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808阅读:18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换句话说,也就是对米类进行再加工,将竹里的营养成份提炼出来,再加入到米中去,成为一种新的产品,即竹米。
竹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维生素、矮糖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硒、磷、硅、钾、铁、镁、硫、硼等十八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竹青、竹黄的矮糖类是治疗癌症、痢疾、高血压、便秘的自然界良药,叶绿素、叶绿素铜钠是消炎美容的良药,硒等是治疗和预防白血病的良药,其它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竹类中的药用营养物质加入米中,使之能成为一种包含人体营养物质,又能治病、防病的新型竹米,甚至成为人们每天喜爱的主食之一,这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外有关这种竹米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使生产出来的这种竹米既保持了原有米的成分,又增添了竹中营养物质,从而具有竹特有的清香味,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保健食米。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从新鲜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中提取出绿色胶液,将这种绿色胶液物与米混合,充分搅拌,让其充分渗入米中,而得到一种竹米。其整个生产过程包括了原料准备,配料、硫酸铜液浸泡、清洗、无水乙醇浸泡、分离、无水乙醇回收、过滤、加热浓缩、干燥、混合搅拌、烘干、计量包装等。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鲜竹叶、竹青、竹黄、松针和米,另外需备有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等。生产竹米首先要从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中提取物质成份,这种提取物呈一种绿色胶液状,它可浓缩干燥成粉末状。然后,将此粉末状的提取物与加工的米混合,经过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渗入米中。
在其生产工艺流程中,首先准备齐新鲜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以及所需加工的米。将新鲜竹叶和松针去除杂质,加工成3~8cm的碎料,其竹青、竹黄可以采用竹器加工生产出来的竹青、竹黄,亦可用正品竹子直接加工,然后分别清洗干净,自然凉干。然后按鲜品重量比取竹叶∶竹青∶竹黄∶松针为5∶2∶2∶1,按此比例将配好的4种原料入缸,用5~8%的硫酸铜溶液浸泡,硫酸铜溶液的用量以能淹没原料为准,浸泡时间在8~12小时之间。在浸泡的同时应进行搅拌,一般每隔1~3小时搅拌一次。可采用通用搅拌机进行搅拌。
所述的清洗,是指将浸泡好的上述4种原料,用清水冲洗干净,一般是在水泥池里用人工翻动的办法清洗即可,其清洗次数应有5次以上。清洗过后,用甩干机将其甩干。
所述无水乙醇浸泡,是将上述清洗后甩于的4种原料放入陶缸内进行密封浸泡,其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以浸没原料为准,浸泡的时间只少不小于48小时。在其浸泡过程中每间1~3小时搅拌一次,搅拌后应立即继续将其密封。
所述分离,是将无水乙醇浸泡后的原料(残渣)取出榨干,与浸出的浓液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浓液转入不锈钢或铝合金容器内,进行无水乙醇回收。
所述的无水乙醇回收,必须采用水浴加热,减压蒸馏办法进行回收全部无水乙醇,当无水乙醇全部回收后,容器内乘下的即是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的提取物。这时的提取物呈绿色胶状浓液。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95~100℃。
所述工艺流程中的过滤,是指将上述提取出来的绿色胶状浓液加无水乙醇进行中和萃取二次,其浓液与无水乙醇的比例为1∶1~2,即第一次加无水乙醇中和萃取后用纱布进行过滤,第二次再将滤渣加入无水乙醇中和萃取进行过滤,以减少滤渣中残留的绿色浓液。
所述工艺流程中的加热浓缩,是将上述过滤后的浓液放入不锈钢或铝合金容器中加热浓缩,浓缩时必须用慢火加热浓缩,其加热温度控制在不大于100℃。
所述工艺流程中的干燥,是将上述浓缩了的绿色胶状浓液放入电子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其干燥温度为100~105℃,直到这种浓液可以用手指碾成粉末为止。
所述工艺流程中的混合搅拌,是指把竹叶、竹青、竹黄以及松针中提取出来的绿色胶液干燥成的粉末和准备好的米按1~1.5∶1000的比例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一般搅拌15~30分钟。对搅拌好的米在60~80℃的温度下烘干。
采用上述工艺流程生产出的竹米,是由米和从竹叶、竹青、竹黄与松针中提炼出的添加剂(即绿色胶状浓液)组成,这种米呈绿色,其添加剂(绿色胶状浓液)渗入在米粒中。所述的米包括稻米、高粱、小米、玉米等。渗入米中的绿色胶状浓液包含了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维生素C、矮糖类、黄酮类、胡罗卜素、硒、磷、钾等成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理想地实现了发明目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成为现实,而且生产出来的竹米既保持了原有米的成份,又增添了竹中的营养物质,包括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维生素C、矮糖类、黄酮类、胡罗卜素、硒、磷、钾等成份,从而使竹米具有独特的竹清香味,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附图
