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医学配方食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731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医学配方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类配方与新资源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将“药食同源之中药”的传统中医精髓理论和“多重益生菌”有机结合起来,添加以短肽、益生元、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为辅料制成的防治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医学配方食品。
【背景技术】
[0002]创伤为机械因素加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创伤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分为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和跌伤,交通伤占创伤的首要位置,现代创伤中交通伤以高能创伤(高速行驶所发生的交通伤)为特点,常造成多发伤、多发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脏器损伤、开放伤等严重损伤,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坠落伤的比重逐渐加大,坠落伤通过着地部位直接摔伤和力的传导致伤,以脊柱和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为主,也可造成多发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机械伤以绞伤、挤压伤为主,常导致单肢体开放性损伤或断肢、断指,组织挫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和骨折,伤口深,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胸腹部锐器伤可导致内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多,跌伤常见于老年人,造成前臂、骨盆、脊柱压缩性骨折和髋部骨折,青壮年跌伤也可造成骨折;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病因原因可以是感染性的或非感染性的(如炎症,肿瘤,免疫紊乱),热型可以是间隙性的,即每天上升后再降到正常水平,或为潜留热,即上升后不回到正常水平,老年人对热的反应常下降,某些病人如嗜酒者、老人或小孩,在严重感染时,发热反应可变低,热原质是引起发热的物质,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热原质是指从宿主体外得到的,主要是微生物及其产物和毒素,研宄较深入的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常称内毒素)和从毒性休克综合征病人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外源性热原质常通过诱导内源性热源质(或称内源性发热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引起发热,内源性热原质是由宿主多种细胞,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多肽。其他能产生发热细胞因子的细胞有角质细胞、内皮细胞、B细胞、肾小球间膜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内源性热原质(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gpl30受体-活化家族:白介素_6,白介素-11,白血病抑制因子,纤毛嗜神经因子和制瘤蛋白-M)通过改变热调体中枢的代谢引起发热,前列腺素E2的合成好像起了关键作用,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食疗成为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对于特殊营养食品,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开发应用;而我国GB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医学食品明确规定:
2.1.1医学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1.2特定医学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脾(即消化系统)为后天之本”,肠胃健康是健康之本,人体营养的99%需要靠肠道吸收,肠内疾病也是万病之源;但随着年龄越大,肠道中有益菌群(益生菌)比例逐渐减少;如双歧杆菌在婴幼儿时期占98%,到中年时降至10%,65岁以后仅占5% ;人越老,益生菌越少,肠道功能也随之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研宄显示,正常菌群在人体消化、免疫和抗病等方面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从已有临床研宄发现:益生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控制肠道炎症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调节方法;
肠道微生态系统与创伤、手术、感染及其他应激状态的联系: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和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肠粘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抗病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具有特定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结构,种群间处于一种有利于机体的动态平衡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激素,同位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或遭受严重创伤时,可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微生态失调可使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细菌易位,进一步造成局部感染、诱发内毒素休克,引起全身败血症或远端感染,还可诱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以致多脏器衰竭、对创伤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有研宄表明,益生菌能通过与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有序地定植在肠上皮细胞表面,构成有层次的厌氧菌膜,并与其他厌氧菌一起构成菌膜群,一方面起占位性保护作用,保护肠粘膜免受其他病原菌的黏附和入侵;另一方面,通过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等其他物质,抑制病原菌的黏附、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屏障效应,另外,益生菌还能以争夺营养和分泌有毒代谢产物的方式,抑制其他有害的细菌在肠道中过度繁殖,并通过竞争性占位抑制其他有害菌结合到粘膜表面,Cano等实验结果显示,乳酸菌能有效地抑制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致病菌的繁殖,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通过减轻肠道内毒素易位,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
直接口服益生菌虽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益生菌在肠道内无法定植,且停留、占位很少,易流失,停服后有害菌易复发,相关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治疗周期长,往往使用后复发率非常高;为缩短相关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停药后复发率,本团队通过近叁年来对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机理的关键技术研宄,努力寻求改进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的“药食同源之中药”复方,考虑到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的几个关键要素:益生元的存在能起到定植作用、肠道PH环境的降低和提高益生菌细胞的肠道粘附能力等,基于上述要素,本课题组从数十种“药食同源之中药”中筛选合适的食材,首次发现了添加山药、薏仁、鸡内金、芡实和菊粉等药食同源之中药成分的提取物及水苏糖,酵母、L-谷氨酰胺等后,对外源益生菌有很强的定植作用,为肠道微生态制剂中益生菌的组方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目前市场上有利用以食源性短肽为主要原料,添加药食两用的川芎、当归、没药、黄芪等的提取物、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复合配方,还有利用益生菌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但还没有发现结合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患者的体质特征,依据传统中医的精髓理论,因人而异,黄金配伍以十种以上药食两用的中药提取物精华、多种益生菌、益生元为主要原料,以短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辅料制成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类似产品。
[0003]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继承中医精髓理论治病方法上,开创性将多种抗肝炎益生菌与“药食同源之中药”复方的提取物有机结合起来,添加以短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为辅料,不仅能够补充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患者所必需营养素,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还能并利用药食两用中草药中的功能因子调节机体功能,益生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且人们容易接受的适合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患者食用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医学配方食品。

【发明内容】

[0004]本研发团队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的要求,结合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患者的体质特征,综合当今美国哈佛大学的先进生理学、医药、营养学及临床应用等研宄成果,依据“消中寓补”、“均衡调养”的传统中医的精髓理论(肝、脾、肾三脏同调为主原则),采用一种或几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提取物精华及新资源食品、多种益生菌、短肽、益生元为主要原料,以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辅料,不仅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患者的营养需求,还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补中理气、痛经活络及防治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医学配方食品(组合成的复合配方);
1.本发明配方的主要成分为:
中药提取物是根据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患者的体质特征从中医理论中的肝、脾、肾三脏同调为主原则,利用药食两用中草药中的功能因子调节机体功能防治创伤感染手术及其它应急状态,并选取以下几大类药物进行配伍;其中: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可活络,没药散血消肿,定痛生肌,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蒲公英性寒、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退黄之功效,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牡丹皮具有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