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空调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77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空调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子空调服,属一种生活用品。
背景技术
当人们在严冬或酷暑进行野外工作时,当人们必须穿着特种服装以适应生活工作时,有一件可调节人体温度的服装是所向往的。除了利用化学物质溶解、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吸热或放热)而将所需化学物质包装在袋中再缝制在服装中的“化学空调服”外,中国专利99222649.X提出了一种“电子空调服”,它是由复合层面料、中间一层保温棉、半导体冷热件均匀排布成的里层以及贴在里层上的里面料构成,在服装的底边部内藏高能量蓄电池,并设有可调整高、低温度的调温开关和冷热转换开关。其中所用的半导体冷热件,即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是依据“N、P型半导体材料以金属片链接,当电流由N型半导体材料通过P型半导体材料时,电场使N型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材料中的空穴反向流动,所需能量来自晶格的热能,于是就需在金属片上吸热,而在另一端放热,从而在金属片和另一端之间产生温差”这一理论而制造的电子元件。它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相间排列成方阵,再以金属片将这些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从两端单个地链接,两面以两片陶瓷片相夹而成,电流方向由N型半导体材料至P型半导体材料的金属片上致冷,电流方向由P型半导体材料至N型半导体材料的金属片上致热。当切换电流方向时,同一面就可分别产生致冷和致热的效果。前述的这种电子空调服使用了大量的半导体冷热件,成本很高、这一结构还使温度不均匀,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散热问题也不好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使用少量的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各处温度均匀的、有良好散热结构的电子空调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有服装本体,服装本体上安装有包含了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温度调节系统,该温度调节系统由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热交换装置、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和电源控制装置构成。其中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有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一面紧贴有传热液体盒,另一面有散热件,散热件的散热面裸露于服装本体外。热交换装置是均匀散布于服装本体内的传热液体管路。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是一只由电机驱动的传热液体泵。传热液体盒、传热液体管路和传热液体泵连接成电子空调服的传热液体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所说的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中的散热件是散热片或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所说的热交换装置中的传热液体管路是管径在0.5-1.5毫米之间的不锈钢毛细管。在同样多的传热液体的情况下,毛细管具有更大的传热面积,且毛细管柔软,使布置在服装内不影响穿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所说的传热液体泵为齿轮泵。齿轮泵具有小流量、大扬程的特点,能克服较大的阻力输送液体,且可制成扁小形状,适合作为电子空调服中的传热液体输送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所说的服装本体上还有一条腰带,所说的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和电源控制装置都安置在腰带上。将重量较大的部件安置在腰带上,使负荷不在服装上而使服装穿着后整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在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中利用半导体致冷致元件将传热液体盒中的传热液体冷却或加热,再利用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推动传热液体在均匀散布于服装本体内的传热液体管路和传热液体盒之间循环流动,使被冷却的或被加热的传热液体在热交换装置中通过管路吸收人体的热量或将热量传递给人体,从而达到调节人体温度、使人感受身穿“空调”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以较少的半导体致冷致元件、利用传热液体循环将半导体致冷致元件所产生的冷或热与人体作热交换,所需制作成本低,所耗电能也较少。而且热交换用的管路是均匀布置在服装内的,使人体的热交换作用均匀,即人体所感觉到的温度均匀。同时,半导体致冷致元件的散热件的散热面裸露于服装本体外,提高了散热效果也即提高了半导体致冷致元件的工作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调节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传热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所组合的部件卸去盖子后的结构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示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传热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传热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传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有服装本体,服装本体上安装了温度调节系统。该温度调节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是由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热交换装置4、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和电源控制装置2构成。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有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一面紧贴有传热液体盒,另一面有散热件。热交换装置4是散布于服装本体内的传热液体管路,这些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件集管器上。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是一只由电机驱动的传热液体泵。电源控制装置2包括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传热液体盒出口、传热液体管路的集管器和传热液体泵再至传热液体盒进口依次以管子连接构成电子空调服的传热液体循环系统。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电机、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了电子空调服的电路系统。所说的散热件是翅状散热片,散热片裸露于服装本体外。
