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3034发布日期:2023-02-14 13:3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3.此类产品的示例为气溶胶生成装置,该装置通常与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一起使用,气溶胶制品可以为烟支。该装置通常设有供烟支插入的通道和加热组件,烟支插入后,该装置中的加热组件即可对烟支进行加热,烟支在受热情况下里面的烟草挥发产生烟雾,也即气溶胶,用户即可通过烟支的过滤嘴直接抽吸该气溶胶。
4.该类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烟支通道通常是由几个零部件相互抵接形成的,因此需要在这些零部件之间实现密封,以避免空气部分泄漏出去,影响抽吸口感。现有的密封方式通常是在形成烟支通道的几个零部件之间设置硅胶或橡胶等密封件,然后通过气溶胶生成装置顶部壳体进行施加向下的压力来进行密封,压力传递至密封件,此方式参与密封的零件过多,尺寸链过长从而导致密封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以解决目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烟支通道密封不够可靠的技术问题。
6.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7.具有中空区域的加热管,纵向延伸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所述加热管用于收容气溶胶制品的一部分,并对所述气溶胶制品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气溶胶制品至少一部分受热挥发产生气溶胶;
8.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加热管的端部相对设置;
9.密封件,挤压在所述固定座及所述加热管之间,以在所述固定座及所述加热管之间提供密封;
10.隔热件,包括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纵向延伸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界定有封闭的隔热空间,所述内壁套设在所述固定座及所述加热管之外;
11.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隔热件的内壁固定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空间被构造成负压状态,或者所述隔热空间填充有惰性气体。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的内壁上安装有卡扣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卡扣件卡扣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的材质包括不锈钢,所述卡扣件焊接于所述隔热件的内壁上。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设置有卡槽,所述固定座设置有适配的卡接凸
台,所述卡接凸台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卡槽均匀的环绕所述隔热件的内壁。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卡槽之间设置有沿环绕方向延伸的第一缺口。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所述加热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1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加热管的第一端部相对设置,所述气溶胶制品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座并延伸至所述加热管中;
20.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加热管的第二端部相对设置,所述加热管延伸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密封件分别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加热管的第一端部之间,及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加热管的第二端部之间提供密封,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与所述隔热件卡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沿所述隔热件纵向延伸,具有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扣端和第二卡扣端,及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端和所述第二卡扣端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一卡扣端卡接,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卡扣端卡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匀的环绕所述隔热件的内壁。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卡扣件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缺口。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连接包括旋转卡扣连接。
25.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将固定座和隔热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固定座可独立的给密封件施加挤压力,减少参与密封的零件,从而减小累积公差,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0.图4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隔热件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隔热件的卡扣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32.图6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固定座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33.图7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二固定座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请参阅图1-图3,图1-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其中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及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顶盖10、中壳20、底盖30、隔热件40、第一固定座50、第二固定座60、密封件70及加热管80。顶盖10、中壳20及底盖30共同围合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壳体部分,隔热件40、第一固定座50、第二固定座60、密封件70及加热管80均设置于壳体内部。
