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80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尤其是一种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包括:中底,其包含形成于鞋后脚跟底面并且连通鞋内部而供应空气的主槽;外底,在对应于所述主槽的部分形成有朝地板凸出地突出的平板型压力垫及连接所述压力垫与所述外底的连接部;其进行所述压力垫的底面接触地板而被引入述主槽后所述外底的底面接触地板的双重着地过程,所述连接部的厚度薄于所述压力垫的厚度而得以在着地时让所述压力垫被顺利地引入。
【专利说明】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步行时发挥出优异的冲击吸收功能,还能向鞋内部顺畅地供应外部新鲜空气而得以提升通风性。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把鞋穿在脚上不仅能保护脚,还有助于行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及人类活动的多样化与广泛化,逐渐开发出符合这些要求的各种功能鞋。例如有运动鞋、皮鞋、工作鞋、长靴及登山鞋等。
[0003]这些鞋由于符合各种活动领域的特殊需求而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与效率,但其目前为止仅制作成包裹脚部的形态。被该鞋包裹的脚部表面不仅由于脚部与鞋的内皮面之间的摩擦导致温度上升,还因为脚部出汗而升高湿度。这样一来,不仅让鞋内部及脚部发生恶臭,脚部还会出现香港脚之类的慢性疾病。

【发明内容】

[0004]【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吸收步行时发生的冲击而让步行舒适安全,还能向鞋内部持续供应空气而得以维持舒爽状态。
[0006]【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包括:中底,其包含形成于鞋后脚跟底面并且连通鞋内部而供应空气的主槽;外底,在对应于所述主槽的部分形成有朝地板凸出地突出的平板型压力垫及连接所述压力垫与所述外底的连接部;其实行所述压力垫的底面接触地板而被引入述主槽后所述外底的底面接触地板的双重着地过程,所述连接部的厚度薄于所述压力垫的厚度而得以在着地时让所述压力垫被顺利地引入。
[0008]【有益效果】
[0009]本发明在步行时自然生成空气并供应给鞋内部,压力垫朝地面往下突出地形成而增加了压力垫和形成于中底的槽之间的内部空间面积,步行时身体施加给中底的力量与地面施加给压力垫的力量将同时发生而增加内部压力,从而不仅提升空气诱发量,还能增加冲击吸收能,实现了舒适轻便的步行。
[0010]而且,通过所述压力垫与所述外底底面的有机交互作用实现双重着地,从而在步行时防止打滑而得以实现稳定的步行。
[0011]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压力垫与槽形成于前脚跟与鞋后脚跟的整个部分并且通过流路管连通,因此能够发挥出更多的空气诱发量与冲击吸收量。
[0012]凭借该功能减轻脚后跟、脚踝、骨盆、脊椎等关节的疼痛并有效地分散足部压力,通过空气诱发及循环功能预防香港脚、湿疹之类的足部细菌性疾病,不仅可以作为具有糖尿脚的足部疾病患者用鞋使用,还能适用于各种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鞋底的分解斜视图。
[0014]图2是本发明的中底的俯视图。
[0015]图3是本发明的中底的上部面的斜视图。
[0016]图4是本发明的中底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本发明的外底的其它实施例俯视图。
[0018]图6是本发明的鞋底空气流动例示图。
[0019]图7是本发明的鞋底的收缩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通常知识者能够轻易实现的较佳实施例。但是在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其动作原理时,如果认为公知结构或功能的相关说明可能非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主旨,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0021]下面结合图1到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0022]图1是本发明的鞋底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中底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中底的上部面的斜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中底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外底的其它实施例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鞋底空气流动例示图,图7是本发明的鞋底的收缩例示图。
[0023]如图1到图3所示,本发明的鞋底包括:中底(100),在接触后脚跟的部分的底面形成主槽(110),在接触前脚跟的部分的上部面形成通风槽(120);外底(200),在对应于所述主槽(110)的部分形成压力垫(210);其结合所述中底(100)与外底(200)后制成。
[0024]所述中底(100)为了获得吸收冲击的功能而使用具备弹性力的柔软材质制作,形成于此的主槽(Iio)则具备一定深度并且凭借基于所述压力垫(210)的压力生成空气。而且,所述通风槽(120)形成于所述中底(100)的上部面中接触前脚跟的部分,连通所述主槽(110)并接收所述主槽(110)中生成的空气后供应给鞋内部。
