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包括一封套及一保护盖,其中该封套具有一装配空间,用以紧固地将一平板电子装置结合于其内,该保护盖的一侧可翻转地与该套体相连接,该保护盖包含有第一支撑板体及第二支撑板体,其中该第一支撑板体与该第二支撑板体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第一摺痕,且该第一支撑板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可翻折的第一辅助支撑板及固定的第二辅助支撑板,该第一辅助支撑板与该第二辅助支撑板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与该第一摺痕相交的第二摺痕。借此,使用者可经由几个简单的步骤将保护盖翻折形成一立体支撑结构以立起平板电子装置,不需要另外携带平板电子装置的支撑架。
【专利说明】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同时具备高安全性及便利性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在科技发达的现在社会中,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化助理、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等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借助于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人们不仅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传输信息,还能观看影像和聆听音乐等。尤其在近年来,平板电脑已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推向另一高峰,并引来各个科技、制造业纷纷投入此巨大商机中。
[0003]平板电脑是一种体积小、以触摸屏做为基本操作装置的个人电脑,目前多用于当电子书、上网或影音娱乐等功能,用户无论在站立或行进中皆可浏览或操作平板电脑,具备相当的便利性。一般来说,平板电脑由于外观较平且滑,因此为避免碰撞、掉落等意外对电脑造成伤害,多数用户会加装保护套来保护自己的平板电脑,当需要使用时将平板电脑拿出保护套,未使用时则将平板电脑置放于保护套内部的收纳空间,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0004]但是,当用户操作平板电脑时,可能需用单手支撑平板电脑而另一手操作平板电脑,或以对应的支撑架将平板电脑立起;另外,平板电脑虽可直接平放于桌面或大腿上使用,但因屏幕与用户的视线难以呈垂直状态,使得颈部需向前弯曲才可清晰地观看平板电脑的屏幕,在长时间使用的状态下使用者不仅容易感觉到疲劳,亦可能造成肌肉酸痛。
[0005]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公知电子产品保护套的问题缺陷及其结构设计未臻理想的事实,遂经多时构思及多次试作,终于开发出更具便利性及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具便利性及灵活性且同时兼具保护及支撑功能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包括一封套及一保护盖。该封套具有一装配空间,用以紧固地将具有一显示面的一平板电子装置结合于其内;该保护盖的一侧可翻转地与该套体相连接,该保护盖包含有第一支撑板体及第二支撑板体,其中该第一支撑板体与该第二支撑板体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第一摺痕,且该第一支撑板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可翻折的第一辅助支撑板及固定的第二辅助支撑板,该第一辅助支撑板与该第二辅助支撑板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与该第一摺痕相交的第二摺痕。
[0008]其中,该保护盖上定义有位于该第一摺痕的二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一角落与第二角落及另两彼此相对的第三角落与第四角落,该保护盖可朝远离该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进行翻转,该第一辅助支撑板可通过该第二摺痕由该第三角落朝邻近该第四角落的方向进行翻折,该第一支撑板体可通过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进行翻折,使该保护盖呈现立体状态以立起该平板电子装置。
[0009]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包括:一套体,具有一装配空间,用以紧固地将具有一显示面的一平板电子装置结合于其内;以及一保护盖,其一侧可翻转地与该套体相连接,该保护盖包含有第一支撑板体及第二支撑板体,其中该第一支撑板体与该第二支撑板体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第一摺痕,且该第一支撑板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可翻折的第一辅助支撑板及固定的第二辅助支撑板,该第一辅助支撑板与该第二辅助支撑板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与该第一摺痕相交的第二摺痕;其中,该保护盖上定义有位于该第一摺痕的二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一角落与第二角落及另两彼此相对的第三角落与第四角落,该保护盖可朝远离该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进行翻转,该第一辅助支撑板可通过该第二摺痕由邻近该第四角落朝该第三角落的方向进行翻折,该第一支撑板体可通过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进行翻折,使该保护盖呈现立体状态以立起该平板电子装置。
[0010]较佳地,该保护盖具有相交的两长边及两短边,该第一角落、该第二角落、该第三角落及该第四角落分别位于该两长边与该两短边的四个交界处,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三角落朝邻近该第四角落的方向延伸至相对的一长边。
