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涉及用于女性用衣料的作为乳房罩杯体等的三维构造体以及使用该三维构造体的衣料,所述女性用衣料包含胸罩及长型胸衣、三合一式内衣、胸罩紧身衣、紧身衬里、泳衣、女用内衣、以及运动相关衣物、或者外衣等,至少用于形成女性的胸部。
背景技术:以往,使用作为平面状的材料的底布制作该种的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对此,使用借助模制成形将底布成形为人体的乳房形状的技术。在使用模制成形技术制作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时,以作为构成女性用衣料的材料的底布具有伸缩性为前提,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对于作为平面状的材料的底布,使用具有以人体的乳房形状为基准的平坦的二维的底面的大致碗形状的模制模具而进行成形。这样地,以往的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的现状为,对作为平面状的材料的底布使用具有以人体的乳房形状为基准的平坦的二维的底面的大致碗形状的模制模具进行成形,从而形成相当于人体的乳房的立体形状。因此,上述以往的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能够一定程度地适合人体的乳房形状,但使用为平面状的材料的底布形成相当于女性的乳房的膨出部,并且近年的女性的体型由于欧美化等而膨出部的膨出量有增大的倾向,为了与此对应,在模制成形底布时采用下述方式:如图31所示,不固定配置于膨出部的周边的底布,令将底布向作为膨出部的下摆部的基底部周边的区域拉入的量增大、或者如图32所示,将构成配置于膨出部的周边的衣襟体的底布完全地固定化,并且令相当于膨出部的底布在固定化区域的内部拉伸从而形成。另外,如图31所示,在不固定配置于膨出部的周边的底布地模制成形时,以膨出部的基底部作为基础而裁剪底布,不使用基底部周边的底布。以所述技术为前提,本申请人为了提供贴合人体的三维的女性用衣料而提出了由日本特开平08-20940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8-246204号公报、或者日本特开平09-08790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6071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13130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31804号公报等公开的各种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094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2462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08790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06071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1-13130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1-13180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时,在模制成形时,位于膨出部的基底部周边的区域的底布被很大地拉伸、或者在固定化的膨出部和其周边的边界部作用很强的压力,由于模制成形时的热而构成底布的编织线拉伸、由于模制成形时的冲压压力而编织物的组织扩张,从而底布具有的伸缩性几乎完全地消失,膨出部和其周边的边界部形成不具有伸缩性的固定化的人体的乳房基底部的轮廓线。若进一步说明,则在利用模制成形而制成的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中,从之前的二维的模制成形作为更为适合于人体的三维形状的产品,利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所记载的本申请人的提案而实现了模制模具的三维化,但之前衣襟体和利用模制成形而得到的乳房罩杯体为将这些以分别的工序形成。因此,在模制成形底布时,如图25所示,为了容易地形成乳房罩杯的隆起,为了减轻模制成形时发生的向底布的负担,不固定罩杯周边部,许可底布稍微被拉入,所以包含该罩杯周边部的产品的情况下,在乳房周边部产生扩张,存在影响作为产品的功用的衣襟体的贴合性的问题。其结果,上述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通过进行模制成形,膨出部的基底脱离平面状地形成的状态,能够将膨出部的基底形成为大致碗形状,能够实现覆盖人体的乳房的表面的作为造形体的目的,但是对于实现作为直接穿着于人体的肌肤的女性用衣料而基本地要求的穿着时的大致均一的密接性、实现保持乳房并且漂亮地形成乳房的目地,存在下述问题:以失去了伸缩性而被固定化的膨出部的基底轮廓线为边界,如图33所示,在应保持乳房的衣襟体发生扩张而无法充分地满足向人体的贴合性、并且无法漂亮地形成乳房。若进一步说明,则当前,市场上的大多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如图33所示存在下述问题:其膨出部、衣襟部被二维地设计,形态自身并不贴合于人体,所以可以说完全无法作用胸罩等的商品本来要求的从下方以及体侧部侧支承女性的乳房的力,同时,如图33(a)所示,穿着二维地设计的胸罩时乳房罩杯发生变形,不仅在应保持乳房的衣襟体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地发生扩张,也无法令乳房顶部漂亮地向人体中央部附近的上方移动,反而从胸罩的表面侧压入乳房顶部而无法实现漂亮的乳房的形成。此外,在使用上述本申请人的提案的特开平08-209405号公报及特开平08-246204号公报、或者特开平09-087903号公报、特开平10-060710号公报、特开平11-131307号公报、特开2001-131804号公报等中公开的技术而市场化了的某种方式的三维化的女性用衣料中,如图33所示,实现了形态上顺应人体的骨骼这一点,但存在下述问题:在乳房基底衣襟部的长度(主要相对于乳房横径的衣襟部的沿横方向的长度)中,即便形状相同,在穿着胸罩等时,在衣襟体发挥拉伸力之前向乳房基底部作用拉伸力,在穿着时衣襟体拉伸的状态下,如图33(b)所示,乳房基底变形。进而,上述以往的胸罩形状上实现了三维化,但膨出部和衣襟部具有拉伸以及扩张能力,但连接膨出部和衣襟部的部分被固定化,所以特别地与作为稳定地保持乳房形状的产品目的的乳房基底部的下部之间产生大的拉伸差,存在乳房形状自身也产生变形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着眼于连接膨出部和衣襟体的部分,提供一种提高向人体的贴合性并且穿着感优异的三维构造体以及使用该三维构造体的衣料。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三维构造体,用于穿着于人体的包含膨出部的部位的衣料,其特征在于,三维地分析人体的膨出部以及邻接于上述膨出部的邻接部位、以及位于上述人体的膨出部和上述邻接部位之间的连接部的形状,具有:膨出体部,形成为对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膨出部的形状进行了修正的形状;衣襟体部,基于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邻接于膨出部的邻接部位的形状而形成;连接体部,在上述衣料的穿着时变形而令上述衣襟体部的邻接于上述膨出体部的部位的形状与上述膨出体部的形状一致或者对上述膨出体部作用修正力。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构成使用该三维构造体的衣料的前襟体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三维构造体的左右两侧配置后襟体。进而,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在包含上述膨出体部的必要部位具有由对乳房进行支承并促进移动的衬垫体、或者填补乳房容量的衬垫体、或者芯体构成的由至少1个以上构成的背面垫敷以及/或者表面垫敷部件。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由穿着于女性的乳房的乳房罩杯体构成,上述乳房罩杯体为,将位于上述女性的乳房的下方的下边连接体部以比相当于该下边连接体部的三维地分析的上述女性的乳房的下边的长度缩小的方式形成,上述缩小地形成的下边连接体部在穿着使用了上述三维构造体的衣料时拉伸或者限制相当于该下边连接体部的上述女性的邻接于乳房的部位。进而,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由穿着于女性的乳房的乳房罩杯体构成,位于上述女性的胸膛斜上部的膨出体部具有不妨碍乳房的移动扩张的容积以及扩张性。此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对于构成上述三维构造体的上述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的至少一方的材料,采取下述措施的至少一种:使用提供装饰性的针织组织、进行多级地调节伸缩性的树脂涂层、或者层叠布料。进而,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由穿着于女性的乳房的乳房罩杯体构成,上述乳房罩杯体为,以人体的头部为上方时的人体乳房乳头点为中心,从人体体侧部下方向人体中央部上方作用修正上述女性的乳房形状的修正力。此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膨出部或者邻接于上述膨出部的部位的形状,上述三维构造体的连接部形成为从上述人体的表面侧朝向人体的内侧的凹形状。进而,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构成为,令其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刚性、或者变形自如、或者对人体作用修正力。此外,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为,由立体中空状的织物构成其上述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的至少一方,所述立体中空状的织物将表面层部和背面层部以构成中间中空层部的连接线相互连接而成。三维构造体包括膨出体部、衣襟体部、连接体部,但这些膨出体部、衣襟体部、连接体部中,对应于各部而要求的功能不同。例如,衣襟体部期望作为其表面层部为不具有拉伸力的柔软的构成,背面层部为比该表面层部更具有拉伸力的构成。进而,期望上述衣襟体部例如从其背面层部侧沿着与人体弯曲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多个微少的凹部,从而形成为具有比该衣襟体部的体侧部的人体弯曲形状曲率大的弯曲。通过这样地形成衣襟体部的体侧部区域,能够切断由背面侧的衣襟部向背面侧拉伸的力,能够抑制乳房的变形等。进而,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的上述连接体部具有承接向上述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作用的力、抑制上述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变形的面状的芯体。该面状芯体也可以与连接体部一起使用、或者也可以将连接体部自身构成为面状芯体。此外,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面状芯体不妨碍位于上述三维构造体的体侧部侧的上述连接体部将上述膨出体部和上述衣襟体部一体地连结的作用。