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828911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养猪饲料添加 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现代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一般在15%?20%左右, 少数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该病的发生多是在母猪分娩或授精过 程中消毒不严,带入了病原菌所致。母猪子宫内膜炎可直接导致子宫功能受损,失去生育能 力,是导致生产母猪淘汰的重要病因之一。该病还可造成母猪产后长时间不食,奶水量下 降,导致初生小猪死亡率上升。
[0003] 现代医学研宄认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母猪子宫,造成 子宫感染,并形成炎症反应。造成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 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棒状杆菌、克雷伯氏菌、结核杆菌、沙门氏菌、念珠菌、放线菌、毛 霉菌等多种微生物。涉及到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种类。传统医学研宄则认为母猪子 宫内膜炎的发生属湿热淤结、气滞血淤证,其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胞脉空虚,余血浊液未净, 如产褥不洁,感染湿热邪气;或消毒不严格,致湿热毒之邪乘虚而入,阻滞胞中,胞脉气血运 行不畅,冲任受损而发病。
[0004] 现有的对于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细菌敏感性抗生素(如土霉素、氧 氟沙星、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来进行治疗,或采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养血活 血,祛除恶露,收缩子宫的中草药及其制剂(如益母草、红花、当归、川芎、生化汤等)来进行 治疗。虽然这些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存在明显的防治效果差,副作用 多等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抗生素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毒副作用大,在注射或子宫 灌注过程中操作工作量大,母猪应激反应大等缺陷。采用单纯的中草药提取物则存在疗效 缓慢,效果不确实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治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存在毒副作用大、易形成 耐药菌株和疗效不稳定等方面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药方便,能有效防治母猪子宫 内膜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6] 一种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白藜芦醇和维生素 C组成,两者 的重量比为1:10-10:1。优选为1:5-5:1。进一步优选为1:3-3:1。再进一步优选为1:3-1:1。 最优选为1:2。
[0007] 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还可添加饲料添加剂许可的载体和香 精。优选的载体可以为玉米粉、砻糠粉、葡萄糖、轻质碳酸钙等,载体的质量比例控制在 10% -95%,香精可以优选为美浓香,大帝香等。香精的质量比例控制在0. 1% -0.5%。
[0008] 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将所述的组合物添加到饲料中 用于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具体是将组合物在母猪产前和产后添加到母猪饲料中喂食母 猪。更具体是将组合物在母猪预产期前7天至产后7天期间添加到母猪饲料中喂食母猪; 至少连续喂食2-3天。
[0009] 所述组合物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 05?I. Owt %。
[0010] 本发明主要是基于发明人对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的深入研宄和重新认识。在 生产实践中,母猪产后病原菌进入母猪子宫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最终大部分母猪均能够依 靠子宫自身的免疫机制及时清除掉入侵病原菌,保证子宫不被病原菌感染,但少数母猪由 于子宫或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无法快速的清除掉病原体,从而导致炎症发生。对子宫 内膜炎的研宄中,发现患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多是由于子宫黏膜屏障破坏,子宫内细菌和毒 素持续侵入,激活子宫局部白细胞系统,尤其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白细胞在局部炎症 区域的过度聚集,形成破坏式损伤,并进而在局部持续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子 宫内膜局部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l、CINC-2、CINC-3)和脂多糖诱导的CXC趋化因 子(LIX)表达显著升高,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并进一步的诱导炎症细胞释放促炎因子。从而 启动了瀑布式级联炎症反应,引发了过度的炎症反应。
[0011] 基于这一认识,可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子宫并不一定会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机体无法有效的抑制病原体诱导的白细胞趋化因子,造成炎症反应失控才是导致子宫内膜 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病原微生物早期及时、快速的抑制炎性因子导致的瀑布式级联炎症 反应才是防治子宫内膜炎的关键。
[0012]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筛选了能够抑制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组合,发现白藜芦醇 和维生素 C的联合应用对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白藜芦醇(3, 5, 4'-三羟 基-1,2-二苯乙烯)是一种天然多酚类抗氧化剂,能够有效的抑制白细胞从毛细血管内渗 出,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清除氧自由基,能够在炎症早期有效阻止炎症级联反应的发 生,防止过度的炎症反应。
