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丝设备的安全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8623发布日期:2018-07-20 17:3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丝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丝设备的安全刀门。



背景技术:

目前切丝设备的刀门开度通常不可调,下刀门座长时间承受压力,易使下刀门座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上刀门与下刀门之间的刀门开度发生改变,影响切丝质量,当下刀门座的位置发生较严重的偏移时,还可能会使切刀与下刀门座相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切丝设备的下刀门由普通螺栓固定在下刀座上,切刀切到硬杂物,容易使切刀钝化甚至毁坏;而且切到硬物时,连接下刀门的螺栓可能会被剪断,断落于下刀门座内的部分螺栓不易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丝设备的安全刀门,以解决现有切丝设备缺少实时监控并能及时调整刀门开度的设计和下刀门与下刀门座的连接不够合理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丝设备的安全刀门,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上输送排链和下输送排链;

所述支架在所述下输送排链的前方设有下刀门座,所述下刀门座上设有下刀门组件,所述下刀门组件包括连接板、下刀门和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设于所述下刀门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并贴紧所述下刀门设置,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下刀门座上,所述下刀门用空心螺栓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支架在所述上输送排链的前方设有上刀门座,所述上刀门座上固定有上刀门组件,所述上刀门组件包括上刀门和调整垫板,所述上刀门组件上设有一位移传感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与安全开关分别与切丝设备的PLC控制系统相连,所述PLC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器和报警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调整垫板装于所述上刀门座和所述上刀门之间,并用螺栓将所述上刀门座、所述调整垫板和所述上刀门固定在一起,所述调整垫板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切丝材料来选用。

优选地,所述下刀门座用多个销钉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位移传感器、显示器和调整垫板来实时监控、调整上刀门与下刀门的刀门开度,使实际的刀门开度与所需的要求一致,保证了切丝质量的稳定、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而且空心螺栓和连接板的设计使下刀门与下刀门座的连接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图1的右侧看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输送排链、2-下输送排链、3-下刀门座、4-下刀门组件、41-连接板、42-下刀门、43-安全开关、5-空心螺栓、6-上刀门座、7-上刀门组件、71-上刀门、72-调整垫板、8-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丝设备的安全刀门,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以及设于支架上的上输送排链1和下输送排链2。

支架在上输送排链1的前方设有上刀门座6,支架在下输送排链2的前方设有下刀门座3,在本实施例中,下刀门座3用销钉固定在支架上,这样方便刀门的装卸。

下刀门座3上设有下刀门组件4,下刀门组件4包括连接板41、下刀门42和安全开关43,连接板41固定于下刀门座3上,下刀门42用空心螺栓5固定于连接板41上,安全开关43设于下刀门42与连接板41之间,并贴紧下刀门42,安全开关43与切丝设备的控制系统相连。当切丝设备的切刀切到硬杂物被时,切削力超载,连接下刀门42与连接板41的空心螺栓5被剪断,下刀门42脱落,下刀门座3上的安全开关43释放,向PLC控制系统发送信号,切丝设备的PLC控制系统立即控制设备停止运转。由于空心螺栓5未连接在下刀门座3上,故空心螺栓5被剪断后只需更换连接板41即可。

上刀门座6上固定有上刀门组件7,上刀门组件7设有一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与切丝设备的PLC控制系统相连,PLC控制系统与一显示器、报警器相连,显示器可以直接显示上刀门71和下刀门42之间的距离,当刀门开度超过了规定值时,控制系统的报警器将会报警,可以防止下刀门座3长时间承受压力而发生位置偏移。

上刀门组件7包括上刀门71和调整垫板72,调整垫板72装于上刀门座6和上刀门71之间,并用螺栓将上刀门座6、调整垫板72和上刀门71固定在一起,调整垫板72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切丝材料来选用,调整垫板72的厚度比较大时,上刀门71的位置比较往下,刀门开度就比较小,选取适当厚度的调整垫板72可以调整刀门开度的显示值与实际要求的一致,保证切丝质量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