[0011]较佳地,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三角落朝邻近该第四角落的方向延伸至相对的该长边的约三分之一处。
[0012]较佳地,该第二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延伸至与该第一摺痕的相交处。
[0013]较佳地,该第二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延伸至该第一摺痕的约二分之一处。
[0014]较佳地,该第一支撑板体呈三角形,该第二支撑板体呈梯形。
[0015]较佳地,该第一辅助支撑板及该第二辅助支撑板各呈等腰三角形。
[0016]较佳地,还包括一摺叠式连接板体,其分别与该套体及该保护盖相连接。
[0017]较佳地,该摺叠式连接板体包括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第三摺痕,该套体由一底板及一由该底板延伸成型的环侧板所构成,该第一基板与该底板相连接,该第二基板与该保护盖相连接,该第一基板可分别朝该第二基板的相反二侧的方向进行翻折,以带动该保护盖朝接近或远离该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进行翻转。
[0018]较佳地,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各呈矩形。
[0019]较佳地,部分该第一支撑板体及部分该第二支撑板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磁性件。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除了可提供装置于其内的平板电子装置相当的保护性,例如可避免其受到外在环境(如粉尘、水气、碰撞等)所造成的损伤外,其保护盖还可通过几个简单的翻折步骤而成型为一立体支撑结构,以支撑立起平板电子装置而倾斜于工作平面,让使用者能够以更加舒适的角度观看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大幅提高平板电子装置使用上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0021]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以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举例并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进一步的解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及平板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于第二操作位置的使用状态不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于第二操作位置与第三操作位置之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于第三操作位置的使用状态不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呈现立体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于第四操作位置的使用状态不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的透视图。
[0029]【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
[0031]I 套体
[0032]11 底板
[0033]12环侧板
[0034]121 开孔`
[0035]13装配空间
[0036]2保护盖
[0037]21第一支撑板体
[0038]211第一辅助支撑板
[0039]212第二辅助支撑板
[0040]213 第二摺痕
[0041]22第二支撑板体
[0042]23第一摺痕
[0043]24 长边
[0044]25 短边
[0045]26第一角落
[0046]27第二角落
[0047]28第三角落
[0048]29第四角落
[0049]3平板电子装置
[0050]31显示面
[0051]4摺叠式连接板体
[0052]41第一基板
[0053]42第二基板
[0054]43第三摺痕
[0055]51、52 磁性件
[0056]Θ I 夹角[0057]θ 2 仰角【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借助于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具体结构特征而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有益效果。
[0059]第一实施例
[0060]请参阅图1,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及平板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并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4,其分别显示所述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100包括一套体I及一保护盖2,以下,将详细描述各元件的详细结构特征。
[0061]套体I由一底板11及一由底板11延伸成型的环侧板12所构成,底板11与环侧板12包覆形成有一装配空间13,用以相匹配地容置具有一显示面31的一平板电子装置3,并且平板电子装置3可通过与环侧板12的紧配合而紧固地装载于套体I内,以隔离外在环境可能对平板电子装置3造成的损伤(如粉尘、水气、碰撞等)。在本实施例中,平板电子装置3的种类并不限制,其可以是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化助理或其他具有触控式屏幕的电子产品。
[0062]再者,套体I的环侧板12上开设有多个开孔121,分别应于平板电子装置3与外界有交互作用的部位,例如散热的部位、喇叭口、相机镜头、各式按键、各式周边连接器等,以供平板电子装置3可与外部硬件相链接及释放声音、热量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孔121的位置、形状和数量并不限定,可根据平板电子装置3的各种功用而有所调整。
