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39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隐形拉链上,其拉头的定位性好且不会轻易滑动的拉头结构。
然而,上述隐形拉链头7的拉片73与连接片72以穿套连接,所以拉片73无法在隐形拉链头7上固定,在实际使用上,拉片73会随着设置有隐形拉链头7的皮包、衣服等对象而摇摆、晃动,除了丧失隐形拉链头7的隐蔽性外,还令人觉得不雅观。另外,在工业加工组装时,机器夹具无法稳固定位拉片73,使隐形拉链头7形成悬吊状态,而无法利用机器进行自动化加工装配,需要人工一一对齐装配,其具有制造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陷。
综上可知,所述现有技术的隐形拉链头,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包括主体,由底座、中间部及两槽壁一体成形而组成,所述底座一端的中间处连接中间部,而在另一端对称地连接两槽壁,所述中间部具有固定槽及卡挚槽,所述两槽壁构成容纳链齿的导槽;船板,设置在主体的中间部上,其具有凹陷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两“ㄩ”形枢接座,相隔着长条状的凹陷部对称设置;拉片,其一端设置有套孔并装置在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压合封住所述拉片;以及弹性组件,向下压住所述弹性组件并设置于凹陷部中,其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槽,而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卡挚槽。
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中,所述两槽壁为两“ㄈ”形的导槽,并配合长度较船板长的底座形成所述导槽。
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中,所述两槽壁为两“L”形的导槽,并配合与船板等长的底座形成所述导槽。
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中,所述主体及船板皆一体成形而制成。
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两弯折的条状弹片,其一端为插设固定于固定槽中的倒“T”形的锚部,而另一端为插设于卡挚槽中的尖部,通过所述尖部可插置于链齿中,以卡挚住链齿,使拉头无法移动。
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隐形拉链头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拉片在水平放置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拉片在垂直放置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后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拉头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后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有主体1、船板2、弹性组件3及拉片4,其中如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主体1由底座10、中间部11及两槽壁12一体成形而组成,底座10可为盾形、方形、椭圆形等扁平板体,其一端中间处连接中间部11,而在另一端的两侧,左右对称地连接两“ㄈ”形的槽壁12(如图7所示),两槽壁12构成导槽120,该导槽120为卡合、容纳链齿5(如图4及图5所示)的空间,中间部11具有固定槽110及卡挚槽111(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其使弹性组件3得以固定。
所述船板2设置在主体1的中间部11上,与主体1为一体成形,然而其长度比底座10短,其上具有凹陷部20及连接部21,连接部21由两“ㄩ”形的枢接座22,相隔着长条状的凹陷部20而对称设置。
所述弹性组件3具有两弯折的长条状弹片,其设置于凹陷部20中,弹性组件3的一端为倒“ㄒ”形的锚部30,锚部30插设固定于固定槽110中,而另一端为尖部31,尖部31插设于卡挚槽111中。
所述拉片4一端设置有套孔40,该套孔40的前端为枢接杆41,该枢接杆41的截面可为半圆柱、长方形、椭圆形等,符合长宽不等的截面形状,其装置在两连接部21上,通过机器压合所述“ㄩ”形的枢接座22封住其开口,使枢接杆41固定在船板2上,且弹性组件3的尖部31穿过套孔40,并向下压住枢接杆41,使拉片4受到弹性组件3的弹性的压迫,故无法随意摇晃摆动。
所述主体1与船板2为一体成形,并通过机器压合连接部21的“ㄩ”形枢接座22的开口,使枢接杆41固定在船板2上,且弹性组件3的尖部31穿过套孔40,并向下压住枢接杆41,插设于主体1的卡挚槽111中,另外弹性组件3的锚部30固定在主体1的固定槽110内;由上所述,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8及图9所示,主体1’的两槽壁12’为“L”形,并左右对称地连接在主体1’的底座10’上;而设置在主体1’的中间部11’上的船板2’,其长度与底座10’相等,主体1’及船板2’的整体形状较第一实施例更容易加工制成。
如图4及图5所示,因为拉片4上的枢接杆41的截面形状为长宽不等的造形,所以当拉片4与主体1水平摆置时,枢接杆41的截面高度为最短的长度,所以弹性组件3用最短的距离即可压迫夹紧枢接杆41,使得弹性组件3的尖部31能具有足够的长度插入链齿5,实现主体1能卡住定位在链齿5上的作用;当拉片4与主体1呈垂直摆置的位置时,枢接杆41截面的高度为最长的长度,以致弹性组件3需用较长的长度,才能压迫夹紧枢接杆41,而使得弹性组件3的尖部31脱离链齿5,使拉片4能够轻松的拉动主体1。
不论拉片4位于何种位置,由于弹性组件3的锚部30插设紧固于固定槽110中,所以弹性组件3皆一直紧紧压迫住枢接杆41,使拉片4不再随着皮包、衣服等对象而摇摆、晃动,改善了现有技术拉片73(如
图1所示)摇晃时的不雅,以及容易让人注意到晃动拉片73的低隐蔽性等的缺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在工业加工上,可利用机器夹具,夹住不会摇晃的拉片4,而进行自动化组装链带的加工步骤,就不再需要人工一一对齐装配,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兼具有美观、隐蔽性高,以及可节省人工、实现机器自动化加工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由底座、中间部及两槽壁一体成形而组成,所述底座一端的中间处连接中间部,而在另一端对称地连接两槽壁,所述中间部具有固定槽及卡挚槽,所述两槽壁构成容纳链齿的导槽;船板,设置在主体的中间部上,其具有凹陷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两“ㄩ”形枢接座,相隔着长条状的凹陷部对称设置;拉片,其一端设置有套孔并装置在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压合封住所述拉片;以及弹性组件,向下压住所述弹性组件并设置于凹陷部中,其一端插设于所述固定槽,而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卡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槽壁为两“ㄈ”形的导槽,并配合长度较船板长的底座形成所述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槽壁为两“L”形的导槽,并配合与船板等长的底座形成所述导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及船板皆一体成形而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两弯折的条状弹片,其一端为插设固定于固定槽中的倒“T”形的锚部,而另一端为插设于卡挚槽中的尖部,通过所述尖部可插置于链齿中,以卡挚住链齿,使拉头无法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隐形拉链的拉头结构,包括有主体、船板、弹性组件及拉片,其中所述主体由底座、中间部及两槽壁一体成形而组成,所述中间部具有固定弹性组件的固定槽及卡挚槽,所述两槽壁构成容纳链齿的导槽,所述船板设置在中间部上,其具有用以设置所述弹性组件及拉片的凹陷部和连接部,所述拉片一端设置有套孔并装置在连接部上,通过连接部压合,使拉片定位,且利用所述弹性组件压住拉片,使拉片不再摇摆晃动,不但增加美观及隐密性,还可实现机器自动化加工,以节省大量人力成本等优点。
文档编号A44B19/26GK2580808SQ022847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5日
发明者陈淡明, 郑程翰 申请人:陈淡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