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化妆品卡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85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棒状化妆品卡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伸出和收纳棒状化妆品的棒状化妆品盒及用于此棒状化妆品盒的卡匣。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作为这种棒状化妆品盒,在例如实开昭58-112214号公报、实开平1-82819号公报、实开平3-34415号公报等上已经公开。这些棒状化妆品盒,是通过滑动操作设定的操作部,使棒状化妆品进出的结构,随着设定操作部的滑动操作,棒状化妆品,进出棒状化妆品的棒状化妆品盒的开口部作开闭动作。因此,根据设定操作部的滑动操作,用单按式操作(一次性操作),可使棒状化妆品成为准备涂敷的状态。
可是上述以往所知的棒状化妆品盒,收纳在盒内的棒状化妆品,除了保持在规定的保持部件的下端部的以外,其它都处于露出盒的状态。因此当棒状化妆品盒进出时及携带棒状化妆品盒时,则棒状化妆品可能接触棒状化妆品盒的开口部及内壁而受到损伤。另外上述公报所公开的构成中,当棒状化妆品伸出时,在盒上还要有一个收存盖体的结构,所以就带来了盒整体的大型化的问题。
进而,以往,用单按式操作可伸出棒状化妆品的棒状化妆品盒都是使用完毕后即丢弃,所以棒状化妆品用尽后,容器不能再利用。近年来,随着对节省资源和环境问题意识的提高,日用品等中,更换内容物,容器再利用等需要日益增加,使用者对于连续消费使用的化妆品用的容器也是希望能够再利用。
在棒状化妆品盒中,也销售有可以自由装卸棒状化妆品结构的、可再利用容器的化妆品盒(例如Gerlain公司、meteorite口红等),但是,这些棒状化妆品盒,由于具有在使用时必需卸下的分体盖,所以用单按式操作是不能将棒状化妆品准备成涂抹状态的。用单按式操作将棒状化妆品准备成涂抹的状态的结构一般是复杂的,因此这样的容器结构的复杂化也引起了棒状化妆品的装卸机构的复杂化。装卸机构太复杂时,化妆品的使用者就难以进行这样的装卸操作。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既不损伤棒状化妆品,又不使容器大型化的、用一次操作就可以伸出棒状化妆品的结构,而且还可以自由装卸化妆品的棒状化妆品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棒状化妆品盒及棒状化妆品卡匣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在防止损伤棒状化妆品的同时,用一次性操作就可以将棒状化妆品准备成涂抹状态,并且还可容易地进行棒状化妆品的装卸操作。其构成如下。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第1个棒状化妆品盒是,可自由进出地收纳棒状化妆品的棒状化妆品盒,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构成,在其一端设有带开口部的收纳孔的壳体、在上述收纳孔内可进出地收纳,而且至少收纳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套筒、装在套筒内,并且保持棒状化妆品下部的保持部件、以及有相对于上述壳体可滑动地安装的操作部件和一端固定在该操作部件另一端连接在上述套筒及部件的传递带、用该操作部件的滑动,通过传递带使套筒滑动的同时,至少在上述套筒达到上述开口部前使套筒先于棒状化妆品伸出,并最终从套筒及上述的开口部伸出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传递部的升降机构。
本发明的第1个棒状化妆品盒,在壳体的收纳孔中可进出地收纳套筒,在此套筒内,装有保持化妆品的保持部件。另外通过升降机构的操作部的滑动操作,经过传递带,使套筒升降的同时,保持在保持部件上的棒状化妆品也升降。此时,构成升降部的传递部,经过传递带,使套筒及棒状化妆品滑动,在套筒到达开口部前,先于棒状化妆品,首先伸出套筒,最后,从套筒及上部开口部,将棒状化妆品的顶端伸出于突出的位置。此时,套筒位于壳体内时至少收纳棒状化妆品的顶端,所以在滑动棒状化妆品时,不会因为壳体收纳孔的壁面等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第1个的棒状化妆品盒中升降机构的传递部的合适方案,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即,通过操作部的滑动经传递带而使套筒滑动后,将该套筒停止在设定的位置,例如,套筒的顶端部比开口部突出的位置,在套筒停止的状态下,与保持部件一起上升棒状化妆品的结构。
另外,作为传递部的其它方案,是通过将棒状化妆品的滑动量作成比套筒的滑动量大来实现的。例如,从棒状化妆品收纳在套筒内的状态,滑动操作部时,通过一根螺纹将此滑动力传递给套筒的同时,通过2根螺纹传递给棒状化妆品,则棒状化妆品的滑动量大于套筒的滑动量,最终地,从套筒的开口部突出后,可以将化妆品的顶端部伸出。
进而,传递部,如果是使用能将操作部的操作力传递给套筒或保持部件的结构时,也可利用弹簧力等。例如,通过操作部的操作,套筒移动到设定的位置时,解除限制棒状化妆品移动状态,用弹簧力将棒状化妆品从套筒顶出的结构也可以。
此外,升降机构的传递部,作为具有第1及第2导向装置的凸轮机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案加以实现。即,使形成在构成第1导向装置的壳体上的壳体侧嵌合部模拟在套筒上形成的凸轮沟等形成的套筒侧导向部。而且,壳体侧嵌合部到达套筒侧导向部内的一端的凸轮部时,限制套筒的移动。而且,在限制套筒移动的状态下,通过连接固定构成第2导向装置传递带的他端和保持部件的连接销在导向沟内导向,可使保持部件滑动。通过保持部件的滑动棒状化妆品可以从套筒伸出。
此外,作为第1导向装置,除了在上述壳体上形成壳体侧嵌合部的同时,在套筒上形成套筒侧导向部的结构外,也可相反地配制与此相当的结构,就是采用在套筒上形成套筒侧嵌合部的同时,采取在壳体上形成壳体侧导向部的结构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通过将操作部和合页设置在壳体的同侧,也就是将突出的形状设置在同侧,使得壳体的其它侧没有突出的形状,提高了壳体的外观性。
进而,本发明的第1棒状化妆品盒的其它方案,是在壳体的开口部上通过合页设置盖体时,最好有用套筒的顶端部可挤压打开此盖体的升降机构的传递部。此时,不需要打开盖体的操作,就可方便地使用。再者,合页是使盖体相对壳体的开口部能开闭的结构时,除了用旋转轴转动自如地支持盖体的结构外,也可以采用借助于与壳体一体或者分体的连接部自由旋转支持等的各种结构。
另外,合页采用向盖体的关闭方向赋予弹簧力的结构,可以不需要关闭盖体的操作,更加提高了使用的方便程度。
本发明的第1棒状化妆品盒的其它方案,若在传递带的一端部构成开闭壳体的开口部的盖体时,可以不需要由分体形成的盖体,减少了部件的个数。
此外,本发明的第2个棒状化妆品盒的主要结构,是由操作部及传递部构成升降机构,通过操作部的操作,经过传递部套筒的顶端部先于棒状化妆品挤压盖体,打开盖体。其中,作为升降机构的结构,可以采用各种的结构。例如,操作部并不限于相对于壳体能滑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套筒上施加外力的手段能进行旋转和挤压等各种操作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3棒状化妆品盒的要点是,它具有保持化妆品的保持部件、至少收纳上述化妆品顶端部的套筒和一端有开口部的主体部,该主体部是形成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及收纳上述套筒的收纳孔的棒状化妆品盒,由接受外部来的设定操作力而移动的可动部部、将该可动部的动作传递给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的连动部、通过该连动部传递的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使上述保持部件及套筒在上述收纳孔内滑动,将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从上述套筒及开口部伸出的传递部而形成的升降机构,装卸机构,其作用在于,在构成该升降机构的部件内、连接设定各部件的连接部中,通过连接部所连接部件的装卸,使包括上述化妆品的设定部件可以在上述主体部上进行拆卸。
按上述的构成的本发明的第3个棒状化妆品盒,在对可动部施加设定的操作力时可动部移动,此时,可动部的动作通过连动部传递给保持棒状的保持部件和至少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上述套筒。传递上述可动部的动作后,上述的保持部及上述套筒,在主体部内收纳保持部及上述套筒的收纳孔内滑动,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从上述的套筒及上述主体部所具有的开口部伸出。实现使这些棒状化妆品伸出的、构成升降机构的部件中,在连接设定的各部件的连接部上,进行该连接部的连接部件间的装卸时,包括上述棒状化妆品的设定部件可与上述主体进行装卸。
这样的棒状化妆品盒,只要向上述的可动部施加设定的操作力,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就可以从上述套筒及上述主体部的开口部伸出,所以用单按式操作就可以准备成涂抹棒状化妆品的状态。另外在实现棒状化妆品的伸出的、构成升降机构的部件中,连接设定的各部件的连接部上,通过进行该连接部的连接部件间的装卸,可以使包括上述棒状化妆品的设定部件与上述主体部进行离合,所以当棒状化妆品用尽时,通过更换包括棒状化妆品的设定部件,可以再使用主体部。进而,本发明的棒状化妆品盒中,当收纳在主体部时,由于棒状化妆品的至少顶端部是收纳在上述套筒中,所以在携带时,即使对棒状化妆品盒加以冲击,在棒状化妆品盒内的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也不会受到损伤。
在本发明的第3种棒状化妆品盒中,其中上述的连动部是连接上述可动部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主体内部的规定位置,并直接传递上述可动部移动量的传递带,上述传递部具有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上述的第1导向部件具有,形成在上述套筒上的套筒侧嵌合部、在上述主体部中,沿该主体的纵向形成的、沿该形成的形状,通过上述套筒侧嵌合部的滑动将上述套筒在纵向进行往复运动的主体侧嵌合接受部;以及形成在主体侧嵌合接受部的一端,引导上述套筒侧嵌合部,将上述套筒按一定方向转动,而后限制套筒动作的凸轮部件,上述的第2导向部件,具有上述套筒的转动的同时,限制上述套筒的动作后,根据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使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滑动的结构。
