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及弹性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54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震鞋底及弹性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的避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说是ー种减震鞋底及弾性结构体。
背景技术
根据生物力学研究人员的实验观察,大多数人的运动特点是以后脚跟先着地,在着地的瞬间,后脚跟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往往超过其自身体重的3倍以上。而且在此过程中,后脚跟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内外翻转情况,如果翻转角度过大或翻转速度过快,很容易导致后脚跟处受到损伤,包括胫骨骨折、跟腱断裂等。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后脚跟是受地面冲击最大,受伤概率最大的部位,也是最需要加以保护和稳定的部位。现有鞋子常用的后跟减震技术是利用MD中底本身具有的易变形、回复能力强的特性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但存在的技术缺陷是MD中底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使用寿命较短;常用的后跟稳定技术是在鞋面后帮加上某些固定结构或者在后跟的底面上増加某些固定结构及材料,如TPU等。但这些后跟稳定技术会影响鞋子后跟部位的缓冲减震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及弹性结构体,在鞋底的中底与脚后跟对应的部位,嵌装若干高张力、强韧耐压且耐老化的弾性结构体,弾性结构体与中底材料紧密贴合,具有优越的缓震能力和稳定后跟的作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弹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弾性材料制成且上下叠置的上夹片5和下夹片6,所述上夹片5和下夹片6为厚度I. 0 I. 5mm的扁平片状结构,形状均为矩形或均为梯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形状均为梯形吋,上夹片5的上边7为长边,下夹片6的下边8为长边,上夹片5和下夹片6之间的夹角A为90° 1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夹片5和下夹片6之间的夹角A为60° 90°。ー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EVA中底1,在中底I的脚后跟部位嵌装有若干弾性结构体2,弾性结构体2的高度为整个中底厚度的45 65%,所述弹性结构体为前述的弹性结构体之一,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连接部位位于中底I的纵向中心线3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中底I在纵向中心线3处向内部凹陷3 5m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中心内部,或嵌装于中底I的外边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外边沿时,各弹性结构体等间隔均匀设置,或首尾相连依次设置。[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中心内部时,每两个弹性结构体为一組,背靠背构成“X”形减震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鞋底及弾性结构体,在鞋底的中底与脚后跟对应的部位,嵌装若干高张力、强韧耐压且耐老化的弾性结构体,弾性结构体与中底材料紧密贴合,具有优越的缓震能力和稳定后跟 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图I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弹性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了ー种弹性结构体,包括由弾性材料制成且上下叠置的上夹片5和下夹片6,所述弹性材料应选用具有高张力、强韧耐压且耐老化的弾性材料,如TPU ;所述上夹片5和下夹片6为厚度I. 0 I. 5mm的扁平片状结构,形状均为矩形或均为梯形。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长度可灵活设计,视具体情况而定。选用TPU可制成热塑性聚氨酯弾性体,具有卓越的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EVA中底相应部位的耐压稳定性,同时保证鞋底的受压变形后的反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形状均为梯形吋,上夹片5的上边7为长边,下夹片6的下边8为长边,上夹片5和下夹片6之间的夹角A为90° 120°。S卩如图2所示,上夹片5为梯形时,其长边在上,短边在下,下夹片6为梯形时,其长边在下,短边在上。有夹角A的TPU弾性结构体(TPU稳定片)与EVA中底结合则更具有变形与反弾性能,缓冲效果更佳。因此,该中底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和控制足后跟稳定性的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夹片5和下夹片6之间的夹角A为60° 90°。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减震鞋底,包括EVA (こ烯-醋酸こ烯共聚物)中底1,在中底I的脚后跟部位嵌装有若干弹性结构体2,弾性结构体2的高度为整个中底厚度的45 65%,所述弹性结构体为前述的任意ー种弹性结构体,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连接部位位于中底I的纵向中心线3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中底I在纵向中心线3处向内部凹陷3 5m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中心内部,或嵌装于中底I的外边沿。所述外边沿包括中底I的内侧侧面、外侧侧面和后侧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外边沿时,各弹性结构体等间隔均匀设置,或首尾相连依次设置。可以提供优良的后跟缓震作用及控制后跟翻转的稳定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中心内部时,每两个弹性结构体为一 組,背靠背构成“X”形减震结构。两个弹性结构单体背靠背组合形成“X”字母结构,则受カ后该X结构与周边的中底材料共同压缩、变形、反弹,共同提供优越的鞋底后跟缓震作用。以下一实施例由ー个或ー个以上弹性结构单体环绕分布在EVA中底的内侧、外侧、后侧,提供优良的后跟缓震作用及控制后跟翻转的稳定作用。该弹性结构体的材料为TPU,由上、下夹片两部分构成,上下夹片的交接处正好处于中底的纵向中心线3上。EVA中底在纵向中心线处向内部凹陷3 5mm,该弹性结构体和EVA中底紧密贴合。上下夹片片状呈长方形,夹角为90° 120°,厚度为1.0 I. 5_,整体高度占整个中底厚度的45% 65%。工作原理弹性结构体受力后压缩变形,起到缓冲作用并储存部分运动能量,然后再反馈给足部,降低能量损耗。同时,凭借其优越的耐压强度和韧性还可以控制足部过度翻转。比如,后跟外侧触地瞬间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容易导致后跟受伤,而该中底能够有效的延缓地面的副作用峰值出现的时间,降低足部遭受瞬间重大冲击而受伤的概率。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木。
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上下叠置的上夹片(5)和下夹片(6),所述上夹片(5)和下夹片(6)为厚度I. O I. 5mm的扁平片状结构,形状均为矩形或均为梯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当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形状均为梯形时,上夹片(5)的上边(7)为长边,下夹片(6)的下边(8)为长边, 上夹片(5)和下夹片(6)之间的夹角A为90° 120°。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弹性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当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形状均为梯形时,上夹片(5)的上边(7)为长边,下夹片(6)的下边(8)为长边,上夹片(5)和下夹片(6)之间的夹角A为60° 90°。
4.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EVA中底(1),在中底(I)的脚后跟部位嵌装有若干弹性结构体(2),弹性结构体(2)的高度为整个中底厚度的45 65%, 所述弹性结构体为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弹性结构体, 上夹片(5)和下夹片(6)的连接部位位于中底(I)的纵向中心线(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I)在纵向中心线(3)处向内部凹陷3 Smnin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中心内部,或嵌装于中底(I)的外边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当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外边沿时,各弹性结构体等间隔均匀设置,或首尾相连依次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当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I)的中心内部时,每两个弹性结构体为一组,背靠背构成“X”形减震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的避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减震鞋底及弹性结构体,弹性结构体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且上下叠置的上夹片(5)和下夹片(6),所述上夹片(5)和下夹片(6)为厚度1.0~1.5mm的扁平片状结构,形状均为矩形或均为梯形。所述弹性结构体嵌装于中底(1)的中心内部,或嵌装于中底(1)的外边沿,构成减震鞋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鞋底及弹性结构体,在鞋底的中底与脚后跟对应的部位,嵌装若干高张力、强韧耐压且耐老化的弹性结构体,弹性结构体与中底材料紧密贴合,具有优越的缓震能力和稳定后跟的作用。
文档编号A43B13/16GK202525257SQ2012201385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吴荣照, 张升, 熊益清, 陈红春, 黄明辉 申请人:吴荣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