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753发布日期:2021-01-05 17:4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子烟产品中,通常采用贴附石墨烯片的方式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具体的,利用石墨烯片横向热阻大的性能,阻隔发热体的热量传递至外壳。然而,通过在电子烟外围壳体的外壁上贴附石墨烯片的方式来防止发热体的热量损失时,由于石墨烯的纵向热阻小,其纵向的导热效果较好,发热体的热量会沿外围壳体所在的方向传输至其他部件上,进而产生较大的热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发烟装置中发热体热量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模组,用于发烟装置,所述加热模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外壳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以及

第一隔热组件,所述第一隔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腔内,所述第一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所述第一热反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体与所述外壳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体包括多孔隔热材料,所述多孔隔热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多孔隔热材料为玻璃纤维或者气凝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体为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套设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外周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热反射体为热反射膜或经表面处理形成的热反射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热反射膜为金属薄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金属薄片为铝箔。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腔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热反射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隔热体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烟杯,所述烟杯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烟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二隔热腔,所述第二隔热腔与所述第一隔热腔相通;

所述第二隔热腔内设置有第二隔热组件,所述第二隔热组件包括第二隔热体和第二热反射体,所述第二热反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元件和发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设置有一收容部,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

所述导热元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导热元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导热元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且用于连通外界空气与所述导气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热元件之间,所述支撑件包括: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用于支撑所述导热元件;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承载台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相连;以及

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承载台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多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导热元件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烟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热元件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发烟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

本申请的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通过在加热组件和外壳之间形成的第一隔热腔内设置第一隔热组件,第一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第一热反射体位于第一隔热体与外壳之间。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体来防止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以提高加热组件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在第一隔热体的外侧设置第一热反射体,以将透过第一隔热体的辐射热能再反射至第一隔热体中,进而通过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的配合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烟装置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导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第一隔热组件及第二隔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c)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第一隔热组件及第二隔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d)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烟杯、连接件及加热组件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烟装置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烟装置1000包括上盖、底壳、电池、印刷电路板(pcb)板、支撑架、加热模组100六大部件。组装时将电池、pcb板安装在支撑架上,然后将支撑架安装放入底壳中,再将加热模组300安装在支撑架上,最后装配好上盖,整机组装完成。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发烟装置1000包括电源模块100、驱动模块200和加热模组300。其中,发烟装置1000是一种吸烟辅助配件,用于供用户吸食烟制品。具体的,烟制品可以为烟草或者烟支。

电源模块100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驱动模块200电连接于加热模组300。电源模块100用于给驱动模块200和加热模组300供电。驱动模块200驱动加热模组300工作,并使加热模组300加热进入加热模组300内的空气,由热空气烘烤烟制品,使得烟制品雾化成烟以供用户吸食。

请参照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模组300包括外壳10、支撑件20、加热组件30、连接件40、烟杯50、第一隔热组件60和第二隔热组件70。

外壳10包括底座11和壳体12。壳体12设置于底座11上,且与底座11之间形成一容纳腔m。容纳腔m内从下到上依次收容有支撑件20、加热组件30、连接件40和烟杯50。

支撑件20固定在底座11上,并用于支撑加热组件30。

加热组件30设置于支撑件20上。外壳10与加热组件30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n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腔n1位于壳体12与加热组件30之间。