此时,通过将上述可动部的移动量,直接传给滑动自如设置在上述主体内部设定位置上的传递带,可将加在上述可动部上的操作力传递给上述套筒及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传递带传递上述设定的操作力时,在上述套筒上形成的套筒侧嵌合部,沿着上述的主体部中该主体部的纵向形成的主体侧嵌合接受部的形状滑动,上述套筒在上述纵向上往复运动。这里,上述套筒侧配合部被导入到,在上述主体侧嵌合接受部的一端形成的凸轮部时,上述的套筒在沿设定的方向旋转的同时,并限制其后动作。上述的套筒动作被限制后,根据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滑动。
使用这样的棒状化妆品盒,通过上述传递带传递的设定的操作力,因为上述第1导向部件使上述套筒动作,当上述套筒的动作被限制后,因为上述第2导向部件,使上述保持部件滑动。因此,首先使套筒滑动,而后使保持部滑动,这样最终使得棒状化妆品从套筒及主体部的开口部伸出。
这里上述的第2导向部件,具有连接上述传递带的设定位置和上述保持部件的连接突起件、沿上述套筒纵方向形成的,导向上述连接突起件的导向沟,该导向沟也可以具有,可以嵌合固定上述连接突起件,通过上述套筒的旋转,形成解除该突起件的嵌合固定状态的嵌合固定部、当上述套筒的动作被限制时,将上述保持部件相对于套筒滑动地引导的上述连接突起件的导向部。
这样的棒状化妆品盒,通过上述的第1导向部件,使上述套筒滑动时,连接上述传递带和上述保持部件的连接突起件被嵌合固定在上述套筒上形成的导向沟的嵌合固定部,所以上述的保持部件和上述套筒一起滑动。另外上述的套筒的动作被限制后,上述连接突起件的嵌合固定状态解除,上述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套筒滑动。因此,在上述收纳孔内滑动时,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在从上述套筒中伸出前经常会受到套筒的保护。
进而,本发明的第3种的棒状化妆品盒也可以是,上述的连接突起件是连接在上述保持部件上而形成的,上述的装卸机构,是通过将上述的套筒侧嵌合部和上述连接突起件分别在主体侧嵌合接受部和上述传递带所固定的位置上装卸,能将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从上述主体上进行装卸的结构。
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上述的套筒侧嵌合部、连接上述保持部件形成的上述连接突起件分别在主体侧嵌合接受部和上述传递带所固定的位置上装卸,能将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从上述主体上进行拆卸。
因此,上述的套筒侧嵌合部和上述连接突起件的至少一方,也可设置在对应于上述套筒或者上述保持部件上形成的弹性结构上,此时,上述的套筒侧嵌合部和连接上保持部件形成的述连接突起件的至少一方由于具有弹性,使得嵌合的合离动作,易于在节奏感下进行。
本发明的第3个棒状化妆品盒也可以是其中上述主体部具有,将连接在上述保持部的上述连接突起件从上述主体部的开口部导向到传递带侧连接部附近的第1导向沟、将上述的套筒侧配合部从上述主体部的开口部导向到上述收纳孔内部的第2导向沟。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安装在上述主体部上时,具有一定弹性的上述连接突起件及上述套筒侧的嵌合部,按照上述第1导向沟及上述第2导向沟的形状被挤压进去,同时通过上述第1导向沟及上述第2导向沟导入上述收纳孔内部。因此,通过将上述连接突起件及上述套筒侧嵌合部分别挤压进入相应的第1导向沟及第2导向沟,使其安装操作容易进行。
这里,上述第1导向沟中,最好在上述的传递带侧连接部附近形成凸起部的结构。
按照这样的构成,将上述的连接突起件沿着上述第1导向沟挤压进入时,具有弹性的上述连接突起件,首先按照上述凸起部的形状被挤入,而后,到达上述传递带侧连接部附近时,由于自身的弹性而被压回复位。因此可以有节奏感地将上述连接突起件嵌合到上述传递带侧的连接部中。
另外,上述第1导向沟和上述第2导向沟也可以对应于上述套筒侧嵌合部、嵌合在上述导向沟的嵌合部的上述连接突起件的距离而形成。
按照这样的构成,将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和上述套筒安装在上述主体部上时,由于上述连接突起件是嵌合在上述导向沟的嵌合部的状态下,所以容易地进行安装操作。上述连接突起件是嵌合在上述导向沟的嵌合部的状态下时,可以防止安装操作时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的错误滑动及棒状化妆品的损伤。
本发明的第3个棒状化妆品盒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其中上述的连动部是连接在上述可动部,并且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主体部内部的规定位置上的传递带、上述传递部具有第1导向部件和第2导向部件、上述第1导向部件具有形成在上述主体上的主体侧嵌合部、在上述套筒上沿套筒的纵向形成,并沿该形成的形状,通过上述主体侧嵌合部滑动,使上述套筒在上述纵向往复运动的套筒侧嵌合接受部、形成在该套筒接受侧一端部、引导上述主体侧嵌合部,使上述套筒按设定的方向旋转而后限制套筒动作的凸轮件,上述第2导向部件具有,上述套筒一起旋转同时限制上述套筒的动作后,根据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使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滑动的结构。
此时,加在上述可动部的设定操作力,通过滑动自如设置在上述主体部内部规定位置上的传递带,传递给上述套筒及上述保持部件。经过传递带传递上述设定操作力时,上述主体部上形成的主体侧嵌合部,沿着上述套筒中该套筒的纵向形成的套筒侧嵌合接受部的形状滑动,使上述套筒在纵向的方向往复运动。其中,上述主体侧嵌合部被导向到上述套筒侧嵌合接受部的一端部上的凸轮部时,上述套筒沿设定的方向旋转的同时,并限制了其后的动作。套筒的动作被限制后,根据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保持着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滑动。
按照这样的棒状化妆品盒,通过上述传递带所传递的操作力,由于第1导向部件,使上述套筒动作,上述的套筒动作被限制后,由于上述第2导向部件,上述保持部件滑动。因此,首先使套筒滑动,而后,使保持部滑动,最终棒状化妆品从套筒及主体的开口部伸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3个棒状化妆品盒中,上述升降机构也可以具有,至少上述套筒到达上述开口部前,使该套筒先于上述棒状化妆品伸出的结构。这样的情况下,至少在上述套筒到达开口部前,由于该套筒棒状化妆品的顶端受到保护,所以棒状化妆品的顶端不会因为主体部及其开口部而受到损伤。
这样的棒状化妆品盒,其中上述的传递部通过以下的构成来实现的,通过上述连动部将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传递给上述套筒,使该套筒滑动到设定的位置而停止后,在该套筒停止状态下,移动保持着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从上述套筒及上述开口伸出上述棒状化妆品。
或者,通过把上述升降机构的传递部作成使上述棒状化妆品的滑动量比上述套筒的滑动量大的结构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棒状化妆品盒中,其中上述主体部的开口上具有盖体,该盖体由设定的连接部可自由地开闭该开口部,上述的升降机构也可以作成用上述套筒顶端部挤压打开上述盖体的结构。
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先于棒状化妆品到达主体部开口部的套筒挤压而打开盖体,所以只要对上述可动部进行规定的操作,就可以做到在棒状化妆品伸出的同时,也可同时进行打开盖体的操作。另外,也可避免由于盖体使棒状化妆品的顶端受到损伤。
其中,上述的连接部,也可以作成在上述盖体的关闭方向赋予弹簧力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将棒状化妆品收纳在上述主体部内,通过弹簧力盖可以闭合上述盖体,所以可以不需要闭合盖体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或者,上述升降机构也可作成,通过将上述可动部移动到上述开口部附近,而把上述棒状化妆品及上述套筒收纳于上述收纳孔的结构。
在上述开口部装有上述盖体的上述连接部,在主体中,也可以设置在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及上述套筒的上述收纳孔时的上述可动部的位置相同侧。
这种情况下,在将棒状化妆品收纳在上述主体部时,由于上述可动部在上述开口部附近,并将开口部装有上述盖体的上述连接部设置在与此时的可动部的位置相同侧,所以只要轻微动作操作手指,就可以将可动部移动到上述连接部附近,关闭上述盖体。因此,可在不失去操作的单按式的节奏下,关闭盖体。
另外,本发明第3种棒状化妆品盒中,也可以是其中在上述主体的开口部上,安装有可自由开闭该开口部的盖体,该盖体设置成与上述可动部连接,与该可动部连动可以开闭上述开口部的结构。
这样的情况下,将设定的操作力加在上述的可动部时,由于连接可动部的盖体与可动部的动作连动进行开闭,所以没有必要特别进行盖体开闭的操作。
一种棒状化妆品卡匣,所述棒状化妆品卡匣可与棒状化妆品容器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化妆品容器具有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至少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套筒和一端有开口部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形成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及收纳上述套筒的收纳孔;所述棒状化妆品容器形成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由接受外部来的设定操作力而移动的可动部、将该可动部的动作传递给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的连动部、和通过该连动部传递的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使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在上述收纳孔内滑动、使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可以从上述套筒及上述开口部伸出的传递部;还具有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在构成该升降机构的部件内、在连接各设定部件的连接部中,通过连接部所连接的部件之间进行的装卸,使包括上述棒状化妆品的设定部件可以对上述主体部进行装卸;所述棒状化妆品卡匣具有至少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和用来可以装卸地与所述棒状化妆品盒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