进而,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由穿着于女性的乳房的乳房罩杯体构成,上述乳房罩杯体具有:第1移动促进部,促进位于比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靠体侧部侧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中央部移动;第2移动促进部,促进位于比上述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靠下方的位置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上方移动;收容部,配置在比上述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靠人体的中央部侧,接收借助上述第1移动促进部和第2移动促进部而被促进了移动的乳房的容量。此外,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为一种衣料,穿着于人体的包含膨出部的部位,其特征在于,上述衣料具有三维构造体,所述三维构造体一体地形成有:膨出体部,形成为对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膨出部的形状进行了修正的形状;衣襟体部,基于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邻接于膨出部的邻接部位的形状而形成;连接体部,在上述衣料的穿着时变形而令上述衣襟体部的邻接于上述膨出体部的部位的形状与上述膨出体部的形状一致或者对上述膨出体部作用修正力,作为上述三维构造体使用技术方案1至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构造体。此外,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衣料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复合地配置于上述衣料的背面。进而,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衣料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一体地配置于上述衣料的背面。此外,技术方案1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衣料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构造体构成上述衣料自身的一部分。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着眼于连接膨出部和衣襟体的连接部,能够提供一种提高向人体的贴合性并且穿着感优异的三维构造体以及使用该三维构造体的衣料。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作为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女性用衣料的胸罩的构成图。图3是表示乳房罩杯部的构成图。图4是表示乳房罩杯部的构成图。图5是表示乳房罩杯部的构成图。图6是表示三维地分析标准体形的人体的膨出部以及邻接于该膨出部的部位的形状的结果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女性的乳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女性的乳房形状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女性的乳房形状的变化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构成图。图11是表示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构成图。图12是表示成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前提的构成的构成图。图13是表示成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前提的构成的构成图。图14是表示成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前提的构成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成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前提的构成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成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的前提的构成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18是表示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胸罩的穿着状态的构成图。图1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2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乳房罩杯体的构成图。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的原理的说明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的原理的说明图。图2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乳房罩杯体的构成图。图3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乳房罩杯体的构成图。图31是表示以往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32是表示以往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图33是表示以往的乳房罩杯的构成图。附图标记说明1:胸罩2、3:左右的乳房罩杯部4、5:左右的乳房罩杯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2是表示作为衣料的胸罩的图,所述衣料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三维构造体的乳房罩杯体。该胸罩1如图2所示,具有分别覆盖位于女性的胸部的左右的乳房部分的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这些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在位于人体的前面侧的胸部的中央相互利用缝装等的手段一体地接合、或者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分别地形成,并且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在位于人体的前面侧的胸部的中央相互借助缝装等的手段接合。这些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与例如体型、年龄等无关,构成为将位于女性的胸部的左右的乳房部分覆盖约3/4程度的3/4罩杯,但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其他的全罩杯、1/2罩杯等其他的罩杯形状。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如图3所示地由下述部分复合地构成:作为三维构造体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以覆盖该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表面或者表背两面的方式利用缝装或者粘接等的手段设置的由具有伸缩性以及保形性的布料构成的表面布料6、7或者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此外,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也可以不设置背面布料8、9而由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和表面布料6、7构成,也可以不设置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而仅由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构成。另外,作为上述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的材料,只要是具有伸缩性以及保形性的布料可以是任意的,但期望使用具有伸缩性以及热成形性的布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三维构造体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在胸罩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背面侧与表面布料6、7分体地复合地配置。此外,作为三维构造体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直接构成作为衣料的胸罩1的一部分。另外,作为上述三维构造体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也可以借助粘接等的方式与表面布料6、7一体地配置。另外,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左右对称地形成,覆盖该乳房罩杯体4、5的表里两面的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也左右对称地形成。此外,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也可以如图4所示地一体地形成。此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由一张织物形成,但当然也可以使用将这些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上下或者左右等地多个地分割、并将这些多个地分割的表面布料6、7及背面布料8、9相互缝装而成的布料。进而,也可以构成为对表面布料6、7进行冲压加工从而令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膨出部与衣襟部边界不显眼。进而,在将上述表面布料6、7以及背面布料8、9借助缝装等的方式接合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时,如图2所示,其下端缘等使用具有适宜的伸缩性的弹性带10等而被缝装,但也可以如图3的上端图示的那样,构成为不使用弹性带10等而在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背面侧将表面布料6、7、背面布料8、9缝装或者粘接以令缝装部不表露于表面侧。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避免由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上端缘而压迫胸膛部。此外,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两体侧部侧,如图2所示,作为从女性的乳房的体侧部直到背面部分别配置的后衣襟体的左右的侧布12、13分别借助缝装等的方式接合,其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构成。