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18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好气菌液体培养装置。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液体菌以其接种方便、菌龄一致、生长快等优点被逐步采用,液体菌种培养有传统的摇床培养装置,此装置由于设备庞大、价格昂贵、噪音大、耗电多、培养量少等缺点不便推广,于是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86102421)中给出的一种新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它虽然克服了摇床培养装置的主要缺点,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感染率高。当气源突然中断时,罐内产生的负压极易导致杂菌从排气孔进入;排气管口的棉球滤菌效果差,特别是当棉球被泡沫浸湿时,将丧失滤菌作用,更容易感染杂菌;取样管内残留的醪液不易清洗,致使管口易生杂菌。(2)通气搅拌效果差。特别是发酵中后期,醪液粘度增大时,发酵瓶底将有沉积物,导致溶氧速率低、搅拌效果差,大容量发酵瓶(罐)更为如此。(3)主要设备,如发酵瓶采用玻璃瓶,不便购置,而且仍较笨重,易破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轻便、造价低、成功率高、容量大的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包括供气系统、管道系统和发酵桶、种子桶,其特征是它还有无菌水瓶、新培养液瓶和由保护瓶、废气瓶组成的保护装置,供气系统中有过滤器,发酵桶、种子桶为带有外循环升液管的容器,或为内有硬质升液管结构,发酵桶也可为内有升液管的软质容器、外加有保护水箱,无菌水瓶、新培养液瓶也可为软质容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附图2为发酵桶、种子桶、无菌水瓶、新培养液瓶另一实施例结构连接图;附图3为《一种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中给出的一种新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结构图。
指定附
图1为说明书摘要附图,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
供气系统包括气源1、过滤器2、3、4和贮气瓶5。过滤器2为内填有未脱脂的洁净棉花、化纤棉、活性炭、纱布的两端带有气管的硬质管;过滤器3、4和贮气瓶5为广口瓶,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过滤器3、4内盛高效杀菌液。过滤器2一端的气管与气源1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的气管穿过过滤器3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瓶内的杀菌液内;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用于连接过滤器3、4的虹吸管两端分别位于过滤器3内杀菌液面上空间和过滤器4内杀菌液中;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用于连接过滤器4、贮气瓶5的虹吸管两端分别位于过滤器4内杀菌液面上空间和贮气瓶5内。无菌水瓶6、新培养液瓶7为耐高温硬质容器,用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封口。无菌水瓶6、新培养液瓶7也可为开口处固定一个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的软质容器。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瓶8、9和废气瓶10,均为广口瓶,废气瓶10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保护瓶8、9内盛高效杀菌液,保护瓶9内的杀菌液为从废气瓶10盛满的杀菌液由气流压力经连接两瓶的虹吸管压入而得,废气瓶10内处于无菌空间。发酵桶11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内有圆筒形硬质升液管12,发酵桶11或为带有外循环升液管的容器,也可以为内有升液管的软质容器,桶口固定一个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桶周围配有一个保护水箱13。种子桶14为带有外循环升液管的透明容器,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也可以为内有圆筒形硬质升液管结构。管道系统由橡皮软管和三通硬管连接而成。贮气瓶5的输出气管连接一个三通管后,其中一条支管再顺序连接六个三通管,末端口通入保护瓶8内的杀菌液中,除第二、三个三通管之间外,每二个三通管之间和最后一段中分别装有管夹15、16、17、18、19、20。第一个三通管的支管安装管夹21后和第二个三通管的支管分别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无菌水瓶6内无菌水液面上空间和无菌水中。第三、四个三通管的支管分别连接一个有一支管相连接的三通管后分别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新培养液瓶7内培养液面上空间和培养液中,第三个三通管支管中连接的三通管三端分别装有管夹22、23、24,第四个三通管支管中连接的三通管通往新培养液瓶7的一端装有管夹25。