通过装卸该连接部件,使得构成上述的棒状化妆品盒的部件,相对于包括主体的设定部件都是可以拆卸的结构。
使用这样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当使用上述的棒状化妆品盒的化妆品用完时,通过更换棒状化妆品卡匣,可以再利用上述主体部。
这样的棒状化妆品卡匣中,具有上述的棒状化妆品盒所包括的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套筒,构成上述棒状化妆品卡匣成为可装卸的上述主体部中的设定部件,也可以是具有上述的棒状化妆品盒的上述主体部。
使用这样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当使用上述的棒状化妆品盒化妆品用完时,通过更换棒状化妆品卡匣,可以再利用上述主体部。
其中,上述套筒,当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时,也可以是包复该棒状化妆品全长的形状的结构。此时,上述棒状化妆品的全长由于被套筒包复住,所以在上述棒状化妆品卡匣的保存及安装操作时,可以避免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侧面损伤。
另外,上述套筒的顶端部,也可以具有保护收纳在套筒内的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罩。此时,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由于受到罩的保护,在保存卡匣时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不会受到损伤。
其中,在盖住上述套筒的顶端部的罩的内侧,也可以配置保护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保护材料。用这样的结构时,当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与上述罩的内侧接触时减轻了其损伤。
或者,也可以用透明的材料构成上述的罩。这样,当安装棒状化妆品的卡匣时,可以容易地确认新安装的棒状化妆品的颜色。
另外,上述的罩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即在上述套筒的外周部沿该套筒的纵向,对着该套筒的顶端部,配置用一个比解除上述连接状态所需的力还小的力也可以卸下的结构。按照这样的结构,在进行棒状化妆品卡匣的安装时,将上述套筒在主体部内的收纳孔滑动,使上述罩与上述开口部附近接触时,上述罩随着上述套筒的滑动容易地拆卸下来。因此,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不用与外部接触,就可以卫生地更换卡匣。
另外,本发明的棒状化妆品卡匣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即在上述的套筒底部设有,在连接着上述保持部的上述连接突起件嵌合固定在上述导向沟的上述固定部的状态下,也可以保持稳定的保持底套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保存棒状化妆品卡匣时可以通过上述连接突起件嵌合固定在上述导向沟的固定部状态下进行保持。
其中的上述保持底套具有贯通上述导向沟、与上述连接突起件配合的第1嵌合沟、嵌合上述套筒侧嵌合部的第2嵌合沟,该第1嵌合沟和第2嵌合沟形成在上述套筒的纵向,与嵌合固定在上述固定嵌合部的上述连接突起件和上述套筒侧嵌合部的位置关系相对应的位置互相平行地形成。这样的情况时,通过拔出上述套筒就可以拆卸上述的保持底套,在保持上述连接突起件嵌合固定在上述固定部的状态下拆卸保持底套。
本发明第4的棒状化妆品盒的结构要点是,设有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至少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套筒、一端具有开口的主体部以及收纳该主体部的壳体,上述主体部是形成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及收纳上述套筒的收纳孔的棒状化妆品盒,具有升降机构,该机构包括受外部所加的设定操作力后移动的可动部、将该可动部的动作传递给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的连动部、通过该连动部而传递的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使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在上述收纳孔内滑动,从上述套筒及上述开口伸出上述棒状化妆品顶端的传递部,在设定的装卸部中,有将上述棒状化妆品及构成上述升降机构的部件从包括上述主体的上述壳体上可进行装卸的装卸机构。
按照上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第4种的棒状化妆品盒,在向可动部加设定的操作力时,可动部移动,通过连动部将可动部的动作传递给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以及至少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套筒。传递上述可动部的动作后,上述保持部及上述套筒在收纳孔内滑动,则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从上述套筒及上述主体部所具有的开口部伸出。构成实现这样棒状化妆品的伸出的升降机构的部件,都可以在包括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壳体上进行拆卸。
按照这样的棒状化妆品盒,只要对上述可动部施加以设定的操作力,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就可以从上述套筒及上述主体部的开口部伸出,所以通过单按式操作就可以准备成涂抹的状态。另外,构成实现这样棒状化妆品的伸出的升降机构的部件,由于都可以相对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壳体上进行拆卸,所以在使用棒状化妆品时,通过更换包括上述的主体部,可以再使用上述的壳体。进而,本发明的棒状化妆品盒中,构成升降部件的部件由于是包含在可拆卸的主体内,所以可使拆卸机构简单化。另外,棒状化妆品收纳在主体部时,由于棒状化妆品的至少顶端部是收纳在上述的套筒中,所以携带时,即使棒状化妆品盒受到冲击,在棒状化妆品盒内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也不会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本发明也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方案。即作为本发明的第1个其它的方案,除了套筒作成可以全长地收纳棒状化妆品外,也可以作成至少能收纳易于损伤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形状。进而,套筒,只要作能够滑动自如地收纳棒状化妆品的形状就可以,除了筒状外,也可以作成断面是四方形的细长中孔体。
另外,本发明的第2个其它的方案,对上述可动部加以设定的操作,可以是向上述主体部的纵向的滑动操作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只手握住主体部,用握住主体部手的大姆指上下滑动可动部时,则棒状化妆品很容易地进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3个其它的方案,是在上述的棒状化妆品盒中,代替连接上述保持部件上显示设定弹性的上述连接突起件,也可以采用连接在上述传递带上的显示设定弹性的上述连接突起件。连接上述传递带的设定位置和上述保持部件的连接突起件,也可以连接在传递带侧使用,可以得到连接保持部件侧时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第4个其它的方案是在,连接上述可动部,在上述主体部内部的设定位置滑动自如地设置的、直接传递上述可动部的移动量的传递带中,在该传递带和上述主体部内部的设定位置间,具有涂敷调节摩擦力的规定润滑剂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设定移动上述可动部所需的力大小。另外,通过使上述传递带滑动时的阻力为设定量,可以在棒状化妆品伸出时的任意位置停住棒状化妆品,在停住的状态下进行棒状化妆品的涂抹(施加压回棒状化妆品方向的挤压力)。


图1是本发明合适的一个实施例的口红盒10说明图、图2是沿图1(C)的2-2线的放大断面图、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伸出口红K的状态图、图4是口红盒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说明套筒40的外观及断面的说明图、图6是说明套筒40的中央附近图、图7是说明平面地展开套筒40的同时,凸轮机构70的动作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伸出口红K的状态说明图、图9是表示从图8的状态进一步伸出口红K的状态说明图、图10说明凸轮机构70的一系列动作的说明图、图11表示实施例2的口红盒110的外观说明图、图12表示在口红盒110中,口红K收纳在盒内的状态的断面图、图13是表示构成口红盒110的部件的形状图、图14是表示构成口红盒110的框体121a的形状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套筒140外观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套筒140及保持部150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口红伸出时的、第1突起件174及第1突起件179的嵌合状态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口红K用尽后的口红盒110的外观说明图、图19是表示卡匣184的外观立体图、图20表示实施例3的口红盒110A的外观说明图、图21表示构成口红盒110A的部件的形状的立体图、图22表示构成口红盒110A的框体121aA的形状的立体图、图23表示实施例4的口红盒110B的构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举出了收纳棒状化妆品的口红的口红盒作为本发明的棒状化妆品盒。