上述左右的侧布12、13上根据需要而在其上端缘以及下端缘的至少一方缝装辅助伸缩性的弹性带14。此时,作为衣料的胸罩1大致包括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和左右的侧布12、13的四个构成部件,但也可以如图4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构成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后述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一体化而将该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一体化、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和左右的侧布12、13一体化、将左右的侧布12、13一体化,而由两个构成部件构成。在此,在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和左右的侧布12、13一体化时,例如如图5(a)所示,可以举出将左侧的乳房罩杯部2的乳房罩杯体4和左侧的侧布12一体地形成而构成衣襟体100的方式。此外,该衣襟体100也可以如图5(b)所示地,由内侧的衣襟体101和外侧的衣襟体102两层地构成。此时,衣襟体100如图5(c)所示,也可以仅在乳房罩杯体4的内侧设置垫布103从而仅将乳房罩杯体4双层地构成。进而,在上述衣襟体100上,也可以如图5(d)、(e)所示,如后所述地在一体化了的左侧的乳房罩杯体4和左侧的侧布12中,在左侧的乳房罩杯体4的内表面的既定位置通过粘接等的方式设置垫敷部件104、在左侧的乳房罩杯体4的内表面的既定位置设置多个大小不同的背面衬垫部件105a、105b、105c而提供修正功能。此外,对于上述衣襟体100,也可以如图5(f)所示,由具有拉伸性的双层细呢编织物形成衣襟体100。这些左右的侧布12、13如图2所示,是用于在穿着胸罩1时产生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保持于人体的位于胸部的乳房部分的保持力的部件,该左右的侧布12、13的顶端部处通过缝装等的方式而安装有未图示的由针槽、钩等构成的卡止件,能够借助这些针槽、钩等调整连结左右的侧布12、13的长度。此外,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上端部和左右的侧布12、13的背面部之间,以各自的长度能够由未图示的调节件调节的方式安装有作为挂在女性的肩上的肩带部件的肩部带17、18。此外,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上端部中,在位于人体的中央部侧的上端部,根据需要而缝装由花样布料等构成的未图示的装饰布料,并且根据需要进行未图示的刺绣等的装饰。另外,上述胸罩1也可以是具有肩部带17、18的胸罩,也可以是不具有肩部带的所谓无肩带的胸罩。此外,希望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两体侧部侧和左右的侧布12、13的缝装部的表面为,以由未图示的花样布料等覆盖的方式缝装,从而乳房罩杯部2、3的两体侧部侧和左右的侧布12、13的阶梯部不易在外表表现出来。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所示,借助模制成形而全部一体地形成为罩杯形状、或者一部分分体地形成而相互接合。在图1的例中,借助模制成形而全部一体地形成。图2表示使用借助模制成形而形成的左右各自的乳房罩杯体4、5构成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胸罩1。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所示,借助模制成形而一体地形成为下述罩杯形状:通过穿着使用了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胸罩1而能够形成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形状。这些的乳房罩杯体4、5将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发泡体、双层细呢编织而成的编织物、或者无纺布等作为材料而形成,但其材料只要是能够模制成形则是任意的,乳房罩杯体4、5构成为基本上整体地或者特别是衣襟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伸缩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乳房罩杯体4、5的材料使用发泡聚氨酯,但当然也可以使用双层细呢编织而成的编织物、无纺布等其他的材料。在使用双层细呢编织而成的编织物等的材料时,期望例如构成由双层细呢编织而成编织物的编织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线。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为,在用于穿着于人体的包含膨出部的部位的衣料的三维构造体中,三维地分析人体的膨出部以及邻接于上述膨出部的邻接部位、以及位于上述人体的膨出部和上述邻接部位之间的连接部的形状,具有:形成为对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膨出部的形状加以修正的形状的膨出体部、基于上述三维地分析的上述人体的邻接于膨出部的邻接部位的形状而形成的衣襟体部、在上述衣料的穿着时变形而令上述衣襟体部的邻接于上述膨出体部的部位的形状与上述膨出体部的形状一致或者对上述膨出体部作用修正力的连接体部。即,上述乳房罩杯体4、5如图1所示,基于JIS的尺寸规格而准备A罩杯、B罩杯、C罩杯……例如,下胸围75、胸围90……等的各种尺寸的罩杯,其外周轮廓形状以基于产品的目的、设计等的目地的形状(图示例中3/4罩杯)为前提而构成。若进一步说明,则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6所示,对20多岁的女性的人体的体型以立体照相机进行拍摄,所述20多岁的女性为穿着胸罩1前的模型,为接近由JIS(JISL4005)规定的标准体形的身高约158cm的女性,利用计算机对拍摄结果进行数值分析而将结果以等高线表示,基于该结果三维地分析人体的乳房80以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以及位于人体的乳房80和邻接部位82之间的连接部83的形状,如图1所示一体地形成有:膨出体部41、51,形成为对三维地分析的人体的乳房80的形状加以修正的形状;衣襟体部43、53,基于三维地分析的人体的邻接于膨出部的邻接部位的形状而形成;连接体部46、56位于膨出体部41、51和衣襟体部43、53等之间、在穿着胸罩1时变形而令衣襟体部43、53等的邻接于膨出体部41、51的部位的形状与膨出体部41、51的形状一致或者对膨出体部41、51作用修正力。另外,人体的乳房80以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并不仅存在于乳房80的下方,沿乳房80的整周地存在。此外,图6中将罩杯尺寸为B、底部尺寸为70cm的女性的身体的胸部形状作为模型,但也可以以其他的体型的女性作为模型。人体的乳房80以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如图6所示,如文字所述具有三维的形状。因而,穿着于具有三维的形状的人体的乳房80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的胸罩1的乳房罩杯体4、5本来也希望形成为三维的形状。但是,在覆盖人体的乳房80的膨出体部41、51、构成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的衣襟体部43、53等中,其功能以及形状完全不同,所以即便利用立体照相机拍摄作为模型的女性的人体的体型,三维地分析人体的乳房80以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的形状,基于分析的乳房80以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的形状以相同形状形成乳房罩杯体4、5,当然也无法得到目的的乳房罩杯体4、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三维化在于,相对于以往的令“乳房基底部”为平板状的二维设计,如图6所示,以令人体骨骼的弯曲性为设计的根本的乳房基底的凹状化为设计的基本。而且,在此之上,为了在作为原则而对作为产品的胸罩1要求的人体生理学的考虑(避免对乳腺等的非本意的压迫等)之上,实现基于女性人体美学的理想的比例化,构成为具有:膨出体部41、51,形成为对三维地分析的人体的乳房80的形状加以修正的形状;衣襟体部43、53等,以女性的乳房80的乳房基底84作为乳房罩杯体4、5的基底部;连接体部46、56,与膨出体部41、51以及衣襟体部43、53等的至少一方连动而一体化的、实现令膨出体部41、51的基底及体侧部凹状化的功能等。此时,上述乳房罩杯体4、5安装于人体的乳房80以及邻接于乳房80的邻接部位82,从而令新的三维的力线作用,借助该力线,能够优异地实现接近于理想的乳房形状的乳房形状的形成以及穿着感,不会非本意地压迫人体而生理性优异。一般而言,女性的乳房80如图7所示,呈从女性的胸部的第1肋骨到第5肋骨而在胸大肌的表面隆起的形状,在乳房80的内部,乳腺小叶等由乳房内脂肪(皮下脂肪)覆盖,该乳房80的最为突出的顶端部为乳房顶部(乳头)81。此外,女性的乳房80根据其形状而如图8所示,分为(a)接近于倒扣的盘子的形状的盘型、(b)大致纺锤形状地突出的纺锤型,(c)接近将球体分为一半的半球体的形状的半球型,(d)接近大致圆锥形状的圆锥型,(e)向下方垂下的下垂型等。此外,即便乳房形状相同,根据女性的体型(肩宽、从肩的上端部到乳房顶部的距离等)、乳房内脂肪(皮下脂肪)的量等罩杯尺寸也不同。此外,女性的乳房80的形状如图9所示,根据发育期、完成期、变化期等女性的年龄而变化。该年龄导致的乳房80的形状的变化在测量女性的乳房80时的各种尺寸中,主要能够由随着年龄而尺寸变大的部分、和随着年龄而尺寸变小的部分表示。如上所述,女性的乳房80的形状由于个体差及年龄差有很大差异、每个人很多时候也不同。相对于此,女性穿着胸罩1的目的有时根据TPO而不同,但是可以说大致共同点在于提高令左右的乳房80的乳房顶部81向人体的内侧靠近并且向上提升的修整功能、令穿着时的乳房80的形状为理想的形状即接近例如图8(c)所示的半球型、而且追求良好的穿着感。另外,理想的乳房的形状根据“个人的喜好”、“社会性的要求”等的各种要因而变化,在从近年的“个人的要求”向“社会性的要求”及“个性的主张”而趣向发生变化的当下,例如,接近图8(c)所示的半球型的形状为理想的乳房形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4、5以及使用其的胸罩1提供一种乳房罩杯体以及使用其的女性用衣料,克服因为个人差及年龄导致的差异等的每个女性的乳房形状的不同,即便对于乳房形状分别不同的用户,也能够提高令左右的乳房80的乳房顶部81向人体的内侧靠近并且向上提升的修整功能,令穿着时的乳房80的形状接近作为理想的形状的半球型,并且穿着感优异。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所示,作为对于该乳房罩杯体4、5要求的功能,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令穿着时的乳房形状接近作为理想的形状的半球型、并且穿着感优异的女性用衣料,但不需要必须满足全部的这些功能。这些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6所示,参考穿着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的实际的女性的乳房形状80而设计,此时,并不是将乳房罩杯体4、5的形状形成为简单地适合于实际的女性的乳房形状80的形状,而是考虑在女性实际地穿着使用了乳房罩杯体4、5的胸罩1时,包含该乳房罩杯体4、5的胸罩1对女性的乳房80作用的各种力而设定乳房罩杯体4、5的形状。