第五个三通管的支管顺序连接一个三通管、安装管夹26后,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发酵桶11的排气管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和升液管12,其露出桶外的一端安装管夹27后再连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支管与进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支管相连接,连接段装有管夹28。第六个三通管的支管顺序安装管夹29、连接一个三通管、安装管夹30后,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种子桶14内,末端口位于种子桶14升液管口处,为种子桶14的进气管;种子桶14的排气管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末端口接近桶底,其露出桶外的一端安装管夹31后再连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支管与进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支管相连接,连接段装有管夹32。贮气瓶5输出气管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条支管安装管夹33后再连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一条支管安装管夹34后和种子桶14排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支管相连接;另一条支管顺序安装管夹35、连接一个三通管、安装管夹36后,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废气瓶10口端内,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支管安装管夹37后和发酵桶11排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支管相连接。
使用时,向发酵桶11、种子桶14内加入培养液,灭菌冷却后,将试管种接入种子桶14内,然后将发酵桶11、种子桶14倒置,至少关闭管夹33、21、22、26、28、20、32、37,开启管夹15、16、17、18、19、29、30、31、34、35、36,启动气源1通气培养。需取样检验时,关闭管夹15、19、35、32,开启管夹33、34、31、30、29、20,利用气流将醪液压入进气管经管道系统从插入保护瓶8中的取样管排出,取量多少由气源1工作时间决定。取样完后,关闭气源1、管夹33、16、26、28、29,开启管夹21、18、19、20,再启动气源1,插入保护瓶8中的取样管内残留醪液被排出,同时取样管被无菌水冲洗干净,再将其浸入杀菌液中。如取样检验合格,即完成一级种子培养,关闭管夹15、18、20、28、32、35,开启管夹33、34、31、30、29、19、26、27、37、36,启动气源1,便可将种子桶14内已培养好的菌种沿管道压入发酵桶11内,继续进行通气培养,如需取样,可按前述方法进行。若需继续扩大培养,则可关闭管夹33、21、17、24、19、28,开启管夹15、16、22、23、25、18、26、28,启动气源1,新培养液瓶7内的培养液便可沿管道压入发酵桶11内继续进行培养。如所得数量仍不够,可依上述取样放方法将醪液放出约十分之九,再加入新培养液进行培养,这样便实现了两步多级扩大培养。如生产用菌量更大,可并联几个发酵桶进行同步发酵培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由于管道系统为全密封,仅有的两个端口也都处于高效杀菌液中;保护装置中的废气瓶10内处于无菌空间,既使发酵桶11内产生负压导致空气逆流,也不会感染杂菌;供气系统中设置了三级过滤器,保证了工作气体无杂菌感染,大大降低了杂菌感染率。在发酵桶11内,工作气体以高速从进气管管口喷出,形成重度较小的气流混合物,与升液管12外的液体产生静水压,加上空气的提升力,使发酵桶11内的培养液有规律地进行循环流动,既可提高溶氧速率,又可加强搅拌作用,效果明显,成功率高。各器具无需专用制品,造价低,容量大。实现了两步多级扩大培养,设备利用率高。接种、取样、添加新培养液、放罐操作自动化,是一种新型经济实用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包括供气系统、由橡皮软管与三通硬管连接而成的管道系统和发酵桶(11)、种子桶(14),其特征是它还有无菌水瓶(6)、新培养液瓶(7)和由保护瓶(8)、(9)、废气瓶(10)组成的保护装置,无菌水瓶(6)、新培养液瓶(7)为耐高温硬质容器,用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封口,保护瓶(8)、(9)和废气瓶(10)均为广口瓶,废气瓶(10)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保护瓶(8)、(9)内盛高效杀菌液,保护瓶(9)和废气瓶(10)之间通过虹吸管连接,废气瓶(10)内处于无菌空间;供气系统包括气源(1)、过滤器(2)、(3)、(4)和贮气瓶(5),过滤器(2)为内填有未脱脂的洁净棉花、化纤棉、活性炭、纱布的两端带有气管的硬质管,过滤器(3)、(4)和贮气瓶(5)为广口瓶,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过滤器(3)、(4)内盛高效杀菌液,过滤器(2)一端的气管与气源(1)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的气管穿过过滤器(3)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