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和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10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和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其装备了一种鞋底,该鞋底构造成对脚部最佳支撑以及提供 最佳行走舒适度,并且相对于侧向压力有效地稳定所述鞋。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的相关技术领域中,所熟知的鞋包括由大体片状的不同部分构成的鞋 底,所述片状部分通过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上而结合,并且用不同的材料方便地制造以赋予 鞋底(其每一部分)所需的特性。专利US6691432展示了一种鞋,包括鞋底,该鞋底具有鞋底踏面部分、中间鞋底部 分和用于吸收震动的最里层鞋底部分。后者由相当柔软的材料,如基于硅胶的材质制成,以 用于更大程度地吸收相对于地面的冲击。这个鞋底部分具有朝向鞋底踏面部分的支承表面 延伸并被容纳在中间鞋底部分和鞋底踏面部分都具备的通孔中的附属部分。申请人:注意到前面所述的鞋底部分被配置成特别用于吸收震动,并不具备为脚部 提供可观的支撑作用的必要机械特性。申请人:还注意到,在具有配备了与踏面部分重叠结合的结构部分的鞋底的鞋中, 在行走时,鞋底抵抗侧向压力的能力与结构部分和鞋底踏面部分的支承表面之间的距离相 关,也和支承表面沿与鞋底中间纵向轴线大体垂直的方向(下面将此方向定义为支承表面 的“宽度”)的尺寸相关。更准确的来说,申请人确定对于其中鞋底的所述结构部分相对于支承表面的宽度 从支承表面显著升高的鞋而言,在侧向压力下鞋更容易变形,增加了鞋侧向弯曲的风险,造 成脚的不必要侧滑或危险的侧曲后果。特别地,申请人进一步注意到,对于具有减小宽度的支承表面和相对于支承表面 显著升高的结构部分的鞋底,在鞋底的后跟区域,该风险进一步加重。

发明内容
申请人:因此认识到,通过对结构部分和踏面部分分别采用特殊构造利用结构部分 的刚性特性来提升这种类型的鞋的侧向强度,所述特殊构造同时也能够确保维持通过踏面 部分赋予鞋底的舒适和柔软特性。申请人:最后发现通过在设在结构部分上的突起和设在踏面部分上的相应通孔之 间提供互锁结合(其中所述结构部分比所述踏面部分提供更高的刚性),获得了这样一种 鞋,即使支承表面的宽度减少并且/或结构部分从支承表面显著升高的情况下,所述鞋相 对于侧向压力也展现了最佳的稳定性并不损害任何舒适、柔性或抓地特性。因此,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其包括鞋面和结合到所述鞋面的鞋底,所述 鞋底包括踏面部分,其上限定穿着鞋时用于所述鞋底的支承表面,结构部分,其具有比所述踏面部分更大的刚性并且在所述鞋底的至少后跟区域处
3设在支承表面的相反侧,在所述踏面部分和所述结构部分之间的结合元件,其中所述结合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部分上并朝向所述踏面部分延伸的凸起 以及设置在所述踏面部分中并容纳所述凸起的通孔。申请人:证实,通过采用上述解决方案,鞋相对于侧向压力造成的变形有更好的抵 抗性能。申请人进一步主张,踏面部分的任何变形通过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制成的凸起被有 效地检测到并且限制。而且,凸起和通孔之间结合使得鞋底的踏面部分和结构部分之间的组装操作变得 容易,原因是允许部件快速地定中。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用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其上限定支承表面的踏面 部分,其中在所述支承表面处布置多个具有第一深度的第一凹槽以及具有比第一深度浅的 第二深度的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和多个第二凹槽以整体形成第 一可识别图案的方式布置,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以形成区别于所述第一图 案的第二可识别图案的方式布置。本发明在前述至少一种方式中可以具有至少一种在下文中所提到的优选的特性。根据第一优选特性,所述踏面部分包括其上限定所述支承表面的鞋底踏面部分以 及将所述结构部分和所述鞋底踏面部分分开并介于所述结构部分和所述鞋底踏面部分之 间的中间鞋底部分。优选地,所述中间鞋底部分和所述结构部分具有大体类似的尺寸。任何来自底面的冲击不会直接传递到结构部分(结构部分由于其刚性特性会将 冲击传递到鞋内的脚上),而是会被吸收或者至少被中间鞋底部分削弱。根据另一优选特性,所述中间鞋底部分的厚度从所述后跟区域朝向所述鞋底的脚 弓区域减小。以这种方式,鞋底的后跟区域的位置被升高,这允许更好的行走舒适度,另外, 结构部分维持在靠近脚的位置以便更有效地支撑脚。优选地,所述中间鞋底的刚性比所述鞋底踏面部分要小。由于这个特征,中间鞋底部分赋予脚以足够的舒适度,另外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面 的冲击和崎岖不平,同时鞋底踏面部分能够提供较好的稳定特性和耐磨性。优选地,所述结构部分仅限于延伸到后跟区域和所述鞋底的脚弓区域。通过这些手段,结构部分不会受使得在鞋底的跖骨区域处带来明显弯曲的行走运 动的直接影响,因此能够用相对刚性的材料制作。在优选的形式下,所述踏面部分在限定所述通孔的壁处与所述凸起的侧表面抵罪。以这种方式,限制了由于任何侧向压力造成的踏面部分变形的可能性。优选地,所述凸起从所述的结构部分的第一表面升起,在所述凸起处,所述第一表 面相对于所述支承表面处于至少5毫米的最大距离。根据另一优选特性,所述凸起从所述结构部分的第一表面升起,并包括与所述第 一表面相对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相对于所述支承表面后退3至15毫米的量。由于这个特征,避免了和结构部分一样由相对刚性的材料制成的凸起与地面直接 接触、踏面部分没有充分削弱传输给脚的压力的可能性。而且,如此的配置为鞋类生产商提
