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后发烟叶烘烤质量的密集烘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31091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烟草生产烘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后发烟叶烘烤质量的密集烘烤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各烟区生态气候因素的影响,栽培技术落实不到位,会形成一些素质差、难以烘烤的鲜烟叶,很容易因烘烤技术不当造成烘烤质量下降,影响烟农收入。

后发烟叶是多为中上部叶,多发生在烟叶生长前期干旱,中后期降雨较多的气候条件下,前期由于干旱缺水,肥料有效性较差,烟株生长发育迟缓,蹲苗不长;到雨季开始后,土壤水分充足,肥料有效性提高,导致烟株贪青晚熟。后发烟叶仍然处以生理成熟阶段,淀粉和糖含量较低,氮化合物含量高,化学成分不协调,细胞组织结构紧密,且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烘烤过程中变黄速度慢,变褐速度又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提高红花大金元后发烟叶烘烤质量的密集烘烤方法。根据上部叶的烘烤特性及物质积累情况出发,上部叶物质积累不充实,耐烤性差,高温烘烤烟叶变褐加快,故通过对比探索降低温度及湿度,变黄后期快速升温转火,加快叶基变黄,减少在40-42℃停留时间,缩短变黄时间,减少淀粉的消耗,防止变褐。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后发烟叶烘烤质量的密集烘烤方法,按照下述步骤控制烤房内条件:

(1)调节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5-37℃,9-10h左右,叶片变软;

(2)调节干球温度37-38℃、湿球温度34-36℃,32-38h,黄片青筋;

(3)调节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4-36℃,12-14h,黄片青筋、塌架托条;

(4)调节干球温度45℃、湿球温度36℃,22-25h,黄片黄筋,勾尖卷边。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后发烟叶的烘烤方法,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加快,变黄时间缩短;后发烟烤后烟叶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杂色、糟片烟比例明显降低,但青烟比例有一定升高,烤后烟经济效益试验工艺明显较好,同时可以保证正常烟叶的烘烤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种提高后发烟叶烘烤质量的密集烘烤方法t1及常规烘烤方法ck的步骤及效果对比如下:

显而易见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后发烟叶的烘烤方法,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加快,变黄时间缩短;后发烟烤后烟叶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杂色、糟片烟比例明显降低,但青烟比例有一定升高,烤后烟经济效益试验工艺明显较好,同时可以保证正常烟叶的烘烤质量。

2015年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后发烟叶烘烤过程中烤青、糟片和杂色较为严重。采用上述烘烤方案和当地常规采烤相比,试验重复3次,结果显示:

1)本发明的烘烤方法t1与常规烘烤方法ck相比,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加快,变黄时间缩短,见表1。

表1不同烘烤工艺后发烟叶烘烤时间

2)本发明的烘烤方法t1与常规工艺ck相比,后发烟烤后烟叶的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杂色、糟片烟比例明显降低,但青烟比例有一定升高,烤后烟经济效益试验工艺明显较好,同时可以保证正常烟叶的烘烤质量,见表2。

表2不同烘烤工艺返青上部叶烘烤质量统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后发烟叶烘烤质量的密集烘烤方法,调节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5‑37℃,10h左右,使叶片变软,再调节干球温度37‑38℃、湿球温度34‑36℃,32‑38h,黄片青筋,调节干球温度43℃、湿球温度34‑36℃,12‑14h,黄片青筋、塌架托条,最后调节干球温度45℃、湿球温度36℃,22‑25h,黄片黄筋,勾尖卷边;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后发烟叶的烘烤方法,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加快,变黄时间缩短,后发烟烤后烟叶上、中等烟叶比例提高,杂色、糟片烟比例明显降低,但青烟比例有一定升高,烤后烟经济效益试验工艺明显较好,同时可以保证正常烟叶的烘烤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苏家恩;典瑞丽;罗家佐;蒋博文;宋朝鹏;陈二龙;魏硕;高娅北;潘飞龙;范志勇;王德勋;徐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