特别地,乳房罩杯体4、5的连接体部46、56如图2所示,是穿着胸罩1时经由衣襟体部而承受由于左右的侧布12、13及肩部带17、18而作用的向上的上拉力的部分,并且承受乳房80的重量且是与位于乳房80的下方及侧方等的衣襟体连接的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上述连接体部46、56不仅仅是具有乳房体和衣襟体的边界的意义的部分,也包含跨接乳房体和衣襟体的双方的部分的意义。另外,在此,为了方便而以成为基本的全罩杯类型的胸罩1为例来说明乳房罩杯体4、5以及使用其的胸罩1的构成,但如上所述,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图2所示的3/4罩杯、或者其他的1/2罩杯等的胸罩。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胸罩1的乳房罩杯体4、5的基本的构成的图。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0所示,基本上具有: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作为穿着于女性的乳房的膨出体部;中央衣襟体部42、52,为了将这些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相互接合而一体地延伸设置于人体的胸部中央侧;下边衣襟体部43、53,一体地延伸设置于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下方,所述下方是人体立位姿势时以头部为上方时的下方;侧方衣襟体部44、54,一体地延伸设置于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侧的侧方;上边衣襟体部45、55,一体地延伸设置于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上方,所述上方是人体立位姿势中以头部为上方时的上方;连接体部46、56,位于罩杯体部41、51和这些衣襟体部42~45、52~55之间。连接体部46、56是位于罩杯体部41、51和衣襟体部42~45、52~55之间的部位,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以覆盖罩杯体部41、51的周围的方式整周地设置,但当然无需一定在罩杯体部41、51的整周的范围内设置。此外,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无需具备全部的这些的中央衣襟体部42、52,下边衣襟体部43、53、侧方衣襟体部44、54、上边衣襟体部45、55,也可以仅一体地设置这些衣襟体部的一部分。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作为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侧方衣襟体部44、54从人体的乳房80的侧面到体侧部相对地较大地设置。另外,图10(a)是乳房罩杯体4、5的主视图,该图(b)是表示人体立位姿势中以头部为上方时的从下方看乳房罩杯体4、5的状态的仰视图。此外,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中除了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中央衣襟体部42、52、下方衣襟体部43、53、侧方衣襟体部44、54、上边衣襟体部45、55是以与覆盖女性的乳房80的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不同而覆盖作为女性的身体的胸部的方式一体地设置的部件,是作为衣服的除了袖、襟、大襟等的覆盖前面的部分的前襟体部起作用的部分。而且,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经由连接体部46、56将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和衣襟体部42~45、52~55一体设置。进而,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如图10所示,以作为该乳房罩杯体4、5的顶部的乳房顶部411、511为中心而能够大致区划为:位于人体的中央侧的中央部侧面412、512、位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人体立位姿势中以头部为上方时的下方的下方侧面413、513、位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体侧侧的体侧部侧面414、514、位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人体立位姿势中以头部为上方时的上方的上方侧面415、515。这样地,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0所示地大致包括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衣襟体部42~45、52~55、连接体部46、56。连接体部46、56具有下述作用:令作为连接罩杯体部41、51和衣襟体部42~45、52~55的部位的乳房基底部83(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外廓)以肩部带17、18的上拉力F4和衣襟体部42~45、52~55的拉伸力(向前中心拉近的力F5和向背部拉近的力F1)作用第3力线而对抗化。此时,连接体部46、56起到令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和衣襟体部42~45、52~55一体化而构成乳房罩杯体4、5的作用,如上所述地,借助肩部带17、18将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向上方上拉的上拉力F4、经由侧方衣襟体部44、54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等的力以对抗的状态作用于该连接体部46、56。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为,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和衣襟体部42~45、52~55连动,发挥作为支承女性的乳房80的支承部的作用、和令女性的乳房80从体侧部侧的下方向中央部的上方移动的作用。将上述衣襟体部42~45、52~55和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一体化的连接体部46、56出于伴随着衣襟体部42~45、52~55的拉伸而实质上向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作用作为第三力的支承乳房的力(推压力)的目的,如图1所示,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从体侧部侧到侧方衣襟体部44、54形成为大致平板状。进而,上述连接体部46、56如后所述地,期望设定为从罩杯体部41、51的乳房顶部81向体侧部侧实质地渐变地(阶段地)推压乳房80的力越向体侧部变得越强。但是,上述连接体部46、56不能产生阻碍构成女性的乳房80的乳腺的活动的局部的压力。此外,上述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是直接决定女性的乳房80的形状的部分,期望构成为能够与个人差及年龄不同等对应。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连接体部46、56为切合乳房的基底部84的三维的曲线形状,且罩杯体部41、51也是以该三维的曲线形状的乳房基底83为基础的部件且以该乳房基底83相互连接。构成上述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基底部的连接体部46、56是以人体的乳房基底83为前提而设计构成的乳房罩杯基底,期望将乳房基底轮廓线形成为大致U字形。该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基底部期望与基于肩部带17、18的上拉该乳房80的上拉力F4对抗而实现平衡。适应于上述人体的弯曲形状的三维的凹状部46、56为,以人体中核为支点的人体的乳房顶部81如图6所示,位于相对于人体的中心大致45度的线上,且由该乳房基底部构成的凹状部46、56位于以该乳房顶部81为中心的乳房的下部,包含该乳房80的罩杯体部41、51中的乳房顶部位置81位于以上述人体中心为支点60度的角度(人体中心侧),且将该乳房罩杯基底84固定在与人体基底相同的位置,所以上述凹状部46、56位于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附近。上述罩杯体部41、51的乳房基底轮廓线如图8(c)所示,是以半球体的形状作为理想而提高胸罩1的立体的要求的基础,并且还起到表现收缩得较小的乳房80用的轮廓线(与身体的连接点)的作用。以令该罩杯体部41、51的乳房基底轮廓线更明晰化为目的,如后所述,期望在罩杯体部41、51的乳房基底轮廓线上配置面状芯体、涂敷合成树脂并令其硬化。进而,也可以通过插入到罩杯体部41、51的内部的乳房衬垫等的使用实现的造形化等来实现。使用上述乳房罩杯体4、5而构成的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以收容女性的左右的乳房80的状态被穿着,具有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胸罩1如图2所示,以令作为衣襟体的左右的侧布12、13拉伸的状态穿着于女性的胸部,利用由设置于这些左右的侧布12、13的顶端部的未图示的针槽、钩等构成的卡止件将左右的侧布12、13的顶端部在人体的背面侧相互卡止从而固定。此时,上述胸罩1的左右的侧布12、13如图11所示,在女性的身体的下胸围部分的人体立位姿势中以头部为上方时的交叉于上下方向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中,为从作为体侧部的腋窝部到背部而被适宜地拉伸的状态,这些左右的侧布12、13拉伸,以及与其相伴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拉伸,胸罩1以被保持于女性的胸部的既定位置的状态被穿着。此外,向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如图2所示地借助左右的肩部带17、18而作用向上方拉起的上拉力F4。此时,本实施方式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1所示,通过穿着胸罩1,提高相对于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形状80令左右的乳房80的乳房顶部81靠近人体的内侧并且令其位于向上地提升了的位置81的修整功能,将穿着时的乳房80′的形状形成为接近作为理想的形状的半球形。第1,向上述胸罩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如图10所示地由左右的侧布12、13作用作为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第1力的拉伸力F1。在以往的胸罩1中,由于没有采用特别的对策,所以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令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向体侧部方向变形,伴随着该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变形而对女性的乳房80作用从表面侧推压的方向的力,无法形成如图11所示的理想的乳房80′的形状。