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20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伞具开收操作器的改良设计与伞骨束合机构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常知直骨式自动伞的开收控制器,主要系利用一设置在直骨中棒内的弹弓,相对在伞具收合时,由该弹弓直接相对活动蜂巢端面开设的扣孔扣制而定位,至于开散的解除扣制操作,则是由可连动弹弓向下沉潜移动的按键按压,同时带动弹弓向直骨中棒内沉潜,解除对活动蜂巢端面扣孔的扣制,即可配合开散弹簧的压缩蓄能自动张开伞具;惟此种常知开收控制器结构,该弹弓的弹性容易疲疺,且容易偏移位置造成受压控沉潜后无法自动由原位置回复,致使收合的伞具暨活动蜂巢无法获得扣制。
另有不同的自动伞的开收控制器,即采用与活动蜂巢移动动程相垂直的扣制结构以适用于多节中棒的收折伞具使用,如美国发明专利第6684893号案,揭示由一扣环来相对活动蜂巢扣制,然后由一按键来驱动扣环位移达到扣制与解除扣制的操作,惟此种常知应用于多节中棒收折式自动伞的开收控制器,该扣环与按键是分别为两个单独组件,不仅须分别相对握把由内外分别组装,更需精准的相对组装连动,因此组装费时、故障率高,不易进行工业的大批量生产,当然生产成本也无法降低。
常知伞具在收合时,该用以撑展伞布的复数支伞骨,因受到伞骨连结关节与相对蜂巢枢组结构等造成的角度限制,往往无法完全束合,即使在收合状态,该各支伞骨的末端珠件部份,仍然呈一角度散开状态,如此,收合的伞具体积并无法缩小,尤其是收合的伞具在置放或挂置状态下为取拿使用,该散开的各支伞骨的末端易在取拿时与外物或相邻伞具相勾挂在一起,不仅影响取拿,更易因强行取拿或不注意而造成支伞骨的弯曲变形或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组件突出于伞的伞布表面,即可轻易的取得操作控制开收伞,并可将支伞骨各末端予以束合限制,让收合的支伞骨末端不会散开,以缩小体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主要包括伞体部份、操作器及支伞骨束合机构;其中伞体部份由直骨中棒、握把、活动蜂巢与伞骨机构构成;活动蜂巢延伸一具有扣槽的插杆;操作器固装在直骨中棒,相对活动蜂巢于插套同时执行收伞扣制与解除扣制开伞,支伞骨束合机构套装于操作器与握把间,以相对收合的各支伞骨末端实现束合与解除束合。
所述的操作器是包括一基座、操作组件与复归弹簧,基座具有槽室部与套管部,槽室部提供操作组件与复归弹簧组装及操控,以相对由上方插入的活动蜂巢,执行收伞扣制与解除扣制开伞,套管部外部端面成型环状突缘,作为伞骨束收控制机构之组装与移动动程限制;所述的操作组件一体成型含有一提供使用者易于按压操作的突出按键,与一扣环直接搭配复归弹簧相对活动蜂巢的插杆上的扣槽为开收伞操作。
所述的支伞骨束合机构是包括一杯件与复归弹簧,杯件是套设在操作器基座的套管部,并由复归弹簧弹顶抵形成杯件可沿套管部往复移动与复归动力,以改变杯口位置,相对支伞骨机构的末端珠件套束收合或解除套束。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器是为一与活动蜂巢在收伞时相套合,然后提供与开收伞移动动程呈相垂直的扣制,且操作器的按键突出于伞布,而易于取得对伞具开收的操作与准确控制,并利用支伞骨束合机构由手动推引产生移动动程与复归的作动,由杯件的杯口束收各支伞骨末端,让收合的支伞骨末端不会散开,以缩小体积等功能,如此其相对先前技术中的开收伞操作结构,部件单一,结构相对大为简化,并可进一步由支伞骨束收机构提供支伞骨末端的束收,因部件简单,使本实用新型自动伞控制装置改良的功能更加确实,故障率低,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进行工业的大批量生产。
图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伞骨束合机构束合支伞骨末端珠件状态部份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操作器收伞扣制状态部份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器解除扣制开伞状态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伞骨束合机构束合支伞骨末端珠件状态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伞具收合状态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支伞骨束合机构解除束合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主要包括伞体部份1、操作器2及支伞骨束合机构3。
伞体部份1,主要由直骨中棒11、握把12、活动蜂巢13与支伞骨机构14、伞布19构成;活动蜂巢13在蜂巢体130下方延伸一插杆131,插杆131在一设定位置成型一内凹的扣槽132,并具有至少一突出的导引块133,如图2所示。
操作器2,主要由基座21、操作组件22与复归弹簧23构成;基座21是固装在握把12上方的直骨中棒11上,一体成型包含一槽室部210与一套管部211,该活动蜂巢13相对于槽室部210,在内侧壁面纵向开设至少一导槽212,相对活动蜂巢13导引块133形成相对插套的导引作用,槽室部211侧壁开设有一水平的槽口213,以及相对该槽口213另侧侧壁内壁面的凹部214,如图4所示,用以组装操作组件22与复归弹簧23;前述套管部211是为一长管形体,在其外部端面设置至少一环状突缘215作为支伞骨束合机构3之组装与移动动程限制;操作组件22是一体成型包含一按键221与一扣环222,该按键221是突出于槽室部210,而其一体成型的扣环222,系置入于槽口213中并相对直骨中棒11套组,且扣环222末端与槽室部210内的凹部214(见图4~6)间为一复归弹簧23顶抵,形成扣环222在槽室部210内受到按键221的按压与复归弹簧23作用的往复水平移动,相对活动蜂巢13之扣槽132产生收伞扣制与解除扣制开散操作。
