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中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底机,尤其涉及一种中底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阶段鞋子的制作程序中,主要是先将鞋中底用钉子加以钉固在鞋楦头上,再把已固定在鞋楦头上的鞋中底移至机械上做各种鞋面的结帮工作。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许多问题:其一是,鞋中底用钉子固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如此装配容易遗漏包括钉子在内的组件,鞋子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95244055.5的中国专利“中底机”公开了一种热熔胶贴中底机,取代传统的手工装订,免除安全隐患,达到良好的热胶贴中底效果,可使黏胶平均的涂布在鞋楦上,使鞋中底与鞋楦在粘合时候使用黏胶的分量得到适当的调整,达到节约成本的功效,但是此种结构的中底机达不到完全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进出模控制不能智能化实现,结构设计没有合理布局,浪费空间,且不便于维修保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缺陷,提供一种中底机,实现自动进出模控制并增加反冲功能,增加预热功能并促进抽真空功能,双回路加热板单实现双进双出。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底机,包括组合机架,该机架由上部工作台及下部箱体组成,所述箱体包括油箱和总电箱,所述工作台包括控制台及执行机构;所述控制台包括控制器、显示装置及控制窗口,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分配管及执行终端,所述分配管分别包括与之相连的冷水管、蒸汽管及风管;所述执行终端包括加热板及传输装置,该加热板为双回路结构实现双进双出,所述执行终端下方靠近所述箱体一侧包括一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分别设有冷水回收管及蒸汽回收管实现供水循环使用。特别的,所述箱体由前门、后门及安装板组成,所述油箱及总电箱设置在箱体内。特别的,所述油箱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马达、油泵、调节阀及真空泵。特别的,所述总电箱包括供电模块及连接电路。特别的,所述控制台一侧包括一防护板,该防护板下端包括一灯源,所述灯源为日光灯灯头。特别的,所述加热板上端面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特别的,所述冷水管固定在所述分配管上,且该冷水管可为一组或多组同时存在。特别的,所述风管不少于两组,且至少有一组与所述分配管固定。特别的,所述分配管一侧靠近机架上部位置还包括一真空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底机,实现自动进出模控制并增加反冲功能,增加预热功能并促进抽真空功能,双回路加热板单实现双进双出。结构设计将进出模油缸隐藏安装于层压中板内,主油缸体采用球墨铸铁球形底部,更耐撞击;主油缸柱塞采用冷硬铸铁,表面更硬更耐磨,同一工位上可完成加热冷却,缩短了程序时间,后面的控制部分水可循环利用并实现自动加热冷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底机结构正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底机结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底机结构右视图。附图标记:001油箱,002加热板,003底板,004蒸汽管,005冷水管,006分配管,007风管,008真空管,009防护板,010灯源,011机架,012控制台,013安装板,014前门,015后门,016蒸汽回收管,017冷水回收管,018总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中底机具体组成结构如下:一种中底机,包括组合机架011,该机架011由上部工作台及下部箱体组成,所述箱体包括油箱001和总电箱018,所述工作台包括控制台012及执行机构;所述控制台012包括控制器、显示装置及控制窗口,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分配管006及执行终端,所述分配管006分别包括与之相连的冷水管005、蒸汽管004及风管007 ;所述执行终端包括加热板002及传输装置,该加热板002为双回路结构实现双进双出,所述执行终端下方靠近所述箱体一侧包括一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分别设有冷水回收管017及蒸汽回收管016实现供水循环使用。所述箱体由前门014、后门015及安装板013组成,所述油箱001及总电箱018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油箱001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马达、油泵、调节阀及真空泵。所述总电箱018包括供电模块及连接电路。所述控制台012 —侧包括一防护板009,该防护板009下端包括一灯源010,所述灯源010为日光灯灯头。所述加热板002上端面包括一底板003,该底板003与所述加热板002平行设置。所述冷水管005固定在所述分配管006上,且该冷水管005可为一组或多组同时存在。所述风管007不少于两组,且至少有一组与所述分配管006固定。所述分配管006 —侧靠近机架011上部位置还包括一真空管00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控制装置的内部控制器控制自动进出模控制并增加反冲功能,增加预热功能并促进抽真空功能,双回路加热板002单实现双进双出。结构设计将进出模油缸隐藏安装于层压中板内,主油缸体米用球墨铸铁球形底部,更耐撞击;主油缸柱塞采用冷硬铸铁,表面更硬更耐磨,同一工位上可完成加热冷却,缩短了程序时间,可调控时间范围在150秒左右,而传统的中底机时间需要500秒完成,增加回收管结构结合后面的控制部分水可循环利用并实现自动加热冷却。驱动马达与油泵、真空泵一体化设计,电控箱于总店想一体化设计,多结构箱体内部集成,精简了结构布局,空间规划更加合理,满足多台中底机的组合应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 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中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机架,该机架由上部工作台及下部箱体组成,所述箱体包括油箱和总电箱,所述工作台包括控制台及执行机构;所述控制台包括控制器、显示装置及控制窗口,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分配管及执行终端,所述分配管分别包括与之相连的冷水管、蒸汽管及风管;所述执行终端包括加热板及传输装置,该加热板为双回路结构实现双进双出,所述执行终端下方靠近所述箱体一侧包括一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分别设有冷水回收管及蒸汽回收管实现供水循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由前门、后门及安装板组成,所述油箱及总电箱设置在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马达、油泵、调节阀及真空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电箱包括供电模块及连接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一侧包括一防护板,该防护板下端包括一灯源,所述灯源为日光灯灯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上端面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管固定在所述分配管上,且该冷水管可为一组或多组同时存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不少于两组,且至少有一组与所述分配管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中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一侧靠近机架上部位置还包括一真空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底机,包括组合机架,该机架由上部工作台及下部箱体组成,箱体包括油箱和总电箱,工作台包括控制台及执行机构;控制台包括控制器、显示装置及控制窗口,执行机构包括分配管及执行终端,分配管分别包括与之相连的冷水管、蒸汽管及风管;执行终端包括加热板及传输装置,固定平台上设有冷水回收管及蒸汽回收管。实现自动进出模控制并增加反冲功能,增加预热功能并促进抽真空功能,双回路加热板单实现双进双出。将进出模油缸隐藏安装于层压中板内,主油缸体采用球墨铸铁球形底部,更耐撞击;主油缸柱塞采用冷硬铸铁,表面更硬更耐磨,同一工位上可完成加热冷却,缩短了程序时间,后面的控制部分水可循环利用并实现自动加热冷却。
文档编号A43D25/00GK203105845SQ20132005407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杨斌 申请人:东莞市唯嘉鞋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