7wt.%的量加入到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中。
作为用于包装饮料的容器,通常使用常用的容器如主要由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组成的模制容器(称作PET瓶)、金属罐、用金属箔或塑料膜加衬的纸容器和瓶。这里,包装饮料是指不用稀释就可以饮用的饮料。
制备本发明的包装饮料,例如将饮料灌入容器如金属罐,然后如果可能的话,在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条件下将其消毒。当容器不适合蒸馏消毒时,例如所用的PET瓶或纸容器是在上述相似条件下给饮料消毒的方法,例如用平型热交换器短时高温下消毒,将其冷却到预定温度,然后将其罐装到容器中。另外一种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其他成分可以注入已经装好饮料的容器。或者,可能在酸化条件下加热消毒,接着在无菌条件下将pH转化成中性;或者在中性条件下加热消毒,接着在无菌条件下再将pH酸化。
实施例饮料中儿茶素的测定通过滤器(0.8μm)过滤并用蒸馏水稀释的包装饮料的儿茶素含量是在35℃柱温度用梯度方法在装有“L-柱TM ODS”(为十八烷基-诱导的液相色谱层析包装柱,4.6mm×250mm日本化学评估和研究所的产品)高效液相色谱层析法(SCL-10AVP”;Shimadzu公司)测定。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测定使用含有0.1mol/L醋酸的蒸馏水溶液作流动相溶液A和含有0.1mol/L的醋酸的乙腈溶液作流动相溶液B,样品注入量20μL,紫外测定器的波长为280nm。
饮料中醇沉淀物量的测定充分摇晃后打开包装饮料。然后用pH调节剂将饮料pH调节到6。以1g相对于100g饮料的量加入0.1mol/L氯化镁水溶液,接着完全混合(溶液C)。将1g所得到的混合物滴加到50g的异丙醇同时充分搅拌。用膜状滤器(孔径0.8μm)滤除这样形成的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分析滤液中的镁含量并将其转化成100mL饮料中的镁浓度。另一方面,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分析溶液C中的镁含量并将其转化成100mL饮料中的镁浓度。从这些镁浓度的差异中计算饮料中结合镁的醇沉淀物的量。它可以用每g/100mL的镁量表示。
人体吸收的测定(测试方法)在年龄在35到46之间的3名健康男性自愿者进行试验。收集血液前3天,禁止摄取酒精。在试验期,限制摄取富含茶的儿茶素或多酚的食品。
直到试验日前一天的午饭时,受试者可以不限量地吃饭,而到晚饭时,受试者必须将饭调节到840千卡热量、41g蛋白、32g脂肪和90g碳水化合物。从下午900后,禁止摄取除水外的任何食品。采纳交叉试验,其中一名受试者饮用本发明产品和对照产品并将其对照。
在25℃的房间内进行测试。在适应大约1小时后,在饮用饮料前用肝素处理过的注射针筒(10mL容量)收集大约8ml的血液。然后给受试者被测饮料10分钟饮完。1小时后,用相似方法收集血液。
(被测物质的预处理和血液中儿茶素水平的测定)将这样收集的血液的全血在4℃以3000r/分钟离心分离15分钟得到较上的血浆层。
向0.25mL所得到的血浆中加入0.25mL磷酸缓冲液(通过将48gNaH2O4、20g维生素C和1g的EDTA-2Na完全溶于1L蒸馏水中,然后用0.1mol/L的NaOH调节所得到混合物的pH到3.9得到的)和0.5mL乙腈,接着完全混合。加入3mL乙酸乙酯并混合后,在4℃将所得到的混合物以3000r/分钟离心分离15分钟得到较上的乙酸乙酯层。将上述提取操作重复三次。收集这样得到的乙酸乙酯层,在旋转蒸发器上干燥,然后溶于0.9mL的1∶8水-醇混合物。将所得到的溶液提供给HPLC色谱圆盘。用4.0mL的甲醇过滤后,在旋转蒸发器上将滤液再干燥。这样得到的儿茶素提取物(干燥部分)溶于0.3mL的9∶1的水-乙腈混合液中。将0.1mL的所得到的溶液部分提供给化学荧光分析器(超弱光测定器;Tohoku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并测定血浆中一种儿茶素的主要成分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EGCg)的量。儿茶素的浓度用每mL血浆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的量(ng/mL)表示。
化学荧光分析仪的分析条件HPLC柱L-柱(日本化学评价和研究所的产品)4.6mm×250mm。
流动相含有0.1%磷酸的10vol.%乙腈水溶液,流速1.0mL/分钟。
发光剂18.0mol/L乙醛溶液(通过向含有100mg辣根过氧化物酶的50mmol/L磷酸缓冲液中加入500mL乙醛制得,得到总量为1L),流速3.0mL/分钟。
发光剂2过氧化氢溶液(30%),流速1.0mL/分钟。
光测定器CLD-110LH”(Tohoku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产品)。
实施例1各浓缩的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浓缩的茶提取物A用7.5L热水处理500g中等级绿茶叶,然后滤掉茶叶。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用氯仿处理以脱去咖啡因,接着用乙酸乙酯处理而将儿茶素分布在乙酸乙酯层中。从乙酸乙酯层蒸馏掉有机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冷冻干燥成干粉(浓缩的茶提取物A)。