在以往的胸罩1中,由例如设置在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乳房基底部的未图示的钢丝骨架(修整用芯体)来承受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抑制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变形,避免由该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推压女性的乳房80,但无法形成图11所示的理想的乳房80′形状,虽然相对于穿着前的乳房80形状能够令其向人体的中央部附近稍微移动,但穿着后的乳房形状变为沿横方向细长的椭圆形状。此外,当在上述胸罩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中使用钢丝骨架(修整用芯体)时,很多时候该钢丝骨架与女性的乳房80接触而不得不降低穿着感。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中,并不排除使用合成树脂制及金属制的钢丝。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基本上不使用钢丝骨架,对于左右的侧布12、13的拉伸力F1,为了抑制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变形,事先考虑在穿着胸罩1时由于作用于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而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以及下边衣襟部43、53、以及连接体部46、56拉伸这一情况,决定该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部43、53以及连接体部46、56的形状等。在此,也可以构成为下边衣襟部43、53和连接体部46、56并不能明确地区分,下边衣襟部43、53的整体构成连接体部46、56自身。即,本实施方式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2所示,将左右的罩杯部41、51的从乳房顶部411、511跨过中央部侧面412、512直到人体中央侧的端部的长度L1如图6所示地设定为相对于拉伸后的长度L1变短地缩小的状态(长度短),以便在穿着胸罩1时由于向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作用的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如在图12(b)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在左右的罩杯部41、51的从乳房顶部411、511跨过中央部侧面412、512直到人体中央侧的端部的区域拉伸的状态下,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成为理想的乳房形状80′、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80′的形状。此外,位于上述左右的罩杯部41、51的周围的连接体部46、56如图6所示地,预先设定为比穿着胸罩1以前的乳房基底部84的位置靠人体的中央部附近。若进一步说明,则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6以及图12所示,左右的罩杯部41、51的从乳房顶部411、511跨过中央部侧面412、512直到人体中央侧的端部的区域并不是形成为与理想的乳房形状80′相等的形状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80′的形状,而是以比与理想的乳房形状80′相等的形状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80′的形状小地缩小了的状态形成,在向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作用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而拉伸的状态下,如图12(b)中虚线所示,才开始形成为与理想的乳房形状80′相等的形状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80′的形状。另外,图12是抽出乳房罩杯体4、5的人体中央部附近的特征部分而表示的图,是与后述的构成组合的。此外,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设定为,从罩杯部41、51的中央部侧的端部到中央衣襟部42、52的中央部侧的端部的长度L2设定为比拉伸后的长度L2′短地缩小了的状态,以使在穿着胸罩1时,由于向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作用的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图12如图(a)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中央衣襟部42、52拉伸的状态下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成为理想的乳房形状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形状。进而,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根据发育期、完成期、变化期的年龄而变化的女性的乳房80中,如图9所示,确认在完成期中的女性那样地年轻而乳房内脂肪(皮下脂肪)具有弹性的女性的乳房80中,乳房基底部84(底面形状线)能够前后地向人体的中央部侧移动约2cm,以该情况为前提,以令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体侧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能够由于穿着该乳房罩杯体4、5而向人体的中央部移动约2cm程度的方式,形成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构成之外,如图13所示,作为位于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与位于其周边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侧衣襟体部44、54的边界的乳房罩杯体4、5的连接体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设定配置为位于相对于穿着乳房罩杯体4、5前的女性的乳房基底部84的位置,在最大移动量=L3′-L3多的部位向人体的中央部附近移动了约2cm程度的位置,并且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侧衣襟体部44、54构成为保持该移动而设定了的乳房基底部84的位置。另外,移动量当然也可以比约2约cm大也可以比约2cm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如图6以及图13所示,形成为沿着人体的穿着前的截面形状与穿着者的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相比其曲率大。上述乳房罩杯体4、5的侧方衣襟体部44、54形成为,成形该乳房罩杯体4、5的模型的与侧方衣襟体部44、54对应的部分的曲率(1/R1)设定为比穿着者的人体的乳胸部截面形状的曲率(1/R2)大。在此,R1表示在乳房罩杯体4、5的侧方衣襟体部44、54的弯曲部分中近似的曲率半径,R2表示穿着者的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中的近似的曲率半径。进而,上述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如图13(b)所示,沿着穿着者的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长度L4比沿着穿着者的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实际的长度L4′短地缩小地设定。这些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由于对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而从长度L4向长度L4′拉伸,从而贴合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了对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向体侧部方向拉伸的拉伸力F1分别向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各部分单独地作用,但该拉伸力F1当然是作为左右的侧布12、13的拉伸力而作用的一个力,是合成向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各部分作用的抵抗力而成的值。通过这样地进行设计,在穿着使用了乳房罩杯体4、5的胸罩1时,与穿着者的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相比曲率大地形成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借助由左右的侧布12、13作用的拉伸力F1而扩张为与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大致相等的曲率,并且通过将连接体部46、56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拉伸为适宜的长度L4′,能够变得贴合人体的体侧部。此外,上述乳房罩杯体4、5的侧方衣襟体部44、54也可以构成为使用热收缩材料而形成、或使用编织热收缩线而成的针织组织物而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拉伸率。进而,上述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如图13(c)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成形该侧方衣襟体部44、54的模制成型机200的阳模具201以及阴模具202中,作为阳模具,在其沿着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表面上在沿着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方向上以既定的间隔配置沿着上下方向的相对地小的凹凸203,从而加大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的曲率、提高该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的收缩率。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以将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侧面414、514和侧方衣襟体部44、54一体化为基本。此外,肩部带17、18的上拉力F4过强时,如图28所示,有可能在乳房罩杯部2、3的两侧产生褶皱,所以将上拉力F4调节为下述程度:支承乳房80的重量并且在乳房罩杯部2、3的两侧不会产生褶皱。另外,乳房80的体侧部侧的面被一体化的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侧面414、514和侧方衣襟体部44、54向人体的中央部侧推压,实现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作用。