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09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香水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水瓶,尤其涉及一种由光学玻璃和水晶玻璃制成的高档香水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通的香水瓶是由玻璃制成,香水瓶包括瓶盖、瓶体和瓶口,瓶体内的内腔是在高温的情况直接吹成。而高档香水瓶则是由光学玻璃和水晶玻璃制成,其瓶口采用金属材料制造。香水瓶的瓶体内腔是由工具穿过瓶口磨出来的,由于受瓶口的限制,加工的难度非常大,而且瓶体的内腔不能制成圆形、椭圆形等美观的几何形状。此外,为了加强瓶体与瓶口的连接,同时也提高香水瓶的密封性,防止香水挥发,香水瓶的瓶口与瓶体的连接处涂有一层胶水,但它存在的缺点是在使用较长时间后,香水中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会逐渐侵蚀胶水,使胶水被溶解,这样不仅影响了香水的质量,而且会使瓶口和瓶体的连接不紧密,香水也更容易挥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瓶体内腔可以是球形体、椭圆球面体等多种几何形状的,瓶口和瓶体能够更好密封的香水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香水瓶,由瓶体、瓶口和瓶盖组成,瓶体由光学玻璃制成,瓶口由金属制成,金属瓶口和瓶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瓶体,包括内腔的形状,均由对称的两半粘接构成。
所述的瓶体的顶端设有内腔与瓶口连接的圆柱孔。
所述内腔的形状为椭圆球面体。
所述的瓶口由上瓶口、凸台和下瓶口组成,所述的下瓶口的圆柱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嵌有环形密封圈。
所述的瓶口凸台下面涂有胶水与瓶体粘接。
所述的环形密封圈是环形硅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瓶体由两半粘接构成的方式,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瓶体内腔形状的多样性,增加了香水瓶造型的美观度,提升了香水瓶的价值,而且它还有效地改善了瓶体与瓶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使香水能更长久的保持品质。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剖面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剖面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香水瓶,由瓶体6、瓶口和瓶盖2组成。瓶体6是光学玻璃,瓶体6由两片对称的光学玻璃12通过UV紫外线胶水粘接而成,两片光学玻璃6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半圆形凹腔11,粘接后的两个半圆形凹腔11构成了瓶体6的圆形内腔7。两片光学玻璃6粘接后,在瓶体6的上方开有与内腔7、瓶口相通的圆柱孔5。
瓶口由铜制成,是专门用于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高档香水瓶的瓶体6和瓶盖2连接的。瓶口由上瓶口3、凸台1和下瓶口4组成,瓶盖2拧在上瓶口上3,凸台1下面涂有胶水与瓶体6粘接。下瓶口4的圆柱面8上设有环形槽9,环形槽9上嵌有环形硅胶密封圈10,使得瓶盖2和瓶体6连接的密封性非常好。
实施例2一种香水瓶,由瓶体18、瓶口和瓶盖14组成。瓶体18是光学玻璃,瓶体18由两片对称的光学玻璃22通过UV紫外线胶水粘接而成,两片光学玻璃22上设有对称的两个半椭圆形凹腔21以及与半椭圆形凹腔21相连、与瓶口相通的半圆柱凹口20,粘接后的两个半椭圆形凹腔21构成了瓶体18的椭圆形内腔19,两个半圆柱凹口20构成了与内腔、瓶口相通的圆柱孔17。
瓶口由铁制成,是专门用于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高档香水瓶的瓶体18和瓶盖14连接的。瓶口由上瓶口15、凸台13和下瓶口16组成,瓶盖14拧在上瓶口15上,凸台13下面涂有胶水与瓶体粘接。下瓶口16的圆柱面23上设有环形槽24,环形槽24上嵌有环形硅胶密封圈24,使得瓶盖14和瓶体18连接的密封性非常好。
权利要求1.一种香水瓶,由瓶体、瓶口和瓶盖组成,瓶体由光学玻璃制成,瓶口由金属制成,金属瓶口和瓶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包括内腔的形状,均由对称的两半粘接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体的顶端设有内腔与瓶口连接的圆柱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香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形状为椭圆球面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香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口由上瓶口、凸台和下瓶口组成,下瓶口的圆柱面上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嵌有环形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香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口凸台下面与瓶体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香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密封圈是环形硅胶密封圈。
专利摘要一种香水瓶,尤其涉及一种由光学玻璃和水晶玻璃制成的高档香水瓶。解决了目前的香水瓶瓶体内腔不能做成圆形、椭圆形的问题。该香水瓶由瓶体6、瓶口和瓶盖2组成,瓶体6由光学玻璃制成,瓶口由金属制成,所述的瓶体6,包括内腔的形状,均由对称的两半粘接而成。该香水瓶可以将瓶体的内腔制成圆形和椭圆形,具有结构简单,造型美观,瓶口密封性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D34/02GK2698141SQ2004200231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朱筱洪 申请人:朱筱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