瓶内的杀菌液内,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用于连接过滤器(3)、(4)的虹吸管两端分别位于过滤器(3)内杀菌液面上空间和过滤器(4)内杀菌液中,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用于连接过滤器(4)、贮气瓶(5)的虹吸管两端分别位于过滤器(4)内杀菌液面上空间和贮气瓶(5)内;发酵桶(11)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内有圆筒形硬质升液管(12),种子桶(14)为带有外循环升液管的透明容器,桶口盖有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贮气瓶(5)的输出气管连接一个三通管后,其中一条支管再顺序连接六个三通管,末端口通入保护瓶(8)内的杀菌液中,除第二、三个三通管之间外,每二个三通管之间和最后一段中分别装有管夹(15)、(16)、(17)、(18)、(19)、(20),第一个三通管的支管安装管夹(21)后和第二个三通管的支管分别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无菌水瓶(6)内无菌水液面上空间和无菌水中,第三、四个三通管的支管分别连接一个有一支管相连接的三通管后分别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新培养液瓶(7)内培养液面上空间和培养液中,第三个三通管支管中连接的三通管三端分别装有管夹(22)、(23)、(24),第四个三通管支管中连接的三通管通往新培养液瓶(7)的一端装有管夹(25),第五个三通管的支管顺序连接一个三通管、安装管夹(26)后,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发酵桶(11)内,末端口位于升液管(12)的入口处,为发酵桶(11)的进气管,发酵桶(11)的排气管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和升液管(12),其露出桶外的一端安装管夹(27)后再连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支管与进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支管相连接,连接段装有管夹(28),第六个三通管的支管顺序安装管夹(29)、连接一个三通管、安装管夹(30)后,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种子桶(14)内,末端口位于种子桶(14)升液管口处,为种子桶(14)的进气管,种子桶(14)的排气管穿过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末端口接近桶底,其露出桶外的一端安装管夹(31)后再连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支管与进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支管相连接,连接段装有管夹(32),贮气瓶(5)输出气管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条支管安装管夹(33)后再连接一个三通管,该三通管的一条支管安装管夹(34)后和种子桶(14)排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支管相连接,另一条支管顺序安装管夹(35)、连接一个三通管、安装管夹(36)后,穿过瓶口橡皮塞上的气管孔插入废气瓶(10)口端内,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支管安装管夹(37)后和发酵桶(11)排气管中连接的三通管的另一支管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发酵桶(11)也可以为带有外循环升液管的容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发酵桶(11)也可以为内有升液管的软质容器,桶口固定一个打有气管孔的橡皮塞,桶周围配有一个保护水箱(13)。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种子桶(11)也可以为内有圆筒形硬质升液管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无菌水瓶(6)、新培养液瓶(7)也可以为软质容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无菌水瓶(6)、新培养液瓶(7)也可以为软质容器。
专利摘要一种无污染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包括供气系统、管道系统和发酵桶、种子桶,其特征是还有无菌水瓶、新培养液瓶和由保护瓶、废气瓶组成的保护装置。管道系统为全密封,废气瓶内处于无菌空间,在发酵桶内产生负压导致空气逆流时,也不会感染杂菌,供气系统中设置了三级过滤器,大大降低了杂菌感染率。发酵桶为带有外循环升液管的容器或内有硬质升液管结构,搅拌效果好,提高了溶氧速率,成功率高,实现两步多级扩大培养,容量大,使用方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
文档编号C12M1/08GK2108725SQ912210
公开日1992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18日
发明者尹湘华 申请人:衡山县食用菌推广试验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