4供了在凸起的底表面(不会受到与地面直接接触的磨损)上的印刷商标、记号、或对运动员 的描述以及商业利益的可能性。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轮廓在所述后跟区域的纵向后端处敞开。以这种方式,结构部分和踏面部分之间的结合操作变得容易。在可选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具有封闭的轮廓。以这种方式,凸起沿着通孔的整个周边(包括在后跟区域的纵向后端)施加有效 的抵接动作。优选地,所述凸起主体维度大体上平行于所述鞋底的纵向轴线。根据进一步的优选特性,所述凸起具有从所述后跟区域朝向所述鞋底的脚弓区域 渐缩的配置。根据进一步优选特性,所述凸起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鞋底的纵向轴线大体上对 称。因为这些几何特性,相对于侧向压力获得平衡的抵接动作,且凸起在支承表面较 宽的后跟区域较宽,而在支承表面较窄的脚弓区域较窄。优选地,所述凸起的最大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鞋底纵向轴线大体垂直的横向方向的 所述支承表面的相应长度的比值介于约0. 2至约0. 6之间。已经发现,在这一区间内,在相对于侧向压力增加稳定性的要求和不过度减少支 承表面和地面接触面积的要求之间得到了合适的折衷。更优选地,所述结构部分和所述支承表面之间沿大体垂直于所述支承表面的方向 测量的最大距离和所述支承表面沿大体垂直于所述鞋底的纵向轴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的 比率大于0.2。申请人:发现,当按照前面所述条件时,换句话说,当鞋底相对于其支承表面的宽度 在后跟区域充分升高时,可以更明显地感觉到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优选地,所述鞋底踏面部分是由添加了人造橡胶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根据优选的特性,所述中间鞋底部分由膨胀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优选地,所述结构部分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优选地,所述凸起包覆成型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碳制成。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踏面部分上,在所述支承表面处设置具有第 一深度的多个第一凹槽以及具有比第一深度浅的第二深度的多个第二凹槽,所述多个第一 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和多个第二凹槽以整体形成第一可识别图案的方式布置,所述多个第一 凹槽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区别于所述第一图案的第二可识别图案的方式布置。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立即确定鞋底的支承表面磨损的预定程度。如果鞋底是新 的或是使用的很少,第一图案是可见的;但是当支承表面磨损到了多个第二凹槽(较浅的) 消除时,只有多个第一凹槽(更深的)形成的第二图案可见。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凹槽至少设置在所述鞋 底的跖骨区域。以这种方式,包括了扩大的和更耐磨的鞋底区域。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从所述踏面部分的相对两侧区域朝向其中间区域延 伸,沿着所述鞋底的脚趾区域的方向遵循倾斜路径。在优选形态下,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凹槽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中的其它凹槽之间没有交叉。这些特征使得鞋底与地面更好地附着。另外,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凹槽中的凹槽在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之间延伸。更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凹槽中的凹槽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中的凹槽没有交叉。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凹槽中的凹槽仅限于延伸至鞋底的所述跖骨区域和所述脚 趾区域。以这种方式,多个第二凹槽的设置仅限于在鞋底磨损最严重的区域,因此在更需 要监控所述磨损的区域。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在所述鞋底的整个支承表面上延伸。