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针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3615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针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松针茶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饮料,特别是一种松针茶。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松针茶饮多以烘干松针为原材料,松针处理简单只是普通的粉碎,搭配单一,松针茶的品质和调理效果皆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针茶。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一种松针茶,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 50%-70%、松球 0.05%-1%、松花粉 0.05%-1%、菊花 5%-10%、沙棘 5%-10%、枸杞 10%_15%、桔皮2%-5%、甘草3%-8%、黄精3%-8%。
[0006]作为本专利的进一步优化,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50%、松果0.95%、松花粉0.0 5%、菊花10%、沙棘8%、枸杞12%、桔皮5%、甘草6%、黄精8%。
[0007]作为本专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松针、松球及松花粉皆出自野生马尾松。
[0008]本发明一种松针茶,采用野生马尾松的松针、松球和松花粉,利用它们的特性,再配上菊花、甘草这两位药材,达到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同时加上黄精、桔皮、枸杞三味药材,产生补脾、健脾、润肺生津、养肾的功效;与沙棘的结合达到活血散瘀、温肺、消食化滞等功效。
[0009]松针、松球与以上药材有机科学的搭配,通过现代科技的破壁处理粉碎,使每味药材的药效能彻底释放,从而达到以上单味药材所达不到的综合调理效果。此配方的茶饮具有防疾病,软血管、清热解毒、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提神醒脑,防癌,抗癌等的综合效果,其制作方法彻底颠覆传统研磨切断,使用现代破壁效果结合古法,适用人群广泛,是最佳的保健氽饮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发明一种松针茶,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50%-70%、松球0.05%-1%,松花粉 0.05%-1%、菊花 5%-10%、沙棘 5%-10%、枸杞 10%-15%、桔皮 2%-5%、甘草 3%-8%、黄精 3%-
8% ο
[0011 ]作为最佳配比方案,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50%、松果0.95%、松花粉
0.0 5%、菊花10%、沙棘8%、枸杞12%、桔皮5%、甘草6%、黄精8%。
[0012]所述的松针、松球及松花粉皆出自野生马尾松。
[0013]在本发明专利各组分的药性如下:
松针:采用本地最优质的野生马尾松的松树叶,松针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K及钙、铁、磷、铜、砸、锌等各种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物酶,且氨基酸含量十分丰富,并且有大量的生物黄酮素物质,松针在秘方酵素中占得比重最大,起到人体不可缺少的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及平衡作用,纯天然,不存在任何毒素;
松球:是野生马尾松的果球,其性能“味甘,苦,性温,归肺、大肠经”。松球油脂含量多,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B2,维生素C和钙、磷等。这些成分能够强健人体五脏,对于高血压、风湿、神经痛、感冒、中风、体质虚弱、解除疲劳等症状很有功效;
松花粉0.05%-1%:收敛止血,燥湿敛疮;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沙棘: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枸杞:养肝、滋肾、润肺;
桔皮:宽中理气、消痰止咳、抗菌消炎;
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黄精:补脾、润肺生津。
[0014]本发明一种松针茶,其制备方法如下:采用野生马尾松松叶,松球,松花粉、菊花、沙棘、枸杞、桔皮、甘草、黄精并分别进行清洗(纯天然消毒清洗液),阴凉处晾干。分别做粉碎破壁处理后,严格按照比例调和,无菌环境下进行真空包装。
[0015]本发明一种松针茶,其饮用方法如下:取一小汤匙用80°C以上的沸水冲泡作茶饮,
一天可冲泡数次,茶末也可食用。
【主权项】
1.一种松针茶,其特征在于: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50%-70%、松球0.05%-1%、松花粉 0.05%-1%、菊花 5%-10%、沙棘 5%-10%、枸杞 10%-15%、桔皮 2%-5%、甘草 3%-8%、黄精3%-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茶,其特征在于: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50%、松果0.95%、松花粉0.05%、菊花10%、沙棘8%、枸杞12%、桔皮5%、甘草6%、黄精8%。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松针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针、松球及松花粉皆出自野生马尾松。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饮料,特别是一种松针茶。该茶按重量百分比,其组分为:松针50%-70%、松球0.05%-1%、松花粉0.05%-1%、菊花5%-10%、沙棘5%-10%、枸杞10%-15%、桔皮2%-5%、甘草3%-8%、黄精3%-8%。本发明具有防疾病,软血管、清热解毒、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提神醒脑,防癌,抗癌等的综合效果。
【IPC分类】A23F3/34
【公开号】CN105494784
【申请号】CN201510877274
【发明人】张佰强, 张文俊
【申请人】张文俊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