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形成以比以往的乳房罩杯部2、3大的曲率弯曲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即便在由左右的侧布12、13作用拉伸力F1时,也能够保持令乳房罩杯体4、5的乳房基底部46、56向人体的中央部附近移动约2cm程度的状态,能够更可靠地发挥令乳房80靠近的效果。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图,本实施方式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基于上述的技术思想而形成为同时采用了图12所示的形状以及图13所示的形状的双方的形状。即,作为构成上述胸罩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以及左右的侧布12、13的材料,例如使用令由发泡聚氨酯等构成的材料具有预定的厚度的平面矩形状的片材、具有伸缩性的布料,这些的材料以在妇女胸衣中被标准地使用的具有伸缩性的拉伸材料为前提。构成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材料100期望使用下述材料:在模制成形乳房罩杯体4、5后,在以穿着前的尺寸为100%时,至少穿着时在人体胸部的周方向中具有120%程度以上的拉伸率。聚氨酯树脂公知具有高的拉伸率,根据聚氨酯树脂的种类,有即便在成形后也具有120~400%程度、或者其上的拉伸率的材料。此外,作为构成上述左右的侧布12、13的材料,在以穿着前的尺寸为100%时,使用至少在穿着时在人体胸部的周方向具有120%程度以上的拉伸率的材料。上述乳房罩杯体4、5如图14所示,采用上述的图12所示的形状以及图13所示的形状的双方,并且该乳房罩杯体4、5的乳房顶部411、511的位置配置为比女性的乳房80的乳房顶部81位置更靠近人体的中央部且位于上方。此外,上述乳房罩杯体4、5的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连接体部46、56以作为衣襟体的该左右的侧布12、13以及乳房罩杯体4、5的衣襟体部以120%程度拉伸的穿着时为前提,形成为在穿着前的状态中如图14(a)中粗虚线所示地缩小的形状。若进一步说明,则在令位于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的长度如图6所示地为L5′时,作为乳房罩杯体4、5的连接体部的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的长度设定为比其短的L5。而且,在穿着胸罩1时,利用作用于乳房基底部46、56的拉伸力F1而被拉伸到约L5′。此外,在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中,为了提高作为底布的修正功能等,希望提高位于乳房罩杯部41、51的下方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的拉伸力。这样地,为了提高下边衣襟体部43、53的拉伸力,与上述的侧方衣襟体部44、54同样地构成为使用热收缩材料形成、或者使用编织热收缩线而形成的针织组织而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拉伸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a)所示,穿着于女性的乳房80的乳房罩杯部41、51中,位于女性的胸膛斜上部的膨出体部47、57具有不妨碍乳房80的移动扩张的扩张性。该位于女性的胸膛斜上部的膨出体部47、57由伸缩性特别地高的材料形成、或者通过将厚度形成得较薄而提高拉伸性。其结果,令女性的乳房80的从体侧部下方向中央部上方的移动变得容易。这样地,位于女性的胸膛斜上部的膨出体部47、57构成为具有不妨碍乳房80的移动扩张的扩张性,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促进穿着胸罩1时的乳房80的从体侧部下方向中央部上方的移动。此外,上述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也可以如图13(c)所示,构成为作为成形该下边衣襟体部43、53的模制成形机200的阳模具201,在其沿着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表面上在沿着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方向上以既定间隔配置沿着上下方向的相对小的凹凸203,从而加大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的曲率、提高该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侧方衣襟体部44、54的收缩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并不是平面状地形成,而是构成为形成与人体胸部截面形状的弯曲率相比曲率大的(曲率半径的小的)曲面。即,如图6以及图11所示,女性的乳房80在呈弯曲的曲面的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中,呈从人体的前面中央部附近到体侧部附近隆起的形状,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也期望贴合于该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但是,对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由左右的侧布12、13作用将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扩开的方向、从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离开的方向的拉伸力F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a)以及图13(b)所示,考虑到对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由左右的侧布12、13作用将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扩开的方向的力这一情况,构成为形成比人体胸部截面形状中的弯曲率(1/R2)曲率大的(1/R1)曲面。另外,构成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材料必然地具有厚度,材料的厚度越厚,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弯曲部的外径与内径的差越大,该乳房罩杯体4、5的外径和内径的差成为穿着时的压迫和内表面的皱纹的原因。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一体地形成形成为与人体的膨出部对应的三维形状的膨出体部、形成为与人体的邻接于膨出部的部位对应的三维形状的衣襟体部、和位于膨出体部和邻接部位之间的连接体部,从而即便构成乳房罩杯体4、5的材料厚时,也能够形成为考虑了乳房罩杯体4、5的外径和内径的差的形状。此外,上述乳房罩杯体4、5如图15所示,令其乳房顶部81的位置设定为,在乳房基底84的移动量A1为约2cm时,期望为在该乳房基底84的移动量上加上1~2cm程度的移动量A2,且作为向上方的移动量D向高移动1cm程度。但是,这些的数值始终是以标准的体型为前提的,乳房顶部81及乳房基底82的移动量期望根据年龄、体型等而不同。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述的构成为前提,如图14所示,将位于女性的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比女性的乳房80的对应的部位缩小而形成为较短,并且将形成女性的乳房80的上部的上边衣襟部45、55形成为较薄等而形成为拉伸自如,从而构成为支承女性的乳房并且促进其向上部方向的移动。此时,位于上述女性的乳房的下部的下边衣襟部43、53比女性的乳房的对应的部位的长度缩小而形成为较短,但该下边衣襟部43、53具有伸缩性,借助穿着胸罩1时作用的拉伸力F1如图14(b)所示拉伸为贴合于女性的乳房的下部的长度。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位于上述女性的乳房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比女性的乳房的对应的部位的长度缩小而形成为较短,该乳房基底部46、56不由于穿着胸罩1时作用的拉伸力F1而拉伸或者微小地被拉伸,通过推压女性的乳房的下部而实现提升乳房。另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作为乳房罩杯体4、5的连接体部的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的长度设定为与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的长度相等的L5′,并且作为构成该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的材料使用不易拉伸的材料,从而即便在穿着胸罩1时作用了拉伸力F1时,该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也为几乎不会拉伸。进而,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作为乳房罩杯体4、5的连接体部的位于乳房80的下部的乳房基底部46、56在乳房下边部的中央侧一半中具有拉伸性,在腋窝侧几乎不拉伸。之前的作为标准的设计的衣襟部以将构成胸罩等的女性用衣料的基布原样地作为平面体而使用作为前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开胸膛边缘并且缩窄下边缘,令乳房的体侧部的区域从人体的表面向内侧凹状化等,进行立体的设计。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所示,能够令穿着时的乳房形状接近理想的形状。在此,作为穿着乳房罩杯体4、5时的理想的乳房形状,如图14所示,令乳房基底84向靠近人体中央部且向斜上方移动,并且与此相伴令乳房80的顶部81位置向靠近人体中央部且向斜上方移动,进而令位于人体的体侧部侧的乳房80的容积向靠近人体中央部、优选令其向人体中央部附近的斜上方移动,从而穿着者的乳房80的形状如图8(c)所示地为接近大致半球体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有:促进位于比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靠体侧部侧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中央部移动的第1移动促进部、促进位于比上述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靠下方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上方移动的第2移动促进部、配置在比上述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靠人体的中央部侧而收入被上述第1移动促进部和第2移动促进部促进了移动的乳房的容量的收容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如图15所示,以收容女性的左右的乳房80的状态穿着,从而承受来自女性的乳房80的各种力而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中收容女性的左右的乳房80的状态穿着时,考虑到该罩杯体部41、51承受来自女性的乳房80的各种的力而变形这一点,决定该罩杯体部41、51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5所示,以令穿着时的乳房形状接近理想的形状为目标,该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具有为了令女性的乳房80的乳房基底部82向人体中央部附近、优选向人体中央部附近的斜上方移动,促进位于比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81靠体侧部侧的乳房80的区域向人体的中央部移动的第1移动促进部61。