烟杯50设置于加热组件30远离支撑件20的一端。烟杯50与壳体12之间形成第二隔热腔n2。第二隔热腔n2与第一隔热腔n1相通。其中,烟杯50用于放置烟制品。

连接件40设置于加热组件30与烟杯50之间,且烟杯50通过连接件40与加热组件30固定连接。

第一隔热组件60设置于第一隔热腔n1内。第一隔热组件60包括第一隔热体61和第一热反射体62。第一热反射体62设置于第一隔热体61与壳体12之间。

第二隔热组件70设置于第二隔热腔n2内。第二隔热组件70包括第二隔热体71和第二热反射体72。第二热反射体72设置于第二隔热体71与壳体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组件60和第二隔热组件70一体成型。具体的,第一隔热体61和第二隔热体71一体成型,且第一热反射体62和第二热反射体72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组件60和第二隔热组件70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其中,第一隔热体61和第二隔热体71可以为分体结构,且第一热反射体62和第二热反射体72也为分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在加热组件30和壳体12之间形成的第一隔热腔n1内设置第一隔热组件60,第一隔热组件60包括第一隔热体61和第一热反射体62,第一热反射体62位于第一隔热体61与壳体12之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体61来降低加热组件30的热量损失,以提高加热组件30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在第一隔热体61的外侧设置第一热反射体62,由于第一热反射体62能够将透过第一隔热体61的辐射热能再反射至第一隔热体61中,进而通过第一隔热体61和第一热反射体62的配合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加热组件30的热量损失。此外,上述设置降低了壳体12的温度,提升了发烟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在烟杯50和壳体12之间形成的第二隔热腔n2内设置第二隔热组件70,第二隔热组件70包括第二隔热体71和第二热反射体72,第二热反射体72位于第二隔热体71与壳体12之间,因而,通过第二隔热体71和第二热反射体72的配合使用,降低了烟杯50的热量损失,使得烟杯50内的烟制品能够充分地被进入烟杯50内的热空气所加热,从而有利于提高烟制品的雾化效率,以便吸食者能够及时地吸食烟制品。

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6。在本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加热组件30包括发热元件31、导热元件32和第一感温元件33。

支撑件20固定在底座11上。支撑件20包括承载台21、支撑柱22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部23。承载台21用于支撑导热元件32。支撑柱22固定在底座11上,且与承载台21靠近底座11的一端相连。多个固定部23设置于承载台21远离底座11的一端的外周沿上。

多个固定部2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3a。导热元件32的端部231设置于容置空间23a内。

其中,多个固定部23沿承载台21的圆周方向均匀且间隔设置。该设置能够对导热元件32起到良好的固定与限位作用,避免导热元件32在受到外界碰撞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使得经导热元件32加热的空气能够均匀传递至烟杯50中,进而有利于提高烟制品的吸食口感。

支撑件20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锆、二氧化硅或陶瓷等耐高温且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材料,以减少传导导热,使得导热元件32的热量不会快速地传递到烟杯50,从而降低热量传导过程中的损失。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热元件32的端部231与支撑件20相接触,在支撑件20能够较好地固定导热元件32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了导热元件32与支撑件20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导热元件32向支撑件20的传导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热量传导过程中的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导热元件32与支撑件20的接触面积,导热元件32与支撑件20接触部分的高度不超过导热元件32高度的三分之一。

导热元件32朝向底座11的一端上设置有一收容部32b。发热元件31设置于收容部32b内,并用陶瓷胶或者玻璃釉胶等无机胶进行密封。发热元件31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

具体的,发热元件31可以为发热电阻丝或发热片。

其中,导热元件32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备而得。导热元件32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硅等材料的烧结体;也可以包括铝、铜或铁等金属材料。其中,当选用金属材料制备导热元件32时,需要对导热元件32表面需要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导热元件32与发热元件31接触时使得发热元件31出现短路问题。

第一感温元件33设置在导热元件32上,并用于感测导热元件32的温度。第一感温元件33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具体的,第一感温元件33可以贴附在导热元件32的外壁上,以便准确感知导热元件32的温度。

可选的,第一感温元件33可以为热电偶,或其他用于感测温度的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模组300通过第一感温元件33监测导热元件32的实时温度,并将实时温度与驱动模块200中的目标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另外,结合发烟装置的使用状态,如处于预热阶段、抽吸阶段等,然后再通过驱动模块200控制加热组件30的工作,以便控制导热元件32的温度,进而保证导热元件32在工作过程中烘烤烟制品温度的一致性,保证烟制品的雾化效果和尼古丁的释放,从而通过控制热空气的温度来保证烟制品的舒适口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模组300还包括第二感温元件51,第二感温元件51安装在底座11上,并设置于烟杯50的外侧,用于检测烟杯50的温度。其中,为了准确监测烟杯50的实时温度,第二感温元件51可以紧贴在烟杯50的外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阻发热丝,即采用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coefficientofresistance,tcr)的控温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7。在本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第一隔热体61包括多孔隔热材料。多孔隔热材料填充于壳体12与加热组件30之间。具体的,多孔隔热材料包覆在导热元件32和烟杯50的外周侧。

由于导热元件32在工作时的温度最高可达400℃,因此,对导热元件32的保温隔热措施尤为重要。本实施例通过将多孔隔热材料包覆在导热元件32的外周侧,使得导热元件32产生的热量不易向外传导扩散,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导热元件32产生的热量来加热空气,从而可以利用热空气来更好地雾化烟杯50内的烟制品,以提高吸食口感。