浓缩的茶提取物B用45L热水提取1500g中等级别的绿茶叶,接着滤除茶叶。从滤液中蒸馏掉水分得到茶浓缩物。在所得到的茶浓缩液通过用吸收剂填充的色谱层析柱(DIAION-HP2MG”,商标名;Mitsubishi化学公司的产品)后,用水冲洗掉咖啡因。然后,用70%乙醇水溶液洗脱儿茶素。这样得到的洗脱液在减压(1)下浓缩。
用(1)中所用的相似方法,用7.5L热水处理500g中等级别的绿茶叶从而从茶叶(2)中提取儿茶素。
混合(1)和(2)得到以固体浓度为准的1.85∶1.0混合比后,冷冻干燥所得到的混合物,由此得到浓缩的茶提取物B。
浓缩的茶提取物C
用7.5L热水提取500g中等级别的绿茶叶,然后滤除茶叶。用氯仿处理所得到的提取物来脱去咖啡因,接着用乙酸乙酯处理将儿茶素分布在乙酸乙酯层中。从乙酸乙酯层中蒸馏掉有机溶剂。将残余物溶于水中。(3)用处理(3)的相似方法,用7.5L热水提取500g中等级别的绿茶叶来从茶叶中提取儿茶素。(4)混合(3)和(4)得到以固体浓度为准混合比为0.67∶1.0后,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冷冻干燥,由此得到浓缩的茶提取物C。
浓缩的茶提取物D用20L热水提取500g的茶叶来提取儿茶素。将这样得到的提取物冷冻干燥,由此得到浓缩的茶提取物D。
混合表1所示的成份,接着进行预定处理。然后将所得到的混合物灌注在包装中,由此制得包装饮料。
表1 g
(*1)将用榨汁器榨取1kg的葡萄果得到的果汁浓缩并通过法兰绒棉的过滤布过滤。可溶固体含量10%。
(*2)将乌龙茶叶(33g)加入已经保持在85℃的1kg去离子水中并将混合物提取8分钟。然后,将提取液用法兰绒棉的滤布过滤同时在热交换器上冷却。可溶固体含量0.8%。
(*3)市售的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商品名;Nestle日本公司产品),可溶固体含量95%或更高。
(*4)将95℃的热水倒入200g咖啡豆中。收集咖啡提取物(1000g),然后用法兰绒棉的滤布过滤同时在热交换器上冷却。可溶固体含量3.5%。
(*5)将红茶叶(50g)加入已经保持在85℃的1kg去离子水中并进行提取10分钟。然后,将提取液用法兰绒棉的滤布过滤同时在热交换器上冷却。可溶固体含量1%。
(*6)将绿茶(100g)加入已经保持在90℃的1kg去离子水中并进行提取8分钟。然后,将提取液用法兰绒棉的滤布过滤同时在热交换器上冷却。可溶固体含量1.2%。
(*7)浓缩的茶提取物A儿茶素含量82wt.%,食品纤维测定不到,茶氨酸含量测定不到,聚合儿茶素含量0.8wt.%,没食子酸含量0.3wt.%B儿茶素含量73wt.%,食品纤维测定不到,茶氨酸含量0.46wt.%,聚合儿茶素含量0.7wt.%,没食子酸含量0.4wt.%C儿茶素含量51wt.%,食品纤维含量(果胶等,下文相同使用)1.5wt.%,茶氨酸含量0.6wt.%,聚合儿茶素含量0.5wt.%,没食子酸含量0.4wt.%D儿茶素含量20wt.%,食品纤维3.5wt.%,茶氨酸含量0.8wt.%,聚合儿茶素含量0.3wt.%,没食子酸含量0.5wt.%(*8)用柠檬酸调节发明产品1的pH,同时用碳酸氢钠调节发明产品2到6和对照产品1和2的pH。
(*9)10秒(灭菌步骤前的脱气线)
(*10)市售的水的说明书钙含量7.1mg/100mL,镁含量2.4mg/100mL,钠含量4.7mg/100mL分析100mL本发明产品1到6和对照产品1和2中各自儿茶素的结果和体内吸收的测定结果都显示在表1中,同时本发明产品2和对照产品1在血浆中的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EGCg)的测定结果分别显示在图1和图2。
与对照产品1和2相比,发明产品1到6分别显示出所测定的血浆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含量的增加,表明提高了体内儿茶素的吸收。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饮料,它含有下列成分(A)和(B)(A)0.092到0.5g/100mL饮料的非聚合儿茶素,(B)按照镁含量计0.015g/100mL饮料或更少的醇沉淀物,(A)/(B)的重量比在30/1到50000/1的范围内。
2.权利要求
1的包装饮料,其中当向饮料中加入醇时,出现醇沉淀物。
3.权利要求
1或2的包装饮料,其中醇沉淀物的量是沉淀物中的镁量,这些沉淀物是在向已经加入了氯化镁的饮料中加入异丙醇时出现的。
4.权利要求
1到3的任何一种包装饮料,还含有0.002/100mL饮料或更多的聚合儿茶素。
5.权利要求
1到4的任何一种包装饮料,还含有0.01/100mL饮料或更多的没食子酸。
6.权利要求
1到5的任何一种包装饮料,其中至少45wt.%的儿茶素是由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或没食子酸儿茶素组成。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下列成分(A)和(B)的包装饮料(A)0.092到0.5g/100ml饮料的非聚合儿茶素,(B)按照镁含量计0.015g/100ml饮料或更少的醇沉淀物,(A)/(B)的重量比在30/1到50000/1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包装饮料是最适合促进健康的饮料,因为饮用该饮料可以使大量的儿茶素从饮料中转移到血液并且它们在体内的吸收极佳。
文档编号A23F3/26GKCN1408280SQ02143516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发明者岩崎正规, 内藤宏一, 大石进, 小仓义和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