图1是表示可进出自如地收纳口红K的口红盒10的外观,图1(A)、(B)、(C)分别表示正面、侧面、及背面的外观图,图1(D)表示伸出口红K状态的外观图。图2是图1(C)的沿2-2线的放大断面图,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伸出口红K的状态图,图4是口红盒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在这些图中,口红盒10具有带收纳孔20a的筒状的主体部20、盖体30、滑动地收纳在收纳孔20内并且是金属制的套筒40、内装在套筒40内的保持部50以及升降机构60。
上述主体部20是通过将左右对称的框体21(图4表示了一侧)用超声波焊接法接合而构成的。此外,主体部20,除了用超声波焊接法接合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按合方法,例如,用粘结剂粘结也可。此主体部20的收纳孔20a有底,其上端部形成开口部22。开口部22的周围形成倾斜面。
上述盖体30是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且可以开闭开口部22,通过设置在开口部22斜下侧的合页31而安装着。合页31如图1(D)所示,是在盖体30的顶端与套筒40的侧壁相接的状态也就是相对于垂直方向形成设定角度(大约75度)的状态下,固定盖体30的结构。此外,合页31能够在用手指对盖体30向开的方向施加打开的力时,盖体30可以很大的自由度地固定盖体30。在盖体30的内侧突设环状凸部32,此环状凸部32可以嵌合开口部22。另外盖体30的环状凸部32的顶端部,形成配合的突起32a。此配合的突起32a可以嵌合在主体部20的开口部22的内侧形成的配合凹部33a,当盖体30开闭时,给与节奏感。
上述套筒40,上下自由滑动地且稍可旋转地收纳在收纳孔20a内,可以全长地收纳口红K。另外上述保持部50上下自由滑动地设置在套筒40内,保持着口红K的下部。
上述升降机构60是使套筒40、口红K及保持部50升降的机构,它设有操作部60、传递带64、凸轮机构70。
上述操作部62是用手指操作就可以使口红K进出的机构,操作部62是可滑动地安装在沿主体部20的侧部的纵向形成的操作沟20d上,用从主体部20的突出部分进行操作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传递带64,是由挠性材料构成的,其一端装在上述操作部62上。此传递带的两侧边是可滑动地支持在主体部20上形成的传递带滑动沟64a中。传递带滑动沟64a是细而长的槽状,其下部弯曲成U字形,经过收纳孔20a的下端与操作部62的相反侧连接。因此,传递带64由于传递带滑动沟64a的导向可滑动地延伸到操作部62的相反侧。
图5是说明套筒40的外观及断面。图6是说明套筒40的中央附近的断面图。上述的凸轮机构70具有,沿纵向形成在套筒40的侧面上的凸轮沟72、从收纳孔20a的内壁突出设置的、突入到上述凸轮沟72内的第1突起件74(参照图6)、使收纳孔20a和传递带滑动沟64a连通的同时,纵向形成的支持沟76(图2)、在套筒40的纵向且在凸轮沟的相反侧形成的导向沟78和连接传递带64的另一端部和保持部50的连接销79。
图7-图9是平面展开套筒40的图。当套筒40完全收纳在收纳孔20中的状态时,凸轮沟72的上端部与第1突起件74相接(图7的状态),另一方面,套筒40的上端从主体部20微小地伸出时,则该凸轮沟72的下端部与第1突起件74相接(图8)。凸轮沟72的下端部向一个方向弯曲,就在套筒40与上死点接触之前,成为使套筒40微小旋转的凸轮部72a。
另外,回到图2,支持沟76,其纵向的长度是与操作沟20d相同,成为口红K及保持部50的行程长度。进而,图7所示的套筒40的导向沟78是与支持沟76对向地形成的,其下端成为与套筒40旋转方向弯曲成反直角的水平部78a(参照图5(A))。这些支持沟76及导向沟78贯通着连接传递带64的他端部64b和保持部50的连接销79。
下面,对从口红盒10进出口红K的动作加以说明。图10说明图7-图9的凸轮机构70的一系列滑动动作的说明图。现在,是盖体30关闭,口红K是处于完全收纳于主体部20内的状态(图2)。此状态下,操作部62位于操作沟20d的上端,另外第1突起件74与套筒40的凸轮沟72的上端相接,进而连接销79嵌合在导向沟78的水平部78a中(图7、图10(A))的状态。
从此状态用手指按动操作部62,向下方滑动时,则与操作部62的移动相连动的传递带64滑动。此时,传递带64弯曲成180度,使传递带64的另一端64b上升,则与其连动的连接销79上升。连接销79,由于嵌合在导向沟78的水平部78a上,所以套筒40与保持部50一同上升。而后,套筒40的上端与盖体30的面相接,进而,套筒40上升时,盖体30以合页31为中心转动,并打开。
进而,使操作部62向下方滑动时,第1突起件74,虽然模拟着凸轮沟72的下端的凸轮部72a,由于凸轮部72a在下端弯曲,所以套筒40仅有微小的旋转。通过套筒40微小的旋转。解除连接销79配合在导向沟78的水平部78a的状态(图8、图10(B)的状态)。
此状态下,连接销79在导向沟78内上升。此时,操作部62的滑动力通过传递带64没有传递到套筒40,所以套筒40停止在该位置上,,另一方面,通过连接销79传递给保持部50,使保持部50上升。因此,与保持部50一起的口红K上升,从套筒40突出,进而从开口部22伸出(图3、图9、图10(C)的状态)。此状态下可以使用口红K。
相反,从口红K完全伸出的状态,将操作部62向上方滑动时,经过相反的步骤,口红K及保持部50下降、被收纳后套筒40也完全收纳在主体部20内。而后,用手指关闭盖30,回到最初状态。
因此,按照上述的实施例,可得到下列的效果。
(1)通过操作部62的单按式的滑动操作,打开盖体30的同时,口红K伸出成为可使用的状态,所以不需要打开盖体30的操作。
(2)通过操作部62的单按式的滑动操作,套筒40上升,用套筒40的上端部打开盖体30。而后,伸出保持在保持部50上的口红K。也就是,先于口红K,套筒40的上端接触盖体30,打开盖体30,所以口红K不接触盖体30,这样可避免损伤。
(3)盖体30打开状态下,盖体30与套筒40的侧面接触,所以不会擦伤口红K。
(4)由于上述套筒40形成为可以收纳口红K的全长的长度,所以口红K相对于主体部20进出时,可以保护口红K。
(5)盖体30是由硬质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所以在夏天温度高时也不发生变形,可确实地关闭,密封性好。
(6)盖体30是通过合页31安装在主体部20的开口部22上,所以主体部20自身也不粗,易于提高其外观性。
(7)盖体30的开闭时,配合突起32a可与主体部20侧的嵌合凹部33a搭合或脱开,有节奏感。
(8)盖体30,在合页31上没有设置弹簧等,所以打开盖体30时需要很小的力就可以,另外,在打开盖体30的状态下,弹簧力不会经过套筒40,将应力加在传递带64上。因此,不会成为传递带64的松弛,耐久性下降的原因。
(9)在主体部20和口红K间,由于夹着套筒40,所以口红K、套筒40、主体部20慢慢变粗,是阶梯差小的结构,外观良好。
(10)由于操作部62和合页31设置在主体部20的同侧,也就是,将突出的形状设置在同侧,在主体部20的其它侧没有设置突出形状,这样,可以提高主体部20的外观性。
(11)盖体30,如图1(D)所示,用套筒40的顶端打开后,通过合页31,与套筒40的侧壁接触的状态下嵌合固定,所以不会打开过头,也不会妨碍涂抹口红K。
(12)伸出口红K时,滑动操作部62的操作方向是从上方到下方的自然动作,所以操作性优良。
(13)主体部20的开口部22由于是倾斜地形成,所以套筒40的顶端接触盖体30而打开盖体30时,打开盖体30的角度较小也可,同时套筒40挤压打开盖体30的力也不大,进而,经过套筒40,加在传递带64上的应力也减少。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在各种的方案中实施,例如可以作如下的变形。
(1)上述的实施例中,是用套筒40的顶端挤开盖体3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不要盖体30,将传递带的顶端部作成快门形式,通过快门开闭开口部。此时,就不需要由其它的部件构成盖体,所以减少了部件数。
(2)另外,作为合页31是在盖体30的关闭方向赋予弹簧力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关闭盖体30的操作,更加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这种情况下,作为传递带的构成,最好使用难以接受弹簧的应力的、耐久性优良的弹性材料。
(3)也可以采用,在套筒40的一端侧设置嵌合部的同时,在盖体侧设置与上述嵌合部相配合的嵌合部,随着套筒40的上升和下降,通过两配合部而开闭盖体30的结构。
(4)上述的实施例中,操作部62的位置是设置在与盖体30的合页31相同的一侧,但是也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20的相反侧的位置、手指便于操作的位置,例如相对于合页31沿圆周旋转45度的位置等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5)作为套筒40的材料,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使用金属,但是可以不限于此,只要使用可以打开盖体30的合适材料,例如,硬脂树脂也可。
(6)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作为凸轮机构70,是将第1突起件74形成在主体部20侧,同时凸轮沟72形成在套筒40侧,但是若将与此相当的构成相反的配置时,也就是采用将突起件配置在套筒40侧,凸轮沟配置在主体部20侧的构成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另外,作为第1突起件74及凸轮沟72的其它形式,只要能使套筒40导向地移动,除了沟的形状外,也可以采用突条等的各种结构。
以下,对实施例2的口红盒110加以说明。口红盒110具有与上述口红盒10具有与升降机构60类似的升降机构160,进而具有装卸机构180,成为包括口红K的设定部件都可以从主体部上进行装卸的结构。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口红盒110的外观的图。图11的(A)、(B)、(C)是分别表示口红盒110的正面、侧面及背面的外观,图11(D)是在口红盒110中,从侧面表示伸出口红K状态的外观图。