该罩杯体部41、51的第1移动促进部61如图15所示,在穿着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前的状态中,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侧面414、514位于比理想的乳房形状靠人体的中央部侧,而且,该体侧部侧面414、514的中间部分414a、514a形成为平板状或者向人体侧为凹形状地凹陷的形状。由此,如图16(a)所示,相对于穿着前的图16(b),借助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侧面414、514的中间部分414a、514a,令女性的乳房向内侧靠近,并且能够与下边衣襟部43、53的缩小化结合而将女性的乳房向上部提升。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罩杯体部41、51上如图17(a)所示,一体地设置有支承女性的乳房80并促进其移动的衬垫体P,如图17(b)(c)所示,在背面布料8、9上设置有插入作为补充乳房容量的分体件的衬垫体P的插入口91。衬垫体P如图17(c)所示,衬垫体P的厚度根据位置而设定有厚的部分P1和相对薄的部分P2、P3。进而,也可以构成为在罩杯体部41、51上如图17(c)所示,在其背面侧等的必要位置设置背面垫敷部件92。另外,在图17(c)中,93表示将背面垫敷部件92层叠4张的区域、94表示将背面垫敷部件62层叠3张的区域、95表示将背面垫敷部件62层叠两张的区域。这样地,通过形成上述罩杯体部41、51的第1移动促进部61,在穿着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状态下,与基于乳房罩杯体4、5的女性的乳房基底部82的向人体中央部侧的移动相结合,借助罩杯体部41、51的体侧部侧面414、514将女性的位于比乳房顶部81靠体侧部侧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中央部推压而令其向人体的中央部附近移动,并且该罩杯体部41、51的第1移动促进部61借助从女性的乳房80受到的反力F2而变形为向体侧部侧膨出的形状,形成理想的乳房形状的体侧部侧的侧面形状。此外,上述罩杯体部41、51如图15(b)所示,具有促进位于比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81靠下方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上方移动的第2移动促进部。该罩杯体部41、51的第2移动促进部62如图15(b)所示形成为下述形状:在穿着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前的状态中,罩杯体部41、51的下边部侧面413、513位于比理想的乳房形状靠人体的上方、且以该下边部侧面413、513的中间部分413a、513a向人体侧向上方为凹形状的方式凹陷。这样地,通过形成上述罩杯体部41、51的第2移动促进部62,在穿着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状态下,利用罩杯体部41、51的下边部侧面413、513将位于比女性的乳房顶部81靠下方的乳房的区域向人体的上方推压而令其向人体的上方移动,并且,该罩杯体部41、51的第2移动促进部62借助从女性的乳房80受到的反力F3而变形为向下方膨出的形状,形成理想的乳房形状的下方的侧面形状。进而,上述罩杯体部41、51如图15(a)所示,构成为具有收容部63,其配置于比穿着前的女性的乳房顶部81靠人体的中央部侧,收入借助第1移动促进部61和第2移动促进部62而被促进移动的乳房80的容量。该罩杯体部41、51的收容部63跨过该罩杯部41、51的乳房顶部部411、511、和位于其两侧的中央部侧侧面412、512以及体侧部侧侧面415、515的双方,设置在该罩杯部41、51的从女性的乳房形状的人体中央部向内侧膨出的区域。另外,上述收容部63中,比理想的乳房形状的人体中央部向内侧膨出的区域63a如上所述,是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由于侧布12、13而受到拉伸力F1从而拉伸的空间部分,在受到拉伸力F1而拉伸的状态下,是构成罩杯体部41、51的收容部63的一部分的部分。此外,上述收容部63如图15所示,以在穿着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状态下收入被第1移动促进部61和第2移动促进部62促进了移动的乳房的容量的方式,设定为考虑了借助该第1移动促进部61和第2移动促进部62而被促进了移动的乳房容量的容量。另外,上述地构成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为,使用例如三维的模制成形机而模制成形后,成形为既定的形状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所示,使用冲压机机等而被切断为既定的乳房罩杯体4、5的形状而制造,但当然不限定为冲压机等也可以用手进行裁断。在以上的构成中,作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的女性用衣料的胸罩中,如下地,能够提高向人体的贴合性,并且能够令穿着时的乳房形状接近理想的形状。即,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乳房罩杯体4、5的胸罩1中,如图18(a)(b)所示,在由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收容女性的左右的乳房80的状态下,将肩部带17、18挂在左右的肩上,并且将左右的侧布12、13的顶端部在女性的身体的背面侧利用未图示的针槽及钩相互连结,从而穿着。此时,对上述胸罩1的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如图18(b)所示,利用左右的侧布12、13拉伸时的拉伸力而从体侧部向背面侧分别作用左右的拉伸力F1。因此,对与上述左右的侧布12、13连结的构成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上述的左右的拉伸力F1中,作用F1b。本实施方式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图12~图14所示,考虑上述的拉伸力F1而该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的中央部侧面412、512以及中央衣襟部42、52的形状压缩地形成,所以如果向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作用拉伸力F1a以及F1b,则罩杯体部41、51的中央部侧面412、512以及中央衣襟部42、52被拉伸,变形为理想的乳房形状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形状。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图12~图14所示,位于罩杯体部41、51和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的边界的乳房基底部46、56配置在人体的中央部侧且向上方变位了的位置,所以穿着该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女性的乳房80的乳房基底部82向人体的中央部侧且向上方移动。此时,对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和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如上所述地作用基于左右的侧布12、13的拉伸力F1。但是,上述下边衣襟体部43、53以及体侧部衣襟体部44、54如图1以及图14所示,其曲率设定为比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曲率大,并且其长度设定为比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缩小的长度,所以由于拉伸力F1而曲率以及长度扩开以及拉伸为沿着人体的胸部截面形状的曲率以及长度从而取得平衡,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乳房基底部46、56不会向体侧部方向移动。其结果,通过穿着使用了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乳房罩杯部2、3,女性的乳房80的形状如图1等所示,成为理想的乳房形状、或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形状。此外,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中,如图15所示,设置有第1移动促进部61、第2移动促进部62、以及收容部63,所以促进女性的乳房80的容量的移动,能够令女性的乳房80形状成为理想的乳房形状、或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形状,并且通过适宜地设定这些第1移动促进部61、第2移动促进部62、以及收容部63的容量以及配置,即便对于图8以及图9所示的具有个人差的女性的乳房80的形状,也能够适宜地发挥修整效果而成为理想的乳房形状、或者接近理想的乳房形状的形状。实施方式2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进行多级地调节伸缩性的树脂涂层、或者层叠布料的至少一项。即,本实施方式2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19,其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的从体侧部侧面414、514到下方侧面413、513,区划从体侧部侧面414、514的上端部附近向下方侧面413、513的中央部下方斜向地倾斜的多个(图示例中5个)的区域71~75,位于最上部的第1区域71由构成罩杯体部41、51的材料自身构成,相对于此,顺次地位于下方的第2~第5区域72~75中,在罩杯体部41、51的表面涂敷由例如硅树脂等构成的具有伸缩性的合成树脂,并且构成为该合成树脂的涂敷量随着以第2~第5区域72~75的方式向下方行进而阶段地或者连续地变厚。因此,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从其体侧部侧面414、514到下方侧面413、513,从上方顺次地以容易延伸、稍容易延伸、普通、稍不易延伸、不易延伸的方式,设定为拉伸率顺次变低,位于最下方的罩杯体部41、51的下摆部的第5区域75构成为不易延伸、几乎不延伸。另外,上述第5区域75设计为其一部分波及体侧部侧衣襟部44、54。此外,上述罩杯体部41、51的第1~第5区域71~75中,也可以构成为取代涂敷多级地调节伸缩性的树脂而对应于合成树脂的涂敷量而顺次层叠多层的布料。进而,也可以在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体部41、51以及衣襟体部42(52)、43(53)、44(54)、45(55)的至少一方中,作为其表面布料6、7使用用于提供装饰性的花样布料等的针织组织。此外,上述涂层树涂、层叠布料的区域不限定于罩杯体部41、51,也可以是衣襟体部42(52)、43(53)、44(54)、45(55)。