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香辛料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73045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香辛料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辛料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液体香辛料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调味品可分为以下几种原料类的如八角,丁香等;加工成粉末类的如花椒粉,胡椒粉等,另外还有加工成粉末后混合使用的,如“十三香”。这些调味品的共同缺点是不能味尽其用,原材料浪费大,杂质多,并且不易保管和存放。如粉末类的调味品,食用时有渣滓感,还会影响口味及色泽的美观,而且不易存放,存放时间长时会结块变质。
在中国专利公报上曾公开了“一种液体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的发明创造,其公开号是1232640。该调味品包括北五味子、花椒、八角、鲜姜、人参、丁香、白芷、桂皮、砂仁、茴香、朝天椒,经配料用水浸泡、加温、加压、过滤、浓缩、检验而制成。这种生产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由于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浸泡后就直接提取的,生产出来的液体调味品,不仅色泽混浊,放置后沉淀物较多,而且不易长期存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香辛料调味品,它能够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其色泽清澈透明,无杂质,不分层,味道天然纯正,原汁原味,口感好;同时,还能保持原料的原有天然成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香辛料调味品的生产方法。
其解决方案是液体香辛料调味品的组成为花椒、姜、小茴香、砂仁、白芷、胡椒、土茴香(又名莳萝香)、藏茴香(又名孜然)、丁香、胡芦巴、百里香、香叶(又名月桂)、薄荷、草果、豆寇、肉豆寇、芫荽子、陈皮、栀子、良姜、姜黄。将上述的纯天然植物香辛料,经精选、粉碎、浸提、调配、压滤、检验,分装等工序制作而成。
液体调味品的配方按重量份数计算如下花椒4-6份,姜3-5份,小茴香5-7份,砂仁6-8份,白芷6-8份,胡椒2-4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2-3份,藏茴香(又名孜然)4-6份,丁香1-3份,胡芦巴2-4份,百里香2-4份,香叶(又名月桂)2-3份,薄荷1-2份,草果4-5份,豆寇3-5份,肉豆寇1-2份,芫荽子4-7份,陈皮1-3份,栀子4-7份,良姜4-5份,姜黄4-7份。
上述纯天然植物香辛料中有机成分约占250多种,其中香辛成分如烯、酚、醛、酮、醇、萜、酯等为主,大约占总成分的70-80%。
该液体调味品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制成,其工艺步骤是(1)将香辛调味原料精选,除去异物,(2)按配方称取各原料,进行粉碎,(3)常温下用食用乙醇(40-50%)浸提,而后用水稀释,将固体、液体分离,(4)取上清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5)进行一次调配,分离蛋白,再用胡椒、胡芦巴萃取液进行二次调配,而后,进行三次调配,测PH值为9-11,(6)压滤、质检、分装。
采用本发明生产方法制得的液体香辛料调味品,其色泽清澈透明,无杂质,不分层,味道天然纯正,原汁原味,口感好。同时,该产品清洁卫生,长期存放不变质,且用量少,使用方便。并且,该产品中含有抗癌、抗氧化成分,无致癌物质,有强身健体之功效。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它色、香、味具佳,是一种理想的炒、炖、卤、凉拌、腌制用的调味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采用如下的配方及生产方法制成。其配方按重量份数计算如下花椒4份,干姜3份,小茴香5份,砂仁6份,白芷6份,胡椒2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2份,藏茴香(又名孜然)4份,丁香1份,胡芦巴2份,百里香2份,香叶(又名月桂)2份,薄荷1份,草果4份,豆寇3份,肉豆寇1份,芫荽子4份,陈皮1份,栀子4份,良姜4份,姜黄4份。上述香辛调味原料市场上均有售、易购。