可选的,多孔隔热材料可以为玻璃纤维、气凝胶或隔热棉等材料。由于多孔材料本身含有空隙,其空隙内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导热系数较低,因而可以有效降低通过热传导方式损失的热量。当然,第一隔热体61还可以包括其他隔热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多孔隔热材料为玻璃纤维。由于玻璃纤维拥有较好的耐热性、较低的导热率以及较好的阻燃性,且玻璃纤维是无毒无害、高温下无异味的材料,因而选用玻璃纤维为隔热材料,在达到较佳隔热效果的同时,对环境无污染,且不会影响吸食口感。

进一步的,由于烟杯50的温度会影响壳体12的温度,本实施例通过将多孔隔热材料包覆在烟杯50的外周侧,一方面,减少了烟杯50中的热量损失,能够使得烟杯中的热空气更好地加热烟制品;另一方面,降低了壳体12的温度,从而保证了发烟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反射体62为热反射膜。具体的,该热反射膜可以为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的材料可以包括铝、金、银、镍等具有热反射性能的金属;或者,上述热反射膜也可以为镀有金属材料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等能够将能够反射辐射热能的膜材,本实施例对热反射膜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热反射膜为金属薄片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金属薄片为铝箔。具体的,该铝箔为铝箔卷材。铝箔卷材包覆在多孔隔热材料的外周侧。

铝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且自身热阻较小,对辐射热能的吸收率较低,此外,由于铝箔表面光滑,因而能够将80%~95%的热能反射至第一隔热体61上。故而,本实施例通过多孔隔热材料和铝箔的配合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导热元件32中的热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导热元件32的工作效率。此外,上述设置进一步降低了烟杯50中的热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发烟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反射体62还可以为经表面处理形成的热反射部。该热反射结构包覆在多孔隔热材料的外周侧。具体的,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形成具有热反射效果的热反射部,如,通过对待形成的热反射部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热发射部表面光滑,从而起到反射辐射热能的作用;或者,也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电镀工艺在待形成的热反射部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反射辐射热能的薄膜,如可以为铝、银、铜等金属薄膜,也可以为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非金属薄膜,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上述待形成的热反射部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只要通过表面处理得到的热反射部具有反射辐射热能的效果,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元件32的端部321与支撑件20中的固定部23相接触,因此,为了防止导热元件32中的热量沿固定部23传递至承载台21上,第一隔热体61还设置于壳体12于支撑件20之间,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导热元件32中的热量损失。

请参阅图8(a),与图7所对应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体61为隔热罩。隔热罩套设在导热元件32和烟杯50的外周侧。当第一热反射体为热反射膜时,热反射膜贴附在隔热罩的外周壁上。其中,隔热罩的材料可以包括玻璃纤维、气凝胶等,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照图8(b)和图8(c)。在图7及图8(a)所对应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组300还包括第三隔热体80,分别如图8(b)和图8(c)所示。第三隔热体80套设在第一隔热组件60和第二隔热组件70的外周侧。其中,第三隔热体80可以为真空管。由于真空管可以起到进一步的隔热作用,故而,该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壳体12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烟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感。具体的,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通过真空管的设置可以将壳体12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均以第二隔热组件70与第一隔热组件60一体成型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二隔热体71的结构及材料可以参照第一隔热体61的描述,第二热反射体72的结构及材料可以参照第一热反射体62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腔n1位于壳体12与加热组件30之间以及底座11与加热组件30之间,换句话说,第一隔热组件60设置于壳体12与加热组件30之间以及底座11与加热组件30之间。

具体的,第一隔热腔n1包括第一子隔热腔n1和第二子隔热腔n2。第一子隔热腔n1位于壳体12与导热元件32之间。第二子隔热腔n2位于支撑件20与导热元件32之间。其中,第一子隔热腔n1与第二子隔热腔n2连通设置。

第一隔热组件60包括隔热材料61和铝箔62。隔热材料61填充在第一子隔热腔n1以及第二子隔热腔n2内。隔热材料61为多孔隔热材料。铝箔62包覆于隔热材料61位于第一子隔热腔n1内的部分。

上述设置可以同时降低导热元件32的热量传递至外壳12及底座11上的几率,也即,减少了导热元件32侧部及底部的热量损失,进而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加热组件30的工作效率,以使加热组件30内部的空气能够被充分加热。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腔n1还可以仅位于底座11与加热组件30之间。第一隔热组件60设置于第一隔热腔n1内,换句话说,第一隔热组件60仅设置于底座11与加热组件30之间,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照图3、图4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包括基台41和围绕基台41外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部42。多个第一连接部42设置于基台41靠近烟杯50的一端的内周沿上。