[0063]保护盖2呈矩形,其一侧可翻转地连接于套体I的一侧,用以防止平板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31受损,保护盖2可于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露出或覆盖住平板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31。再者,保护盖2包含有第一支撑板体21及第二支撑板体22,其中第一支撑板体21呈三角形,第二支撑板体22呈梯形,亦即保护盖2由两片多边形板排列成与平板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31相同的形状;并且,第一支撑板体21与第二支撑板体22间的较薄弱区域形成有一摺痕23(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故于下述的内容中将保护盖上的摺痕称作第一摺痕),以利第一支撑板体21相对于第二支撑板体22进行摺叠。
[0064]更详细地说,保护盖2具有相交的两长边24及两短边25,保护盖2上定义有第一角落26、第二角落27、第三角落28及第四角落29,所述该些角落分别位于两长边24与两短边25的四个交界处,其中第一角落26与第二角落27彼此相对,第三角落28则与第四角落29彼此相对;所述保护盖2的第一摺痕23系由第三角落28朝邻近第四角落29的方向延伸至其相对的一长边24的约三分之一处,从而将保护盖2分割成三角形的第一支撑板体21及梯形的第二支撑板体22。
[0065]请配合参阅图2,其显示保护盖于第二操作位置(露出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撑板体21上还进一步包含有第一辅助支撑板211及第二辅助支撑板212,其中第一辅助支撑板211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体21的相对于平板电子装置3的面上(即第一支撑板体内侧的面上),第二辅助支撑板212则系固设于与第一辅助支撑板211相同的面上,其中第一支撑板体21及第二辅助支撑板212各呈等腰的三角形,两者间的较薄弱区域形成有一摺痕213(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故于下述的内容中将第一支撑板体上的摺痕称作第二摺痕),第二摺痕213由第一角落26朝邻近第二角落27的方向延伸至第一摺痕23的约二分之一处,亦即第二摺痕213与第一摺痕23相交,以利第一辅助支撑板211相对于第二辅助支撑板212进行翻折;具体地说,第一辅助支撑板211通过其与第二摺痕213相邻的一边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体21上,因而可通过第二摺痕213沿着邻近第四角落29朝第三角落28的方向做翻折的动作。
[0066]请参阅图3至图5,并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值得一提的是,平板电子装置3于使用时,保护盖2可先朝远离平板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31 (相对于显示面的另一面)的方向进行翻转约180度或更多,亦即保护盖2先从第一操作位置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如图2所示);接着第一支撑板体21上的第一辅助支撑板211通过第二摺痕213而沿着邻近第四角落29朝第三角落28的方向进行翻折约90度或更多,随后第一支撑板体21通过第一摺痕23而沿着第一角落26朝邻近第二角落27的方向进行翻折约90度或更多(因为第一角落与第二角落分别位于第一摺痕的二侧),亦即保护盖2再从第二操作位置移动至第三操作位置(如图3所示),使其呈现类似三角锥状的立体支撑结构以立起平板电子装置3 (如图4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使用者能通过调整第一辅助支撑板211与第二辅助支撑板212间的夹角Θ I来改变平板电子装置3相对于水平面(如平行于桌面的水平面或平行于使用者的大腿的水平面等)的仰角Θ 2,换言之,使用者能依个人喜好而以各种不同的角度立起平板电子装置3。
[0067]请配合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套体I与保护盖2可更进一步经由一摺叠式连接板体4相连接,所述摺叠式连接板体4包含有第一基板41及第二基板42,其中第一基板41与套体I的底板相连接,第二基板42与保护盖2相连接;并且,第一基板41与第二基板42间的较薄弱区域形成有一摺痕43 (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故于下述的内容中将摺叠式连接板体上的摺痕称作第三摺痕),如此,第一基板41可分别朝第二基板42的相反二侧的方向进行翻折,以带动保护盖2朝接近或远离平板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31的方向进行翻转。
[0068]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护盖2能够从第二操作位置移动至不同于第三操作位置的第四操作位置;具体地说,保护盖2可先朝远离平板电子装置3的显示面31(相对于显示面的另一面)的方向进行翻转约180度或更多,亦即保护盖2先从第一操作位置移动至第二操作位置,的后摺叠式连接板体4通过其第一基板41沿第三摺痕43进行翻折而呈现一立体状的支撑结构;相较于上述的第三操作位置,平板电子装置3可相对于水平面具有一较低的仰角。
[0069]第二实施例
[0070]请配合参阅图7,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的保护盖的透视图。本实用新型可选择性地在部分第一支撑板体21 (第一辅助支撑板和第二辅助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体22内设置有一或多个磁性件51、52,所述磁性件51、52可以是永久磁铁。
