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火解暑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98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清火解暑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清火解暑茶。
背景技术
盛夏时节,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人体内热量不易散发,热量积存过多,容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呕吐、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等症状。防暑、解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温之外,还可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目前市场上防暑、解暑的保健凉茶种类繁多,如公开号为CN101040649,名称为《清暑参茶》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较好解暑效果的清暑参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清暑参茶是以各种原料经清洗、浸泡、过滤、加热,最后加纯净水配制而成,其中原料含西洋参I 5g、麦门冬I 5g、菊花I 5g、山楂I 5g、蜂蜜10 50g、食盐0. 5 2g、苯甲酸钠0. I 0. 3g、糖2 8g。该清暑参茶营养丰富、可抗疲劳、对人体保健有积极效果,又有解暑防暑功能,是一种新型的解暑保健食品茶。但其原料中添加了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具有很好的防暑、解暑效果的清火解暑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火解暑茶,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茅根50 70、金银花50 70、菊花30 50、夏枯草30 50、藿香20 40、竹叶15 30、决明子10 30、绿茶20 40、紫苏叶10 30、山楂15 30、陈皮8 18、麦冬10 25、薄荷叶5 15。
上述配方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优选为
茅根55 65、金银花55 65、菊花32 48、夏枯草32 48、藿香22 35、竹叶16 28、决明子15 25、绿茶22 36、紫苏叶15 25、山楂18 27、陈皮10 16、麦冬12 22、薄荷叶6 13。
各原料更为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茅根58 63、金银花58 62、菊花35 45、夏枯草35 45、藿香25 30、竹叶20 25、决明子18 23、绿茶25 32、紫苏叶18 22、山楂20 25、陈皮12 15、麦冬15 20、薄荷叶8 12。
各原料最佳的重量配比为
茅根60、金银花60、菊花42、夏枯草40、藿香28、竹叶22、决明子20、绿茶28、紫苏叶20、山楂22、陈皮13、麦冬16、薄荷叶9。
本发明清火解暑茶的制备方法可为按配方分别称取原料茅根、金银花、菊花、夏枯草、藿香、竹叶、决明子、绿茶、紫苏叶、山楂、陈皮、麦冬、薄荷叶,置于50 65°C条件下烘干,粉碎,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即得。
其中,所述粉碎的粒度为30 50目为宜。
分装时以10克/袋为好。
本发明清火解暑茶的服用方法为取I袋清火解暑茶,用200 300克50 70°C水泡2 5分钟,即可饮用,中暑症状严重者可取2袋清火解暑茶泡水饮用;还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进行调味。
本发明清火解暑茶配方中
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卩岁,咳嗽。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其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 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
菊花具有镇解、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之功效。
藿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作用。
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功效,可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
决明子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
绿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镇静作用,可减轻疲劳。
紫苏叶可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症。
山楂具有开胃消食、平喘化痰、消除疲劳及镇静作用。
陈皮可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
薄荷叶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止痒、消炎镇痛的作用。
本发明清火解暑茶精选茅根、金银花、菊花等13种天然植物进行科学配方,可起到很好的清热祛湿、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降火解暑之功效,既对预防中暑及因中暑引起的口渴、心烦、多汗、头痛、头晕、疲惫、呕吐等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疗效,也适宜于当作清火降热饮料饮用。而且本发明清火解暑茶以天然原料制备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安全无副作用,服用方便,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防暑及解暑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I
分别称取茅根70克、金银花50克、菊花50克、夏枯草50克、藿香40克、竹叶30克、决明子30克、绿茶40克、紫苏叶30克、山楂30克、陈皮18克、麦冬25克、薄荷叶15克,置于65°C条件下烘I小时,粉碎至50目,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成10克/袋,即得。