[0025]下面针对所述主槽(110)与所述通风槽(120)的连通进行详细说明。所述主槽(110)与所述通风槽(120)通过结合在所述中底(100)的流路管(130)实现连通,如图2到图3所示,所述流路管(130) —端连接所述主槽(110)而另一端则连接所述通风槽(120),从而连通所述主槽(110)与所述通风槽(120)。此时,所述流路管(130)如图4所示地一端连接所述主槽(110),在所述中底(100)的底面长度方向延伸后在所述中底(100)的中央部分贯穿所述中底(100)而突出于所述中底(100)的上部面,沿着所述中底(100)的上部面长度方向延伸到所述通风槽(120)。因此,所述主槽(110)所发生的空气全部通过所述流路管(130)流动并流入所述通风槽(120)。
[0026]形成于所述外底(200)的压力垫(210)具有平板形态并且由提供弹性力的橡胶材质制作,在所述外底(200)的底面朝地板突出地凸出,在着地过程接触地板面时所述压力垫(210)的整个底面接触所述地板而朝所述主槽(110)方向被引入而诱发空气并吸收冲击。亦即,朝地板方向凸出地突出的所述压力垫(210)在着地时接触地面而朝所述主槽(110)方向被引入,从而增加所述主槽(110)的内部压力并诱发空气,被诱发的空气则通过所述流路管(130)流动而流入所述通风槽(120)。
[0027]此时,所述外底(200)沿着所述压力垫(210)的边缘形成连接部(214),该连接部(214)则沿着边缘连接所述压力垫(210)与所述外底(200),所述连接部(214)的厚度薄于所述压力垫(210)的厚度并且朝所述主槽(110)方向凸出地形成。这是为了顺利地引入所述压力垫(210),与所述外底(200)连接的所述压力垫(210)的边缘凸出地突出而延伸了长度,可以补偿所述压力垫(210)被引入的过程中边缘部分发生的拉伸力所造成的边缘部分延伸长度,从而得以让所述压力垫(210)顺利地被引入。
[0028]另一方面,所述主槽(110)的内部形成有朝底部面突出并且其末端接触所述压力垫(210)的圆筒形中底突起(112),所述中底突起(112)进行收缩与膨胀地支持所述压力垫(210)并吸收冲击。亦即,在步行中的着地过程中所述压力垫(210)被引入所述主槽(110)时所述中底突起(112)收缩并吸收所述压力垫(210)上发生的冲击,所述压力垫(210)重新朝外侧突出时膨胀而继续支持所述压力垫(210)。此时,所述中底突起(112)不限于圆筒形态,可以根据所制作的鞋的大小与形态而形成能够获得最佳冲击吸收量的大小与形态。
[0029]与此同时,所述压力垫(210)的上部面形成有允许所述中底突起(112)插入的垫槽(212),所述垫槽(212)形成于对应于所述中底突起(112)的部分而将插入内部的中底突起(112)的外周面包裹。凭此,在所述压力垫(112)被引入所述主槽(110)的内部而所述中底突起(112)收缩或者所述压力垫(112)朝地板方向突出而所述中底突起(112)膨胀的过程中由所述垫槽(212)包裹所述中底突起(112)的外周面而防止所述中底突起(112)扭曲或脱离,并且提高所述中底突起(112)的冲击吸收能力。
[0030]如图5所示,所述外底(200)还可以在对应于所述辅助槽(140)的部分形成辅助垫(220)。因此所述辅助垫(220)与所述辅助槽(140)也能像所述压力垫(210)与所述主槽(110) —样发挥出有机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进一步提升的冲击吸收量与空气诱发量。
[0031]下面结合图6到图7说明凭借具有前述结构的鞋底在步行时吸收冲击及生成空气并流动的过程。
[0032]着地时所述压力垫(210)的整体底面同时接触地板而被引入所述主槽(110),使得所述主槽(110)的内部空气如图6所示地沿着流路管(130)流动到所述通风槽(120)而流入鞋内部。与此同时,在所述压力垫(210)被引入的过程中支持所述压力垫(210)的中底突起(112)逐渐收缩而充分地吸收冲击,此为第一阶段着地过程。
[0033]之后,所述压力垫(210)被完全引入所述主槽(110)时所述压力垫(210)的底面与所述外底(200)的底面形成一直线而使得所述外底(200)的整个底面接触地板,此为第二阶段着地过程,从而能够稳定地完全着地。如前所述地通过所述压力垫(210)被引入而实现双重着地过程,不仅能够增加空气诱发量与冲击吸收量,还能随时维持舒适状态而得以稳定舒适地步行。
【权利要求】
1.一种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底(100),其包含主槽(110),该主槽(110)形成于鞋后脚跟底面并连通向鞋内部供应空气的通风槽(120)而向鞋内部供应空气; 外底(200),在对应于所述主槽(110)的部分形成有朝地板凸出地突出的平板型压力垫(210),还形成有连接所述压力垫(210)与所述外底(200)的连接部(214);进行下述双重着地过程,所述压力垫(210)的底面接触地板并被引入所述主槽(110)后所述外底(200)的底面接触地板; 所述连接部(214)的厚度薄于所述压力垫(210)以便在着地时能够顺利地引入所述压力垫(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110)形成有支持所述压力垫(210)的中底突起(112),所述中底突起(112)在所述压力垫(210)被引入时收缩以便吸收地面上发生的冲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垫(210)形成有让所述中底突起(112)插入的垫槽(212),从而防止收缩的所述中底突起(112)扭曲并提高冲击吸收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00)在前脚跟底面形成辅助槽(140),所述外底(200)在对应于所述辅助槽(140)的部分形成辅助垫(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功能优异并具备双重着地功能的鞋底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00)还包括连通所述主槽(110)与所述通风槽(120)的管形态的流路管(130)。
【文档编号】A43B7/06GK103635113SQ20128002950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李炳宪 申请人:光星Ind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