40.加热管80沿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纵向方向延伸,加热管80具有纵向方向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固定座50与加热管80的第一端部相对设置,第二固定座60与加热管80的第二端部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加热管80位于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自之间。密封件70分别挤压在第一固定座50与加热管80的第一端部之间,及第二固定座60与加热管80的第二端部之间,以在第一固定座50与加热管80的第一端部之间,和第二固定座60与加热管80的第二端部之间提供密封,防止抽吸时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内部时,部分空气会通过第一固定座50与加热管80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装配间隙,及第二固定座60与加热管80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装配间隙泄漏,从而影响抽吸口感。
41.第一固定座50、第二固定座60、密封件70及加热管80均设置有中空的区域,从而第一固定座50、密封件70及加热管80的中空区域依次连通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收容腔室90,顶盖10设有与收容腔室90连通的通孔,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套使用的气溶胶制品200即可通过该通孔并穿过第一固定座50的中空区域,使得气溶胶制品200的一部分延伸至加热管80中,加热管80即可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气溶胶制品200的部分活性物质即可在受热情况下挥发从而产生气溶胶。
42.同时,加热管80通过第二固定座60的中空区域与外界空气连通,也就是说外界空气可穿过第二固定座60进入至加热管80中,当用户在气溶胶制品200上进行抽吸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内部产生负压,外界空气可通过如图3所示的气流通道r1进入加热管80中,并
进一步进入气溶胶制品200中,气溶胶制品200的内部通常设有供气溶胶逸出的气路,进而可使得外界空气进入气溶胶制品200之后,可携带气溶胶制品200受热挥发产生的气溶胶并通过气溶胶制品200的内部气路逸出供用户吸食。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气溶胶制品200可以为烟支,此时用户可通过烟支的过滤嘴来吸食气溶胶。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空气也可以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顶部进入,而不是按照如图3所示的气溶通道r1那样从底部进入,此时,第二固定座60不用设置供气流流经的中空区域,第二固定座60可以采用实心的柱体结构。
44.请继续参阅图4,图4示出了隔热件40在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隔热件40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纵向方向延伸,隔热件40具有中空区域41,及纵向延伸的外壁42和内壁43,外壁42和内壁43之间界定形成有隔热空间44。隔热件40的中空区域41套设第一固定座50、第二固定座60及加热管80,由于隔热件40设置有隔热空间44,因此,加热管80产生的热量不容易通过隔热件40传递出去,可有效避免加热管80产生的热量传递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壳体部分,从而使壳体部分过热。
45.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空间44可以采用将隔热空间44构造成负压的状态进行隔热,也就是将隔热空间44的空气抽出使得隔热空间44的气压小于外部的气压,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空间44也可以填充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导热系数低、性质稳定并且容易获取,因此可通过填充这些惰性气体来进行隔热,例如满足这些条件的惰性气体可以为氩气、氪气和氙气等其中的任何一种。
46.由于隔热件40的中空区域41套设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因此可在隔热件40的内壁43上设置卡扣件45,而在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分别设置与卡扣件45适配的配合部,从而使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分别单独的与隔热件40通过卡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进而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可单独的给密封件70施加密封所需要的挤压力,使得密封件70可靠的在第一固定座50与加热管80的第一端部之间,和第二固定座60与加热管80的第二端部之间提供密封。
47.相比于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密封方式,第一固定座50通常是与顶盖10抵接的,顶盖10给第一固定座50一个向下的压力,该压力通过第一固定座50、加热管80和第二固定座60依次向下传递,以将该压力传递至密封件70。该方式参与密封的零部件较多,尺寸链过长,容易累积公差,从而导致密封不可靠。而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单独的和隔热件40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使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可分别直接给密封件70提供密封所述的挤压力,减少参与密封的零件,从而可有效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容易理解,密封件70可以硅胶或橡胶等软胶材料制作而成。
48.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管80的外壁设置有加热元件(图未示),加热元件在获得电能之后即可产生热量,并将给热量通过加热管80传递加热管80中的气溶胶制品200,从而可周向上对气溶胶制品200进行加热。容易理解,加热管80的材质采用高导热材质制作而成,以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高效率的传导加热管80的内部。例如高导热材料可以是金属或陶瓷材料,而陶瓷材料可以是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等其中的一种,当然,其他的一些高导热的聚合物材料也是用来制作加热管80。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可以采用电阻加热的方式,例如金属发热网,将金属发热网贴覆在加热管80的外壁,金属发热网通电发热,然后通过加热管80将热量传递至加热
管80的内部。或者加热元件可以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具体的,加热管80的外壁绕制有感应线圈,加热管80采用金属制作,感应线圈可通有交变电流,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不断变化的交变磁场,加热管80即可感应出涡流并在涡流的作用下产生热量,该热量即传递给加热管80中的气溶胶制品;又或者,加热元件可以采用红外加热的方式,具体的,可在加热管80的外部涂覆红外电热涂层,红外电热涂层用于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生成一定波长的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制品200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制品200吸收,从而在气溶胶制品200上产生热量。