图12表示沿图11(C)的2-2线的放大的断面图、图13是表示口红盒110的一部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示构成口红盒110的部件中,图13没有表示的部件的立体图。首先,根据图11-图14,对口红盒K的大概结构加以说明,接着,对于从口红盒110中实现伸出口红K的结构和其动作加以说明,而后实现包括口红K的设定部件的拆卸的结构加以说明。
口红盒110,如图11-图14所示,具有带收纳孔120a的筒状主体部120、安装在主体部120上的盖体130、可自由滑动地收纳在收纳孔120a内的套筒140、内装在套筒40内,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和升降机构160。
上述主体部120在其内部的纵向形成收纳孔120a,形成此收纳孔120a的大约对称的一对框体121a及121b是用超声波焊接法接合而构成的。图13表示框体121b、图14表示框体121a。此外,主体部120除了用超声波法接合外,也可以用粘结剂等的其它方法接合。收纳孔12a的一端形成封闭的形状,成为主体部120的底面。另外收纳孔120a的其它端是在开口部122侧开口。以后,在本实施例的口红盒110中,将开口部122侧称为上方向,相反侧称为下方向。
此主体部120,在开口部122的周边部形成倾斜的形状。在开口部122的附近、框体121a和121b的接缝位置上,倾斜面的下部侧设置与盖体130的开闭相关的轴131b。在同一倾斜面的上端侧,从开口部122沿纵向形成设定长度的装卸沟134和、在装卸沟134的下端部形成装卸突件135。进而,在开口部122中,在上述轴131b和装卸沟134间的中间部,对着收纳孔120a的内部形成其深度变浅的导入沟136。装卸沟134、装卸突件135及导入沟136是涉及包括口红K的所定部件的构成,以后详细叙述。另外,在构成主体部120的框体121a中,在收纳孔120a的内面形成凸轮沟172(参照图14),此凸轮沟172是与升降机构有关,以后详细叙述。
盖体130是开闭上述开口部122的部件。盖体130在圆周部的规定位置有带贯通孔的突起件131a,在此突起件131a的贯通孔中嵌合上述轴131b,则形成合页131。盖体130通过合页131的支持,可在开口部122上开闭自如。此盖体130,如后述的那样,当口红K伸出时是用套筒140的顶端部而打开的。另外,合页131设计成,当盖体130在开闭时会产生设定阻力的结构,所以用手指对盖体130沿打开的方向加力,就可以将此盖体130在自由的角度打开,并使其嵌合固定住。
盖体130的内侧形成环状的凸部132,此环状的凸部132,当盖体130关闭时可以嵌合在开口部122的内部。另外在环状的凸部132的外周面的设定位置形成配合突起132a。此配合突起132a,当盖体130关闭时,是与设置在主体部120的开口部122的内侧的对应位置的配合凹部133a嵌合着,这样在开闭盖体130时给予节奏感的同时,还起到在盖体130关闭时意外外力不能将其打开的作用。
套筒140,上下可滑动地被收纳在收纳孔120a内,其内部,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可以上下同样滑动地被收纳着。此套筒140具有收纳保持在保持部上的口红K的全长的长度。另外套筒140及口红K的上端面作成斜面,此斜面是与开口部122上的倾斜面大约平行。套筒140、保持部150及口红K的横断面都是略呈圆形。保持部150从下方支持着口红K,口红K的下端被嵌合着。
图15是从不同的三个方向表示套筒140的外观图,图16是表示从套筒140取出保持部150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在套筒140上形成第1突起件174和导向沟178,在保持部150上形成,当收纳于套筒140内时可以贯通上述导向沟178的、向外突出的第2突起件179。这些第1突起件174、导向沟178、第2突起件179等的结构是与口红K的伸出有关,以后详细说明。
升降机构160,在口红盒110中是实现伸出口红K的机构。此升降机构160是由操作部162、传递带164、上述的凸轮沟172、第1突起件174、导向沟178、第2突起件等构成。升降机构160是通过将操作部162的动作传递给套筒140及保持部150,使套筒140和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在收纳孔120内升降。以下,对构成升降机构160的各部件的结构和口红K伸出操作时的动作加以说明。
操作部162是为了使口红K进出,用手指就可进行操作的部件。此操作部162是嵌合在主体部120的侧部纵向形成的操作沟120d中(参照图13及14),沿着操作沟120d可以滑动。操作沟120d,在框体121a及121b的连接点中,设置在合页131侧的侧面。
传递带164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部件,其一端与上述操作部162形成一体。此传递带164是由在主体部120上形成的传递带滑动沟164a滑动地支持着。传递带滑动沟164a是在收纳孔120a的外周面形成沟的结构,在主体部120的下部滑动地弯曲,全体形成U字形(参照图14)。这里,传递带164的两面上,涂抹着规定的润滑剂,调节传递带1 64和164a间产生的摩擦力,将其保持在设定的范围。
当口红K收纳在口红盒110的状态时,操作部162位于传递带滑动沟164a的上端部(图11的(B)及(C)的位置),使此操作部162向着传递带滑动沟164的下端部(图11的(D)的位置)滑动而伸出口红。此时,传递带164的另一端沿着传递带滑动沟164a,从主体部120的底面附近(图12的位置)向开口部122附近(图14的位置)上升。此传递带164的另一端形成了连接孔175,通过与上述的第2突起件179连接,可以将施加设定操作力的操作部162的动作传递给套筒140及保持部150。以后详细叙述传递操作部162的动作被传递后后,套筒140及保持部150升降的机构。
这样在滑动操作部162时,传递带164和传递带滑动沟164a间作用着规定的摩擦力,特别是在上述主体部120的下部的弯曲部由于产生对传递带164动作的规定阻力,所以可使操作部162的滑动操作在中途停止,将套筒140及保持部150固定在设定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操作部162是与传递带的一端成为一体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操作部162和传递带164分体形成后,采用粘结剂或嵌合等方式接合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套筒140上,形成有第1突起件174和导向沟178、保持部150上,形成有第2突起件179。第1突起件174,在套筒140上是设置在第1板簧173的顶端部上(参照图16),上述第1板簧173是通过在设定的位置上设置成U字形的切槽部173a而形成的。导向沟178是在套筒140的纵向形成孔的结构,其下端部形成略弯曲成直角的水平部178a(参照图15)。套筒140中,内装保持部150时,保持部150具有的第2突起件179贯通此导向沟178后,突出到套筒140外。此第2突起件179是设置在第2板簧177的顶端部上(参照图16),上述第2板簧部177是通过在保持部150的下端部设置成U字形的切槽结构而形成的。本实施例中,第2突起件179,如图12所示可用与保持部150不同的材料作成,但是也可以将第2突起件179作成与保持部150一体的结构。
内装保持部150的套筒140收纳在主体部120中时,上述的第2突起件179在贯通导向沟178的状态下,与传递带164的端部上形成的连接孔175嵌合。这样通过第2突起件179和传递带164的连接,可以将操作部162的动作传递给套筒140及保持部150。例如,操作部162从最上的位置(图11B的状态)下压时,连接孔175沿着传递带滑动沟164a上升,与此连接孔175一起,第2突起件179也上升。这里,当贯通导向沟178的第2突起件179固定在水平部178a上时,套筒140和保持部150一起上升。因此,套筒140内的口红K与套筒140一起移动,不会产生对套筒140的相对移动。
另外,当套筒140固定在设定位置的状态下,第2突起件179从水平部178a上脱开时,则保持部150在固定的套筒140内滑动,成为上升的状态。因此,套筒140内的口红K相对于套筒140上升。
在收纳孔120a的内壁上形成上述的凸轮沟172,但是此凸轮沟172,当收纳套筒140时,是与套筒140上形成的第1突起件174配合。操作部162的动作通过上述的第2突起件179传递给套筒140时,套筒140,在使第1突起件174沿凸轮沟172一边滑动一边在收纳孔120a内升降。凸轮沟172是由沿收纳孔120a的纵向形成的直线部172b、直线上端部172b上单一方向(合页131部侧)弯曲的凸轮部172a构成的(参照图14)。套筒140上升,第1突起件174的配合位置从直线部172b移动到凸轮部172a时,套筒140按着凸轮部172a的形状,向弯曲的方向微小的旋转。第1突起件174到达凸轮部172a的端部,在其端部嵌合固定时,套筒140的上升也停止。此凸轮部172a的结构,是通过旋转套筒140,将第2突起件179从水平部178a脱开,使第2突起件179沿导向沟178滑动的同时,将套筒140嵌合固定在设定的位置上。
以下,对操作部162的操作,伸出口红K时的升降机构16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7是伸出口红K时的升降机构160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7表示了第1突起件174和凸轮沟172的配合及第2突起件179和导向沟178的配合状态,同时还表示了各状态下的套筒140及化妆品K的伸出状态和操作部162的位置。图17中,是将套筒140的旋转状态置换成平面移动进时行表示。
现在是,关闭盖体130,口红K完全收纳在主体部120中的状态(图11(B)的状态)。此状态下,操作部162位于操作沟120d的上端,另外,第1突起件174与在主体部120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沟172的下端嵌合,进而与设置在传递带164的端部的连接孔175连接的第2突起件179,嵌合在水平部178a上,该水平部178a,是在套筒140上形成的导向沟178的下端部(图17(A)的状态)。
此状态下,用手指操作操作部162,向下方滑动时,则与操作部162的连动移动的传递带164滑动。如上所述,操作部162向下方滑动的同时,具有连接孔175侧的传递带164的端部,沿着滑动沟164a向上方滑动,与其连动的,第2突起件179与保持部150一起上升。第2突起件179由于嵌合在套筒140上形成的导向沟178的水平部178a嵌合着,所以保持部150和套筒140成为一体的上升。操作部162滑动设定距离时,上升的套筒140的顶端部与盖体130的环状凸部132接触。操作部162进一步向下方滑动时,套筒140的顶端部挤压打开盖体130越过环状凸部132上升,从开口部122伸出到主体部120外。
进而,操作部162向下方滑动时,第1突起件174沿着凸轮沟172的直线部172b被导向上方,到达在凸轮沟172的上端部形成的凸轮部172a。由于此凸轮部172a弯曲成一定的方向,所以第1突起件174被导向172a内时,套筒140仅有微小的旋转。由于套筒140仅有微小的旋转,第2突起件179从导向沟178的水平部178a上脱开。