其生产工艺是(1)将香辛调味原料进行过筛精选,除去异物;(2)按上述配方称取原料,进行粉碎,其粉碎颗粒度为5-50μm,(3)在常温下用食用乙醇(40-50%)进行浸提4小时后,用纯净水作稀释液,进行稀释,将固体、液体分离;(4)取上清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乙醇;(5)对回收乙醇后的液体进行一次调配,分离蛋白,再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仪制取胡椒、胡芦巴萃取液,用该萃取液进行二次调配,澄清液体,而后,进行三次调配,调PH,使PH=9-11;(6)用压滤机压滤,使液体呈清澈透明状,进行质检,分装,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的配方按重量份数计算如下花椒4.5份,干姜3.5份,小茴香5.5份,砂仁6.5份,白芷6份,胡椒2.5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2.5份,藏茴香(又名孜然)4.5份,丁香1.5份,胡芦巴2.5份,百里香2.5份,香叶(又名月桂)2.5份,薄荷1.5份,草果4.5份,豆寇3.5份,肉豆寇1.5份,芫荽子4.5份,陈皮1.5份,栀子4.5份,良姜4.5份,姜黄4.5份。其它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发明的配方按重量份数计算如下花椒5份,干姜4份,小茴香6份,砂仁7份,白芷6.5份,胡椒3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2份,藏茴香(又名孜然)5份,丁香2份,胡芦巴3份,百里香3份,香叶(又名月桂)3份,薄荷2份,草果4.5份,豆寇4份,肉豆寇1.5份,芫荽子5份,陈皮2份,栀子5份,良姜4.5份,姜黄5份。其它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本发明的配方按重量份数计算如下花椒5.5份,干姜4.5份,小茴香6.5份,砂仁7.5份,白芷7份,胡椒3.5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2.5份,藏茴香(又名孜然)5.5份,丁香2.5份,胡芦巴3.5份,百里香3.5份,香叶(又名月桂)2份,薄荷1.5份,草果4.5份,,豆寇4.5份,,肉豆寇2份,芫荽子6份,陈皮2.5份,栀子6份,良姜4.5份,姜黄6份。其它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5本发明的配方按重量份数计算如下花椒6份,干姜5份,小茴香7份,砂仁8份,白芷8份,胡椒4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3份,藏茴香(又名孜然)6份,丁香3份,胡芦巴4份,百里香4份,香叶(又名月桂)3份,薄荷2份,草果5份,豆寇5份,肉豆寇2份,芜荽子7份,陈皮3份,栀子7份,良姜5份,姜黄7份。其它均同实施例1。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单一的纯天然植物香辛料,利用本发明生产方法,制成单一口味的液体香辛料系列调味品。
液体香辛料调味品的检验取本发明样品,经有关质检部门检验,其检验结果显示该产品的酒精度%(V/V),标准要求≤20.0,而本发明的检验结果为4.9,合格;浸出物%(V/V),标准要求≥0.50,,而本发明的检验结果为1.54,合格;砷mg/L(以AS计),标准要求≤0.50,而本发明的检验结果为0.05,合格;铅mg/L(以Pb计),标准要求≤0.50,而本发明的检验结果为0.1,合格;细菌总数个/ml,标准要求≤50,而本发明的检验结果为<1,合格;大肠菌群个/100ml,标准要求≤3,而本发明的检验结果为<3,合格。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的有关指标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香辛料调味品,组成为花椒、姜、小茴香、砂仁、白芷、胡椒、土茴香(又名莳萝香)、藏茴香(又名孜然)、丁香、胡芦巴、百里香、香叶(又名月桂)、薄荷、草果、豆寇、肉豆寇、芫荽子、陈皮、栀子、良姜、姜黄,该调味品按重量份数计算,花椒4-6份,姜3-5份,小茴香5-7份,砂仁6-8份,白芷6-8份,胡椒2-4份,土茴香(又名莳萝香)2-3份,藏茴香(又名孜然)4-6份,丁香1-3份,胡芦巴2-4份,百里香2-4份,香叶(又名月桂)2-3份,薄荷1-2份,草果4-5份,豆寇3-5份,肉豆寇1-2份,芫荽子4-7份,陈皮1-3份,栀子4-7份,良姜4-5份,姜黄4-7份。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体香辛料调味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香辛调味原料精选,除去异物,(2)按配方称取原料,进行粉碎,(3)常温下用食用乙醇(40-50%)浸提,而后,用水稀释,将固体、液体分离,(4)取上清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醇,(5)进行一次调配,分离蛋白,再用胡椒、胡芦巴萃取液进行二次调配,而后,进行三次调配,测PH值为9-11,(6)压滤、质检、分装。
专利摘要
一种液体香辛料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该调味品的组成为花椒、姜、小茴香、砂仁、白芷、胡椒、土茴香(又名莳萝香)、藏茴香(又名孜然)、丁香、胡芦巴、百里香、香叶(又名月桂)、薄荷、草果、豆寇、肉豆寇、芫荽子、陈皮、栀子、良姜、姜黄。经精选,粉碎,浸提,稀释,固体、液体分离,调配,压滤,质检及分装等工序而制成。该调味品中无致癌物质,其色泽清澈透明,味道天然纯正,原汁原味,口感好。同时,该产品长期存放不变质。因其中含有抗癌、抗氧化成分,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它色、香、味具佳,是一种理想的炒、炖、卤、凉拌、腌制用的调味品。
文档编号A23L1/223GKCN1843195SQ200510017509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0日
发明者孙英杰, 陈景平 申请人:孙英杰, 陈景平, 周树凡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