50.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4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从而卡扣件45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隔热件40的内壁43上。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图5示出了卡扣件45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卡扣件45沿隔热件40的纵向方向延伸于隔热件40的中空区域41中,卡扣件45具有纵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及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之间的连接部453。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分别设有卡扣部,第一卡扣端451靠近第一固定座50,第一固定座50设有与第一卡扣端451卡扣部适配的配合部,第一固定座50的配合部与第一卡扣端451的卡扣部卡扣连接,从而将第一固定座50与隔热件40固定连接。
52.同样的,第二卡扣端452靠近第二固定座60,第二固定座60设有与第二卡扣端452卡扣部适配的配合部,第二固定座60的配合部与第二卡扣端452的卡扣部卡扣连接,从而将第二固定座60与隔热件40固定连接。
53.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也可以分开安装在隔热件40的内壁43上,而不需要通过连接部453将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连成一体。但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分开安装在隔热件40的内壁43上时,当其中一个卡扣端安装完毕之后,则不方便对另一个卡扣端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而将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口端452做成一体式的,则方便对两个卡扣端进行定位。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同时结合参阅图6和图7,图6和图7示出了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在其中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第一卡扣端451的卡扣部包括形成在第一卡扣端451的卡槽4511,第二卡扣端452的卡扣部包括形成在第二卡扣端452的卡槽4521,第一固定座50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接凸台51,第二固定座60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卡接凸台52,第一卡接凸台51卡接于卡槽4511中,第二卡接凸台52卡接于卡槽4521中,从而将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分别和隔热件40固定连接。
5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卡扣端451上的卡槽4511和第二卡扣端452的卡槽4521均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卡槽4511和卡槽4521均匀的环绕隔热件40的内壁43,从而使得多个卡槽4511可以在周向上与第一固定座50卡扣连接,而多个卡槽4521也可以在周向上与第二固定座60卡扣连接,以便使得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与隔热件40固定连接时更加牢固、可靠。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卡扣端451在任意两个卡槽4511之间设置有沿环绕方向延伸的第一缺口4512,同样的,第二卡扣端452在任意两个卡槽4521之间设置有沿环绕方向延伸的第一缺口4522,从而可减小卡扣件45的表面积,降低卡扣件45吸取的加热管80散发的热量。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连接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连接部
453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连接部453均匀的环绕隔热件40的内壁43设置,也就是使得多个连接部453在多个方向上连接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口端452,从而可使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不容易在纵向方向上产生位移,卡扣时比较稳定、顺畅。而进一步的,为减小卡扣件45的表面积,从而减小卡扣件45吸取的加热管80的热量,可以在任意两个连接部453之间设置沿卡扣件45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缺口4524,从而有效减小卡扣件45的表面积。
58.容易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的卡扣部也可以不是卡槽的形式,例如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二卡扣端452的卡扣部设置成卡接凸台的形式,而在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上设置适配的卡槽;或者,第一卡扣端451的卡扣部为卡槽,第二卡扣端452上的卡扣部位为卡接凸台,相应的,第一固定座50上设有适配的卡接凸台,而第二固定座60上设有适配的卡槽;又或者,第一卡扣端451的卡扣部为卡接凸台,第二卡扣端452上的卡扣部位为卡槽,相应的,第一固定座50上设有适配的卡槽,而第二固定座60上设有适配的卡接凸台,无论何种方式,只需要使得第一卡扣端451和第一固定座50卡扣连接,而第二卡扣端452和第二固定座60卡扣连接即可。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卡扣件45是安装在隔热件40的内壁上,而隔热件40是套设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的,因此,为方便将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从卡扣件45上拆卸下来,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和卡扣件45的卡扣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旋转卡扣连接的方式,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第一固定座50或第二固定座60旋转一定角度,使得第一固定座50或第二固定座60的卡接凸台脱离卡扣件45的卡槽,然后将第一固定座50或第二固定座60拉出即可。
6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中,如图5所示,第一卡扣端451设置有与卡槽4511连通的避让缺口4513,第一固定座50的卡接凸台51可先通过该避让缺口4513进入卡槽4511中,然后将第一固定座50沿着卡槽4511的延伸方向旋转,从而与第一卡扣端451实现卡扣连接。而当需要将第一固定座50从卡扣件45上拆卸时,可先将第一固定座50沿着相反方向旋转,此时第一固定座50的卡接凸台51与卡槽4511脱离,然后将第一固定座50从避让缺口4513中拉出即可。同样的,第二卡扣端上也可设置有避让缺口4523。
61.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与隔热件40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可以在隔热件40的内壁42上设置内螺纹或者外螺纹,而在第一固定座50和第二固定座60上设置相应的外螺纹或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但螺纹连接的方式不方便拆卸,组装也较复杂。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