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带自锁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37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带自锁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扣,具体地说是一种柔性带自锁扣。
背景技术
柔性带具有柔软、光滑、摩擦系数小等特点,因此,传统的锁扣无法与其 相配合来达到束紧人体的目的。市场上现有的用于柔性带的紧带装置使用的是 棘轮操作方式,这种方式是转动手柄带动棘轮使带子巻起,利用闭锁机构定位, 这种方式能达到束紧带子的目的,但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操作不方便,尤 其不适用于人体上使用,目前仅用于货车上货物的束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而且操作安全、方便的 柔性带自锁扣,以用于人体的局部束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柔性带自锁扣的顶盖与底座相接,改进之处 在于在底座一端设有柔性带尾端固定件;在底座另一端的两侧壁之间设有中心 轴,中心轴上套接有供柔性带自由端环绕的楔形体,在底座上固定有卡压楔形 体楔头的限位凸台;回位手柄通过定位销与楔形体的侧端面相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结构,将柔性带环绕于人体局部,再将其自由端按顺时 针方向绕楔形体后自楔形体、限位凸台的间隙内穿出壳体。紧固柔性带时,用 力向外拉柔性带自由端,在摩擦力作用下楔形体跟随柔性带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随着束紧度越来越大,被束缚的相应部位就要产生一定的涨力,涨力作用于柔 性带,从而带动楔形体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楔形体的楔头受限位凸台的挤卡, 从而位于楔形体和限位凸台之间的柔性带因受到挤压而锁紧定位。由此,实现 了束紧后自锁的目的。当需要松带子时,顺时针转动回位手柄,即可带动楔形 体的楔头远离限位凸台,从而解除对柔性带的定位,使带子松开。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柔性带柔软、光滑,便于传输及易产生弹性变形的特点,使得其经挤压而定位以达到锁紧的目的。而欲解除定位时只需拨动回位手柄即 可,操作非常简便,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非常简 便,也非常适合于人体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与顶盖2,底座和顶盖之间通过扣合结
构连接。该扣合连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可实现的扣合连接方式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是在左侧端的底座1外侧壁及顶盖2内侧壁的相应位置上分别设有 对应的凸台凹槽结构。在底座1 一端设有柔性带尾端71固定件5,该固定件可 以是固定在底座两侧壁之间的固定杆,也可以如图1所示,将底座端部壁体做 为固定件,柔性带尾端环绕该固定件后缝合固定。在底座另一端的两侧壁之间 设有中心轴3,中心轴上套接有供柔性带7自由端72环绕的楔形体4,在底座 上固定有卡压楔形体楔头41的限位凸台8。回位手柄9通过定位销6与楔形体 4的侧端面相接,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如图2所示,将回位手柄9固接在楔形体 中心轴3伸出壳体的端面上,定位销6穿接在中心轴3和楔形体4端部。由此, 通过转动回位手柄9即可带动楔形体4回转。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带自锁扣,顶盖(2)与底座(1)相接,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一端设有柔性带(7)尾端固定件(5);在底座另一端的两侧壁之间设有中心轴(3),中心轴上套接有供柔性带(7)自由端环绕的楔形体(4),在底座上固定有卡压楔形体楔头(41)的限位凸台(8);回位手柄(9)通过定位销(6)与楔形体(4)的侧端面相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带自锁扣,其特征在于回位手柄(9)固接 在楔形体中心轴(3)伸出壳体的端面上,定位销(6)穿接在中心轴(3)和楔 形体(4)端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带自锁扣,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和 顶盖(2)通过扣合结构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带自锁扣,其结构是本柔性带自锁扣的顶盖与底座相接,改进之处在于在底座一端设有柔性带尾端固定件;在底座另一端的两侧壁之间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套接有供柔性带自由端环绕的楔形体,在底座上固定有卡压楔形体楔头的限位凸台;回位手柄通过定位销与楔形体的侧端面相接。该锁扣与柔性带组成一套物美价廉的束紧带。由于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非常适合于人体使用,而且其操作非常简便,因此,尤其适用于需要经常做松紧度调节的场合。
文档编号A44B11/00GK201323939SQ200820227969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冯占英, 冯国柱 申请人:冯国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