[0071]当保护盖2于第一操作位置且呈现平铺状态时,保护盖2可吸附固定于平板电子装置3的金属材料上;另外,当保护盖2于第三操作位置且呈现立体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体21与第二支撑板体22彼此可相吸附,并且第一支撑板体21与第二支撑板体22可共同吸附固定于平板电子装置3的金属材料上,以增加由保护盖2翻折成型的立体支撑结构的可靠性,从而可增加平板电子装置3于立起时的稳固性,借此同时提供平板电子装置3良好的保护及支撑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性件位置、形状和数量可根据平板电子装置3的金属材料的部分而有所调整,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0072]因此,相较于目前市面上所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设计的相关产品(如保护套、保护壳等),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具有如下述的特点及功能:
[0073]—、本实用新型保护套除了可提供装置于其内的平板电子装置相当的保护性,例如可避免其受到外在环境(如粉尘、水气、碰撞等)所造成的损伤外,其中的保护盖更可通过几个简单的翻折步骤而成型为一立体支撑结构,以支撑立起平板电子装置而倾斜于工作平面,让使用者能够以更加舒适的角度观看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大幅提高平板电子装置使用上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0074]二、进一步地,由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盖翻折形成的立体支撑结构,可借助于第一支撑板体、其第一辅助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体间彼此的相互作用来提供一可靠的支撑力,可避免平板电子装置因支撑结构轻易瓦解而倒下所受到的损伤。
[0075]三、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可进一步通过连接其与套体的摺叠式连接板体中,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的翻折动作来支撑立起平板电子装置,以提供不同于上述的由保护盖翻折形成的立体支撑结构所提供的观看效果。
[0076]以上所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附图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体,具有一装配空间,用以紧固地将具有一显示面的一平板电子装置结合于其内;以及 一保护盖,其一侧可翻转地与该套体相连接,该保护盖包含有第一支撑板体及第二支撑板体,其中该第一支撑板体与该第二支撑板体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第一摺痕,且该第一支撑板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可翻折的第一辅助支撑板及固定的第二辅助支撑板,该第一辅助支撑板与该第二辅助支撑板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与该第一摺痕相交的第二摺痕; 其中,该保护盖上定义有位于该第一摺痕的二侧且彼此相对的第一角落与第二角落及另两彼此相对的第三角落与第四角落,该保护盖可朝远离该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进行翻转,该第一辅助支撑板可通过该第二摺痕由邻近该第四角落朝该第三角落的方向进行翻折,该第一支撑板体可通过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进行翻折,使该保护盖呈现立体状态以立起该平板电子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盖具有相交的两长边及两短边,该第一角落、该第二角落、该第三角落及该第四角落分别位于该两长边与该两短边的四个交界处,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三角落朝邻近该第四角落的方向延伸至相对的一长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中该第一摺痕由该第三角落朝邻近该第四角落的方向延伸至相对的该长边的约三分之一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延伸至与该第一摺痕的相交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摺痕由该第一角落朝邻近该第二角落的方向延伸至该第一摺痕的约二分之一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板体呈三角形,该第二支撑板体呈梯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辅助支撑板及该第二辅助支撑板各呈等腰三角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摺叠式连接板体,其分别与该套体及该保护盖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摺叠式连接板体包括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的薄弱区域形成有第三摺痕,该套体由一底板及一由该底板延伸成型的环侧板所构成,该第一基板与该底板相连接,该第二基板与该保护盖相连接,该第一基板可分别朝该第二基板的相反二侧的方向进行翻折,以带动该保护盖朝接近或远离该平板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进行翻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各呈矩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子装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部分该第一支撑板体及部分该第二支撑板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磁性件。
【文档编号】A45C13/02GK203378673SQ20132029204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3日
【发明者】吕郁群, 曾俊伟, 王志圣, 黄世钦 申请人:大薾创新股份有限公司