[0013] 维生素 C也叫L抗坏血酸,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减少组织渗透,起到 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能够与白藜芦醇发挥协同作用。
[0014] 本发明通过白细胞趋化因子的抑制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和维生素 C的联合应用, 能够比使用其中一种更能有效的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白细胞趋化因子的效果。其安全性实验 也表明,该组合对于母猪无任何毒副作用,且能够有效的提高仔猪成活率。母猪断奶后再发 情效果也更为明显。
[0015] 该组合物作为添加剂添加在猪饲料中,能有效防治母猪的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 生,本发明产品具有绿色环保、疗效确实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不易复发等特点。并且该发明 在饲料中添加方便,不会产生对母猪注射或子宫内给药造成的应激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这里所述实施例的方案,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专 业人员按照本发明可以对其进行相关的改进,所述的这些改进都应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 内。
[0017] 实施例1
[0018] 白藜芦醇和维生素 C联合应用对脂多糖诱导的CXC趋化因子的抑制作用:
[0019] 先按如下质量比例称取,然后溶解配制白藜芦醇和维生素 C的溶液,设立空白对 照组:
[0020] 样品1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1:0
[0021] 样品2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0:1
[0022] 样品3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1:2
[0023] 样品4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3:1
[0024] 样品5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2:3
[0025] 样品6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1:3
[0026] 样品7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2:1
[0027] 样品8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1:1
[0028] 样品9白藜芦醇:维生素 C为3:2
[0029] 样品10空白对照(超纯水组)
[0030] 上述配制的溶液溶质的总含量为0,01Wt%。分别进行大鼠子宫内膜细胞的脂多糖 诱导的CXC趋化因子的抑制作用的检测。其具体方法是:采用产后1天的SD大鼠1只,刮 取子宫内膜细胞,经0. 25%的胰酶消化后,将细胞悬液接种于细胞瓶内,置于37°C、5%的 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传代后的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重新长满汇合 后,用于白藜芦醇和维生素 C对脂多糖诱导的CXC趋化因子的抑制实验。
[0031] 在96孔板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 LPS,使其终浓度达到100 μ g/mL,建立大鼠子宫内 膜细胞的脂多糖诱导模型。将上述配制的样品分别添加到细胞培养板中,每个样品分别加 入到5个孔内。继续培养48小时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脂多糖诱导的CXC 趋化因子(LIX)的浓度。所得结果见表1.
[0032]
【主权项】
1. 一种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白藜芦醇和维生素 C 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1:10-1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和维 生素 C的重量比为1:5-5: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和维 生素 C的重量比为1:3-3: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和维 生素 C的重量比为1:3-1: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白藜芦醇和维 生素 C的重量比为1: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添加饲料添 加剂许可的载体和香精,载体质量含量在10%?95%,香精质量含量在0. 1 %?0. 5%。
7.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 于,将所述的组合物添加到饲料中用于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组合物在母猪产前和产后添加到母猪饲料中喂食母猪。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组合物在母猪预产期前7天至产后7天期间添加到母猪饲料中喂食母猪; 至少连续喂食2-3天。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组合物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 05?I. Owt %。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白藜芦醇、维生素C以及饲料添加剂许可的载体和香精;将所述的组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母猪产前和产后7天,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局部病原菌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减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的效果。该组合物添加方便,见效快,完全避免了抗生素所造成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
【IPC分类】A61K31-375, A61K31-05, A61P31-04, A23K1-18, A61P15-00, A23K1-16
【公开号】CN104605160
【申请号】CN201510027670
【发明人】胡博旸, 许道军, 伍小松, 杨青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