进而,也可以将上述树脂涂层及布料的层叠、或者花样布料等的针织组织组合两种以上。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给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提供修正功能。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3图20以及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若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3中,上述三维构造体构成为令其外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刚性、或者变形自如、或者对人体作用修正力。即,本实施方式3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20所示,位于比乳房基底下部的周边轮廓线靠下方的下边衣襟体部43、53的缘部61以及体侧部侧衣襟体部44、54的缘部62形成为向人体的内侧缩入地弯曲的形状,相对于此,位于比乳房基底上部的周边轮廓线靠上方的上边衣襟体部45、56的缘部63形成为以从人体的表面向外侧翘回的形状开放地弯曲的形状。若进一步说明,则本实施方式3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20(b)所示,在罩杯体部41、51以及衣襟体部42~45、52~55中,以修整后的乳房顶部81′的位置为中心,通过该修整后的乳房顶部81′而相互对置的端缘a、a′、b、b′、c、c′、f、f′、以及中心侧衣襟体部42、52和体侧部侧衣襟体部44、54的上下地对置的端缘d、d′、e、e′形成为,位于比沿横方向通过乳房顶部81′的f-f′线靠下方的端缘形成为以从人体的表面向内侧缩入的形状关闭地弯曲的形状,且位于比沿横方向通过乳房顶部81′的f-f′线位于上方的端缘形成为以从人体的表面向外侧翘回的形状打开地弯曲的形状。此外,沿横方向通过乳房顶部81′的f-f′线中,人体的中央部侧的端缘f形成为以从人体的表面向外侧翘回的缩入收入的形状关闭地弯曲的形状。另外,上述端缘a、a′、b、b′、c、c′、f、f′仅是例示,其他的邻接的端缘也同样地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构成为对罩杯体部41、51以及衣襟体部42~45、52~55的至少一方的外周缘部通过缝装弹性带14等而提供保持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的形状的刚性、或者令其作用向人体的修正力。进而,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21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令位于罩杯体部41、51的外周缘的宽度1cm程度的区域的压缩率比其他的区域高,从而提供保持罩杯体部41、51的外周缘部的形状的刚性。另外,罩杯体部41、51的外周缘也可以沿锥形令厚度变化。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4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图,若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4中,上述三维构造体由穿着于女性的乳房的乳房罩杯体构成,上述乳房罩杯体构成为在以人体的头部为上方时的上下方向中作用修正上述女性的乳房形状的修正力。即,本实施方式4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22所示,构成为在左右的罩杯体部41、51中,在人体立位姿势中以头部为上方时位于上方的上方侧面415、515的形状从人体的表面侧向内侧形成为凹形状,从而推压比乳房顶部81位于上方的乳房80的部分,从而令乳房80的形状接近理想的形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4,即便在女性的从乳房的上部分到脖子较圆、如图7所示的肋骨自身向前突出,胸膛向前伸出而带有从上胸到乳房的体积的所谓“鸡胸”等时,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罩杯部的上边也不会咬入人体、在罩杯部的上部产生台阶,能够借助来自上方的修正力将所谓的“鸡胸”的女性的乳房收容在罩杯部中而形成漂亮的乳房。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5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图,若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5中,上述三维构造体的上述膨出部或者上述衣襟部的至少一方由立体中空状的织物构成,所述立体中空状的织物为,将表面层部和背面层部利用构成中间中空层部的连接线相互连接。即,本实施方式5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23所示,以将由合成纤维构成的立体中空状的编织物布100模制成形从而使其贴合女性身体的乳房的形状的方式,一体地形成罩杯部和衣襟部。此外,上述立体中空状的编织物布10借助使用了立体双层织机的双层细呢编等而形成为双层构造。该立体中空状的编织物布100包括:位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表面侧而作为构成凸侧的面的部分的表面层部111、位于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背面侧而作为构成凹侧的面的部分的背面层部112、作为利用X字形的连结线113将表面层部111和背面层部112连接并且构成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空间的部分的中间中空层部114。另外,构成上述中间中空层部114的X字形的连结线113也可以设置为直线状,也可以设置为曲线状。此外,上述立体中空状的编织物布100可以为两层构造,也可以利用分隔部将中间中空层部114分隔而为3层构造或者其之上的多层构造。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期望作为其衣襟体部的表面层部111为由不具有拉伸力的棉线等的自然材料构成的柔软的构成,背面层部112使用比该表面层部111具有拉伸力的弹性纤维等的具有拉伸力的线。此外,上述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也可以构成为为了提高其连接体部46、56的刚性而仅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的连接体部46、56使用刚性高的线。进而,上述衣襟体部如图13(c)所示,期望例如沿交叉于人体弯曲方向的方向设置多个从其背面层部侧微小的凹部,从而形成为具有比该衣襟体部的体侧部的人体弯曲形状曲率更大的弯曲。通过这样地形成衣襟体部的体侧部区域,能够切断由于背面侧的衣襟部向背面侧拉伸的力,能够抑制乳房的变形等。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立体中空状的编织物布100上在其背面侧部分地或者整体地以粘接等的方式设置背衬等的织物。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6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图,若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说明,则在本实施方式6中,上述三维构造体的上述连接体部构成为具有承接阻止作用于上述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的力、抑制上述膨出体部或者上述衣襟体部变形的面状的芯体。即,本实施方式6的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如图24所示,具有面状芯体60。该面状芯体60设想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穿着于女性的人体的状态,以位于该乳房罩杯部2、3的下摆边的乳房基底部83为边界,沿乳房罩杯部2、3的下方的端缘设定多个(图示例中五根)位于该乳房基底部83的乳房侧的部分、以短直线逼近位于该乳房基底部82的乳房侧的部分的罩杯线、与该罩杯线以既定的角度连结且以短直线逼近比罩杯线位于女性的人体侧的部分的衣襟线,将这些多个的罩杯线和衣襟线沿位于乳房罩杯部2、3的下摆边的乳房基底部82平滑地连结,并且具有位于罩杯线侧的曲面63和位于衣襟线侧的曲面64,该面状芯体60由合成树脂及涂层了的织物等形成。此外,上述面状芯体60也可以如图24所示,尽量以涂层方式为基础,但也可以为薄膜状或者布帛体等。进而,也可以代替上述面状芯体60,作为骨骼状芯体而形成基于注射成形方式等而成的骨骼构造。另外,基本地,钢丝构造(线状)始终期望以插入或者夹入骨骼状态的芯或者面状芯体的涂层部的方式采用(当然不是硬性的)。另外,上述面状芯体60也可以由注射成形而形成。图25基于图24,图中央是将图22的乳房轮廓部(膨出部的下端缘)作为面状芯体的一例,上图是在乳房区域侧将该芯体区域放大的情况,下图是相反地将衣襟骨骼侧作为芯体区域的情况,也可以将这些上下一体地形成。此外,上述面状芯体作为产品期望令边缘尽量薄,但为了提高该面状芯体的能力而期望乳房轮廓线具有厚度。进而,构成上述面状芯体的材料期望为弹性材料,需要具有热硬化性,但为了尽量不产生向人体的阻力,期望具有热硬化后的弹性和表面的柔软性。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图26是进而表示变形例的图,在该变形例中,在左右的乳房罩杯体4、5上一体地形成肩部带17、18。另外,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和左右的侧布12、13一体化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29所示,分体地形成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和左右的侧布12、13,相互借助缝装、粘接等的方式连结。此外,即便在将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和左右的侧布12、13一体化时,如图30(a)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另外设置将左侧的乳房罩杯部2和右侧的乳房罩杯部3相互连结的连结部件106。此外,也可以如图30(b)(c)所示,构成为在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必要部位局部地改变厚度设置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涂层107a、107b、107c、在左右的乳房罩杯部2、3的表面侧局部地设置厚度不同的垫布108a、108b、108c。进而,图30(d)是在内部设置衬垫部件104的例、图30(e)是应用了图22所示的面状芯体109的例,图30(f)是应用了与图22形状不同的部分地加强的面状芯体110的例。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了三维构造体的衣料说明了胸罩,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胸罩,包含长型胸衣、三合一式内衣、胸罩紧身衣、紧身衬里、泳衣、女用内衣、以及运动相关衣物、或者外衣等,当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至少形成女性的胸部的女性用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