实施例2
分别称取茅根50克、金银花50克、菊花30克、夏枯草30克、藿香20克、竹叶15克、决明子10克、绿茶20克、紫苏叶10克、山楂15克、陈皮8克、麦冬10克、薄荷叶5克,置于50°C条件下烘I小时,粉碎至30目,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成10克/袋,即得。
实施例3
分别称取茅根55克、金银花65克、菊花32克、夏枯草32克、藿香22克、竹叶28克、决明子25克、绿茶22克、紫苏叶25克、山楂18克、陈皮16克、麦冬22克、薄荷叶13克,置于60°C条件下烘I小时,粉碎至40目,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成10克/袋,即得。
实施例4
分别称取茅根65克、金银花55克、菊花48克、夏枯草48克、藿香35克、竹叶16克、决明子15克、绿茶36克、紫苏叶15克、山楂27克、陈皮10克、麦冬12克、薄荷叶6克,置于55°C条件下烘I小时,粉碎至40目,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成10克/袋,即得。
实施例5
分别称取茅根60克、金银花60克、菊花42克、夏枯草40克、藿香28克、竹叶22克、决明子20克、绿茶28克、紫苏叶20克、山楂22克、陈皮13克、麦冬16克、薄荷叶9克,置于60°C条件下烘I小时,粉碎至40目,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成10克/袋,即得。
实施例6
分别称取茅根58克、金银花58克、菊花45克、夏枯草35克、藿香25克、竹叶20克、决明子18克、绿茶25克、紫苏叶18克、山楂20克、陈皮12克、麦冬15克、薄荷叶8克,置于60°C条件下烘I小时,粉碎至40目,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成10克/袋,即得。
实验例
以下通过实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清火解暑茶的有益效果。
I、实验人群
分为A、B两个实验组
A组轻度及中度中暑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0-45岁;出现轻度或中度的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中暑症状。
B组重度中暑患者55例;其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16-40岁;出现较严重的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呕吐、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略有升高等中
暑症状。
2、服用方法
A组实验者取I袋清火解暑茶,用200克70°C水泡3分钟后饮用。
B组实验者取2袋清火解暑茶,用300克70°C水泡5分钟后饮用。
3、疗效评定
无效服用本发明清火解暑茶2小时后,症状无缓解或效果不明显。
有效服用本发明清火解暑茶2小时后,中暑症状大幅度缓解,效果明显。
治愈服用本发明清火解暑茶2小时后,中暑症状消失,痊愈。
4、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清火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茅根50 70、金银花50 70、菊花30 50、夏枯草30 50、藿香20 40、竹叶15 30、决明子10 30、绿茶20 40、紫苏叶10 30、山楂15 30、陈皮8 18、麦冬10 25、薄荷叶5 15。
2.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清火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茅根55 65、金银花55 65、菊花32 48、夏枯草32 48、藿香22 35、竹叶16 28、决明子15 25、绿茶22 36、紫苏叶15 25、山楂18 27、陈皮10 16、麦冬12 22、薄荷叶6 13。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清火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茅根58 63、金银花58 62、菊花35 45、夏枯草35 45、藿香25 30、竹叶20 25、决明子18 23、绿茶25 32、紫苏叶18 22、山楂20 25、陈皮12 15、麦冬15 20、薄荷叶8 12。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清火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茅根60、金银花60、菊花42、夏枯草40、藿香28、竹叶22、决明子20、绿茶28、紫苏叶20、山楂22、陈皮13、麦冬16、薄荷叶9。
5.根据权利要求
1、2、3或4所述的清火解暑茶,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比分别称取原料茅根、金银花、菊花、夏枯草、藿香、竹叶、决明子、绿茶、紫苏叶、山楂、陈皮、麦冬、薄荷叶,置于50 65°C条件下烘干,粉碎,混合均匀后灭菌,分装,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清火解暑茶,其特征在于粉碎的粒度为30 50目。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火解暑茶,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茅根50~70、金银花50~70、菊花30~50、夏枯草30~50、藿香20~40、竹叶15~30、决明子10~30、绿茶20~40、紫苏叶10~30、山楂15~30、陈皮8~18、麦冬10~25、薄荷叶5~15。本发明清火解暑茶精选茅根、金银花、菊花等13种天然植物进行科学配方,可起到很好的清热祛湿、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降火解暑之功效,既对预防中暑及因中暑引起的口渴、心烦、多汗、头痛、头晕、疲惫、呕吐等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疗效,也适宜于当作清火降热饮料饮用,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防暑及解暑饮料。
文档编号A23F3/14GKCN102283298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1110272876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李雄骥, 龙强 申请人:李雄骥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