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提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97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体提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旅行箱等使用的箱体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箱体提把结构。
另外,在样式众多的旅行箱产品中,如何寻求更符合消费者使用需求,并兼顾结构稳固及造型新颖的特性,将是业者不断努力设计开发的方向,据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提把结构,其不占用箱体既有的空间,且滚轮装设更趋稳固。
又,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提把结构,其将提把与滚轮一同设置于一外壳上,该外壳并与一箱体结合使用。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箱体提把结构,其包含有一外壳,是呈一长形板状,该外壳外侧面上段凹设有一收置部,且外壳下段两旁各形成有一轮座,至少一引道是沿外壳长边而直向延伸地设于该外壳内侧面,该引道顶端并与该收置部外部相通;一拉柄,具有至少一直杆而可滑移地穿置于该外壳的引道中,该直杆一端并自该引道顶端与该收置部相通处穿出,且直杆穿出一端设有一握把,该握把平时是收容于该外壳外侧面的收置部;二滚轮,分别枢接于该外壳的轮座上,且滚轮的滚动轮面突出于该外壳底缘外部。
其中该外壳上段朝内侧面面对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折板,该收置部具有连设的一第一凹部与一第二凹部,其中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外壳上段的外侧面,而该第二凹部形成于该折板外侧面上,又,该拉柄的握把是收容于该第一凹部,而一把手是以可向上扳起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二凹部中。
其中该外壳内侧面设有平行的二引道,该二引道顶端由该第一凹部上所设的二开口而与外部相通,而该拉柄的握把两端各固接有一直杆,该二直杆并各别穿置于各引道之中。
其中该外壳内侧面左、右各设有二道边墙,该二边墙之间形成一夹道,而该二引道是为固设于夹道中的一直管体,直管体顶端开口并对应该第一凹部上的开口。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侧面暨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拉柄抽出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
该拉柄20,是由二直杆21顶端之间固结一横置的握把22而组成,其中该二直杆21底端分别自第一凹部131上的二开口133处穿设而穿置于该二引道15中,使得该握把22平时是呈收容于该第一凹部131,由此,于拉动该握把22时将促使直杆21沿着引道15而稳定地滑移,如图6所示的拉柄20抽出示意图,当然,上述直杆21亦可由至少二节式的杆体套接组成以延长拉出的长度,惟由于该部分是属已知技术,非本案创作重点,于此容不赘述;另外,于该第二凹部132处还枢接有一冂形的把手23,且于把手23与外壳10枢接处设有一卷簧24(参阅图3),该卷簧24是使得该把手23于不使用的状态下呈平躺于该第二凹部132底面,而欲改以握持该把手23为拖动旅行箱时,仅需将该把手23向上扳起即可(如图3中的假想线代表)。
是以,本实用新型外壳10结合于箱壳100时,该拉柄20呈位于该外壳10内面与该箱壳100外侧面之间,以不致于影响该箱壳100的内部空间,有助于旅行箱容纳物品的排设。
接着,请参阅图7所示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其中,该与本实用新型提把结构组装结合的箱壳100周边外缘是与一布质外层200(如尼龙布)缝接,再以拉链为开启或对接密合使用;又如图8所示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其中,该箱壳100还可与一硬质壳体300以对接扣合的方式结合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同类产品中实具有其进步实用性,且使用上方便,又,本实用新型于申请前并无相同物品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箱体提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外壳,是呈一长形板状,该外壳外侧面上段凹设有一收置部,且外壳下段两旁各形成有一轮座,至少一引道是沿外壳长边而直向延伸地设于该外壳内侧面,该引道顶端并与该收置部外部相通;一拉柄,具有至少一直杆而可滑移地穿置于该外壳的引道中,该直杆一端并自该引道顶端与该收置部相通处穿出,且直杆穿出一端设有一握把,该握把平时是收容于该外壳外侧面的收置部;二滚轮,分别枢接于该外壳的轮座上,且滚轮的滚动轮面突出于该外壳底缘外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提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上段朝内侧面面对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折板,该收置部具有连设的一第一凹部与一第二凹部,其中该第一凹部形成于该外壳上段的外侧面,而该第二凹部形成于该折板外侧面上,又,该拉柄的握把是收容于该第一凹部,而一把手是以可向上扳起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二凹部中。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提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内侧面设有平行的二引道,该二引道顶端由该第一凹部上所设的二开口而与外部相通,而该拉柄的握把两端各固接有一直杆,该二直杆并各别穿置于各引道之中。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体提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内侧面左、右各设有二道边墙,该二边墙之间形成一夹道,而该二引道是为固设于夹道中的一直管体,直管体顶端开口并对应该第一凹部上的开口。
专利摘要一种箱体提把结构,其包含有:一呈长形板状的外壳,该外壳外侧面上段凹设有一收置部,且外壳下段两旁各形成有一轮座,至少一引道是沿外壳长边而直向延伸地设于该外壳内侧面,该引道顶端并与该收置部外部相通;一拉柄,具有至少一直杆而可滑移地穿置于该外壳的引道中,该直杆一端并自该引道顶端与该收置部相通处穿出,且直杆穿出一端设有一握把,该握把平时是收容于该外壳外侧面的收置部;二滚轮,分别枢接于该外壳的轮座上,且滚轮的滚动轮面突出于该外壳底缘外部。
文档编号A45C5/00GK2495172SQ0126049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9日
发明者江枝昌 申请人: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