支伞骨束合机构3主要是由杯件31与复归弹簧32构成;杯件31是为一杯形体,活动套装于基座21的套管部211,杯件31外侧底部与握把12间为一复归弹簧32顶抵,使杯件31是经常受到弹力作用而顶抵于环状突缘215,如图4~6所示,以利用该杯件31相对收合的支伞骨机构14各支伞骨末端珠件141束合,如图3~7所示,或解除束合为开伞操作,如图8所示。
如图4~5所示,当伞具在收合状态,该活动蜂巢13之插杆131套插入操作器2的槽室部210内,此时,操作组件22的扣环222受到复归弹簧23顶抵作用,直接由扣环222相对活动蜂巢13的扣槽132产生扣制定位,如图4所示;当欲开启伞具使用时,如图5所示,仅需相对按压操作组件22的按键221,即可同步连动一体成型的扣环222产生水平移动,而退出并解除相对活动蜂巢13扣槽132的扣制,即可自动张开伞具,该操作组件22在按压操作时亦同步压缩复归弹簧23产生动力储存,当按压开伞操作的作用力解除时,即由复归弹簧23动力弹性推抵操作组件22回复按压操作前位置,等待下次伞具收合时再相对活动蜂巢13的扣槽132产生扣制定位。
如图6~8所示,当伞具在收合状态,该支伞骨机构14暨各支伞骨末端珠件141,可配合手动操作支伞骨束合机构3的杯件31,沿套管部210向复归弹簧32压缩移动位置,而将收合的各支伞骨末端珠件141,在杯件31由复归弹簧32被压缩储存的弹力复归原位时予以束合,如图6、7所示,让收合的支伞骨末端珠件141不会散开,以缩小体积,并易于将伞布19收束;至于为配合开伞操作时,如图8所示,仅需以手动方式将杯件31向握把12方向推压移动,即可解除杯件31对各支伞骨末端珠件141的束合,于此同时,杯件31的推压移动同时使复归弹簧32处于蓄能状态,即在完成杯件31对各支伞骨末端珠件141的束合解除后,可由复归弹簧32的弹性蓄能自动复归杯件31于原位置。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开收控制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例如等变化之等效性实施例,均应包含于本案之专利范围中。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在于其开收伞操作器之操作组件,为按键与扣环一体成型,并由扣环直接相对活动蜂巢为扣制与解除操控并利用支伞骨束合机构由手动推引产生移动动程与复归的作动,由杯件的杯口束收各支伞骨末端,让收合的支伞骨末端不会散开,以缩小体积等功能,如此其相对先前技术中的开收伞操作结构,部件单一,结构相对大为简化,并可进一步由支伞骨束收机构提供支伞骨末端的束收,因部件简单,使本实用新型直骨式自动伞控制装置改良的功能更加确实,故障率低,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进行工业的大批量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结构主要包括伞体部份、操作器及支伞骨束合机构;伞体部份,由直骨中棒、握把、活动蜂巢与支伞骨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活动蜂巢延伸一配合操作器实现收伞扣制与解除扣制操作具并有扣槽的的插杆;支伞骨束合机构,包括一受复归弹簧弹性顶抵的杯件,活动套装并弹性顶抵于上述操作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蜂巢在插杆外部端面包括至少一位于扣槽邻测位置形成活动蜂巢相对操作器套插导引的突出导引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操作器包括基座、操作组件与复归弹簧所构成;基座固装在握把上方的直骨中棒上,一体成型包含一槽室部与一套管部,槽室部侧壁开设有一槽口,以及相对该槽口另侧侧壁内壁面用以组装操作组件与复归弹簧的凹部;操作组件由按键与扣环组成,按键突出于槽室部的槽口,而相对直骨中棒套组而形成可水平按压操作移动的扣环置入于槽口中;相对操作组件按压操作产生复归弹力的复归弹簧顶抵于槽室部内凹部与操作组件的扣环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件的按键与扣环一体成型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套管部,在其外部端面环设至少一作为支伞骨束合机构的组装与移动动程限制的环状突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槽室部,在内侧壁面纵向开设至少一以相对活动蜂巢导引块形成相对插套导引的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支伞骨束合机构包括杯件与复归弹簧构成;杯件为一杯形体,活动套装于基座的套管部,杯件外侧底部与握把间为一复归弹簧顶抵,使杯件经常受到弹力作用而顶抵于环状突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骨式自动伞开收控制装置改良,包括一伞体部分,由直骨中棒、握把、活动蜂巢与支伞骨机构构成;活动蜂巢延伸一具有扣槽的插杆;一操作器包括一基座、操作组件与复归弹簧,基座具有槽室部与套管部,槽室部提供操作组件与复归弹簧组装及操控,以相对活动蜂巢执行收伞扣制与解除扣制开伞,套管部外部端面成型环状突缘;一支伞骨束合机构,包括一杯件与复归弹簧,活动套装于套管并弹性顶抵于环状突缘定位,相对收伞状态手动推移杯件,以相对支伞骨机构的末端珠件套束收合或解除套束,实现支伞骨末端束合不会散开以及开收伞操作控制。
文档编号A45B25/14GK2792270SQ200520001608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6日
发明者游清泉 申请人:游清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