以这种方式,更大深度的多个第一凹槽有利于赋予鞋底足够的抓地特性,特别是 在湿地上。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中将变得更清楚, 所述实施方式经由非限制性示例参考附图示出,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生产的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鞋的比例放大的仰视图,图3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其中鞋底经受磨损,图4是图1的鞋的鞋底的一些部件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附图中,标号1整体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生产的鞋。鞋1包括鞋面2,用于将脚容纳和充分包围在由鞋面本身限定的鞋座2a中;以及 用任意合适的传统技术结合到鞋面2的鞋底3。在纵向相对两端3a、3b之间沿着限定于鞋底3的纵向轴线X,在鞋底3上相继形成 后跟区域4、脚弓区域5、跖骨区域6和脚趾区域7。鞋底3包括其上限定鞋底3的支承表面11的踏面部分10以及在支承表面11的 相反侧重叠在踏面部分10上的结构部分12。结构部分12由相对刚性材料,例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制作,并被设置成 在不会显著变形的情况下抵抗行走时鞋的鞋底通常所承受的负荷,以便给予使用者的脚部 足够的支撑。为了使结构部分12的刚性不会对行走动作产生导致鞋底3在跖骨区域6发生重 大弯曲的负面影响,结构部分12仅有限地延伸到后跟区域4和脚弓区域5。踏面部分10的刚性明显小于结构部分12的刚性并且包括其上限定支承表面11 的鞋底踏面部分13和介于结构部分12和鞋底踏面部分13之间的中间鞋底部分14。鞋底踏面部分13延伸以覆盖附图2中虚线指示的整个支承表面11,并且其外围边 缘13a朝向鞋面2、远离支承表面11弯曲。鞋底踏面部分13可以用任何在道路表面提供所需的舒适和摩擦特性的材料制 作。作为示例,鞋底踏面部分13可以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优选地添加人造橡胶)
6制作,其比用于生产结构部分12的TPU具有更为显著的弹性特性,从而确保鞋底踏面部分 13在任意类型的干、湿或不连续的地面上具有抓地力。中间鞋底部分14设置在结构部分12和鞋底踏面部分13之间,其重要功能之一是 将结构部分12和鞋底踏面部分13间隔开,特别是将后跟区域4从支承表面11升高。为了这个目的,中间鞋底部分14具有和结构部分12大体类似的尺寸,因此与后跟 区域4以及脚弓区域5对应。中间鞋底部分14的厚度从后跟区域4朝向脚弓区域5减少,以便结构部分12沿 着后跟区域方向逐步升高。为了确保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及阻尼效果改善任意类型的地面上的行走控制,中间 鞋底部分14方便地用比鞋底踏面部分13的刚性和密度更小的材料(例如低密度膨胀热塑 性聚氨酯弹性体)制作。结构部分12和中间鞋底部分14的结合以及中间鞋底部分14和鞋底踏面部分13 的结合是依靠结合元件获得,结合元件大体上可以参照该领域所熟知的技术,包括例如在 相互接触的表面涂敷的粘合剂层。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结合元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结构部分12上并朝向 鞋底踏面部分10延伸的凸起20,还包括设置在踏面部分10中适于容纳接合的凸起20的相 应通孔21。根据优选实施例,凸起20包括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化合物(TPU)包覆成型的碳 嵌入物,以这种方式确保行走时脚的稳定性,同时吸收改变速度和方向时的冲击和突变压 力。特别地,凸起20从结构部分12的与中间鞋底部分14相对的第一表面22升起,具 有大体截头圆锥体结构,具有与第一表面22相对的底表面23以及在第一表面22和底面23 之间延伸且起到连接作用的侧表面24。在凸起20处,第一表面22和支承表面11的距离介于在脚弓区域5出现的最小值 和在后跟区域4出现的最大值之间。最大值优选地是到少5毫米,更优选地介于10到20 毫米之间。底表面23大体上平行于支承表面11,而且方便地相对于支承表面后退3到15毫 米之间的量。凸起20位于鞋底3的中部区域,大体上相对于纵向轴线X对称,以涉及后跟区域 4和脚弓区域5。凸起20进一步具有纵向伸长的横切面,主体尺寸大体上平行于纵向轴线 X,横向尺寸Z大体垂直于纵向轴线X,从后跟区域4朝向脚弓区域5逐渐变细,和支承表面 的横向尺寸V路径相协调,在后跟区域4处较宽,在脚弓区域5处较窄。特别是,凸起20的最大横向尺寸Z和支承表面11的相应尺寸Z'的比例介于约 0.2至约0.6之间。而且,在此处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沿大体上垂直于支承表面11的方向Y 度量的结构部分12的第一表面22到支承表面11之间的最大距离与支承表面11的横向尺 寸Z'之间的比例大于0. 2,优选地介于0. 3至0. 6之间。设置在中间鞋底部分14和鞋底踏面部分13两者上的通孔21由壁25界定,凸起 20的侧表面24紧靠壁25,以便使得凸起20和踏面部分10直接抵接。