其中,多个第一连接部42沿基台41的圆周方向均匀且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42延伸至烟杯50内部,并用于将烟杯50固定在基台41上。此外,第一连接部42还可以用于调节烟杯50内的烟制品与加热组件30的距离,以控制烟制品的加热温度。本申请不限定第一连接部42的形状,其可以为棱柱,也可以为圆柱状,且本申请也不限定第一连接部42固定烟杯50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2包括与烟杯50内壁平行的第一表面421a,第一表面421a与烟杯50内壁抵接,烟杯50的底壁与基台41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一台阶状的固定部,烟杯50固定于该固定部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在第一连接部42表面设置凸块,烟杯50中开设有凹部,通过第一连接部42表面的凸块与烟杯50中的凹部相嵌合,以将第一连接部42与烟杯50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上还设置有限位槽43,导热元件32的端部抵接于限位槽43中,用以限定导热元件32的位置。其中,限位槽43可以开设于第一连接部42上。具体的,限位槽43可以开设于第一连接部42朝内一侧。限位槽43也可以包括第一限位表面431和第二限位表面432。第一限位表面431和第二限位表面432大致垂直。第一限位表面431与导热元件32的顶面平行并抵接,第二限位表面432与导热元件32的周侧面平行并抵接。

请继续参考图11(a),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43也可以开设于基台41上。第一限位表面431和第二限位表面432位于基台41远离第一连接部42的一侧。

请参考图11(b)至11(d),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台41靠近导热元件3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部44,如图11(b)所示。多个第二连接部44围绕基台41的周缘设置。本申请不限定第二连接部44的形状,其可以为棱柱,也可以为圆柱状。本申请也不限定第二连接部44固定导热元件32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元件32夹设于多个第二连接部44之间。为了减少第二连接部44与导热元件32的接触面积,第二连接部44与导热元件32接触部分的长度h1不超过导热元件32的高度h2的三分之一。连接件40上还可以设置有限位槽43,请分别参考图11(b)、图11(c)和图11(d),导热元件32的端部抵接于限位槽43中,限位槽43可以开设于基台41、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4中的其中一个上。限位槽43也可以包括第一限位表面431和第二限位表面432。第一限位表面431和第二限位表面432大致垂直。第一限位表面431与导热元件32的顶面平行并抵接,第二限位表面432与导热元件32的周侧面平行并抵接。

此外,连接件40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锆、二氧化硅或陶瓷等耐高温且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材料。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件40的连接端设置为柱状,使烟杯50与连接件40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使得烟杯50通过连接件40与加热组件30的导热元件32接触,减小传导导热的热量损失,以至于传导的热量不至于太多从而影响到加热组件30的工作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导热元件32的外壁上开设有导气槽32a。导气槽32a自导热元件32靠近底座11的一端延伸至导热元件32远离底座11的一端。

壳体1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12a。进气孔12a设置于壳体12靠近底座11的一端,且用于连通外界空气与导气槽32a。

第一热反射体62靠近底座11的一端上设置有通气孔62a。通气孔62a与进气孔12a对应且连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31释放的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导热元件32上,然后,导热元件32的热量以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的方式传导到导气槽32a内的空气中,以完成加热空气的工作。

具体的,当使用者有抽吸动作时,从进气孔12a进入的外界空气进入通气孔62a内之后,再通过第一隔热体61内部的空隙进入到导气槽32a中,导热元件32的热量与导气槽32a内的空气对流,使得该部分空气被加热,被加热的空气进入到烟杯50内,并开始烘烤烟制品,使烟制品雾化产生烟雾,从而释放出尼古丁以供吸食者使用。

本实施例中加热模组300的组装方法为:首先,将烟杯50和导热元件32通过连接件40固定连接,发热元件31被放置于导热元件32的收容部32b内;接着,将组装好的上述结构固定在支撑件20上,其中,导热元件32的端部231与支撑件20固定连接;然后,将烟杯50、连接件40、导热元件32、发热元件31和支撑件20形成的整体与底座11相连接;最后,将上述组装好的结构放入壳体12中。这样,便完成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模组300的组装。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模组,本实施例的加热模组在加热组件和壳体之间形成的第一隔热腔内设置第一隔热组件,第一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第一热反射体位于第一隔热体与壳体之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体来降低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以提高加热组件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在第一隔热体的外侧设置第一热反射体,由于第一热反射体能够将透过第一隔热体的辐射热能再反射至第一隔热体中,进而通过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的配合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此外,上述设置降低了壳体的温度,提升了发烟装置使用时的舒适感。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