2、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如上例,其中散热件为散热风扇。
3、如图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其中温度调节系统的构成是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1和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1合二为一,其中传热液体泵壳和传热液体盒是以铝合金一体铸成的壳体座7和正面的壳体盖9所组成的、内部有通道的、其上传热液体泵端和传热液体盒端各有一接口的壳体。热交换装置41为以20根等长的管径为0.5毫米的不锈钢毛细管组成的管簇,管簇的两个端子分别连接壳体上的两个接口。传热液体泵采用齿轮泵,齿轮状泵叶8中的主动齿轮的转轴与一只安装在泵的背部的方形扁电机10的转子相连。壳体座7在传热液体盒空腔5部分连有隔离板6,用以阻隔传热液体不作短路。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15用导热硅脂粘结在壳体座7在传热液体盒部分背面,在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15外再以导热硅脂粘结一块散热翅片16。壳体除与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15连接的一部分外以保温材料包覆。该温度调节系统与服装本体的安装关系是壳体以散热翅片向外固定在服装本体外,管簇分左右翼按均布原则布置在服装本体内面的胸背和袖管部分上,布置时部分管子走曲线,管簇端子穿过服装本体连接在壳体上的接口上,电源控制装置也固定在服装外本体外,其上导线以暗缀方式连接到电机和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上。电源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开关、温度调节开关、工作模式切换开关。
4、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如上例,其中管簇是以直径为1.5的不锈钢毛细管组成的。
5、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在所说的服装本体上缝有一条腰带,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与传热液体盒的组合件、传热液体泵、电源控制装置都安置在腰带上。
6、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电源控制装置中有一电池盒和与其并联的电源插孔及两者切换开关,可选择使用电池或外接电源。
7、如图5所示,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2和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2合二为一,热交换装置42为两根细管分左右两翼盘曲地布置在服装本体内面的胸背部分上。细管两端分别接入传热液体盒和传热液体泵。
8、如图6所示,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3和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3合二为一,热交换装置43为两组毛细管管簇,每组管簇的端子各先接在细管后再接入传热液体盒和传热液体泵,两组毛细管仍分左右两翼布置在服装本体内面上。
9、如图7所示,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4和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4分别设置在服装本体的左右襟上,热交换装置44为两组毛细管管簇,每组管簇的两个端子分别连接传热液体盒和传热液体泵的进口和出口,构成从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4至热交换装置44的一组管簇至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4至热交换装置44的另一组管簇再至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4的传热液体循环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空调服,有服装本体,服装本体上安装有包含了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是该温度调节系统由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1]、热交换装置[4]、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和电源控制装置[2]构成;其中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有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一面紧贴有传热液体盒,另一面有散热件,散热件的散热面裸露于服装本体外;热交换装置是均匀散布于服装本体内的传热液体管路;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是一只由电机驱动的传热液体泵;传热液体盒、传热液体管路和传热液体泵由管路连接成电子空调服的传热液体循环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空调服,其特征是所说的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中的散热件是散热片或散热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空调服,其特征是所说的热交换装置中的传热液体管路是管径在0.5-1.5毫米之间的不锈钢毛细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空调服,其特征是所说的传热液体泵为齿轮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有服装本体,服装本体上安装有包含了半导体致冷致热元件的温度调节系统,该温度调节系统由传热液体的制冷加热装置[l]、热交换装置[4]、传热液体的推进装置[3]和电源控制装置[2]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空调服以较少的半导体致冷致元件、利用传热液体循环将半导体致冷致元件所产生的冷或热与人体作热交换,所需制作成本低,所耗电能也较少。而且热交换用的管路是均匀布置在服装内的,使人体的热交换作用均匀,即人体所感觉到的温度均匀。同时,半导体致冷致元件的散热件的散热面裸露于服装本体外,提高了散热效果也即提高了半导体致冷致元件的工作效果。
文档编号A41D13/005GK2776088SQ2005201020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日
发明者范明玥 申请人:范明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