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苦、脱毒苦杏仁及其制备方法_4

文档序号:9831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个月。
[0097] 实施例6本发明脱苦脱毒苦杏仁质量指标检测
[0098] W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脱苦脱毒苦杏仁和市售相同生产日期的脱苦脱毒苦杏仁 为样品,检测其外观及理化质量指标,依据标准:GBT22165-2008坚果炒货食品通则,检测结 果如表1。
[0099] 表1:脱苦脱毒苦杏仁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0100]
[0101]
[0102] W上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脱苦、脱毒苦杏仁无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还是 卫生指标及保质期都远远优于国家标准,市售产品虽然合格,但质量指标显著差于本发明 产品,且其保质期较短,尤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料品种的天然风味、色泽和口感,改进了 产品的外观组织形态,使其更加光滑亮丽、紧密结实,具有较强的食欲性、营养性、安全性和 储藏性,充分显示了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01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的苦杏仁油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 例之间及与上述实验效果差异性不大。
[0104] 实施例7发明脱苦、脱毒苦杏仁的感官品评试验
[0105] 邀请48名人员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苦杏仁与市售两种同类相同生产日期的苦 杏仁进行品评,感官打分,其中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各24名,专业人员青年、中年、老年各8名, 男女各半,非专业人员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6名,男女各半;打分包括外观(20分)、质地 (25分)、风味(30分)、口感(25分)四个方面,打分人员独立进行,互不影响,W保证品评结果 准确。对品评结果进行了统计,均分值取近似值,保留整数,具体见表2:
[0106] 表2:感官品评统计结果
[0107]
[0108] 注:同一行内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 极显著(P<〇.01),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〇.05)。
[0109] W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苦杏仁从外观、质地、风味和口感任何一方面都要明 显优于市售苦杏仁,特别是外观、风味和口感极好,同时也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 的消费者食用。
[01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5制备的苦杏仁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例 之间及与上述实验效果差异性不大。
[0111] 实施例8本发明制备的杏仁皮提取物中苯甲醒及氨氯酸含量的测定
[0112] 对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杏仁皮提取物中苯甲醒及氨氯酸含量进行测定,检测 结果如表3:
[0113] 表3:杏仁皮提取物中苯甲醒及氨氯酸含量
[0114]
[0115] W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杏仁皮提取物有效成分(苯甲醒)含量高,达到95% W上,有毒物质(氨氯酸)含量低,为〇.〇8mg/KgW下,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最大限度地 提取苦杏仁的特征性有效成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原料利用率,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 本。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工艺简单、提取率高,选择性强,可规模化生产。
[0116] 实施例9本发明杏仁皮提取物的抗菌效果试验
[0117] (1)取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杏仁皮提取物和市售苦杏仁精油,分别经〇.22μπι微孔 滤膜过滤后,用于抗菌活性测定。
[0118] (2)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指示菌,用打孔法直接测定杏仁皮提取物的抗菌活 性。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涂布培养好的1(Κ)化指示菌菌悬浮液(IX 108c化/ml),用直径6mm 打孔器均匀打孔,每孔加制备好的杏仁皮提取物l(K)yL,用无菌水做对照。37°C培养16h,记 录抑菌圈大小。选大肠杆菌化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occus Bureaus)、蜡状芽抱杆菌(Bacillus ce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沙口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细菌作为受 试菌株。做霉菌抑菌实验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间接种霉菌,培养l-2d后,在离菌落2cm处 打孔,每孔加入制备好的杏仁皮提取物l(K)yL,用无菌水做对照。28°C培养3-4d,记录抑菌情 况。结果见表4:
[0119] 表4:杏仁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
[0120]