在此描述和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通孔具有闭合的轮廓,在未示出的另一可选实 施例中,通孔21可以具有在后跟区域4的纵向后端部3a处敞开的轮廓。鞋底3通过以下方式获得。鞋底踏面部分13、中间鞋底部分14和结构部分12分别制作,例如通过聚合物材料 的注塑获得。还在结构部分12上整体地提供凸起20,同时在鞋底踏面部分13和中间鞋底 部分14上提供通孔孔21。通过将结构部分12叠置在中间鞋底部分14上并将后者再叠置到鞋底踏面部分13 上,借助于凸起20插入到通孔21以及在先散布在不同部件之间互相接触的表面上的粘合 剂层,实现这些部件的结合。因此获得的鞋底3最终可以与鞋面2结合,例如依靠缝制或粘合的方式。在鞋底踏面部分13还设有踏面花纹,其用于改善鞋底3的抓地特性,特别是在潮 湿的地面上的抓地特性。特别是,在鞋底踏面部分13上,在支承表面11处设置具有第一深度的多个第一凹 槽30以及深度比所述第一深度浅的第二深度的多个第二凹槽31。更准确的说,多个第一凹槽30的深度介于约1至3毫米之间,多个第二凹槽31的 深度介于约0.2至1毫米之间。多个第一凹槽30布置在支承表面11的整个长度上,与纵向轴线X相关联地从鞋 底踏面部分13的相对两侧的区域32、33(特别是从外围边缘13a)朝向中间区域34延伸。多个第一凹槽30以非垂直方式朝向纵向轴线X定向,遵循朝向脚趾区域7的倾斜 路线,该路线可以大体上是直线或者也可以是虚线形式,相对于纵方向X的倾斜度在其逼 近纵向轴线X时逐渐递减。另外,多个第一凹槽30中的凹槽与多个第一凹槽30的其它凹槽之间没有交叉。多个第二凹槽31有限地延伸到鞋底3的跖骨区域6和脚趾区域7,并且彼此也没 有交叉,它们与多个第一凹槽30也不交叉,优选地在多个第一凹槽之间延伸。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多个第二凹槽31的凹槽和多个第一凹槽30的凹槽设置 在跖骨区域6和脚趾区域7处,并以整体形成第一可视图案40 (见图2)的方式布置,同时 仅设置在跖骨区域6和脚趾区域7处的多个第一凹槽30的凹槽以整体形成区别于第一图 案40的第二可视图案41 (见图3)的方式布置。此处以及后面的权利要求中,“可视图案”想要表示由一系列的线构成的总体外部 外观,属于已知的图象。在这里描述及示出的具体案例中,第一图案40示意性地代表风格化的天使 (stylised angel),同时第二图案41也是风格化的样式,代表一个恶魔。自然地,图案40 和41可以象征不同的物体或单词、铭文或商业标记。使用时,根据使用情况,较浅的多个第二凹槽31倾向于在一段时间后磨损掉,第 二图案41变成支承表面11上仅有的可识别的图案。有利地,这种磨损指示可以使得用户 在行走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感,原因是当知道形成支承表面11材料磨损时,用户将尽量避免 泥泞或是非常光滑的地面。
8
权利要求
一种鞋用鞋底,所述鞋底(3)包括踏面部分(10),在踏面部分上限定支承表面(11),其中在所述支承表面(11)处布置多个具有第一深度的第一凹槽(30)以及具有比所述第一深度浅的第二深度的多个第二凹槽(31),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凹槽以整体形成第一可识别图案(40)的方式布置,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以形成区别于所述第一图案的第二可识别图案(41)的方式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 凹槽设置在至少所述鞋底的跖骨区域(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30)中的凹槽从所述踏面 部分的相对的侧面区域(32,33)朝向所述踏面部分的中间区域(34)延伸,沿着所述鞋底的 脚趾区域(7)方向遵循倾斜路径。
4.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30)中的凹槽与所述 多个第一凹槽中的其它凹槽没有交叉。
5.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凹槽(31)中的凹槽在所述 多个第一凹槽(30)中的凹槽之间延伸。
6.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凹槽(31)中的凹槽与所述 多个第一凹槽(30)中的凹槽没有交叉。
7.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凹槽(31)中的凹槽仅限于 延伸到鞋底的跖骨区域(6)和脚趾区域(7)。
8.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鞋底,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30)中的凹槽在所述 鞋底的整个支承表面(11)上延伸。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鞋,包括鞋面(2)和结合到鞋面的鞋底(3),其中,鞋底包括其上限定支承表面(11)的踏面部分(10);比踏面部分刚性更高并且在支承表面的相反侧至少设置在鞋底的后跟区域(4)的结构部分(12);踏面部分和结构部分之间的结合元件,包括设置在结构部分(12)上并朝向踏面部分延伸的凸起(20)以及设置在踏面部分(10)上容纳凸起的通孔(21)。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鞋底。
文档编号A43B13/18GK101919606SQ20101024024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2日
发明者A·德尔比翁迪 申请人:皮雷利&C.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