描述的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实施例按附图描述的生产工艺流程,准备好新鲜竹叶、竹青、竹黄、松针和大米。取去除粗枝、烂叶竹叶100公斤、竹青40公斤、竹黄40公斤、松针20公斤,全部洗净后自然凉干,竹叶、松针切碎成3~5cm大小的碎料,然后用7%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2小时,浸泡的同时每间2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后用清水反复清洗5次,再行甩干,移入陶缸内加无水乙醇(加量以浸没原料为难)浸泡48小时,浸泡的同时每间2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好后,将原料残渣取出榨干,将浸泡浓液移入不锈钢桶内进行水浴加热,加热温度为98℃,减压蒸馏,回收全部无水乙醇。将回收无水乙醇后的浓液4公斤,再加入4公斤无水乙醇进行中和萃取二次,并进行过滤。将提炼出的绿色胶状浓液放入不锈钢容器中,用慢火加热浓缩,温度控制在100℃内。然后将浓缩了的绿色浓液放入电子干燥箱内干燥,其温度控制在100℃,直到浓液可用手指碾成粉末为止。然后,取1公斤上述提取的绿色胶状浓液的干燥粉末,1000公斤去杂洗净凉干了的大米,将二者混合并充分搅拌,用通用搅拌机搅拌30分钟,让绿色提取物充分渗透到大米粒中,然后在60℃温度下进行烘干,最后计量包装。
本发明生产出来的竹米,为绿色,米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维生素C、矮糖类、黄酮类、胡罗卜素、硒、磷、钾等成份,提供了一种为丰富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能防病、治病的新型大米——竹米。同时其中的矮糖类是治疗癌症、高血压的良药。而且,用本发明加工出来的竹米保存时期长,不起虫,不变色,不变味。
权利要求
1.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包括原料准备、配料、清洗、分离、过滤、加热浓缩、干燥、混合搅拌、烘干、计量包装,其特征是a、所述的原料准备包括新鲜竹叶、竹青、竹黄、松针和大米等,除杂洗净;b、所述的配料是指鲜品竹叶∶竹青∶竹黄∶松针的重量比为5∶2∶2∶1;c、所述配料后的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需经硫酸铜液浸泡,清洗后再用无水乙醇浸泡,经分离后再用无水乙醇回收,过滤后加热浓缩呈绿色胶液,并将其干燥成粉末;d、所述的混合搅拌是将从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中提取出来的绿色胶液干燥成的粉末和准备好的米按1~1.5∶1000的比例混合,进行充分搅拌。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浸泡用的硫酸铜溶液为5~8%的硫酸铜溶液。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用硫酸铜溶液浸泡时间为8~12小时,同时每间1~3小时搅拌一次。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无水乙醇浸泡为密封浸泡,其浸泡时间只少不小于48小时,并每间1~3小时搅拌一次。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无水乙醇回收采用水浴加热、减压蒸馏,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95~100℃。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是将提炼出的浓液加无水乙醇进行中和萃取二次,即第一次加无水乙醇中和萃取后用纱布进行过滤,第二次将滤渣加无水乙醇中和萃取进行过滤,其浓液加无水乙醇、滤渣加无水乙醇的比例均为1∶1~2。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浓缩时用慢火加热,其加热浓缩的温度不大于100℃。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提取的绿色胶液干燥时的温度为100~105℃,所述绿色胶液干燥成的粉末和米混合搅拌的时间为15~30分钟,对搅拌好的米进行烘干的温度为60~80℃。
9.一种由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生产的竹米,由米和添加剂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竹米呈绿色,所述的添加剂是指从竹叶、竹青、竹黄和松针中提取的绿色胶液,并渗入米粒中。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竹米,其特征是组成竹米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米、小米、玉米等,而渗入米中的绿色胶液包含了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维生素C、矮糖类、黄酮类、胡罗卜素、硒、磷、钾等成份。
全文摘要
一种竹米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涉及对米类的再加工,即把米和从竹里提炼出来的营养成分用本方法生产出一种新型竹米。这种竹米为绿色,含有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维生素C、矮糖类、黄酮类、胡罗卜素、硒、磷、钾等成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营养物质丰富多样、能防病、治病,特别是对癌症、高血压有防疫治疗作用的新型米——竹米。而且本发明加工出来的竹米保存期长,不起虫,不变色,不变味。
文档编号A23L1/182GK1148940SQ9511250
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0日
发明者刘建国 申请人:刘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