而后,进一步将操作部162向下方滑动时,由于第1突起件174配合在凸轮沟172的上端部,所以套筒140保持在固定状态。这里,第2突起件179由于从水平部178脱开出,所以通过传递带164的动作只是保持部150上升。因此,与保持部150成为一体的口红K上升(图17中,口红K和保持部150一起用K表示)。口红K的上端部从开口部122及套筒140的顶端部伸出(参照图17(C)的状态、图11(D))。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使用口红K。
相反,当口红K的上端部从开口部122及套筒140的顶端部伸出的状态下,将操作部162向上方滑动时,则成为与上述说明的相反过程。也就是口红K及保持部150下降收纳在套筒140中,而后套筒140也完全地收纳在主体部120中。这里,用手指关闭盖体130,则口红盒110回到最初的状态(图11(A)至(C)的状态)。
以上说明的,带升降机构160的口红盒110,具有当口红K用尽时可以安装新口红K的装卸机构180。下面,对口红盒110具有的装卸机构180及口红K的装卸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说明将含有口红K的设定部件从主体部120卸下时的机构及动作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的口红盒110中,与口红K一起,保持它的保持部150和套筒140一起可以装卸,因此,将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和套筒140构成的装卸部件称为卡匣部182。将卡匣部182从主体部120上卸下时,首先将操作部162滑动到最下端,使套筒140伸出。这里,口红K使用完毕,在套筒140的上端没有出现口红K的状态(参照图18)。
卸下卡匣部182的操作,借助将套筒140垂直向上引拉进行(参照图18的箭头方向)。将套筒140这样地向上垂直向上引拉时,首先套筒140所具有的第1突起件174从凸轮沟172卸下。加以引拉套筒140的力时,通过凸轮沟172的上端部,作用挤压第1突起件174的力,但是如上所述,第1突起件174是设置在第1板簧部173的顶端部的结构,所以,第1板簧部173被压向套筒140的内部,第1突起件174从凸轮沟172卸下。
第1突起件174从凸轮沟172上卸下时,具有第1突起件174的第1板簧部173在被压下的状态下向上拉引套筒140。这样一来,即使套筒140被拉上来,第2突起件179由于与连接孔175连接,所以保持部150不移动。因此,随着套筒140的上升,导向沟178上的第2突起件179的相对的位置从导向沟178的上端部向下端部移动。
进一部向上拉引套筒140,第2突起件179接合在导向沟178的下端部时,在此第2突起件179上作用着来自具有连接孔175的传递带164的挤压力。如上所述,由于第2突起件179是设置在第2板簧部177上,所以这样的挤压力作用时,第2突起件179被挤压到保持部150的内部方向而从连接孔175上卸下。第2突起件179从连接孔175上卸下的同时,容易地拔出卡匣部182,完成卡匣部182的拆卸。
以下说明在卸下上述口红K的主体部120上安装新口红K时的机构及动作。图19是表示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和套筒140构成的卡匣部182的卡匣184的外观的立体图。卡匣184,除了卡匣部182外,具有保护套筒140上端部的罩185和包住套筒140的下端部的底套186。
罩185是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制的,罩185的上端面成为适合收纳口红K的套筒140的上端面的倾斜面。底套186,其内侧形成收纳卡匣部182的卡匣收纳孔186c,卡匣收纳孔186c,在其纵向上形成第1配合沟186a和第2配合沟186b。第1配合沟186a和第2配合沟186b,在底套186上收纳卡匣部182上分别成为配合第1突起件174和第2突起件179沟的结构。这里第1配合沟186a和第2配合沟186b的位置是与第1突起件174、配合在水平部178a上的第2突起件179的位置相对应。因此,收纳在底套186时,第2突起件179保持在配合在导向沟178的水平部178a的状态。
将卡匣部182安装在主体部120上时,首先,在卡匣部182上装着罩185的状态下,卸下底套186。此时主体部120中,操作部162是作成保持在下端的状态。也就是,主体部120通过上述的操作,使使用后的卡匣部182成为拔出的状态。操作部162,保持在操作沟120d的下端,在第2突起件179配合在水平部178a的状态下,将第2突起件179沿着拆卸沟134,将套筒140压入收纳孔120内。
这样地挤入套筒140时,第2突起件179在接触上述装卸突部135前,按照装卸沟134的形状,慢慢地被挤入到保持部150的内部方向。进而挤入套筒140时,第2突起件179越过装卸突起部135到达传递带164端部的连接孔175附近(参照图14)。这里,第2突起件179由于是设置在第2板簧部177上的结构,所以第2突起件179,当越过装卸部135时,由第2板簧部177的弹性而被压回,第2突起件179在具有节奏感下嵌合进入连接孔175。
这样,当第2突起件179在嵌合进入连接孔175时,第1突起件174也到达开口部122附近。开口部122上设置如上所述的导向沟136,此导向沟136的位置与第2突起件179嵌合在水平部178a状态时的第1突起件174的位置对应。因此当将第2突起件179嵌合进入连接孔175时,第1突起件174也通过导向沟136被导入到收纳孔120a的内部中。这里,由于第1突起件174是在板簧173上形成的,所以第1突起件174按照导向沟136的形状慢慢地被压入到套筒140的内部方向,套筒140不受任何阻碍地被导入到主体部120中。
向连接孔175嵌合第2突起件179结束的时刻,可以将操作部162的动作传递给套筒140及保持部150。这里,操作部162配合在连接孔175上,在第1突起件174导入到主体部120内的状态下将操作部162向上滑动时,套筒140,在将保持部150保持在下端的状态下进一步在收纳孔120a内下降。这样,套筒140继续下降时就在设定的位置罩185与开口部122接触。进而,将操作部162向上方滑动时,罩185固定在开口部122上后,从套筒140的上端部离开。因此口红K的顶端部,收纳在套筒140中不接触外部地收纳在收纳孔120a内。当然罩185也可以用手卸下。
此时,第1突起件174到达凸轮沟172的上端部。这里,第2突起件179由于接合在水平部178a上,所以第1突起件174不嵌合在凸轮沟172的上端部地进一步下降,在直线部172b上嵌合进入凸轮沟172中。而后,第1突起件174一边嵌合凸轮沟172的直线部172b,一边下降,最终,当操作部162到达最上部的阶段到时,到达凸轮沟172的下端部。这里,关闭盖体130时,则口红盒110成为通常的使用前的状态(图11(A)至(C)的状态)。
按照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口红盒110,通过单手操作操作部162,单按式的方式就可以准备成口红K使用的状态,同时使用完口红K后,通过更换新的卡匣184可以再使用主体部120。这里,卡匣部182的取下动作,只是拉拔套筒140,卡匣部182的安装动作要对好位置下,将套筒140挤入收纳孔120a的内部,将其操作部162向上方滑动就可以了。因此,卡匣部182的装卸操作对于使用者是很容易的。
按照本实施例的口红盒110,在卡匣部182和主体部120侧之间嵌合的部位只是第1突起件174和凸轮沟172、第2突起件179和连接孔175两处,通过这些实现上述的升降机构160动作。这样通过将卡匣部182和主体部120的嵌合部位限制仅为两处,可以简化卡匣部182的装卸机构。这里,由于第1突起件174和第2突起件179是分别形成在第1板簧173和第2板簧部177的顶端上的结构,所以安装卡匣部182时,将这些突起件压向内侧,就容易地将卡匣部182导入到收纳孔120a中。
特别是,在开口部122上设置着装卸沟134和导向沟136,则容易地进行第1突起件174和第2突起件179的嵌合动作。另外,装卸沟134和导向沟136间的距离,由于是与套筒140上的第1突起件174和嵌合在水平部178a状态下的第2突起件179的距离对应,所以第2突起件179在嵌合在水平部178a状态下,成为容易的安装结构。进而在装卸沟134的端部设置着装卸突部135,此装卸突起部135与第1板簧173一起在嵌合第1突起件174起到给予节奏感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卡匣184,由于具有在收纳口红K时可以包住口红K全长的套筒140,所以在卡匣184上进行保存及装卸时不会损伤口红K的侧面,可卫生地保存口红K。另外卡匣184,其上端部由于具有罩185,所以口红K的上端部也同样的被保护。口红K收纳在套筒内时,口红K的上端面与套筒140的上端面有一个规定的距离(参照图12及19),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的套筒140由罩185罩住,所以口红K的外端面不与外部接触可卫生地被保持着。
本实施例的卡匣184中,由于罩185是透明的丙烯酸树脂构成的,所以收纳在套筒140内的口红K可以用眼确认,在更换卡匣部182时,起到容易地确认口红K的颜色的效果。另外,在罩185的内部,在与口红K的上端面接触部也可以设置海绵等保护材料。设置这样的海绵等保护材料时,在安装卡匣184的操作时,即使由于错误操作,保持部150上升,也不会有口红K的上端面直接压到罩185的内壁上。
另外,由于此罩185嵌合安装在套筒140的上端部,所以用垂直向上的拉拔力很容易地卸下来。因此,如上述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在进行卡匣部182的安装动作时,一边将罩185嵌合在开口部122,一边使套筒140下降,就可以进行罩185的拆卸,可以防止在装卡匣部182时,口红K的顶端部露出在外边。也就是防止损伤口红K的顶端部,卫生地进行卡匣部182的交换。其中,如上所述地在罩内有保护材料时,此保护材料可以贴在罩的内侧,成为保护材料与罩一起可以除去的结构,也可以将保护材料作成残留口红K的上端侧的结构,取下罩后另外从口红K的上端卸下的形式。
本实施例的卡匣184中,上述的口红K的上端部是用罩185保护,但是也可以用薄膜材料等代替罩1 85覆盖口红K的上端部。这样的构成中,要准备包复住套筒140的上端部的薄膜材料,在套筒140的上端部用规定的粘结剂粘合在套筒140上就可以实现。当然这种膜材料若是透明的材料时,则可以很容易地确认更换的卡匣部182上的口红K的颜色。