[0121] W上结果表明:本发明杏仁皮提取物和市售苦杏仁精油均对大肠杆菌 化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aus)、蜡状芽抱杆菌 (Bacillus cereus)、沙口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和枯草芽抱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原核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丝状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抑菌效果,但是, 本发明制备的杏仁皮提取物效果更加显著,是市售苦杏仁精油抑菌效果的1.5倍左右。说明 本发明制备的杏仁皮提取物抗菌有效物质含量高、加工损失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一定 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01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5同样具有上述实验效果,各实施例之间及与上述 实验效果差异性不大。
【主权项】
1. 一种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干燥杏仁瓣的制备:将苦杏仁浸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室温漂洗、沥干,置容器中密封、 静置润湿2-4h,脱皮,将脱皮后的杏仁瓣于-20-25 °C、料层厚度2-4cm冷冻1.5-2.5h,取出, 微波预干燥2-4min得预干燥杏仁瓣;加入其质量2-4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3 %的柠 檬酸溶液于室温浸泡2_4h,取出,置不锈钢筛网上清水循环喷淋清洗10-20min,接着转入预 干燥杏仁瓣质量1-3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的抗坏血酸钙溶液中浸泡3-5h,沥干, 微波干燥4-8min得干燥杏仁瓣; 2) 杏仁皮提取物的制备:合并步骤1)中的清洗液和两次浸泡的浸泡液,加入氯化锌、氯 化钙、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镁,得离子混合液,将步骤1)脱皮后获得的苦杏仁皮立即于-20-25 °C、料层厚度5-8cm冷冻l-3h,破碎至粒径30-50目,与离子混合液按质量比1:4-6均 匀混合,升温至30-50°C,用盐酸调节pH值为4-6,加入苦杏仁皮质量0.01-0.03%的混合酶, 恒温酶解30-50min,对酶解液加温进行水蒸气蒸馏30-50min,得苦杏仁皮第一蒸馏提取物, 按苦杏仁皮第一蒸馏提取物体积比依次加入lmol/L烧碱溶液25-35倍、0.5mol/L硫酸亚铁 溶液20-30倍、饱和石灰水溶液100-150倍,于24-28°C反应7-9min,然后对反应液加温进行 水蒸气蒸馏30_50min,得杏仁皮提取物; 3) 脱色杏仁皮提取物的制备:取粒径为80-100目的食品级活性炭,与杏仁皮提取物按 质量比0.5-1.5:100均匀混合,超声处理10-30min,然后120-150目筛网过滤,除去活性炭即 得脱色杏仁皮提取物; 4) 将干燥杏仁瓣与脱色杏仁皮提取物按质量比1000:1-3均匀混合,装入转筒式炒炉, 在10-15min内温度升至140-160°C,保温l_3min,然后降温至80-100°C,保温4-8min,最后取 出摊凉即得脱苦、脱毒苦杏仁。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混合液含 有钠离子40_60mg/L、钙离子40-50mg/L、镁离子30-40mg/L、锌离子30-35mg/L和钾离子15-25mg/L〇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酶的质量 组成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5-7 :5-7:4-6:3-5:3-5:2-4:卜3:0·5-1 · 5 〇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溶液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〇. 06-0.1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预干燥条 件为:频率2450MHz、功率1000-1500W、温度80-90°C、料层厚度2-4cm。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干燥条件 为:频率2450MHz、功率 1000-1500W、温度 50-60°C、料层厚度 2-4cm。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预干燥或 微波干燥为间歇式干燥。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干燥为: 微波辐照l〇s,间隔20s。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苦、脱毒苦杏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条件为:功 率400-600W,频率 100-300kHz。 1 ο.利用权利要求1 -9任一制备方法制得的苦杏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苦、脱毒苦杏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苦杏仁初加工技术领域,以苦杏仁为原料,经脱皮、脱苦、脱毒得到杏仁瓣,再经微波干燥得到干燥杏仁瓣,收集苦杏仁皮,经冷冻、破碎与脱苦液均匀混合,酶解、两次蒸馏获得杏仁皮提取物,再经脱色后与干燥杏仁瓣按一定比例混合,炒制即得具有苦杏仁天然风味、光洁整齐、脱苦率高(98.5-99.8%)脱毒效果显著(氰化物残留量为0.04-0.06mg/kg)、保质期长(24-36个月)、成本低的苦杏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周期短、效率高、节省能源、可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苦杏仁初加工技术领域有毒物质的零排放,对环境友好,为苦杏仁的深加工探索了新的捷径。
【IPC分类】A23L3/54, A23L33/105, A23L5/20, A23L25/00
【公开号】CN105595283
【申请号】CN201510680696
【发明人】张梦亚, 郑磊, 石虎的, 杨延飞, 陆历伟
【申请人】涿鹿县果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