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储烟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24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烟盒,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储烟盒,属于生活中烟草类日用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民是指抽烟的人。众所周知,香烟一般都是存放在香烟盒中,而烟民抽烟时,需要用到点烟器,常见的点烟器为打火机。烟民出行在外,常常出现忘带打火机或打火机丢失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可以存放打火机及香烟的储烟盒。此类储烟盒往往将打火机集成在盒体上,能避免打火机丢失的情况发生。

现有技术的储烟盒能解决烟民忘带打火机的情况,但是无法解决烟民乱丢烟蒂的问题,烟蒂往往携带火星,容易造成火灾,随意丢弃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减少烟民乱丢烟蒂的现象,提供一种多功能储烟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储烟盒,包括盒体和盒盖,

所述盒体的盒腔内设有条形隔挡,所述条形隔挡将所述盒腔分为储烟腔室和功能腔室,所述功能腔室内设有用于放置烟蒂的烟蒂收容盒,

所述烟蒂收容盒包括相盖合的烟蒂盒体和烟蒂盒盖,所述烟蒂盒体的内腔表面设置有润湿层,所述烟蒂盒盖的底部设有封合润湿层,在烟蒂盒体与烟蒂盒盖相盖合状态下,所述封合润湿层的四边与所述润湿层的四顶边分别相抵接,

所述盒盖的底部固定设有点烟器,所述点烟器位于所述储烟腔室的顶部,所述点烟器的点烟端朝向所述盒体的盒壁,并且所述盒壁上设有供所述点烟端外露的外露端。

优选的,所述烟蒂盒盖一端与所述烟蒂盒体相枢轴连接,所述烟蒂盒盖另一端与所述烟蒂盒体之间具有按压式盖合机构。

优选的,所述功能腔室内设有一用于将所述烟蒂收容盒脱离所述功能腔室的牵引绳。

优选的,所述润湿层内及封合润湿层内均设有活性炭颗粒。

优选的,所述润湿层及所述封合润湿层均为润湿石棉或润湿海绵。

优选的,所述盒盖一端与所述盒体相枢轴连接,所述盒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盒体之间具有回型搭扣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具备烟蒂收容盒,能有效减少烟民随便乱丢烟蒂的现象,并且烟蒂收容盒可清洁。

2.将点火器、储烟腔及烟蒂收容盒集成一体,结构巧妙。

3.烟蒂收容盒内具有润湿层,能有效灭除烟蒂火星。

4.活性炭颗粒能有效吸除异味。

5.烟蒂收容盒采用按压式的开合结构,方便烟民操作。

6.牵引绳的设置方便烟蒂收容盒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储烟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储烟盒。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多功能储烟盒,如图1所示,包括盒体1和盒盖2,盒盖2一端与盒体1相枢轴连接,盒盖2的另一端与盒体1之间具有回型搭扣机构11,盒体1的盒腔内设有条形隔挡3,条形隔挡3将盒腔分为储烟腔室4和功能腔室5,储烟腔室4用于存储香烟,功能腔室5内设有用于放置烟蒂的烟蒂收容盒6,烟蒂收容盒6包括相盖合的烟蒂盒体61和烟蒂盒盖62,烟蒂盒体61的内腔表面设置有润湿层7,烟蒂盒盖62的底部设有封合润湿层8,在烟蒂盒体61与烟蒂盒盖62相盖合状态下,封合润湿层8的四边与润湿层7的四顶边分别相抵接。润湿层7和封合润湿层8均用于消除烟蒂火星,另外封合润湿层8与润湿层7在盖合状态下还具有密封隔味的作用,隔绝空气,防止异味溢出烟蒂收容盒。

另外,盒盖2的底部固定设有点烟器9,点烟器9位于储烟腔室4的顶部,点烟器9的点烟端朝向盒体1的盒壁,并且盒壁上设有供点烟端外露的外露端。将点烟器9集成在储烟盒上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本案重点在于点烟器9的位置,点烟器9本身还起到限制香烟位移的作用。

对烟蒂收容盒6进行详细描述,烟蒂盒盖62一端与烟蒂盒体61相枢轴连接,烟蒂盒盖62另一端与烟蒂盒体61之间具有按压式盖合机构12。按压式盖合的方式方便烟民进行烟蒂收容盒的开启和关闭,便捷的操作使得烟民能习惯性放置烟蒂。

对本案进行优化,功能腔室5内设有一用于将烟蒂收容盒6脱离功能腔室5的牵引绳10。当需要取出烟蒂收容盒6时,仅需要拉起牵引绳10的自由端,使烟蒂收容盒6部分脱离功能腔室,即可轻松取出烟蒂收容盒,对烟蒂收容盒进行清理清洁。

最后,润湿层7内及封合润湿层8内均设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能有效去除烟蒂收容盒腔室内的异味,更优的,润湿层7及封合润湿层8均为润湿石棉或润湿海绵。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储烟盒,具备烟蒂收容盒,能有效减少烟民随便乱丢烟蒂的现象,并且烟蒂收容盒可清洁。将点火器、储烟腔及烟蒂收容盒集成一体,结构巧妙。烟蒂收容盒内具有润湿层,能有效灭除烟蒂火星。活性炭颗粒能有效吸除异味。烟蒂收容盒采用按压式的开合结构,方便烟民操作。牵引绳的设置方便烟蒂收容盒的取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