本实施例的卡匣184,由于具有底套186,底套186可以保护套筒140的底部,从而成为第2突起件179不与外部接触的结构。因此,在装底套186时,不会发生由于错误地压上第2突起件179,而使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上升的现象。进而,此底套186如上所述设有第1配合沟186a和第2配合沟186b,所以在安装底套的状态下,第2突起件179可以保持在与水平部178a接合状态。另外第1配合沟186a和第2配合沟186b是在纵向平行地设置,所以沿垂直方向从底套186拉拔卡匣部182时,可以在保持第2突起件179配合在水平部178a的状态下卸下底套186,以此同样也可以进行安装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的口红盒110,虽是在第2突起件179配合在水平部178a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卡匣部182的操作,在进行这样的安装操作时,按照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安装动作,可以使口红K不接触外部而受损伤地、保持口红K的卫生状态下,容易地安装卡匣部182。可是,本实施例中的口红盒110是即使错误地将第2突起件179从在水平部178a脱开的状态进行卡匣部182的安装操作时,也可以无很大妨碍地进行安装作业的结构。第2突起件179从在水平部178a脱开的状态下进行安装的动作,以下进行说明。
首先,与上述动作一样,将第2突起件179沿装卸沟134将套筒140压入到收纳孔120a内,具有节奏感地将第2突起件179连接在连接孔175上。但是,此时由于第2突起件179不嵌合在水平部178a上,所以保持部150成为可上下运动的状态,在将第2突起件179连接在连接孔175上时,有时口红K上升。可是套筒140的上端部由于罩185的保护,即使口红K的上端部与罩185的内壁接触,也能保特卫生状态。
一旦,第2突起件179连接在连接孔175中,就可以进行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用操作部162的操作。操作部162向上方滑动时,套筒140在收纳孔120内下降,同时,在设定的位置罩185离开。另外当第2突起件179不嵌合在水平部178a上的状态下,第1突起件174,在凸轮沟172中不是配合在纵向形成的直线部172b上而是配合在凸轮部172a的上端部上。配合在凸轮部172a的上端部的第1突起件174,随着套筒140的下降同时,将其配合的位置从凸轮部172a移动到直线部172b后,继续下降,操作部162达到最上端时,与凸轮沟172的最下端嵌合。这里,当盖体130闭合时,口红盒110成为通常使用前的状态(图11(A)至(C)的状态)。这样即使在是错误地将第2突起件179从水平部178a上脱开的状态下,除了口红K的顶端有可能与罩185的内壁接触外,可以不受阻碍地进行卡匣部182的安装。
上述实施例的口红盒110中,卡匣部182具有第1突起件174及第2突起件179,是将其配合在主体部120侧的凸轮沟172及连接孔175上,但是,在这些配合关系中也可以是凹凸两者相反的结构。以下,作为实施例3,说明具有上述凹凸配合关系与口红盒110相反的升降机构160A的口红盒110A的构成。此外,实施例3的口红盒110A除了上述的配合关系的凹凸以外,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构成,所以对与口红盒110共同的部件及对应的部件,在口红盒110的部件编号上增加一个A来表示,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实施例3的口红盒110A是与图11所示的口红盒110具有大约相同的外观。
图20是表示口红盒110A上的主体部120A及套筒140A及保持部150A的外观的分解立体图。套筒140A具有与实施例2的套筒140相同的导向沟178A同时,取代第1突起件174的是凸轮沟172A。这里,导向沟178A和凸轮沟172A,是在套筒140A的下端,分别具有切槽部178CA和切槽部172CA(参照图20),能将具有套筒140A的卡匣部182A进行装卸。另外,保持部150A,代替第2突起件179的是连接孔175A。此连接孔175A,在保持部150A的下端也有切槽部175CA。在连接孔175A上,与切槽部175CA的交界部,设置为了嵌合固定后述的第2突起件179A的固定部175dA。进而在凸轮沟172A中,在凸轮部172aA和上述切槽部175CA的交界部,设置为了固定后述的第1突起件174A的缩颈结构的嵌合固定部172dA。
另外,保持部150A上,沿设定的位置的外周设置形成敛缝接受部152,在套筒140A上,在与上述缩颈接受部152对应的位置,设置缩颈部154。口红K的顶端部完全收纳在套筒140A内的状态下,将缩颈部154和缩颈接受部152嵌合时,则保持部150A是不能滑动地固定在套筒140内。安装在主体部120A上的卡匣部182A,使上述缩颈部154和缩颈接受部152成为嵌合状态。
图21及图22表示分解口红盒110A的状态的立体图,分别与图13及图14对应。在口红盒110A中,传递带164A的端部,代替连接孔175而设有第2突起件179A。此第2突起件179A贯通上述导向沟178A,连接具有保持部150A的连接孔175A,可以将操作部178A的动作传递给保持部150A及套筒140A。这里,导向沟178A与导向沟178同样地在下部形成水平部178aA,当第2突起件179A配合在水平部178aA上时,与套筒140A和保持部150A成为一体的升降。另外在套筒140A嵌合固定的状态下,第2突起件179A从水平部178aA上脱开时,随着操作部162A向下方滑动,只是保持部150A上升。
在构成主体部120A的框体121aA的内壁上,设置第1突起件174A代替凸轮沟172。此第1突起件174A是嵌合在上述套筒140A的凸轮沟172A上。操作部162A向下方滑动操作,套筒140A上升时,第1突起件174A的嵌合位置,从凸轮沟172A的上端部沿直线部172bA下降。进而,套筒140A上升时,第1突起件174A的配合位置移动到凸轮部172aA,到达其下端部上的固定部172dA时,固定套筒140A。此时,套筒140A旋转既定量,使上述的第2突起件179A从水平部178aA脱开。因此,而后在操作部162A向下方滑动的同时,只有保持部150A继续上升,口红K伸出,而成为使用状态。
如上所述,口红盒110A,通过与实施例2的升降机构160类似的升降机构160A进行口红的伸出动作。当然,收纳口红K时,将操作部162A向上方滑动,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操作,就可将口红K收纳在主体部120A中。
以下,对口红盒110A上的卡匣部182A的拆卸动作加以说明。将卡匣部182A从主体部120A上卸下时,首先,与实施例2一样,将操作部162A滑动到最下端,使套筒140A伸出(成为与图18相同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将套筒140A拉向上方时,第1突起件174A从导向沟172A的切槽部172cA脱离,第2突起件179A从导向沟178A的切槽部178cA及连接孔175A下端部的切槽部175cA脱离,内装保持部150A的套筒140A很容易地从主体部120A上拔出。
安装卡匣部182A时,首先,在主体部120A上,按下操作部162A的状态下,将卡匣部182A从开口部122A压入。这里,在套筒140A上设置着旋转固定突件142,用此旋转固定突件142将保持部150A固定,使保持部150的连接孔175A和套筒140A的水平部178aA保持为重叠的状态。另外,卡匣部182A,是在导向沟178A具有的水平部178aA的位置与开口部122A的上端侧的连接点对齐后压入的。在操作部162A压下的状态,设置在传递带164A的端部上的第2突起件179A位于开口部122A附近,此第2突起件179A通过上述的压入操作导向到切槽部178cA、175cA,贯通水平部178aA的状态下嵌合在连接孔175A。此时由于保持部150A通过上述的缩颈部154固定,所以保持部150A不在套筒内滑动而是将第2突起件179A嵌合在连接孔175A内。
在此,施加设定的旋转力以便使第2突起件179A从水平部178aA上脱开,进而进行将套筒140A压入收纳孔120aA,则保持部150A的缩颈接受部152A从套筒140A的缩颈部154上离开,套筒140A与保持部150A分离,单独地压入收纳孔120aA中。此时连接保持部150A的连接孔175A的第2突起件179A和导向沟178A的配合位置,从导向沟178A的下端向上端移动,保持部150A停留开口部122附近。
这样,将第2突起件179A的配合位置从导向沟178A的下端向上端移动的同时,继续压入套筒140A时,在套筒140A的下端达到设置第1突起件174A的位置。第2突起件179A沿导向沟178A的滑动状态,正好使第1突起件174A与设置在导向沟172A的下端的切槽部172cA嵌合。进而,压入套筒140A时,第1突起件174A越过上述的固定部172dA,带有节奏感地嵌合在凸轮部172aA的下端。
第1突起件174A嵌合进入凸轮部172aA时,第1突起件174A固定在凸轮部172aA上,所以就不能再压入套筒140A。这里使操作部162A向上滑动时,保持部150在套筒140A中下降。此时套筒140A不能移动,第1突起件174A和导向沟178A的嵌合位置,从导向沟178A的上方向下方移动。
保持口红K的保持部150A完全收纳在套筒140A内,第2突起件179A到达水平部178aA时,则套筒140A按照水平部178aA和凸轮部172aA旋转规定的量。而后,将操作162aA部向上方滑动时,保持部150A和套筒140A成为一体下降。此时,第1突起件174A的配合位置,在凸轮沟172A中从直线部172bA的下端部向上端部移动。将操作部162A滑动到最上部时,保持部150A和套筒140A完全收纳在主体部120A中,当关闭盖体130A时,口红盒110A成为使用前的状态(图11(A)至(C)的相同状态)。
在上述的实施例3的口红盒110A中的套筒140A和主体部120A的配合关系、及保持部150A和传递带164A的配合关系,是与实施例2的口红盒110的凹凸相反的结构。虽然配合部的凹凸是相反的,但是用以单按方式,借助于伸出口红K的升降机构160A及简单的拉拔和压入的操作也可以实现卡匣182A的装卸。
上述实施例2及3中,虽然是卡匣部182、182A作成可以在主体部120、120A上可以装卸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设置收纳主体部120的收纳套190,与主体部120一起装卸的结构。在以下的实施例4中表示了这种结构。
图23是表示实施例4的口红盒110B的外观的立体图。口红盒110B具有与实施例2的口红盒110B相同的带有升降机构160的主体部120B、收纳此主体部120B的收纳套190。图23的口红盒110B是表示将主体部120B装入收纳套190中的中间状态。
实施例4的口红盒110B与实施例2的口红盒110不同,其操作部162B,相对于组装在主体部120B上的传递带164B是可以拆卸的结构。将主体部120B收纳在收纳套190内时,将没有操作部162B状态的主体部120B收纳在收纳套内,在收纳主体部120B后,从收纳套的外部安装操作部162B。这里,主体部120B,在其外周面的设定位置上设有配合的凸部192,在收纳套190的内壁面具有与配合凸部192对应的配合凹部194。主体部120B通过配合在嵌合凹部的嵌合凸部192可以稳定地保持在收纳套190内。
口红盒110B中,当口红K使用完后,将操作部162B从收纳套上卸下,将主体部120B从收纳套190内拔出,再装入新的主体部120B就可以了。在收纳套190上端设置的开口部196上,设置用于主体部的装卸时,导入嵌合凸部192的导向沟198,所以很容易地进行主体部120B的拔出操作。
另外,更换主体部120B时,只是将与主体部120B相接的(正确的说是与主体部120B的传递带164B相接)、从收纳套190突出地构成的操作部162B,相对于主体部120B的收纳套190进行另外的装卸就可以了。因此,主体部120B的装卸时,不需要除了上述嵌合凸部192以外的嵌合凸结构,所以容易地进行装卸。
按照上述构成的实施例4的口红盒110B,当口红K使用完毕时,由于主体部120B相对于收纳套190可以进行装卸,所以没有必要在构成装卸机构180的部件的连接部位上进行装卸操作。因此,可以简化装卸的机构,使操作更加容易。
此外,上述构成的实施例4的口红盒110B中,其主体部120B具有与实施例2的主体部120相同的升降机构160,但是也可具有与实施例1的主体部20相同的升降机构60。
以上说明了实施例2-4的口红盒,具有升降机构160、160A,所以只要滑动操作部的单按式的操作就可以使口红K进出。这里,口红K在收纳在盒内的状态下,将操作部向下方滑动时,套筒首先上升,其顶端部挤压盖体,套筒的顶端部越过设置在盖体上的环状突起上升后,口红K才开始上升。因此,伸出口红K的动作中,不需要打开盖体,同时盖体也不会使口红K的上端产生损伤。进而,由于套筒的上升是越过盖体的环状突起的位置的结构,所以,使用口红K时盖体不会接触口红K,口红K除了伸出涂抹的上端部以外,其它部分经常受到套筒的保护。另外,套筒不仅保护伸出的口红K,也可以起到保护收纳在主体部的口红K的侧面的效果。在携带口红盒时,即使口红K受到一定的冲击,由于口红K的全长收纳在套筒中,在盒中口红K不会受到损伤。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是将操作部移动到开口部附近收纳口红K的结构,将连接盖体和主体部的合页设置在收纳口红K时的操作部的位置的同侧。因此,进行收纳口红K的动作时,只要将操作操作部的手指微小的移动,就可以关闭盖体,并不损伤口红K伸出时的单按式的感觉。进而,在盖体上设置配合突起,当盖体关闭时与主体部的嵌合凹部配合,所以关闭盖体时可以得到节奏感,可以确认盖体已可靠关闭。另外,一旦,关闭盖体,由于配合突起的作用,可以维持盖体的关闭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引导传递带滑动的传递带滑动沟在主体部的下端部弯曲成一定的角度成为全体是U字形的结构,在传递带的两面涂敷有规定的润滑剂,可将在传递带沟产生的摩擦力限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因此,操作部上下滑动所需的力适度,不会阻力过小产生不需要的误操作口红伸出,也不会阻力过大而需要很大的力。进而,将滑动操作部时的阻力设置在规定的范围,所以伸出的口红可以停止在任何的位置。因此,不管剩余的口红量的多少,都可以伸出规定量的口红。另外由于传递带和主体部间的阻力,即使将一定的挤压力加在口红上,口红也不会缩回,所以伸出的口红可以直接用于涂抹。
这里,实施例2-4的口红盒中,作为将加在操作部上的力传递给套筒及保持部的连动部是使用了传递带,但是只要能够将加在操作部上的设定力相应于操作部的移动量而传递给套筒及保持部,也可以使用其它的任何部件。
另外,实施例2-4的口红盒中,保持部是作成盘的形状,从下端支持口红K,通过将口红K的下端嵌合在保持部,使得口红K固定在保持部上,但是保持部也可以有其它的形状。例如,作成圆形的框架结构的保持部,将口红K的下部插入其侧面来进行支持的结构,只要能固定口红K、能够与传递操作部动作的传递带等设定的连动部连接就可以。
上述的实施例,实施例2-4的口红盒中,是具有升降机构160,在实施例3中具有升降机构160A,在这些升降机构中,套筒和主体部的配合部及保持部和传递带的配合部上的凹凸关系也可以用其它的组合形式。例如,与实施例2相同,将第1突起件174设置在套筒侧、凸轮沟172设置在主体侧,也可与实施例3相同,将第2突起件179设置在传递带侧、连接孔175A设置在保持部侧。
进而,实施例2-4的口红盒的升降机构,构成了通过传递上下滑动操作部的动作,使套筒及保持部升降的机构,但是只要传递加操作力时的操作部的动作,使套筒及保持部升降,也可以将操作部作成受规定的力后进行上下滑动以外动作的结构。
这里,上述的实施例中是通过操作部的滑动,首先使套筒和口红一体的上升,而后,使套筒停止在设定的位置上,在套筒停止的状态下进一步使口红上升,最终使口红从套筒的上端伸出的结构,但这是通过使口红的滑动量大于套筒的滑动量而伸出口红的。例如,在口红收纳在套筒内的状态下,滑动套筒时,此滑动力经过一条螺纹传递给套筒的同时,经过两条螺纹传递给口红,使口红的滑动量大于套筒。最终地套筒从主体部的开口部突出后,口红伸出。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口红盒的开口部上安装着分体的盖体,通过上升的套筒将盖体打开,但是也可以废除盖体,在传递带的上端部作成快门的结构。这种情况下,由于操作部的滑动操作,用快门开闭开口部,则不需要分体的盖体。
上述实施例中,在盖体和主体部连接部位设置的合页上,向盖体关闭的方向可赋予弹簧力。按照这样的结构,收纳口红时可以不需要关闭盖体的操作,从口红K的伸出到收纳通过单按式就可以完成,提高了操作性。此时希望传递带的结构对上述弹簧力的应力有足够强度,使用耐久性优良的弹性材料。
上述的实施例中,操作部设置在连接盖体和主体部的合页同侧,但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等其它的位置。
实施例1-4中,说明了收纳口红K的口红盒的结构,但是上述结构的盒中也可以收纳口红以外的化妆品。例如,眼险膏、唇膏、粉底霜(包括隐蔽等颜色的校正品及化妆打底品)等,只要可形成棒状的形状都可以使用。收纳这些棒状化妆品时,通过单按式就可以使化妆品进出。此外,在实施例2-4中,当化妆品使用完后,可以通过更换含有化妆品的卡匣,该盒可以继续使用。
另外,上述实施例1-4中,口红K、套筒140、主体部120的上端部是倾斜的形状,但是也可以将棒状化妆品及化妆品盒的上端部作成水平面等其它的形状。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当然,在不超出本发明主题的范围下,还可以实施各种方案。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棒状化妆品盒及棒状化妆品卡匣,可以使用在化妆品的制造、销售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棒状化妆品卡匣,所述棒状化妆品卡匣可与棒状化妆品容器进行装卸;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化妆品容器具有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至少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顶端部的套筒和一端有开口部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形成保持上述棒状化妆品的上述保持部件及收纳上述套筒的收纳孔;所述棒状化妆品容器形成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由接受外部来的设定操作力而移动的可动部、将该可动部的动作传递给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的连动部,和通过该连动部传递的上述可动部的动作使上述保持部件及上述套筒在上述收纳孔内滑动、使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可以从上述套筒及上述开口部伸出的传递部;还具有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在构成该升降机构的部件内、在连接各设定部件的连接部中,通过连接部所连接的部件之间进行的装卸,使包括上述棒状化妆品的设定部件可以对上述主体部进行装卸;所述棒状化妆品卡匣具有至少保持棒状化妆品的保持部件、和用来可以装卸地与所述棒状化妆品盒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内装所述保持部件、并至少容纳所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的套筒。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套筒具有收纳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时可以包覆该棒状化妆品全长的形状。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套筒的顶端部具有保护该套筒中收纳的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的罩。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在覆盖上述的套筒的顶端部的罩的内部,配置了可以保护上述棒状化妆品的顶端部的保护部件。
6.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罩是由透明部件作成的。
7.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罩是沿着上述套筒的外圆周向着该套筒的纵向作用在该套筒的顶端部,以比解除上述连接部的连接状态所须的力还小的力就可以卸下。
8.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套筒的底部具有保持底套,所述保持底套可以将与上述保持部连接的上述连接突起件保持在与具有上述导向沟的上述嵌合部嵌合的状态。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棒状化妆品卡匣,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底套具有贯通上述导向沟、嵌合上述连接突起件的第1嵌合沟,和嵌合上述套筒侧嵌合部的第2嵌合沟;该第1嵌合沟和第2嵌合沟形成在上述套筒的纵向上,在与嵌合在上述嵌合部的上述连接突起件和上述套筒侧嵌合部的位置关系对应的位置互相平行地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进行口红等棒状化妆品的伸出及收纳的棒状化妆品盒及用在该棒状化妆品盒上的卡匣。以往的单按式操作的顶出棒状化妆品盒均是大型的盒,化妆品在盒内容易损伤。而且构造复杂,化妆品装卸不易,以往都是使用后将盒扔掉。本发明将棒状化妆品收纳在主体部内可滑动的套筒内,避免了棒状化妆品伸出时及携带时损伤化妆品。另外由于升降的套筒先于棒状化妆品顶开盖,而后伸出棒状化妆品的结构,所以盒不要很大,用单按式操作就可使棒状化妆品伸出。进而,套筒及棒状化妆品的升降机构,是通过构成棒状化妆品盒的各部件间的凹凸部件的简单嵌合关系和导向这些嵌合部的导向沟的结构而实现的,所以包括棒状化妆品的设定部件容易地从盒上卸下来。
文档编号A45D40/02GK1515204SQ200410001599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4日
发明者樱井富夫 申请人:有限会社野野川商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